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儿童对话是基于儿童的对话,是为了儿童的对话,也是围绕儿童展开的对话。走向儿童对话的学科教学改革就是让儿童对话成为学习和生活的打开方式。站在生命需求和学科育人的高度,从关系设计出发,深入学科深处,回归儿童世界,不断创新儿童对话的学科实践范式,以更好地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目标,共创有意义的教学生活。
【关键词】儿童对话;学科教学;改革实践;学科育人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15-0054-03
【作者简介】张燕,南京市银城小学(南京,210036)党总支书记、校长,高级教师。
小学阶段,对话教学的主体是儿童。走向儿童对话的学科教学改革,直面课堂教学改革诸多要求,将儿童对话置于对话教育和对话教学的核心,旨在以儿童方式解决学科学习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以此丰富儿童的学习生活,促进儿童与自我对话、与学科对话、与生命对话、与世界对话、与未来对话,共创有意义的教学生活。
一、站在人的生命需求的高度,审视儿童对话的意义
从“教育对话”“教学对话”走向“儿童对话”,不仅教育理念实现了重大转变,儿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主体,更重要的是儿童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儿童对话成为“学校语境”和“学科语境”下的学习和成长方式。
1.为儿童的学习与成长营造“学校语境”
南京市银城小学2001年建校时便确立了“对话世界,世界对话”的办学理念,旨在让儿童在与“世界对话”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世界,融入世界,甚至去创造新世界。无论是去认识自己、理解世界,还是去创造新世界,都是源自儿童自身生命成长的需求。南京市银城小学努力让每一面墙说话、让每一条长廊启思、让每一个区域有互动与交融,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学校语境”。如分布校园的“对话十景”就是在帮助儿童置身其中,不断发现更多的潜能与创造力,从而形成儿童对话世界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为儿童的学习与成长塑造“学科语境”
如今,学科育人不再局限于现有单一的教材,“学科语境”的概念在不断丰富与充实,但又共同指向人的发展。为此,我们要坚持用儿童的话语走进学科,用儿童的学习逻辑建构学科知识,形成各个学科的特有话语表达(学科教学范式)情境,如语文学科的“好好说话”、科学学科的“做做学学”等,实现“学科语境”与“儿童对话”的对接。语文学科的“好好说话”,分别体现在低年段“乐说会说”的口语交际、中年段“请你讲重点”的读写结合、高年段“现场表达”的实践运用,为儿童对话的深入开展创造良好的“学科语境”。
“学科语境”在放大的同时,指向的是对学科教学中、儿童对话中“人”的尊重。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诠释“学科语境”,其价值都在于育人。从“对话教育”“对话教学”的“学校语境”层面拓展到“学科语境”,目的就是要让“儿童对话”进入每一门学科,进入每一位教师的课堂,充分挖掘并利用“学科语境”,把握学科特质,整体建构体现儿童特点的学科教学实践体系,促进儿童学科素养的发展。
二、站在学科育人的高度,创新儿童对话的学科实践
学科育人是新时代学科教学改革的核心命题。站在学科育人的高度,以儿童对话为学科育人的主要方式,深入探索儿童对话的学科实践意义,切实解决儿童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让学科教学回归儿童生活世界,是我们始终堅持的教学主张。
1.从关系设计出发,探索以儿童为中心的对话实践
教学过程是交往、沟通的过程,本质上是“关系的存在”。对话教学所倡导的师生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你中有我”;二是“我中有你”。哈贝马斯说,“只有主体之间的关系才算得上相互关系,因为主体间的关系是互动的、双向的,而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则是被动的、单向的,因此不能成为相互关系”。对此,我们从根本上进行变革,促进教育真正从独断、灌输走向平等和对话,由单向传授走向双向建构,由知识复制走向意义生成,最终形成“对话教学”校本化诠释。
从关系设计出发,促进双向建构的教学变革实践,建立师生主体间的关系、学习伙伴的关系、学习共同体的关系,让儿童和教师成为对话者。体现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一切教学方案设计、过程设计、活动设计等都要围绕“关系”来预设和展开,旨在解决“师生主体间关系不平等”等问题。为此,学校研制了《教师对话情商十条》《儿童对话的情感守护指南》等,以帮助教师快速改变教学中的主体间关系。
教师情商高了,对话自然就会有趣,师生关系就更加和谐。如“这个问题,你能从这个角度去想真的很有创意,再想想还有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呢?”“孩子,你准备好挑战这个难题了吗?老师支持你”……关系的改变,体现的不仅是教学理念的转变,重要的是对儿童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教师和学生在对话中相遇,校长与教师、教师与教师都在对话中相遇,由此形成一种尊重、自信、探究、悦纳与创造的儿童对话文化。探索以“儿童”为中心的对话实践,这里的“儿童”就是你我的共生共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存在于具体的学科情境、学习情境和生活情境之中,还表现在每一个生命体中。
2.深入学科深处,系统构建儿童对话学科模型
课程变革的关键是学科。不同的学科代表着不同的认知方式,注重培养不同的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而核心素养一定是基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需要深入学科深处,把各学科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打通各学科之间的关联。育人是学科真正的深层价值,而对话教学需要走进学科深处。
走向儿童对话的学科教学变革,旨在坚守儿童立场,寻求“儿童对话”与学科教学关键要素的深度融合,儿童生活与学科生活的深层关联,整体构建以“学科育人”为目标的“儿童对话学科教学模型”。该模型将“儿童对话”置于“对话教育”和“对话教学”的核心,体现关系改变,凸显对话教学的独特价值要义,灵活设计对话流程,并以“听辨力”“观察力”“思考力”“表达力”“合作力”为“五力指标”,完整考查小学阶段儿童对话素养的发展,为每一位教师在学科领域培育儿童素养、实施儿童对话提供参照和操作要领。
同时,为弥合学科话语体系与儿童认知之间的冲突,让两种表达体系同频共振,形成以儿童对话为主要方式的、“学校—学科—学科内部”三个层面联动的学科教学实践体系,进入学校的每一门学科,进入每一个教师的日常课堂,我们还进行“学”与“教”方式的深度变革,建构各学科教学范式。
学科教学范式,一方面深入学科本质,把握“学科之眼”,语文聚焦表达、数学聚焦思辨、英语聚焦语用、音美聚焦审美、科学聚焦做中学、体育聚焦悦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引领学科素养的系统培育;另一方面以儿童对话作为主要方式,创新开展教学组织与实施,实现儿童话语体系与学科知识结构体系的对接,让学科知识以儿童喜欢的语言呈现,让儿童用自己的语言诠释学科知识,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指明方向,实现了从儿童方式到学科方式再到一般方式的进阶发展。以儿童对话的方式建构学科,不再局限于之前的一個学科,而是变成多学科、跨学科的融通建构,深入学科深处,横向联动,纵向贯通,既体现学科的本质属性,也彰显学科综合育人价值。
3.回归儿童世界,让儿童对话成为学习和生活的日常方式
儿童世界不仅包括学科世界、生活世界,还包括宇宙世界、未来世界、虚拟世界,这些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儿童世界。我们没有把儿童束缚在“学科世界”这个狭小的空间,而是要让学科教学回归儿童世界,让儿童对话真正成为儿童日常学习和生活的一种方式,成为儿童更好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融入世界乃至创造世界的关键能力。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把“儿童对话”当作一种互动组织形式,还通过师生、生生共同参与,营造儿童对话的氛围,并深入课堂进行观察,对不同学科的课堂对话进行记录。目前已经梳理出“叽叽喳喳、喃喃自语、比比划划、奇思妙言、高谈阔论、能言善辩”等儿童对话的鲜活样态。如儿童的“叽叽喳喳”,是一种儿童之间的交互式对话。儿童的七嘴八舌,带来的一定是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思维碰撞。
此外,我们还以项目活动为抓手,一个项目多个学科,一个学科多个主题,一个主题多条路径,横向联动,纵向贯通。如学校开展的叮当生活日,通过确立勤俭等主题,因地制宜创设生活场景,让儿童生活和学科生活高度关联,将儿童成长和儿童探索世界的方式统一起来,有效提升儿童经验重组的效能,既让学科和教学融入儿童的学习生活,又使儿童对话围绕学科来进行,有效提升儿童对话的质量和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