何圆
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随着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学科融入劳动教育的研究中。初中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果理论与实践脱离,那么课程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正是由于这个特点,所以在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是可行且必要的。笔者以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为研究对象,针对传统初中生物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劳动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实践教学,收集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几个典型案例,现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通过问卷和谈话的方式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调查,发现目前的初中生物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2021年开始,江西省全面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考试改为初二下学期末进行,比往年缩短了一年的复习时间。许多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取得“好成绩”,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授课。这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学生难以对所学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只能死记硬背课堂所学知识。
(二)忽视探究与实践过程
通过对一些学校的走访,我们发现有的学校对探究实验和学生实践活动不够重视,甚至连书本的探究实验都改成教师讲授、PPT展示来完成。这些现状与生物学课程的核心素养背道而驰,减少了学生的实践与探究的机会,忽视了学习中的探究与实践过程。
(三)教学评价模式单一
目前,教学评价最常用的方式就是考试。教师为了让学生考出好成绩,会进行选择性的教学,所以出现“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的情况,学生为了取得高分,便开展题海战术,机械刻板地进行学习。考试这种评价模式,既没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又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标准要求生物学课程要重视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重视评价的诊断、激励和促进作用,在评价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四)采用传统方式布置作业
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采用传统方式作业布置。
1.作业数量多,没有精挑细选
作业多以练习册为主,每次布置作业都是相关章节全做,并未对作业进行精心设计。形式单调,题量大的作业,使学生感到疲惫又缺乏兴趣。
2.书面作业为主,缺乏实践活动
教师布置的作业,多数是书面作业,让学生反复做题加强记忆,忽视学生的观察、分析、感受、体验,导致学生不能做到学有所用。
二、劳动教育在初中教育中的作用
我国越来越重视劳动教育。2014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代表时指出,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归根到底要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科学劳动。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也提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劳动教育要“劳育结合”,要杜绝“以劳代育”的现象。劳动教育不同于单纯的劳动训练,不仅是为了提高劳动技能水平,还要通过劳动过程实现提升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标。古人曾说:“倾己勤劳,以行德义。”在劳动教育的推进中,要警惕“直接用劳动代替劳动教育”的现象,明确劳动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杜绝“重劳动轻教育”甚至“只劳动不教育”的情况。尤其是中小学劳动教育,既要注重劳动技能、劳动习惯的培养,又要注重劳动意识、劳动情感的形成,为学生劳动品格、劳动观念的塑造夯实基础。劳动教育在初中教育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促进身体健康,强健体魄
谢觉哉曾说过:“人是动物,本来是好动的;劳动不只是为着生活,也是为着健康。”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学生在参与劳动中可以锻炼身体,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学生在家都是“宝贝”,很少参与劳动,更别提吃苦了,长此以往,容易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现在很多学生沉迷手机游戏,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容易引起颈椎侧弯、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还容易近视。劳动教育让学生放下手机,参与劳动,有助于他们强健体魄、錘炼意志。
(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劳动教育对于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网络的普及也给学生带一些负面影响。一些不良风气侵蚀部分学生心灵,扭曲其价值观念,助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形成。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热爱劳动,尊重每一位劳动者,并认识到通过劳动才能收获成果。
(三)提升实践能力与生活技能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只要成绩好,其他都不重要,所以导致有些学生连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能掌握,不会洗衣,不会做饭,甚至连铺床叠衣都不会。劳动教育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既能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又能使学生获得生活技能。
(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有些劳动需要学生协作才能完成。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劳动教育中可以进行小组合作,需要团队成员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只有相互信任、相互依赖,团队中的每个人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最大优势,进而获得成功。
(五)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
生物学中很多概念是抽象的,不利于学生理解。将劳动教育与生物课程理论部分结合,能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增强学生的课程体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他们充分掌握生物学知识。
三、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多种途径
1.从教学内容中挖掘劳动教育元素
教师在讲解概念和原理时,可以融入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例如,讲动植物细胞结构时,可以让学生动手自制细胞模型,脑力与体力相结合,在动手实践中学习知识。
2.生物实验融入劳动教育
以人教版初中生物为例,四册生物书涉及分组实验15个、探究实验14个、演示实验7个,共36个实验。教师可以在实验中融入劳动教育,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实验后清洁整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
3.设计针对性的习题,渗透劳动价值观念
例如,在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时,可以融入植树造林的相关知识,还可以布置一些实践作业,如自制米酒、酸奶之类。
4.讲述名人故事,培养劳动精神
教师在讲授袁隆平、孟德尔、巴斯德等科学家的故事时,用他们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引领学生的精神世界。
5.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劳动教育
可以通过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例如,在“环保活动”中,带领学生发放倡议书、打扫环境卫生、清理垃圾等,使学生重视环境保护,用实际行动守护家园,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学生参加“重走红军路”的红色教育活动,体会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先烈们吃苦耐劳、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四、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典型案例
1.案例一
《种子植物》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的内容。其中有一个观察种子结构的实验。教师课前安排学生做好实验准备,浸好菜豆(或黄豆、蚕豆等)和玉米种子,并记录前后种子的变化。课上,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目标及操作步骤,后再进行分组实验。由于种子很小,解剖起来会有难度,如何纵向切开玉米种子,并准确地滴加碘液,需要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通过实践发现,可以用镊子的支点处固定种子,既方便切割又便于滴碘液。实验中,学生记录好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锻炼劳动能力,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生物知识。
2.案例二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的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不局限于种子的萌发,还可以完成作物种植的全过程。从种子萌发开始,待种子萌发后继续种植,建立作物成长手册,记录作物萌发、生长、开花、结果的时间,对每一个时期的特征进行记录,遇到问题,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作物的种植耗时比较长,学生也需要付出较多的精力,这既可以将生物知识迁移至实践中,方便学生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升劳动素养。
3.案例三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章的内容,书上的知识虽不多,但可以很好地融入劳动教育。教师可以在课上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资料等,向学生传达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使学生树立“保护植被,从我做起”的意识。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设计一个绿化校园的活动方案,并在课堂上展示各小组的设计方案,选择一个合理的方案实施。学生从设计到实施都全程参与,在参与中锻炼劳动能力,在行动中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4.案例四
“眼和视觉”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的内容。对于这部分,书本上并未安排探究性实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动手制作眼球成像模型(通过实践发现,矿泉水瓶、透明果冻盒等都可以制作模型),并展示近视产生的原理。鼓励学生调查学校学生的近视率,并撰写调查报告,通过查阅资料整理出一份“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方案。这个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升华知识,还能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5.案例五
“制作米酒”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操作过程及原理讲述清楚,课后让学生动手实践,并将操作步骤拍摄下来,用图片的形式分享自己的成果。通过实践发现,有些学生制作的米酒会有发酸、变黑等现象,让学生分析原因,整理一份《米酒制作失败的原因分析报告》,在“成果”与“失败”的教育中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
6.案例六
“马铃薯的繁殖”是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的内容,书本中对这一知识并未详细介绍,学生只能强行记忆马铃薯是靠塊茎繁殖的。教师可以在课上做些铺垫,介绍马铃薯的块茎繁殖方法,并要求学生课后通过调查问卷、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掌握具体操作步骤,制订实验方案并动手操作,记录马铃薯发育的每个阶段的变化,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动手实践、勤于思考的能力。
7.案例七
“饲养家蚕”是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的内容,通过家蚕让学生了解完全变态的定义。教师可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自饲养家蚕,记录每个时期的特征及变化。俗话说:“思维源于实践,只有思维得到发展,能力才能提高。”只有通过“做”才能获得经验,有了经验,也就有了知识,学到了东西。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动手实践的过程。这样学生的手、眼、脑等多种感官才能协同参与到学习中。
当然,初中生物学中能渗透的劳动教育知识还有很多,笔者就不再一一列举。教师们可以深度挖掘,再进行精心设计,将劳动教育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后实践、课后作业中,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具体化,让学生不光学会知识,还能灵活运用知识,提升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了劳动技能。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与初中生物教学相融合,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又能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在熟练掌握生物知识点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依照学情再结合课程特点,巧妙渗透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生物课程之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