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王晓香
202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将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为“国事”,既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也对学校如何支持家庭教育做出了规定,凸显了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双减”政策的出台,又为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有效推进提供了支撑,“双减”减轻了学生机械性的作业负担,增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如何才能从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出发,有效地引导家长帮助孩子合理地安排时间,成为当前教师、家长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教师是离家长最近的专家,家长是学生最重要的知情人和助力者。教师要当好家校共育的促进者,主动与家长携起手来,唤醒家长改变观念,面对新的环境,积极做出适当的调整。
唤醒。共读不仅是父母进行家庭教育的有效抓手,也是父母能够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和使命的重要途径。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最好的方式之一。通过共读,不仅能够与孩子共同成长,提升亲子交流的品质,更重要的是通过共读与孩子形成共同的语言密码,从而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跟成年人一样,孩子在生活中也常会遇到疑惑、委屈,遭遇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如果家长能够借助亲子共读如《野兽国》这类能够引起强烈共鸣的世界经典绘本,将极大地帮助他们获得情绪上的舒解,得到心灵上的慰藉。对父母而言,帮助一个孩子爱上阅读,就是送给他一份足以享用一生的珍贵礼物。
引领。在家庭读书氛围尚未完全建立,亲子共读方法尚未有效掌握之前,教师不可以简单行事,将之全盘推给家长。教师要努力尽到“阅读推广人”的职责,以自身专业优势,通过网络、讲座等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示范、培训、引领,主动分享方法、技巧和经验,为家庭阅读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
教师首先要针对班级情况进行相关调查,找出本班学生开展班级课外阅读的主要问题,遴选出从理念到认知都有基础的家长,作为家长读书代表,请他们参与班级读书方案设计,或介绍亲子共读经验,助力共读活动持续开展。
读书规划不仅仅是带领学生读书那么简单。而是班级发展的风向标,就像为每个学生寻找精神家园一样重要。因此,精心设计一套能够助力学生精神成长的必读书目,是整个班级凝心聚力、团结奋进的基础和保障。因为被精心筛选的经典读物浸润成长起来的学生往往会产生与众不同的话语体系、共同的价值观与精神朝向。如共读过《夏洛的网》以后,学生常常会有意无意地发问:“谁是你的夏洛?”“你是谁的夏洛?”看似简单的发问,却直抵内心。这往往是对那些蕴含在书中的关于友情、亲情、生命等道理已经深深领悟后才会有的发问。
有了根据对本班学生发展的长远规划设计出的总体书目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和家长代表,共同讨论读什么、怎么读,哪些需要课内读,哪些需要课内外结合起来读,哪些是必读书,哪些是选读书等,研制出可操作、不复杂、人人都能参与的共读方案并逐步落实。如建议家长尽量保证学生每天阅读时间不少于30 分钟,双休日、假期可以适当延长。有了时间保障,还要有交流反馈、行为跟进。按计划开展读书交流会、好书推荐、课前5 分钟故事分享等活动。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以“微信公众号”及一些听书平台为抓手,鼓励孩子每天读书10 分钟上传至平台等,将阅读活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扎实推进。
营造环境,共建书香家庭。家庭读书环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教师要倡导家长给孩子营造出一种健康、温暖的阅读氛围。曾经培养出五位名校博士、一位硕士的“博士之父”蔡笑晚先生,他的孩子们大多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全家蜗居在一间租来的16 平方米的老屋中。夏热冬冷、破旧不堪,但蔡笑晚却在墙壁上贴满了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科学家的画像,一有时间就给孩子讲杰出人物的故事,并将简陋的老屋变成了温馨的书房。因此,充满书香的家庭,并不在书的数量和硬件投入,而是观念的改变。设立家庭书房、共拟读书计划、营造读书氛围,可以从小处着手。比如:买个地球仪,挂上世界、中国地图,让孩子足不出户阅尽天下;订一种适合孩子阅读的报刊,让阅读变得可期待;经常去书店或图书馆,每天给孩子大声读书20 分钟……只有当家庭中有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学生心中阅读的种子才有可能生根发芽。石家庄市中华南大街小学李红丽老师说得特别好:“家里随处都放上适合孩子读的书,书的情结就会根植在他的潜意识里。在他的记忆中书就是那么理所当然地一直在他身边,是自然空气、是生活点滴,书就是安全感、是家,可托付、可信赖,书就是成长伴随。”
精心选择书籍。笛卡尔说:“阅读一切好书就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要让孩子们喜欢上阅读,就要为学生推荐优秀书籍,要独具慧眼、取法乎上,将古今中外经典的优秀作品作为首选。一定在目前最有权威的荐书单中找到适合自己班级的书籍。课标推荐的书目是首选,《人民教育》等权威杂志或“新教育”等资深研究者的建议均可参考。要选择那些具有普遍价值观的书籍,成长和探索的、传达感动的故事。
班级图书漂流。共读是推进学生深度阅读的最有效的方式。为了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很多班级都建立了图书角,但是如何利用好,很值得研讨。低年级时往往以绘本阅读为主,由于绘本价格偏高,最好每学期由教师提供书单,让每位家长根据学生的喜好,自主选购其中一至两本,贴上名字带到学校,与其他同学轮流交换阅读,形成图书漂流的良好态势。每人两本书一学期就会有百余本书供大家借阅。既保证了图书的质量,也容易形成班级阅读的良好氛围。而到了中高年级,与读书数量相比,选择适合的书以及阅读深入程度更为重要。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陈桂叶老师的班级中在进行读书漂流活动时,允许阅读者在书的加页上写下自己的阅读签名、阅读感受,这样在书籍漂流的同时,一份份彰显着鲜明个性的阅读心得也随之得到了交流和共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打开阅读之门。在很多犹太人家庭中,一直有个传统,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母亲会在书上滴上蜂蜜让孩子去舔,让他们觉得书是甜的有香味的,悄无声息地将亲近书籍的种子埋在他们幼小的心田。教师要尽力指导家长有针对性地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尽早把书籍中的美好事物植入学生成长的每一天,分享各种诱读方法,让阅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好书诱趣。教师或家长从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出发,有意将希望学生阅读的大部头书中的精彩片段讲给他们听,当他们听得兴趣正浓时,猛然停下。例如,讲述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的精彩片段后,设置悬念:想知道他后来又有哪些奇特的经历吗?28 年漫长岁月他又是怎样度过的呢?且听下回分解。学生的胃口被吊起来了,他们自己就会千方百计找书过瘾。
动画添趣。李红丽老师通过观察孩子生活中的兴趣点,巧妙地把孩子喜欢的动画片转移到书本上。管它是超人还是魔仙,公主还是青蛙,孙悟空还是山海经……不同时期不同爱好,怎么转变怎么买。告诉孩子这些书“和动画片一模一样,只是换了一种表达方式”。动画片里的场景是导演设定的,教师或家长也可以创设一个动人场景,把家人和身边小朋友全部加进去,联袂演出。这种愉悦而沉浸式的阅读,不拘泥于范围和形式,不受控于时间和场地,把阅读的掌控权和自由度交给孩子,种下愉快的种子!
地图引趣。我家孩子小时候就爱看地图,世界上很多很小的国家的名字都是他在地图上找到的,直到三十多岁还记忆深刻,津津乐道。石家庄市柏林庄学校廖立敏老师的做法更是独具匠心,孩子一上小学,她就把电视机送了人,孩子们在家里就是看书、画画和各种玩。后来在餐桌上压上地图,先是中国地图,熟悉了中国各省份的地理位置后,再换成世界地图。孩子们顺利了解了各大洲的国家、首都、特产,这种无意学习的方式还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好奇心。
同伴激趣。学生进入中高年级以后,亲子阅读的效果可能会渐渐不如同伴阅读,尤其是对一些欠缺亲子阅读经历的学生。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协调家长积极配合,把志趣相投或居住较近的学生结成小组。因为兴趣爱好彼此相近,阅读时就会轻装上阵,收获更多的阅读乐趣。同时,也便于这些学生在周末、假日结伴到社区、图书馆一起读书,有效地让学生远离电视、手机,享受到同伴之间的友情及读书乐趣。
乐当老师。石家庄市外国语实验学校聂艳华老师不仅自己酷爱读书,也非常重视孩子读书。她的女儿升入小学后,就进入了独立自主阅读的状态,好比蒸汽小火车换成了和谐号,阅读速度和阅读量骤增。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她读完了《哈利波特》全集,一年的时间里光这几本书就看了七八遍。一年的阅读量远超300 万字。五年级的时候她向女儿推荐了刘慈欣的《三体》,女儿一下子爱不释手。里面很多画面和桥段妈妈都难以理解和想象,要谦虚地向女儿请教。给酷爱读书的妈妈当老师,更加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同时,为了当好“老师”,孩子也会努力提高表达能力,这成为她的另一种收获。
孩子的成长是件很复杂的事情,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成长道路,教育方法也各不相同。事实证明,读书是帮助所有孩子精神成长的最佳途径。这里既藏着为人父母的修行,也藏着孩子生长的土壤。毕竟,只有父母自己先活成一道光,才能尽己所能去照亮孩子前行的道路。正如杨绛先生说的那样:书虽然不能帮你解决所有问题,却能给你一个更好的视角,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的思维、逻辑、谈吐、与人共事等各个方面......让你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