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在中风后偏瘫中的应用及对运动功能、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3-05-23 10:48阮丽华詹海兰邓华阳谭俊杰刘申易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偏瘫中风康复训练

阮丽华,詹海兰,邓华阳,谭俊杰,刘申易

(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长沙 410007)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凶险且进展快及病情复杂的特点,偏瘫是中风患者常见后遗症,患者临床表现以肢体功能障碍、肢体痉挛、活动受限为主[1]。康复训练是一种通过肢体功能锻炼而促进患者恢复的物理疗法,其有助于患者侧支循环的建立,在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效果[2]。中风后偏瘫在中医学属于“痿痹”“半身不遂”“偏枯”等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肝肾阴虚、气血失调为本,以窍闭神逆、脉络痹阻为标[3]。针刺具有调节脏腑功能、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等功效,本研究针刺选取穴位主要包括百会、手三里、曲池等,具有活血通经、调和气血、调肝补肾的功效[4-5],分析其对患者运动功能、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3月-2022年3月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 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与联合穴位针刺组,各50 例。康复训练组中男28 例,女22 例;年龄61 ~76 岁,平均(69.73±2.65)岁,左侧肢体偏瘫27 例,右侧肢体偏瘫23 例;病程1 ~4 个月,平均(2.22±0.45)个月。联合穴位针刺组中男26 例,女24 例;年龄61 ~75 岁,平均(68.99±2.71)岁,左侧肢体偏瘫29 例,右侧肢体偏瘫21 例;病程1 ~5 个月,平均(2.31±0.49)个月。2 组左侧或右侧肢体偏瘫情况、性别、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伦理审批号:2020-02-013)。

1.2 纳入、排除、脱落与剔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风后偏瘫西医[6]、中医(主症:偏瘫,口舌歪斜,失语或言语謇涩;次症:头痛、头晕,疲乏,饮水发呛,气短乏力,失神,面色苍白,共济失调;舌脉:舌淡苔白,脉沉细)[7]相关诊断标准者;2)首次发病、偏瘫是由于中风引起,并且全程在我院接受治疗、中途未转院者;3)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者;4)Brunnstrom 分期Ⅲ~Ⅵ期[8]者;5)处于恢复期等。排除标准:1)中风前合并肢体功能障碍者;2)既往有脑卒中病史者;3)合并其他重大疾病者等。脱落与剔除标准:中途退出本研究者。

1.3 治疗方法

康复训练组进行康复训练,根据患者偏瘫Brunnstrom 分期给予相应的康复训练。Brunnstrom分期Ⅲ~Ⅳ期训练内容包括躯干肌牵伸、体位转换、抗痉挛体位摆放、重心转移、立位平衡、坐位骨盆分离训练;Brunnstrom 分期Ⅴ~Ⅵ期训练内容包括四肢协调训练、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及进食、穿脱衣、转移、如厕等日常活动训练。以上训练内容为每天1 次,每次45 min ~1 h,每周训练5 d,强度以患者无明显疲劳感为宜。

联合穴位针刺组在康复训练组的基础上采用穴位针刺进行治疗,毫针为一次性针灸针(北京大名科技有限公司,0.18 mm×30 mm、0.25 mm×30 mm、0.25 mm×60 mm),头部取百会,患侧上肢取穴手三里、曲池、外关、合谷,患侧下肢取穴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阳陵泉、伏兔,口角歪斜者加患侧迎香、地仓、颊车,所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深度以得气为准,得气后留针30 min,每天1 次,每周治疗5 d,2 组均治疗3 周。

1.4 观察指标

1.4.1 临床疗效 治疗3 周后,根据相关标准将临床疗效分为痊愈[Fugl-Meyer 运动积分(FMA)[9]升高>70%,肢体功能基本恢复,生活能自理]、显效(FMA 评分升高50%~70%,肢体功能显著改善,生活基本能自理)、有效(FMA 评分升高25%~49%,肢体功能有所恢复,生活能部分自理)和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1.4.2 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治疗前和治疗3 周后,采用ELISA 检测患者血清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

1.4.3 运动功能 治疗前和治疗3 周后,采用FMA评分对患者肢体功能进行评价;统计患者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时间,即患者在听到“开始”指令后从椅子上起身向前行走3 m 后返回重新坐下的时间;统计患者10 m 最大步行速度(10 MWS),10 MWS = 10 m/行走10 m 所需时间;采用量角器测定患者患侧腕背伸时主动关节活动范围(AROM)、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

1.4.4 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 治疗前和治疗3 周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10]评价患者神经功能;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11]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总分245 分,得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高;采用改良Barthel 指数(MBI)评分[12]评估患者生活能力。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 组临床疗效比较(n= 50) 例

2.2 2 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见表2。

表2 2 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s,n= 50)

表2 2 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s,n= 50)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0.05;与康复训练组比较,△P <0.05

组别时间cAMP/(nmol·L-1)cGMP/(nmol·L-1)Hcy/(μmol·L-1)康复训练组治疗前12.84±4.3810.52±2.1642.17±6.83治疗3 周后19.43±3.82# 7.16±1.48#27.63±4.40#联合穴位针刺组治疗前12.47±2.5510.06±2.0541.69±6.27治疗3 周后25.04±4.63#△ 3.88±0.85#△12.62±3.41#△

2.3 2 组运动功能比较

见表3。

表3 2 组运动功能比较(±s,n= 50)

表3 2 组运动功能比较(±s,n= 50)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0.05;与康复训练组比较,△P <0.05

组别时间TUGT/sFMA/分AROM/°TAM/°10 MWS/(m·min-1)康复训练组治疗前49.21±8.7337.28±4.06 2.93±1.02 22.64±4.7326.84±5.83治疗3 周后 39.66±7.49#69.53±7.06# 9.88±3.18# 79.84±8.52#30.37±6.96#联合穴位针刺组治疗前48.72±8.5836.84±3.79 3.09±1.18 23.15±4.9327.05±6.18治疗3 周后 28.95±6.03#△88.41±8.69#△15.62±3.17#△ 153.62±24.96#△44.58±7.71#△

2.4 2 组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比较

见表4。

表4 2 组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比较(±s,n = 50) 分

表4 2 组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比较(±s,n = 50)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0.05;与康复训练组比较,△P <0.05

组别时间 NIHSS SS-QOL MBI康复训练组治疗前17.64±2.53117.83±13.7353.85±5.63治疗3 周后 9.85±1.75#164.76±18.59#63.20±6.18#联合穴位针刺组治疗前18.22±2.64119.61±14.3354.31±5.66治疗3 周后 4.63±0.88#△201.65±23.51#△82.05±8.61#△

3 讨论

中风患者由于脑组织和神经细胞缺血缺氧致其坏死引起患者神经功能受损,下级神经元失去上级神经元的调控而过度兴奋,导致患者肌群和肌力协调异常,引起患者偏瘫的发生;近年来,随着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增加,中风及中风后偏瘫发生率逐年升高[13-14]。临床对于中风后偏瘫患者的治疗主要以康复训练为主其通过规范康复训练流程促进患者受损神经系统发生适应性改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但应用效果有限,且在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方面应用效果不佳,需联合其他疗法进行治疗[15-16]。

中医学认为,中风患者因情志不畅、肝郁气滞引起风阳升动、痰瘀内生,痹阻于脑脉,同时风火互结上扰清窍,致使风、痰、火邪闭阻脑窍而发生偏瘫;或因患者年老体衰、气血不足致使肝肾阴虚、脑髓失养,虚风内动、痹阻脉络导致淤积不散、气滞不畅、经脉不通,进而引起偏瘫,治疗当以平肝潜阳、滋补肝肾、通络祛痰、活血通经为基本原则[17]。针刺在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方面引用广泛,具有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的优点,本研究选取的穴位中,百会穴为督脉经穴,督脉又归属于脑,针刺百会穴有醒脑开窍、安神定志之功效;手三里归属手阳明大肠经,针刺手三里具有通经活络、调理肠胃的功效;外关是手少阳三焦经腧穴,针刺外关有联络气血、补阳益气的功效;曲池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有调和气血的功效;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针刺谷会有宣泄气中之热,升清降浊,疏风散表,宣通气血之功,可推动天部层次的气血运动,向天部层次输送水湿云气;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针刺足三里可补中益气、燥化脾湿;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之一,同时也是足三阴经(肝、脾、肾)的交会穴,针刺三阴交具有行气活血、疏经通络、调补肝肾的功效;太冲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针刺太冲具有燥湿生风、舒经活血的功效;阳陵泉是足少阳之脉所入为合的合上穴,为八会穴之筋会,针刺阳陵泉具有活血通络、疏调经脉的功效;针刺伏兔具有散寒化湿、疏通经络的功效,可排渗脾土中水湿,固化脾土微粒;在此基础上,对口角歪斜者加患侧迎香、地仓、颊车进行针刺,有疏散风热、通利鼻窍、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祛风清热的功效,诸穴合用,共奏安神定志、活血通络、化瘀除痹、舒筋散瘀之功效[18-19]。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穴位针刺组治疗3 周后总有效率及SS-QOL、MBI 评分高于康复训练组,进一步说明穴位针刺和康复训练可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促进其病情转归。

多种细胞因子水平参与中风后偏瘫患者病情变化,Hcy 可促进脑血管损伤及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患者病情进展,而cGMP、cAMP 在调节平滑肌舒缩平衡、维持血管内环境稳定、参与神经活动等方面作用相反,cAMP 可促进钙离子向损伤的大脑细胞内流动,增强磷酸化而修复脑细胞,同时增强中风后偏瘫大脑细胞抗损伤、抗缺血和缺氧能力,而cGMP 作用反之[20]。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穴位针刺组治疗3 周后血清cAMP 水平及FMA、AROM、TAM、10 MWS 高于康复训练组,血清cGMP、Hcy水平及NIHSS 评分低于康复训练组,同时TUGT 短于康复训练组。现代医学研究[21-22]显示,针刺百会可调节大脑皮层中枢生物电活动,防止中枢神经出现病理性协同运动,促进受损脑组织细胞恢复;而肢体诸穴处均分布着广泛的血管和神经组织,通过针刺患肢诸穴,能够反射性刺激脑神经功能,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如手三里布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前臂背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深支,针刺手三里有改善上肢肌痉挛的功效,可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曲池布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和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针刺曲池可增加患者脑血流;外关布有头静脉和贵要静脉的属支,骨间后动、静脉,有前臂后皮神经和骨间后神经分布,针刺外关可改善痉挛肌肉异常放电,同时可激活颞叶、枕叶、小脑等多个脑功能区,促进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合谷分布手背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腧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针刺谷会可刺激上肢神经传导;足三里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针刺足三里能增强大脑皮层细胞功能,促进脑细胞机能恢复,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三阴交布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及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针刺三阴交刺激神经传导、血液循环,可改善患者相关神经功能和血流变;太冲布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跖背侧动脉及腓深神经的跖背侧神经,深层为胫神经足底内侧神经,针刺太冲可有效改善患者下肢神经传导和血液循环,促进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阳陵泉布有膝下外侧动、静脉级腓总神经,针刺阳陵泉能促进脑血流量增加,还能改善患者肢体痉挛;伏兔浅层布有股外侧静脉,股神经前皮支及股外侧皮神经,深层有旋股外侧动、静脉的降支,股神经的肌支,针刺伏兔可有效改善患者下肢神经传导和血液循环,因此结合以上诸穴,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神经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促进患者病情改善。

综上所述,穴位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偏瘫中风康复训练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