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瑞庭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国与国竞争、安全发展、疫后复苏、政策外溢、地缘冲突、国际秩序等六大问题料将主导未来一段时期全球政治经济议程,对我国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需加以密切关注。建议进一步强化对国际重大变局的前瞻性研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断提高化险为夷的能力和水平,在谋发展、抗风险过程中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一、国与国竞争、安全发展、疫后复苏等六大问题料将主导未来一段时期全球政治经济议程
(一)国与国之间围绕重点领域的竞争或将更加激烈
近年来,围绕“要素资源获取”“科学技术创新”“经贸规则重塑”等领域,世界各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表面看是经济、科技、规则的较量,实质上是影响力和话语权之争。展望未来,在部分国家“宁愿自己吃亏、也要让别人不好过”的霸道行径影响下,国与国之间围绕重点领域的竞争或将更加激烈,在竞争中避免冲突、在合作中寻求共识或将是未来较长时段国际社会最有可能的互动模式。
(二)确保粮食、能源资源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各国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考量
受乌克兰危机等因素影响,各国政府对粮食、能源资源和关键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视不断上升,国家安全利益的“位势”逐步置于经济合作“互利”之上。展望未来,世界各国会将保障粮食、能源资源安全作为政策制定的底线,为谋得竞争优势,不排除有更多国家会下大力气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本土化和短链化,个别国家甚至会继续滥用国家力量,对其认定的所谓“战略竞争对手”进行恶意封锁和打压,强推“脱钩断链”。
(三)加快疫后经济复苏进程是主要国家关键发展目标
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的破坏性影响仍在延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测算显示,全球应对疫情冲击的财政成本已超过11万亿美元。尽管疫苗接种和数字化促使部分国家正从危机中走向恢复,但更多发展中国家仍在苦苦探寻如何加快疫后经济复苏进程。展望未来,加快疫后经济复苏是绝大多数国家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发展目标,全球范围内 “复苏赶超”或会成为国与国之间经济竞争的新表现。
(四)部分国家宏观政策外溢性将深刻影响全球经济金融市场
从全球经济金融市场来看,发达国家宏观政策主要通过利率、汇率、价格等渠道对其他经济体造成冲击。截至目前,美联储已完成8次“暴力加息”,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区间提高至4.50%至4.75%区间,导致大量短期资本回流美国,全球外汇储备持续下降,主要货币出现不同幅度贬值,部分新兴市场国家资产甚至已跌入谷底。展望未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将会延续国内经济优先策略,对全球资产价格、大宗商品市场、国际跨境资本流动影响不容忽视。
(五)部分地缘热点事件将长期影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乌克兰危机的爆发进一步深刻改变了全球治理体系,特别是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机构面临着巨大的改革压力。展望未来,中东地区、朝鲜半岛、巴尔干半岛等大概率仍是潜在地缘冲突爆发点,在内外部力量的综合作用下,上述地区有可能进入或者再度进入紧张状态,而美西方国家采取的技术封锁、金融制裁等施压手段将会“火上浇油”,不排除出现局部军事对峙的可能性。
(六)民粹主义导致的逆全球化浪潮将产生深远影响
民粹主义普遍盛行于经济落后国家和地区,其以经济上处于弱势、政治上不受关注、社会地位低下的群体为主,反对开展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及移民等活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效率与分工不公等问题进一步为其提供了“繁衍土壤”。展望未来,随着美西方国家政治极端化趋势不断加强,民粹主义政党集体崛起可能性增大,将推动主流政党和政治人物的“民粹主义”风格转向,势必会深刻重构国际秩序。
二、对我国影响分析
(一)短期内面临美西方国家围堵升级的风险
一是美西方国家逐渐推动将国与国竞争由经济领域转向制度文明、全球治理、话语权等方面,我国大概率将面临逐步升级的“体制攻击”。二是美西方对华全面战略竞争步伐加快,拜登政府从区域力量、军事同盟、价值观和国际秩序四方面调整了亚太政策,美国联合盟友对我国进行全方位“围堵”不断走向公开化。三是地缘热点事件将深刻改变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不排除美西方国家借类似“飞艇事件”对我国升级施压的可能性。
(二)发达国家宏观政策外溢导致我国疫后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增大
一是发达国家宏观政策调整转向将通过利率、汇率、价格等渠道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多重不利影响,将制约我国货币政策调整空间。二是美国以“最低限度联系”作为实施“长臂管辖”的借口,对我国而言,凡是使用经过美国服务器的邮件、以美元计价交易、使用带有美国技术的产品等行为,都有可能受到制裁风险。三是全球民粹主义盛行导致国际宏观政策协调难度增加,主要国家“各扫门前雪”的可能性增大,或将恶化我国经济复苏面临的国际环境。
(三)围绕粮食、能源资源、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的争夺更加激烈
一是由地缘事件、极端天气等因素导致的国际粮食供需余缺及粮价波动,将会直接传导至国内粮食市场;部分产粮大国采取增加储备、限制甚至禁止出口等措施将影响我国大豆、玉米等粮食贸易。二是锂、钴、镍、稀土等全球矿产资源供应链竞争趋于激烈, 我国以合理的成本获取上述资源的难度料将持续上升。三是随着美西方国家落地实施更多类似“美国—荷兰—日本先进芯片制造设备联盟”,我国突破关键领域“缺芯”“少核”“弱基”等“卡脖子”问题更加紧迫。
三、政策建议
(一)强化全球政治经济形势预研
發挥国家高端智库重要作用,密切跟踪全球政治经济形势新变化新动向,深入分析可能的“黑天鹅”隐患和“灰犀牛”事件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的不利影响。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多情景、多角度模拟分析疫后全球经济复苏、发达国家宏观政策外溢性等动态影响,为出台相关政策提供支持。
(二)切实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预防
坚持以我国为主、立足国内,围绕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从加强能力建设、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制度建设等方面协同发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深入实施能源资源安全战略,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前瞻性防范化解涉外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三) 积极谋划做好开放“大文章”
打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这张“王牌”,吸引更多国家共享中国超大市场机遇、制度型开放机遇、深化国际合作机遇,增强世界各国对我国“向心力”的“势”。在扩大开放中动态谋求更高层次安全,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进程,实现更多国家产业相融、创新相促、规则相联。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外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