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正红
【摘 要】 高考改革与新课程改革紧密联系,着重强调的是“素质教育”“立德树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内容,更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体现,凝练了学科教学过程学生的正确学习观、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为适应新高考制度的执行,保证高中学生适应新高考制度执行的数学考试要求和学习要求,文章以新高考制度执行背景下数学教学优化的要求为立足点,重点分析了当下高中数学过程中的问题,归纳总结新高考制度执行背景下数学教学优化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新高考制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不断纵深推进,高中数学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高中数学学科的计算性、逻辑性、概念性、更强,教学过程最为考核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且需要学生具备较为完整的知识架构体系.新高考制度执行背景下,高中数学需要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直观想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核心素养为基础,帮助学生梳理完善的知识架构.具体来说,学生匹配《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和新高考要求下完成学习,才能顺利接受高考“检验”.因此,探索新高考制度执行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优化的路径属于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科优化教学的必然选择路径
1 新高考制度执行背景下数学教学优化要求
1.1 提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学科具有明显的“计算性”“理论性”和“逻辑性”,而且知识点系统全面.从《普通高考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内容和新高考改革的具体要求来看,高中数学教学不仅需要传授学科知识要点,还要在教学实施的“课前”“课中”“课后”各个阶段完成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学生“基础技能”和“基础知识”的习得,进而学会利用数学学科思维解决数学问题.故而,高中数学教师明确核心素养培育是教育教学的核心所在,即提高学习质量、传授学习技巧、领悟新高考要求内涵,这些是教学的关键.
1.2 突出教学创新是教学“切入点”
究其本质,新高考制度执行背景下数学教学优化是高中数学学科教学的创新和优化,涵盖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等维度的改革.因此,新高考制度执行背景下数学教学优化需要高中数学教师明确教学创新是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在设计和规划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数学知识掌握程度、融会贯通能力等开展教学.比如,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存在大量“数学理论”“数学现象”“数学计算”“数学模型”等内容教学,教师可以匹配新高考的考题变化要求、考题考核点要求,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为指导,开展“多样化”“创新化”“应用化”“选择化”的教学改革,将“数学理论”“数学现象”“数学概念”“数学实验”等与高考动态、高考方向、高考题型等进行归纳总结并传达给学生.
1.3 突破应试教育的禁锢
尽管新高考制度已经开始执行,但是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受到传统应试教育体制原因的影响依然较大,学生依然尚有大部分一直处于被动学习、被动思考和被动培养的地位.因此,结合新高考执行、新课程改革强调的“素质教育”“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等内容,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着力对这一问题进行突破.尽管高考过程中数学成绩的意义重大,甚至能够左右学生的高考总体结果.而且,一旦学生的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直观想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核心素养提升,高考数学成绩自然也会提高.
1.4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生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依然处于强烈阶段,新高考制度执行背景下数学教学优化还需要教师依托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优化教学模式.首先,高中数学教师教学改革必须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积极利适配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制度的具体要求,勇于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其次,高中数学课程中科学知识和科学现象较多,需要教师结合新高考改革要求引入一些丰富生动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可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数学现象进行思考、分析和探索,提升他们的探究热情.
2 新高考制度执行背景下数学教学优化策略
2.1 构建趣味情境,凸显知识特征
高中数学教学属于数学高阶教学,学科知识涉及的数据内容、模型内容、数学公式、数学理论、数学概念等庞杂多样,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难免较低.因此,新高考制度执行背景下数学教学优化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需要构建趣味情境,将数学学科知识的特征和内涵展示到趣味教学情境,既让学生学习热情得到激发,也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学科知识的趣味.具体来说,高中数学教学趣味情境的构建,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若干知识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融合,借助生活元素、视听元素等构建趣味教学情境.这样,借助数学趣味教学情境,学生就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进行知识迁移和知识学习,进而在趣味情境中感知数学应用和数学趣味,逐步实现知识内化.
例如 高中一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作為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重要元素,筛选出“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具有趣味性、生活性、视觉性的知识内容,将“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基本不等式”“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等借助“交互电子白板”板书串联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同时,教师需要将“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基本不等式”“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习题解答、概念拓展延伸的生活化应用视频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对“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的概念变化、习题变化、知识结构、数学问题就能进行深度学习,也能借助趣味教学情境串联“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基本不等式”“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涉及的数学知识点内容.最终,通过趣味情境的构建,学生就能融入“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相关内容的教学情境之中,在学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过程感知识趣味和知识应用,也能有效将“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重难点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提高了学习质量和学习成效.
2.2 加强归纳总结,呈现考点
高中学生即将面临“高考”,焦虑、紧张、担心等心理极易出现,尤其是还没有将所有数学知识“吃透”的时候,学习信心和考试信心都不是特别高,极易出现“掌握知识出现不必要错误”“计算失误”“计算步骤不准确”“公式套用出现偏差”等情况.尤其是新高考制度执行背景之下,学生对着考题变化、考查点变化等情况感到害怕.而且,新高考制度执行背景之下,高中数学试题更为强调数学知识的“应用性”“综合性”“基础性”“创新性”,且不分文理科之后重点考察的范围锁定在了“三角函数”“立体几何”“概率统计”“圆锥曲线”“导数及其应用”等类型.基于此,数学教学优化的过程中要求高中数学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的进行归纳总结,尽量保证将的考点融入教学过程,让学生对题型变化、考试侧重点达到掌握.
例如 高中数学“圆的方程”“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相关知识属于新高考制度之下的重要考察点,且“圆的方程”“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相关知识内容的数学应用內容较多.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归纳总结“圆的方程”“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相关知识内容的重难点部分,将“圆的标准方程推导过程”“圆的标准方程的条件要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作为切入点开展教学.同时,在进行习题练习和应用练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考,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这样,“圆的方程”“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相关知识内容就得到了归纳总结,考点也充分展现了出来,学生也能通过习题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自信心.
2.3 实施多元测评,创新评价体系
评价手段过于单一和死板、缺乏教学评价对于高中数学优化的效果提升和效果判定没有帮助,也不能为教师优化教学方案、学生有效进行学习提供参考.而且,新高考制度执行背景之下高考数学能进一步展现了“五育并重”“立德树人”“学科应用”等内容.因此,开展数学教学过程教师应当实施多元化测评,突破以往只看重“结果”和“成绩”的模式,从不同维度综合测评学生,进而获取最真实、最客观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具体来说,高中数学教学优化过程中教师应当把学生的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直观想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就核心素养纳入考核的参考标准,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个性化,保证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学习成效.
2.4 创新教学目标,凸显考试内涵
新高考制度执行背景之下,高中数学试题越来越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数理认知、数形结合能力,即高中数学教学优化过程应当将高考数学的内涵凸显出来.数学计算、数学图形、数学模型无疑是高考考试内涵凸显的最佳载体.所以,新高考制度执行背景下数学教学优化如果涵盖了高考数学考试内涵,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便会得到创新,进而实现数学教学优化.所以,对于高中数学教师而言,需要针对教材内容、高考试题、新高考制度进行综合分析,将一些具有共通性、联系性和共同点的相关高考考试试题归纳总结,以教学内涵凸显为核心,将数学理论理解、数学法则解析融入为教学过程,让学生明白如何融会贯通“新旧知识”和数学理论.此外,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和高考真题模拟选取相对应的习题、理论、案例进行举例说明,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法完成数学问题的解决、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案例的融会贯通.
3 结语
数学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关键部分,不但是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也是决胜高考起的重要辅助.在新高考制度执行背景下,数学教学优化不但要以学生的实际学情和真实学习需求为基础,还要在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着力为学生营造积极、良好的学习氛围.此外,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不断创新、不断总结、不断深化认知,将晦涩难懂、抽象复杂的知识具体化,做到知识内化吸收和知识体系建立.最终,通过数学教学推动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强化,做到举一反三,最终在展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顺利完成数学高考的测试.
参考文献:
[1]赵轩,任子朝,翟嘉祺.落实双减要求 深化基础性考查——2022年新高考函数试题分析[J].数学通报,2022,61(09):7-10.
[2]祁义和.新高考情景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22(12):52-54.
[3]黄健.高中数学试题命制的视角分析——基于新课标、新高考制度执行背景[J].数学通报,2022,61(04):53-57+63.
[4]胡丽梅.新高考下高中数学一题多变的训练策略分析[J].科技风,2022(12):40-42.
[5]江秀娟.高中数学教材中“拓广探索”栏目的有效使用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04):170-172.
[6]白小云.探讨新高考制度执行背景下教辅图书出版的应对方式[J].文化产业,2022(10):16-18.
[7]石晓鹏.新高考走班制下对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考[J].甘肃教育研究,2022(01):53-56.
[8]周文芳.新高考改革下普通高中数学课堂如何渗透职业生涯教育[J].亚太教育,2022(02):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