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厌学心理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2023-05-16 09:18吴迪玉应吴娟张婕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24期
关键词:学业状况中学生

吴迪 玉应 吴娟 张婕

【摘 要】中学生厌学心理状况与社会支持之间具有不可忽视的关联。文章探究中学生厌学心理状况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为厌学干预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结果发现,中学生厌学检出率8.4%,厌学检出率较低;社会支持各维度与厌学情绪、厌学具体行为表现存在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中学生厌学 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24-83-04

一、问题的提出

厌学是涵盖情绪、态度和行为三方面的错误内在反应倾向。[1]中学生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期,面临升学、考试及身心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心理状态、情绪和应激反应发生明显变化,更易产生心理压力,造成厌学心理。厌学在中学生群体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中学生厌学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诸如父母教养方式[2]、学业自我效能感[3]、社会支持[4]、时间管理[5]等。有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与学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6],社会支持能预测学业倦怠水平[7]。但诸多的社会支持实证研究的研究对象以大学生为主,鲜有关注中学生群体的研究,社会支持对中学生学习状态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云南省处于西南边陲,教育发展不平衡,调查其中学生厌学状况,对于强化中学生学习发展动力,响应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心理育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调查云南省3个地区4237名中学生厌学心理状况,进一步探究社会支持与厌学心理的关系。

二、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云南省3个地区进行问卷调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试测,共发放调查问卷4237份。根据问卷填写情况,剔除未完成、规律性作答和测谎部分,回收3748份有效问卷,回收有效率88.5%。本研究在施测前已获得学生及其家长和校方的知情同意。

(二)研究工具

1.自编人口学问卷

根据研究内容设计人口学问卷,主要包括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是否为留守状态、是否拥有电子产品、父亲学历和母亲学历。

2.中学生厌学量表

采用王昀莉修订的初中生厌学成因量表[8]评估中学生厌学状况。该量表划分了8个维度、49个条目,采用李克特5级计分方式,对“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不好说”“较符合”和“完全符合”分别赋值1~5分。正向条目正向计分、反向题目反向计分。

该量表各维度的同质性信度ɑ系数在0.753~0.860之间,符合测量学的要求。本研究以厌学情绪或厌学具体行为表现作为厌学倾向划分标准。

3.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

采用叶悦妹和戴晓阳等编制的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了解中学生社会支持狀况。[9]该量表划分3个维度(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17个条目,采用李克特5级计分方式,对“不符合”“有点符合”“不确定”“有点符合”和“符合”分别赋值1~5分,分数越高代表社会支持状况越好。该量表各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分别为0.891、0.852和0.836,全量表内部一致性为0.920,说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三)统计分析

采用Excel和SPSS26.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通过均数±标准差([x]±s)及构成比进行一般性描述统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示组间差异;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探究中学生厌学心理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检验水准α=0.05。

三、结果

(一)中学生厌学状况及差异分析

1.中学生厌学问题检出率

以大于厌学情绪或厌学具体行为3.5分为厌学筛查标准,结果表明存在厌学问题的中学生人数为315人,厌学检出率为8.4%。这说明中学生学习动力处于良好的状态,厌学状况较为乐观。

2.人口统计学特征中学生厌学状况比较

在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是否为留守状态、是否拥有电子产品、父亲学历和母亲学历特征上,统计学显示厌学情绪与厌学具体行为表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性别在厌学情绪上有显著差异(P<0.01),在具体行为表现上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具体见表1。

3.社会支持与中学生厌学心理的相关分析

为探究社会支持与中学生厌学心理状况的关系,通过社会支持的各维度得分和厌学情绪、厌学具体行为表现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各维度都与厌学心理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具体见表2。

四、讨论

研究显示,中学生厌学检出率较低,中学生厌学状况处于偏下水平,说明中学生学习动力较好。这与以往一些调查中学生厌学状况的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10],厌学比例低于先前调查结果。究其原因,首先可能是中学生学业压力整体处于较为合理的水平。减负成为近年来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主题,“双减”政策自颁布以来已取得良好的减负效果。一项调查我国西部11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的实证研究显示,减负后学生作业负担减轻、减负效果显著。[11]研究表明,学业压力和学习倦怠显著相关,其中学业压力的任务要求与期望两个维度对学习倦怠有显著的预测作用。[12]其次,可能是中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整体较好。学业压力和学业倦怠均是个体的主观体验和表现,研究表明,心理素质影响学业倦怠,中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13]由于教育部等多个部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近年来学生的心理素质表现出积极正向的趋势,对川、渝、鄂三地大样本中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显示,中学生心理素质整体水平较高。[14]最后,可能和采样点文化特点有关。云南文化的多样性特点,实质是内地与边疆、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互吸纳、交融的展现。云南文化是边疆、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织、交融、吸纳的展现,多源性、包容性和互嵌性是云南文化的主要特点。在此文化背景下,云南省中学生整体的学业竞争压力相对较低。

研究发现,中学生厌学在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是否为留守状态”这一问题上,现在是留守中学生的厌学状况显著高于非留守中学生,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15]首先,可能和家长给予留守中学生的支持不足有关。留守学生长期与父母一方或双方分离,缺少父母的关爱、支持和引导。父母在教育观念、行为和情感表达上对于学生给予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留守中学生在学习习惯和方法、情绪调节与应对等方面存在问题。其次,可能和留守中学生主观幸福感较低有关。主观幸福感指的是个体根据自身标准对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价,展现对期盼生活的信念及其感受。[16]研究发现,与非留守中学生相比,留守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留守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关。[17]最后,可能和留守中学生的负性生活事件压力有关。留守中学生由于父母角色不同程度的缺失,受到来自家庭的教导和保护较少,易承受较多的负性生活事件。留守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损耗和低成就感等。研究表明,留守中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和学业倦怠呈负相关。[18]

研究发现,中学生社会支持与厌学心理呈显著负相关,这与以往的一些研究结果一致。[19]首先,可能是同伴支持对于中学生情绪调节具有重要作用。同伴支持作为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指的是青少年在和同龄人的交流互动中感受到来自他们对于自身在情感上的关心、陪伴和帮助,从而促使自身加强人际交往,推动身心健康发展。当中学生出现厌倦学习或回避上学的情况时,同伴的情感支持能够改善消极情绪,使其调节状态,并在生理反应、主观体验与行为表现上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研究表明,同伴支持可以通过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负向预测考试焦虑[20],学习焦虑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厌学状况可能会有所好转。其次,可能和教师的支持能提升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关。教师对学生学习投入、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发挥着关键作用,能够强化学生履行自身学习责任,提高学习质量。[21]教师的自主支持的激励方式,可以让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动机得到满足[22],因而当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时,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会增强。最后,可能和家长的支持能有效缓解学习压力有关。当子女在学校遇到学业挫折或学业困难时,若父母能够积极参与、投入子女的学习生活并提供教育物质资源和情感支持,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中学生厌学情况的发生。尽管父母无法解决学业本身的困扰,但是更注重亲子间的平等交流、表达对子女的理解和鼓励,能够对子女的学业表现有所帮助。研究显示,当家庭提供物质和情感的双重支持时,子女的学业表现更好。[23]

五、结语

中学生群体中的厌学问题不容忽视,处理不当会对学生个体、学校、家庭和社会产生恶性影响。本研究调查云南省3个地区中学生厌学状况,探究中学生社会支持与厌学心理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中学生厌学检出率较低,社会支持有利于缓解厌学状况。针对厌学问题,建议学校、家庭和其他支持者给予中学生更多的心理支持,从而获得更多的心理资源、减少厌倦学习和回避上学的倾向。未来研究应着重探讨中学生厌学原因及矫正策略,推进厌学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心理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傅安球,聂晶,李艳平,等.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干预与学习效率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2(1):22-23,125.

[2]罗云,陈爱红,王振宏.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学业倦怠的关系: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6,32(1):65-72.

[3]曾练平,金青青.青少年学业倦怠的潜在类别及其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16(3):119-122.

[4]吴胜红,眭国荣,高军.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学业倦怠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13):60-64.

[5]张安鸽,张野,孙蒙.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对学习倦怠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J].心理月刊,2022,17(3):59-61.

[6]同[4].

[7]潘超,张金晴.大学生社会支持及心理弹性对学业倦怠的影响[J].教育观察,2021,10(14):50-52.

[8]王昀莉.中学生厌学成因及其团体干预的实验研究[D].武漢:华中师范大学,2015:10.

[9]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94-95.

[10]邓红.甘肃农村初中生厌学心理调查与分析:以榆中县为例[J].兰州学刊,2008(9):206-208.

[11]祁占勇,余倩怡,张杰英.“双减”背景下学生作业负担缓解了吗:基于中国西部11省1786份的实证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23(10):73-81,88.

[12]廖红.中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业压力的关系[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4):2664-2667.

[13]朱政光,张大均,吴佳禾,等.心理素质与学业倦怠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0(10):58-64.

[14]王鑫强,覃丽.川渝鄂中学生心理素质现状及特点的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1):86-91.

[15]王云燕,黄嘉鑫,董开莎.正念水平与初中生学业倦怠:心理灵活性与自我控制能力的链式中介作用[J].青少年学刊,2023(1):57-64.

[16]DIENER E.New findings and future directions for subiective wel-being research[J].The american psychologist,2012,67(8):590.

[17]卢春丽.农村留守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学习倦怠关系研究[J].铜仁学院学报,2018,20(7):61-66.

[18]孙月.留守初中生负性生活事件与学习倦怠的关系:心理资本与应对方式的链式中介作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3:摘要Ⅰ.

[19]魏玉婷.初中生社会支持、自我控制与厌学心理的关系研究[D].牡丹江:牡丹江师范学院,2017:摘要Ⅰ.

[20]赵悦.同伴支持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及干预研究[D].合肥:合肥师范学院,2023:摘要Ⅰ.

[21]孙丽平,田爱香.教师因素对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与对策[J].菏泽学院学报,2018,40(4):99-103.

[22]COHEN R,KATZ I,AELTERMEN N, et al.Understanding shifts in students' academic motivation across a school year: the role of teachers' motivating styles and need-based experiences[J].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of education,2022,38(3):963-998.

[23]李佳丽,张民选.收入不平等、教育竞争和家庭教育投入方式选择[J].教育研究,2020,41(8):75-84.

猜你喜欢
学业状况中学生
艰苦的学业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