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书香,领略课外阅读精彩

2023-05-22 04:42杨亚媛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指导策略激发兴趣课外阅读

杨亚媛

摘 要 不论任何学段的语文教学,课外阅读都是对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延伸和拓展。在现代教育理念下,教师要优化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让学生浸润书香,充分领略课外阅读的精彩并从中获益。

关键词 课外阅读 指导策略 选择读物 激发兴趣 确定目标 指导读法

书籍是一个人进步的指引灯,学好语文需要课外阅读。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需要教师优化指导策略。

一、立足多种维度,选择适宜读物

组织课外阅读的前提是筛选适宜的阅读素材。教师可从如下几个维度着手,帮助学生筛选适宜的读物。一是可参考语文教材的“阅读提示”和“积累拓展”要求,给学生推荐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文本;二是可参考教育部专家给初中生设计的阅读书单;三是中外文学奖项的历届获奖作品,如茅盾文学奖、普利策奖等获奖作品可供课外阅读备选。书籍的选择需要契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成长需要,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诉求。

具体来说,一是可利用课标推荐的书目。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每一册都会给学生推荐两部名著。这些名著类型丰富,且是根据学生的学段特征安排的,比如七年级上册的《朝花夕拾》和《西游记》,七年级下册的《骆驼祥子》和《海底两万里》等;二是可根据课文内容向学生拓展相关的篇目,比如学习了《藤野先生》就可以向学生推荐鲁迅的《呐喊》《彷徨》等;三是可参考教育部专家设计的阅读书单,如人文社科类名著《毛泽东传》《红星照耀中国》等,文学类作品《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自然科学类著作《数学家的眼光》《天工开物》等;四是可参考中外文学奖项的获奖作品,如2021年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梁晓声《人世间》、陈彦《主角》等。教师可从上述这些角度入手,结合学生的兴趣以及学段需求筛选书籍,以此保障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

二、挖掘趣味因素,激发阅读兴趣

尽管教师帮助学生筛选、推荐课外读物,但学生有可能出于逆反心理,不会听从教师的安排。因此,想要让学生乐于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就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驱使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动力和源泉。要让学生意识到仅仅在课堂中接收知识,渠道过于狭隘,知识体量过于单薄,因为教材内容有限,教师的讲解也有限。为此,教师不妨深入发掘课文中的趣味因素,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例如,在学习《太空一日》时,教师要注意到大多数学生都非常好奇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后,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课外作品《天地九重》的封面,告诉学生“这是一本特殊的作品,作者是宇航员杨利伟先生。这本书的篇幅达到了20万字,其中还包括150幅珍貴插图。在这本书里,我们将看到宇航员杨利伟的成长史。杨利伟回顾了自己是如何变成军人、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的人生经历。特别是这本书刻画了杨利伟的独特心理历程,我们将看到他是如何通过艰辛的训练实现奇迹人生的全过程。同学们不妨利用课余时间认真读一读这本书。”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互联网上搜集自己感兴趣的宇宙以及航天知识,比如在宇宙飞行过程中,睡袋通常会在飞船内的舱壁上固定,这样才能避免发生碰撞。而从太空中遥望地球,会注意到地球通体呈浅蓝色,青藏高原地区是地球上唯一的绿色地带。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将会对航空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知。

教学中,教师都要尽可能从文本中发掘趣味因素,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让学生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

三、确定阅读目标,明确阅读方向

有目标的课外阅读将使阅读更具针对性、更高效。大部分学生的阅读往往缺乏目标,教师应采取切实措施予以解决。首先要明确班级学生当下的阅读能力及基础,明确每个月或每个学期要完成的课外阅读素材。其次,制定的课外阅读目标要契合课内文本内容,使课内外有效衔接,相互促进。最后,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学生可以完成的前提下制定目标,提高课外阅读目标的有效性。

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诗集《繁星·春水》时,可为学生制定如下的阅读目标。首先,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春水格”“繁星体”究竟指的是什么意思,并试着学习和模仿。其次,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学习诗人运用的写景抒情技巧,感受作者如何用心观察生活。最后,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童心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制定了明确的阅读目标以后,学生就会着重关注冰心诗句的用词风格,欣赏冰心笔下的清丽词句,感受那看似朴素的语句中蕴藏的深厚哲理。因为现代诗本身没有多少趣味性,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但有了明确的阅读目标,学生的阅读过程就会更具针对性,知道自己应该重点阅读哪些地方,应该关注什么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四、加强读法指导,让阅读更高效

课外阅读涉及不同类型的书籍,因此需要不同的阅读技巧。比如,散文类书籍适合以精读为主,小说类书籍情节丰富,适合略读,即快速阅读书中文字以了解核心内容。作品的精彩部分需要精读,以此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技巧,烘托环境运用的手法等,还可以加上适当的批注,写下自己的点滴感悟。除了精读、略读、批注以外,还有跳读、思维导图等多种阅读方法。加强读法指导,保障学生的阅读过程更高效。

以《西游记》为例,指导学生阅读时,应要求学生将“精读”和“跳读”穿插使用。《西游记》并非所有章节都适合精读,有些过于累赘的文字就可以跳读。举例来说,“孙悟空三调芭蕉扇”是《西游记》中的精彩情节,适合精读。这一章回里,唐僧四人在火焰山受阻,孙悟空万般无奈只能求助于牛魔王之妻罗刹女,向她借芭蕉扇。作者用了三个章回的篇幅写这个故事,情节曲折离奇,人物活灵活现。在指导学生精读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孙悟空向罗刹女借芭蕉扇却被无情拒绝?”学生在书中找寻问题的答案,发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罗刹女和牛魔王对孙悟空心怀怨恨,因为他们不知道红孩儿已经被观音降服,误以为是孙悟空害了红孩儿的性命。正因存在误会,所以孙悟空的“借扇”才如此艰难。接下来,再次从情节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在一借芭蕉扇被骗以后,唐僧师徒展开了一段是否西行的对话,从中可看出各自的心理有怎样的特点?”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学生发现猪八戒想的是找一个无火处的地方前行,产生“散伙”的念头;沙僧则是“进退两难”,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唐僧则是一贯坚定,只往“有经处”前行。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品读文本词句,想一想从人物对话中可以看出各自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通过对借扇过程的阅读,学生发现孙悟空的聪明机智,感受到罗刹女的犀利泼辣。作者的用词非常真切传神,比如用“火上浇油”来描绘罗刹女对孙悟空的极度憎恨,用“旋风翻败叶,流水淌残花”来描绘孙悟空被芭蕉扇“扇得无影无形”的情形。对于书中的打斗场面或烘托环境氛围的诗词,可以跳读。通过,学生在课外阅读《西游记》时,就不会感觉到累赘和痛苦,而是越读越有趣。

综上所述,课外读物是学生人生道路上最好的引路人,是学生的精神食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作者通联:福建泉州市德化第一中学鹏祥分校]

猜你喜欢
指导策略激发兴趣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