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婉雯
摘 要: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迎来重要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形势新环境下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现阶段有必要对高校思政工作模式进行总结和提升,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高校思政工作高质量建设。本文通过总结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思政工作实践经验,提炼出“一核两翼三阵地四路径”的模式,以期为高校思政工作应对重大挑战、更新思政教育理念和筑牢立德树人阵地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思政工作模式 党建 课程建设 网络思政 社区思政
近些年,高校思政工作在常态化推进质量提升工程的基础上,面临着不少新形势、新环境下的新问题、新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求“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1]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全面推进高校思政工作高质量建设。
一、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
201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简称“《纲要》”)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因材施教,着力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高师生的获得感”。在文件精神指导下,高校要注重科学认识、准确把握思政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近几年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育者的教育方法更新不及时,教育协调机制不健全。教育方法方面,近些年线上教学发展迅速,但不少教师信息实践能力不足,线上授课照搬线下授课经验,网络授课技巧欠缺,电子设备掌握不熟练,授课效果不佳,无法真正满足教学要求。学校在思政体系建设方面全员思政教育的观念和能力不足,思政教育还是以思政教师、辅导员为主的思政工作者为主,实践育人、组织育人等育人体系效用发挥受限。
二是教育对象的学习自律性不强,心态不成熟。学习方面,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学能力较弱,近年来因线上课程增多,实训课程减少,理论灌输相应增多,学习方式的转变导致学生适应能力不足。心态方面,高职学生普遍缺乏足够的生活阅历,部分学生因就业求职受挫、生活环境变化或家庭发生变故等容易产生焦虑或恐慌心态。
三是教育内容方面的薄弱点,主要在于意识形态受挑战。当前网络空间,存在一些不良意识形态。[2]我国思政网络平台的建设较为滞后,一些不良思潮往往借一些突发公共事件抹黑、消解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为思政工作增加了难度。纷繁复杂的网络舆情给学生造成了“认知偏差”,弱化了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为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带来挑战。
(二)思政工作的发展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以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重要会议的召开,给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各高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克服新形势、新环境中的新问题,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推动思政工作提质增效已有初步成效。
针对教育者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步学习、掌握和主动利用慕课、微课、远程连线等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借助多元化和交互性强的学习平台作为教学辅助成为教学常态。《纲要》中把“网络育人”作为思政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线上学习、网络管理、健康信息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各高校“微思政”“云思政”纷纷涌现,促使网络思政迅速发展,无形中推动了思政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加速融合。高校顺势推动全方位育人体系的形成,如上海某高校推进“三圈三全十育人”的理念,发挥课堂“内圈”、第二课堂“中圈”和社会资源“外圈”的育人模式。[3]许多高校形成了校内多部门、不同育人主体之间协同合作模式。针对教育对象自身的不足,高校大多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多形式心理咨询活动,通过心理测试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出现心理健康预警的学生,由班主任、辅导员和心理辅导老师进行分级跟踪,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实践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社会环境,了解各项政策举措,提前融入社会环境,在无形中激励学生用实际行动展现大学生的责任担当,由此推动心理咨询工作和学生工作的创新。针对教育内容存在的薄弱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善用‘大思政课”给我们提供了破解难题的思路遵循。思政教育应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把现实生活中生动的案例、感人的故事等融入思政教育。许多高校都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日常思政教育中,如抗击重大灾害等形成的伟大精神从理论和实践上有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切实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近年已有不少研究和实践针对不同主体、不同领域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出解决思路,但思政工作是一个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课题,目前对思政工作进行总结凝练并提出工作模式创新的文献资料较少。在前期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本文跳出各主体、各分领域的局限,提升思政工作模式研究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为高校在新征程上破题破局、推进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二、“一核两翼三阵地四路径”的思政工作模式构想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4],不断开创思政工作新局面,已成功入选职业院校“三全育人”案例,探索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思政工作体系。结合上述各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本文梳理总结和提炼学校思政工作经验,提出“一核两翼三阵地四路径”的思政工作模式。
(一)一核:以党建为引领
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高校党委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结合起来。[5]坚持党的领导是思政工作的核心,思政工作是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抓手。学校党委书记分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分管党建和思政工作,体现了学校党委对思政工作的高度重视。学校建立了学校党委联系思政教师的制度,每学期每位党委委员至少与联系的思政教师面对面交流一次。学校“打造服务型社区党支部,打通党建进社区最后一公里”的案例获得了广东高校学生工作案例一等獎。学校多年的发展趋势、实践经验和取得的成果表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能最大限度调动各个部门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大思政”的教育格局。高校必须继续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补齐党建队伍欠缺和治理短板,推动党建和思政工作协同融合,切实构建“组织育人”的体系。
(二)两翼:教师+学生
目前与学生接触最为紧密的教师队伍包括班主任、辅导员和思政课、专业课教师。在现有的高校管理模式下,上述教师队伍分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管理。不同身份的思政工作者亟须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状态和学校各条工作战线的政策。目前,学校将从事学生工作年限作为职称评审的硬指标之一,激励专任教师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让专任老师更多了解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学习需求,使教书和育人有机融合。该举措在突发公共事件期间可以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让任课老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情绪,有效调整授课内容和上课话语。因此,有必要进行顶层设计的规划创新,打破条块分割明显的弊端,构筑一体化铸魂育人体系。按照《纲要》提出的“十大”育人体系,除了专任教师队伍,还要拓宽思政教育者的定义,充分挖掘管理、教学、科研、实训等各个岗位的育人元素,把立德树人作为各项工作的考核要求之一,形成教师队伍全员、全要素育人机制。
高校思政工作不能仅停留于靠教师“单打独斗”的传统观念,应认识到学生群体中可以培养出思政工作的好助手。学校一直积极探索凸显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已有多年由学生骨干担任助理班主任、助理辅导员的实践经验。“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要做好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这启示我们要站到学生中间去,及时发现优秀人才,将优秀学生吸纳进组织中,在重要场合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学生先锋队伍带头落实各项任务,协助辅导员、班主任做好管理工作,让学生在无形中接受自我教育,将小我融入大我,实现思政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的统一。因此,在思政工作中,学生可以作为重要的一翼,与教师实现双翼齐飞。
(三)三阵地: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社区思政
思政课程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渠道”。要“因事而化”,将鲜活的身边故事作为生动的素材资源来育人化人,探寻其和思政课程的理论契合点。要“因时而进”,立足时代,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学习和传达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新时代党的科学理论铸魂育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把握时代大势。要“因势而新”,对思政课的模式平台等进行创新,完善“多维矩阵”教学模式,重点提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虚拟仿真体验式教学和远程互动教学的效果。学校自主开发的远程互动教学,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教学,均发挥了良好作用。教师通过与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兰考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等校外教学点远程连线,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真正实现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一段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6]要充分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教育因素,分析现有形势下专业学习面临的社会环境变化和技术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根据职业发展的特点变化及时更新职业技能、求职策略等。高职院校要推动各专业将“科学技术服务社会进步、民族复兴”的价值理念融入科研和教学,实施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将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纳入教师培训体系,鼓励教师将最新研究成果带入课堂,讲授学科知识和技术的实际应用。
社区思政是“三全育人”的重要一环。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任课老师和学生接触的时间、范围有限,思政工作开展的深度、广度、温度受限,社区才是开展学生思政教育的第一线。因此,应积极探索把社区思政纳入思政工作阵地的途径,逐步培育社区思政工作者,打破大学生活空间与教育空间分离的问题,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及时回应和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学校建成了5000多平方米社区教育基地。学校还实施“四个文化”进社区工程,包括“党建文化铸魂、思政文化塑行,专业文化强能、传统文化明德”,构建文化社区,让学生接受积极向上的文化熏陶;成立了9个社区党支部,开展社区党建活动;建成了生态文明道德培养智能化系统、绿岛易班平台、思政研练中心、“一站式”大学生综合服务与发展中心等平台载体,同步打造思政教育“云”阵地,实现社区思政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将后勤队伍纳入思政教育体系,建设6个多功能文化食堂,将红色文化、学生活动、阅读交流等功能引入食堂,提高空间使用效率。
(四)四路径:课程建设+心理育人+网络思 政+实践教育
课程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7]。思政课、专业课和公共课等课程仍是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课程平台建设方面,应构建“线上+线下”教育模式,广泛利用多元化媒体平台,有效搭建课程建设的新载体。课程内容方面,除上文“三阵地”中提到的发力点,也要科学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正视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和不足,提高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同时克服教学中“只教不育”的实用主义倾向。学业帮扶方面,结合学生学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开展精细化的线上线下“微服务”。
心理育人是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建立了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专门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由专业心理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队伍分级关注心理预警群体的动态;邀请专业心理健康教师开展线下线上心理咨询和在线心理讲座,引导学生调整心态,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同时要警惕人际关系、网络负面新闻等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及时回应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关切关注,加强对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学生心理健康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
网络思政已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前沿阵地。一方面,应把好宣传关。“00后”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络“原住民”,他们高度依赖网络信息,但许多网络新闻真假难辨。对此,学校强化党委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各级党组织和宣传部门担负起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加强对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统筹指导,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学校充分关注“00后”学生的特征,各部门、各二级学院协同行动,上下互动,左右联动,构建大宣传格局,及时利用网络平台宣传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新时代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针对新学情,融合新技术,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学校建设了广轻云端自主学习平台、易班网络互动平台,构建包含微课、慕课、网络课、远程培训等“互联网+教育”矩阵式思政协同教育工作体系。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学校网络思政工作已经取得重大进展。
实践教育是将思政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有效途径。学校引导学生主动配合国家、社区、学校做好各类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与国家同频共振。学校打通第一课堂(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第三课堂(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主题团日、青马工程、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创新创业、学术科技和文化艺术等系列活动,搭建“三平台七中心”,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充分依托校友资源,建立校外实践育人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在实践中增长知识、锻炼才干,在奉献社会的生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三、结语
高校思政工作应顺应时代要求和变化,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盘活存量固强项,突破瓶颈补短板,推进思政工作提质增效。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政工作的系列讲话思想为指引,“越是艰险越向前”,将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危机转化为提升思政工作质量的全新契机,加速推进“三全育人”理念取得实效,全面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新模式。“一核两翼三阵地四路径”的模式,期盼可以为高校思政工作在新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更新思政教育理念和筑牢立德树人阵地提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4,44.
[2] 谷慧玲.习近平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1.
[3] 张楚成.“三圈三全十育人”视域中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J].现代交际,2021(10):36-38.
[4] [6]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
[5] [7] 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 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养 励志勤学刻苦磨炼促进青年成长进步[N].人民日报,2017-05-04.
基金项目: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建思政研究专项“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生思想政治的工作模式创新”(DJSZ2022-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