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枫桦
科普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种重要的、特殊的文体。顾名思义,科普说明文就是介绍、解说、普及相关科学知识的文章。从小学中年级开始,学生就接触到这类文体。
相较其他文体,科普说明文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往往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因而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科普说明文中,会应用许多独特的说明方法,比如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等。
一、科普说明文的文体特质
1.科学性特质
科学性特质是科普说明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最为鲜明的特质。这倒不是说,其他文体的写作可以不讲究科学,而是说科普说明文的科学味比较浓厚。相对其他文体,科普说明文的语言精准、逻辑严密。比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太阳》一文中,广泛应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运用这样的说明方法,是为了体现科普说明文“求真”的科学本质。学生在学习科普说明文时,能获得相关科学知识。
2.实用性特质
科普说明文能让学生获得不少生活性、实用性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都有帮助。对科普说明文中的相关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清楚。因此,相比其他文体,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从文章学视角去阅读,更要从生活性、实用性的视角去理解。科普说明文的阅读过程就是搜集、提炼、整理相关信息的过程。科普说明文是引人入胜的,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形式的把握,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想象。比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琥珀》这篇科普说明文时,教师除了让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还可以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琥珀图片,引导学生发挥合理想象,说一说琥珀的形成过程、形成故事。
3.丰富性特质
相比其他文体,科普說明文的信息量是丰富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种丰富性。要引导学生对科普说明文进行条分缕析,把握科普说明的观点、方法、条理、框架,形成一种理性的分析能力,包括信息的提取、思路的把握、观点的形成等。比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的《花钟》一文时,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到各种花的习性,认识到花儿开放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等因素相关。
二、科普说明文的教学策略
1.体会语言表达的精准性
科普说明文的教学,和其他文体的篇章教学一样,也要从语言出发,引导学生体会科普说明文与其他文体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反复带领学生品读、欣赏、感受、体验科普说明文的语言特质。
我们知道,科普说明文的语言一定要“真”“实”。比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的《鲸》这篇课文时,笔者引导学生对课文中一些体现语言表达精准的字词进行评析。如“目前最大的鲸大约有十六万公斤重”这样的一句话看似表达简单、随意,却是非常准确的。教学中,笔者这样提问学生:这里为什么要用“目前”“最大”“大约”三个词?通过品读,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词语的应用,使得说明的内容更加符合事实,让科普说明文的表达更加准确。对学生来说,体会语言表达的精准、精到,不仅是为了解读文本,更重要的是为科普说明文的解读和写作奠定基础。
2.体会逻辑表达的严密性
科普说明文往往是充满理性的文章,逻辑表达是科普说明文的基本特质。科普说明文的内容往往是层层相扣、环环相连的。对于科普说明文的表达特色,教师要引导学生追问、感悟,尤其是要引导学生体会科普说明文中所体现的实证精神。
比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的《松鼠》这一课,有一段文字——“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其中使用了一些顺承连词,比如“先”“再”“然后”等。教学中,笔者问学生:“如果没有这些词语,你们读起来感觉怎样?”有学生说,感觉没有顺序;有学生说,感觉比较杂乱;有学生说,有了这些顺承连词,就能感觉到松鼠搭窝是讲究先后顺序的;有学生说,有了这些顺承连词,感觉松鼠搭窝有计划、有步骤,就像人类搭建房子一样。如此,学生就在体会科普说明文说明顺序的过程中,有效培养了逻辑思维。
3.体会表达方法的多样性
科普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是多样的。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体会表达的科学性、严谨性、合理性,更要引导学生体会表达的生动性、严密性、形象性、分寸性、妥帖性等。科普说明文教学,同样要提升学生的表达力、思维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体会其表达方法的多样性,还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应用这些方法进行说明文的写作。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太阳》这篇课文时,笔者不仅引导学生体会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更要求他们在介绍一样事物时积极主动地应用这些方法,使他们的语言素养获得提高。
总之,科普说明文的教学要坚守“儿童立场”,秉持“文体意识”,要从科普说明文的文体出发,依“体”而教——不仅要深化文章内容的理解,更要对相关的科普说明方法有所把握。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对科普说明文的解读能力、写作能力,引导学生感受、体会科普说明文的知性之美、理性之美和它的深度、厚度、精度、温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兴趣、充满活力,收获知识、收获能力。
(责编 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