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泽旌年”匾额与周琢生平及家世略考

2023-05-21 11:52:44阳文斌
广西地方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匾额嘉庆知县

阳文斌

(桂林博物馆,广西 桂林 541199)

2022年9月桂林博物馆文物征集小组前往临桂南边山镇开展藏品征集工作,征集到一件木质匾额。据捐赠人刘端贵先生介绍,此匾收购于临桂两江镇,具体地点不详。经初步鉴定,此件匾额乃清代所制,从文字内容看属于贺寿用途的匾额,此匾为临桂籍进士周琢所题写。此类清代匾额在民间已不多见,对于研究清代匾额文化以及桂林地区的历史文化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一、“渥泽旌年” 匾额

此匾长205厘米,宽76厘米,厚3.5厘米,木质,由四块木板拼合而成,中间木板已出现两条长裂缝。匾面以红漆为底,底漆剥落严重。正文为阳刻行楷,上、下款为阳刻楷书,印章为阳刻篆书。此匾额在发现时,已经散列数块并浸泡于水中,后经捐赠人修复后,才如现在所见之状况。

“渥泽”即指恩惠之意,检《后汉书·邓寇列传》云:“讬日月之末光,被云雨之渥泽。”[1]。检《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云:“得旷日弥久,而周泽既渥……[索隐]:谓君臣道合,旷日已久,是诚著于君也。[索隐]:谓君之渥泽周浃于臣,鱼水相须,盐梅相和也。”[2]多用于指皇帝的封赏、恩赐。“旌”指旌表,最初旌表的范围仅限于蠕居的命妇,后到康熙四十二年颁布的《钦定礼部则例·卷四十五仪·制清吏司》规定:“族表寿民寿妇一凡耆寿至百岁,宗室由宗人府具奏,八旗由都统、直省由督抚题请。礼部核覆具题。奉旨旌表者,寿民给舆生平人瑞字样。寿妇给予贞寿之门字样。”[3]可见康熙四十二年之后寿民也在旌表之列。由此可推知,“渥泽旌年”旨在褒扬受匾人功勋卓著、享受皇帝恩赐,并祝愿其福寿安康。

上款“恭祝恩授正九品职峰翁潘老先生七袠荣庆”,“恩授”通常用于官职的授予,表对皇帝恩赐。“峰翁”是对高寿的人的一种尊称,在贺寿匾额中使用较为广泛。七袠即七十岁,袠同帙,古人以十年爲一袠。”检《八旬万寿盛典》云:“乾隆四十五年,皇上圣寿七十,御制诗文〈古稀说〉:‘余以今年登七袠’,因用杜甫句刻‘古稀天子之宝’,其次章即继之曰‘犹日孜孜’盖予宿志有年,至八旬有六而归政而颐志于宁寿宫。’”[4]以上可知,受匾人是授予正九品官职的潘老先生,意在恭贺其七十大寿。

下款“赐进士出身勅授文林郎知甘肃灵台县事调任安定陇西敦煌高台县知县姻眷姪周琢顿首拜题”。“进士出身”乃是科举制度中按照中式等次赐予的一种资历称号,“天子亲策于廷,曰殿试,名第分一、二、三甲。一甲三人,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乡试第一曰解元,会试第一曰会元,二甲第一曰传胪。”[5]“勅授”与“恩授”意思相近,都是表示对皇帝授予官职的感恩,常用的还有“钦命”“例授”“诰受”等词。检《皇朝通典》云:“臣等谨按文官阶,吏员出身者,其从六品正七品俱为宣德郎;不及九品者为未入流。初制,一品正从俱光禄大夫,后从一品改荣禄大夫。凡官阶五品以上为诰授,六品下为勅授。武官亦如之。”[6]可知清朝规定文官阶五品以上用“诰授”,六品及以下用“勅授”。而文官阶的划分也有详细说明,“文官阶,……正七品文林郎,从七品征仕郎,正八品修职郎,从八品修职佐郎,正九品登仕郎,从九品登仕佐郎。……”[7]文林郎为正七品官职,因此用“勅授”,这其中的用词用语皆有明确的规定。“知甘肃灵台县事调任安定陇西敦煌高台县知县”,简述题匾人的任职经历,以突显题匾人的身份及地位。“姻眷姪”属亲戚称谓,代表题匾人与受匾人的具体社会关系。检《听雨丛谈》云:“昔见先辈往来名刺,亲戚写眷,世交写通家,同年子弟写年家,无滥用者。……近且无论有无科第,概写年家。……今又二百年,风气益变,全无前称。亲戚称姻,世交称世,同年只称年愚弟,而去家字……”[8]其中“姻眷姪”与“姻伯叔”相对应,即对方为自己的姑丈或姑丈的兄弟。“顿首”“拜题”则是书写结尾的谦辞,以示尊敬之意。

印章对于识别题匾者的身份尤为重要,也是辩伪的重要手段。右上角印章“诗书敦夙好”属于题匾者的闲章,取自陶渊明的《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塗中》:“诗书敦宿(同夙)好,园林无俗情。”[9]表达出对官宦生涯的厌倦与向往田园生活之情。左下角印章“周琢之印”“净溪”皆属于题匾者的名号章,能够辨别其真实身份。

二、周琢生平考证

从匾额内容分析,周琢乃进士出身,先后在甘肃省灵台、安定、陇西、敦煌、高台等县任知县。检道光《敦煌县志》云:“知县……周琢,广西临桂县人。嘉庆三年署任。”[10]民国《高台县志》云:“文职知县……周琢,嘉庆五年任,广西临桂县人。”[11]由此可知,周琢乃广西临桂县人。检嘉庆《临桂县志》云:“……乾隆三十五年庚寅乡试恩科,周琢,解元,高台知县……三十七年壬辰,周琢,高台知县,是年金榜。……”[12]检光绪《临桂县志》云:“……三十五年庚寅乡试恩科,本年皇太后八旬万寿特开恩科乡试,周琢,解元……(乾隆)三十七年壬辰金榜,周琢,甘肃高台知县,通志作敦煌知县。……”[13]检《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云:“周琢,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人,年三十七,乾隆三十七年进士,候选知县”[14]检吕璜撰《甘肃高台县知县加知州衔临桂周先生墓志铭》云:“先生讳琢,字方玉,号净溪。先世自江西安福迁临桂,居西乡之店头。五岁经书一再过辄上口,年十六补邑弟子员,乾隆庚寅乡试中式第一。壬辰成进士。己酉谒选,得甘肃灵台令。嘉庆元年调署安定,再署陇西。次年调敦煌,越三年调署高台。又四年,以课最调陕西长武,未行而没。……时癸亥八月十六日也。……生于乾隆乙卯年正月初九日,得年五十有七。”[15]其号净溪,亦与匾额上印章“净溪”相吻合。

以上可知,周琢(1747—1804年),字方玉,号净溪,广西临桂县西乡店头村人。其父周道亨,乃乾隆壬申年(1752年)举人,任昭平县训导。周琢年幼之时,母亲已去世,由庶母抚养长大。自幼聪慧过人,五岁经书读过一遍便能朗朗上口。十六岁便获秀才称号。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万寿恩科乡试获得第一,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中进士,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候选知县,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谒选任甘肃灵台县县令,嘉庆元年(1796年)先后调任安定县和陇西县,嘉庆三年(1798年)调任敦煌县知县,嘉庆五年(1800年)后调任高台县知县,嘉庆八年(1803年),因政绩卓著被赐予知州官衔,并调任陕西长武县知县,但还未上任便染疾而终。

周琢一生在甘肃为官,在县政治理方面颇有政绩,不为名利,只为造福一方百姓。吕璜《墓志铭》有云:“……先生作令,不务赫赫名,以苏民困、培士气为急。灵台地硗瘠,且苦水旱,多积逋,上官或不察,督之严。前令速顽户痛捶之,先生屏不用。仿陆清献公甘限法,与民约展其办,举民熙然,输将咸奋。……会河水泛溢,损田庐,亟捐赀为糜,以济饿者。区画周至,或号寒,则给以絮衣,民气以舒。……先生初莅,安定适岁饿,且经兵燹,民多流徙。亟申请发粟,上游难之,再三请至,以去就争,卒得谷六万石赈之,安集全活以万计。……修东山书院,增膏火,延名师主讲。暇则亲至训课,勉以正学。士始知通经植品。有登科第者。”[16]周琢为官正直清廉,在百姓与同僚当中皆负盛名。因其政绩斐然,受朝廷赏识与提拔。吕璜《墓志铭》云:“……先生作宰甘中,先后十有四年,上游倚重,无知不知皆曰:‘周君古之廉平吏。’以卓荐引见,奉旨加知州衔。制府以为尤异,故有长武之调。”[17]

对周琢病卒的缘由,吕璜《墓志铭》也有详细记载:“……会邻邑黄令者,转饷至安西境,车覆于河。黄惊怖欲自沉。先生以五百金予黄,而躬与之庐于河滨,使人挈水以求亡金,凡二十余日,为暑湿侵,遂病不起”。[18]可见其为人处世让人极为钦佩,吕璜特为其铭,曰:“渊岳皋牢,笔走云涛,郁为文豪。里门有垫,以广家学。壮而称宿,处约恒恬。久宦依然,负郭无田。贻子孙安,惟仁惟宽。后起妍析,彼驰逐壕。厥驾或熏,盖视斯垄”。[19]

此外,周琢亦工诗文,著有《藟芘堂吟草》一卷。所作七绝《出嘉峪关》:“十年薄宦迤秦西,又向西陲趁马蹄。回首玉关家万里,风沙从此倍凄凄。”[20]充分反映出其远离家乡为官的孤独与对宦官之途的惶恐与无奈,抒发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此诗表达出的情感与印章“诗书敦夙好”相一致。

三、周氏家世略述

清代桂林人文之盛,尤为后人所叹。其中出现了许多科举、文化世家。有如以陈宏谋、陈继昌为代表的陈氏家族,以朱依真、朱琦为代表的朱氏家族,以王必达、王鹏运为代表的王氏家族等。据吕璜《墓志铭》对其家世载:“……曾祖母以苦节著闻,事具邑志。祖某考讳道亨,乾隆壬申举人,官终昭平县训导。母廖氏,先生生岁许,而廖孺人卒。庶母张氏,抚之幼,端介不凡。……配廖孺人,子五。长瞻麓,监生:次瞻洛,乾隆乙卯举人;瞻岱,嘉庆辛酉举人;瞻纪,郡庠生;瞻渭,嘉庆丁卯举人。孙九。”今据文献所记载,其家族中,在科举、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有所成就者不乏其人。

周道亨,周琢之父,乾隆壬申(1752年)举人,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任昭平县训导,官终于此。检《临桂县志》云:“周道亨,以子琢官赠文林郎甘肃灵台县知县。”

周瞻岱,周琢第二子,字鲁峰。嘉庆六年辛酉(1796年)举人。检《临桂县志》云:父琢官甘肃疾卒,岱哀毁过常。善丹青,欲为父绘遗像,执笔涕泣喷血满纸,遂得疾卒。[21]

周因培(1789-1846年),周琢第五子,原名周瞻渭,字椿园,嘉庆丁卯年(1807年)举人。道光六年(1826年)丙戌中进士,即通过掣签任四川灌县知县。历任庆符、崇宁、灌县、阆中等县知县。检郑献甫《四川灌县知县椿园周君家传》云:“……君讳因培,原名瞻渭。姓周氏,字椿园,一字梦熊,世为广西临桂县西乡人。祖讳道亨,乾隆壬申科举人,官平乐昭平县训导。父讳琢,乾隆壬申科进士,官甘肃高台县知县。祖妣氏廖,妣氏廖,封皆如其官。兄弟凡五人,为诸生者二,为孝廉者二,君最少,资最贤。幼时众目为神童,由嘉庆十二年丁卯科举人,中道光六年丙戌科进士,以知县分发四川。初署庆符,继摄崇宁,实任灌县,调任阆中,旋因公镌级改县佐。君自请改学职归里,三年始得武宣教谕,又三年始赴武宣。本任未及,其期而卒。……固宜君生于乾隆己酉卒于道光乙酉,得年五十有七。有子四曰思永思益思安思晋。”[22]周因培为官清廉,为百姓所爱戴。检《灌县县志·政绩纪》云:“周因培,为灌令,居官廉正。罔或干以私,尤精堪舆,修复奎光塔,以补城东南缺陷,邑之形势愈壮。”[23]检光绪《临桂县志》云:“……居官廉明,有政声。以骨鲠不合当道,呈请改教其卸县事业。县民扶老携幼相与挽留,甚至有泣下者。”[24]在灌县任职期间主持修建了百尺堤并重修奎光塔。道光十八年(1838年)返回家乡临桂,先后任桂林榕湖经舍山长和武宣教谕。工诗能文,著有《榕荫书屋诗文集》《榕荫书屋摘笔偶存》。

周益(1840—1896年),因培子,原名周思益,字子谦,号次峰。检《灌县志·人物传记》云:“周益,字子谦,广西桂林县人,邑令因培次子也。洪杨之乱即入蜀居于灌,咸丰癸丑成进士,入部曹,仍寓县。垣主讲岷江书院,后外用。”检光绪《临桂县志》云:“九年己未孙家鼐榜,周益,刑部主事,湖北知县。”著有《树蘐草堂诗集》《树蘐草堂文集》《树蘐草堂诗余》《意林补》《续汉书蒙释》。

周思宣,因培侄,字立生。检光绪《临桂县志》卷二九《人物志·先贤》云:“……至性过人,幼遭大故,哀毁特甚。弱冠以优行贡成均,母老,辞不赴,抚育幼弟至于成立。敦崇实学,及门多砥行励节之士,平居著述自娱,足迹不履城市,自非一二同志,暨门下请业,益鲜有识其面者。著藟芘堂说经质疑,禹贡地理考略,春秋释地考证,读史丛论,诸子会通,周秦五子辑要,唐宋七子粹语,学案姓氏小传,堂北负暄录,侍养要义,小学梯航,医学、画学、游艺录率性录文集次集诗稿续稿再续稿皆藏于家。生平尤留心宗牒,与弟思赞精采欧苏各氏法纂修族谱,且躬诣江西吉安旧籍,上考宗派,详为厘订云。”[25]

周庆壬,因培孙,字伯孚,两中副举,光绪二十七年补绶仁寿县知县,宣统元年调补巴县知县。著有《三绛随笔》。

周涣恩,字雨耕,瞻岱之从孙。诗文能世家学,兼工山水。作品《水墨山水扇页》藏于桂林博物馆。

四、结 语

匾额作为古代文化的载体,能够给予我们许多的历史信息。从此件“渥泽旌年”匾额来看,此乃临桂县进士周琢任高台县知县时,为姑丈潘老先生题写的贺寿匾。按照周琢生平考证可知,其去世在嘉庆九年(1804年),由此推断出此匾题写的时间大致为嘉庆五年(1800年)至嘉庆九年(1804年)之间。因此我们能够准确地确定此匾额的年代。令人遗憾的是,有关此匾额的原主人,由于掌握信息不足,能够搜寻的资料甚少,对其生平无法进行详细叙述,实属遗憾。此外,从周琢以及其家族的考证,也进一步反映出清代临桂科举文化盛行,对于研究地方科举文化及成因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猜你喜欢
匾额嘉庆知县
明镜自高悬,一块匾额的多重解读
乃琼寺旧藏匾额“灵口远徼”考释
从嘉庆元年继德堂观戏谈起
紫禁城(2020年9期)2020-10-27 02:05:40
璿题云榜 景以名传 清代避暑山庄里的匾额与楹联
紫禁城(2020年4期)2020-05-20 09:01:28
再也不怕了
匾额下的刺猬
没头脑
幸福·悦读(2016年9期)2016-11-08 17:20:16
青石碑
清中期女性的日常生活——以嘉庆朝刑科题本为中心的探讨
青石碑
民间文学(2016年5期)2016-05-14 16: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