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峰老人集》用韵论析

2023-05-16 13:17冯利华胡雯茜
中国韵文学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新刊元好问七绝

冯利华,胡雯茜

(长沙理工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4)

一 《离峰老人集》作者简介

《离峰老人集》二卷,收于明《正统道藏》正一部,不著作者,任继愈主编的《道藏提要》云:“离峰老人即金代全真道士于道显。”[1](P612)于道显(1169—1233)(1)关于于道显的生卒年,笔者曾撰文《离峰子于道显生平略考》加以考证,该文《宗教学研究》待刊。,山东文登人,全真七子刘处玄的弟子,离峰子是其号。其生平主要见于《离峰子于公墓铭》。综合墓志铭以及《离峰老人集》来看,于道显大约在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至大定二十七年(1187)之间拜入刘处玄的门下,之后在山东观津一带修行传道。大约贞祐丙子年(1216)或者更早些时候于道显来到河南,之后以洛阳为中心在河南传教,曾主持洛阳长生观,提点亳州太清宫三年,直至金天兴二年(1233)正月在河南邓州重阳观羽化。(2)关于于道显仙逝的记载详参明弘治年间修纂的《河南郡志》卷十九《云溪观记》。从《离峰老人集》所反映的时地来看,于道显从1216年至1232年主要在河南传教,其足迹遍布于当时的洛阳、嵩州、息州、鄢陵、西华县、陈州、临颍县、舞阳、怀州、沔池、峡石县、陕州、睢州、宿州等地。不仅如此,于道显在河南的这十几年时间恰好与元好问(1190—1257)在河南的时间重合,两人有交集,元好问的好友孙伯英是于道显的弟子,甚至于道显的墓志铭还是由元好问撰写的,因此《离峰老人集》的用韵可与元好问的诗词用韵相参证。

元好问《离峰子于公墓铭》曾引张本(字敏之,金贞祐二年进士)对于道显诗歌的评价,“悠然而风鸣,泛然而谷应。彼区区者或以律度求我,是按天籁以宫商,而责混沌之鲜丹青也”[2](第19册,P721下)。可见于道显的诗歌不事雕琢,纯出自然,而且在音律上可能不符合当时官韵的“律度”,这正说明其诗歌所蕴含的语音价值值得我们挖掘。于道显在河南居处的时间长,所经地域广,传教解惑的对象有上层官吏、全真教在河南的民间组织会社的会首,更多的则是普通信教民众,而且于道显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其诗歌可以摆脱功令的束缚,诗歌用韵能比较真实地反映金代晚期中州话或北方话的语音现象,是学术界了解十三世纪初北方语音的一个窗口。

二 《离峰老人集》的韵系

《离峰老人集》共收324首诗。其中七律89首,五律6首,五绝22首,六绝2首,七绝205首。全诗押仄声韵10首,押平声韵的314首。金代王文郁《新刊韵略》106韵,[3](P211-387)其中平声30韵,《离峰老人集》共押平声24韵(除江、肴、蒸、覃、盐、咸之外),押上声韵3韵(纸麌篠),押去声3韵(置霁卦),押入声4韵(屑月陌药)。《离峰老人集》古体诗2首,而近体诗322首,占绝大多数,要了解《离峰老人集》诗歌用韵,不妨通过诗歌的“借韵”和“出韵”情况来考察。钱大昕《十驾斋养心录》卷十六解释“借韵”是指五、七言近体第一句借用旁韵。出韵是指近体诗偶数句押韵必须同一个韵部,如果押其他韵的字,则为出韵,又称“落韵”。通过对比《新刊韵略》,《离峰老人集》共借韵 27 次,出韵 26 次,具体“借”“出”情况如下:

(一)东、钟互相“借”“出”

全诗东韵独押5次,借冬韵3次,如七律《赠温迪罕明道》叶“逢冬风红宫通东”[2](第32册,P532下),“逢”为冬韵,其余四字为东韵,属于押东韵而借冬韵;类似借韵的还有七律《寄嵩山季先生》叶“重冬中通笼功东”[2](第32册,P535下),七绝《赠萧县宋大师》叶“容冬中风东”[2](第32册,P541下)。也有押东韵而出冬韵,如七绝《赠湖头宋庵主》叶“蓬东东慵冬”[2](第32册,P540中)。另外五绝第二十首叶“慵冬空东”[2](第32册,P538中),则是押冬韵而出东韵。

(二)支、微、齐互有“借”“出”

全诗支韵单押8次,借到“八齐”1次,如七绝《示王姑》叶“藜齐随师支”[2](第32册,P542上)。本韵为支韵,出韵为“五微”的1次,如《赠孙太师夫人》叶“迟支飞微”[2](第32册,P549上)。

微韵单押9次,借旁边的“四支”2次,如七绝《徐道冲告》叶“宜支微归微”[2](第32册,P542上)和《示龙窝张会首》“知支机微微”[2](第32册,P546下)。微韵借较远的“八齐”3次,如《示陈会首》叶“溪齐机微微”[2](第32册,P547下)。其他两例则是“齐微支”混叶,如七绝《董志源告》叶“迷齐飞微夷支”[2](第32册,P543上)和《张怀远告》叶“迷齐机微持支”[2](第32册,P543中)同时也有押微韵而出支韵,如《示许姑》叶“非微尼支”[2](第32册,P545下)。

齐韵单押1次,主押齐韵而出微韵1次,如《杜鹃》叶“低啼齐归微”[2](第32册,P544中)。还有一个特例,即“虞齐支”相叶,如七绝《仝道人告》“愚虞迷齐夷支”[2](第32册,P544下)。

(三)鱼、虞互相“借”“出”

全诗鱼韵单押0次,虞韵单押11次,鱼虞两韵在全诗中相混押多次,互有“借韵”“出韵”。如七绝《太清宫栖真庵述怀》之三叶“拘虞书虚鱼”[2](第32册,P544上),此句本押鱼韵而借虞韵。五律《述怀》之二叶“疏如鱼炉都虞”[2](第32册,P537下)和七绝《辛先生告》叶“居鱼壶虞余鱼”[2](第32册,P543下)则是押鱼韵而出虞韵。也有押虞韵而借鱼韵,如七律《寄颜小仙》叶“渠鱼无夫图扶虞”[2](第32册,P533上)、《赠张会首》叶“如鱼无愚夫珠虞”。押虞韵而出鱼韵,如七律《答人》叶“珠壶无躯虞舆鱼”[2](第32册,P531下)和《贵姑告》叶“无夫虞车鱼”[2](第32册,P541上)。其中《示赵先生》叶“居鱼炉虞疏鱼株珠虞”[2](第32册,P534中)一诗中,不但借鱼韵,还出鱼韵。

(四)押灰韵而借佳(皆)韵

七律《示雉岔山胡道人》叶“斋佳(皆)开来灰”[2](第32册,P548下),此诗是押“灰韵”而借佳(皆)韵。

(五)押文韵而借元(痕)韵

文韵单押1次,如《示王道人》叶“云君文”[2](第32册,P548上)主押文韵却借到元部的魂1次,如七绝《游老君山》“门元(痕)君文文”[2](第32册,P548下)。元部魂痕相押1次,如五绝之十一首“根元(痕)存元(魂)”[2](第32册,P538上)。

(六)寒、删互有“借”“出”

“寒(桓)”与“删(山)”互有“借”“出”,如七律《示张小仙》叶“宽般团丸寒(桓)班删”[2](第32册,P531中),《寄陕州会首》叶“安寒闲删”[2](第32册,P548中),此为押下平“十四寒”而出韵“十五删”。有押删韵而借寒韵1次,如七绝《博志坚告》叶“难寒山闲删”[2](第32册,P542下)。也有主押删韵而出寒韵3次,如《赠息州蒲察从宜相公》“山闲删丹寒”[2](第32册,P540上)、《太清宫栖真庵述怀》“颜删寒寒山删”[2](第32册,P543下)、《示木匠杨仙》叶“山闲删寒寒”[2](第32册,P547上)。

(七)押先韵而借元韵,出元韵

全诗“先仙”押韵45次,主押“先仙”而借元韵3次,出元韵1次。如《示嵩州蒲察知观》“言元然川铅天先”[2](第32册,P534上)、《史都监告》“园元年缘先”[2](第32册,P541中)、《太清宫栖真庵述怀》叶“喧元眠然先”[2](第32册,P543下),是押先韵而借元韵。七绝《刘先生告》叶“然先言元圆先”[2](第32册,P543下)是押先韵而出元韵。

(八)押庚韵而借青韵、出青韵

下平声的庚(耕)独押13次,青韵单押1次。主押庚韵而借青韵2次,如《示陈州吕姑》“冰青生明庚”[2](第32册,P539下)和《赠周姑》叶“冰青情京庚”[2](第32册,P542下)。主押庚韵出青韵1次,如《自咏》叶“鸣庚瓶青平庚”[2](第32册,P548下)。

(九)押仄声韵的诗歌有霁置相叶、屑月相叶

在押仄声韵的诗歌中有一例“八霁”与“四置”相叶,如《寄白沙道友》“闭霁醉寘滞霁”[2](第32册,P547下)。还有两例入声韵“屑”“月”相叶,如六言绝句叶“说烈屑月月”[2](第32册,P538中)、七绝《尼长老问修行》叶“诀说屑月月”[2](第32册,P543上)。

综合以上考察,现将《离峰老人集》的用韵情况统计于下表。表中的韵目皆出自金王文郁《新刊韵略》,表1是近体诗用韵“借”“出”统计情况,表2是几首押仄声韵的诗歌叶韵情况,下标的数字表示频次。

表1 《离峰老人集》近体诗用韵“借”“出”统计情况

表2 《离峰老人集》几首押仄声韵的诗歌叶韵情况

上表中值得注意的几点:

1.支微部有明显分组为支思部和机微部(不含《广韵》灰韵系字)的倾向。

在整个支微部中,支单押8次且都为机微部韵字,齐单押1次,微单押9次,支微齐互相“借”“出”33次。其中机微部韵字独押和主押30次,机微部与支思部偶叶3次,分别为“施为”相叶,“藜随师”相叶,“死理”相叶。其中“施”“师”“死”在《中原音韵》中属支思部,“为”“藜”“随”“理”属于机微部。这一点与元好问近体诗用韵不同。元好问近体诗支思和机微不发生“借”“出”关系,两者独立分部,[4](P189)而《离峰老人集》中支思和机微还稍有纠缠,残留支微分化为支思和机微的痕迹,表明了语言演变渐变性的特点。

2.“七虞”与“八齐”偶叶,这点与元好问词中机微与鱼模偶叶相同[4](P185)。

3.灰韵入皆来部,与佳皆相叶,不与微部相叶,此与元好问诗词用韵相同。

4.真韵在全诗中独押33次,而文韵仅用韵2次,1次单押,1次是作为主体押韵与魂相叶,真韵与文韵没有相叶的用例。

5.《新刊韵略》将《广韵》的魂痕与元韵合并,但《离峰老人集》中魂痕相叶1次,魂与文韵相叶1次,魂痕不与元韵相押。

6.元韵既不单押,也不与寒桓删山相叶,而是与先仙相押,归入先天部。这一点与元好问近体诗韵不同,也与韩道昭《改并五音集韵》不同。元好问近体诗元韵独押,也不与先仙发生关联[4](P190)。韩氏是元入“删山”[5](P181)。

7.《广韵》桓韵在《新刊韵略》中合并到寒韵,而在《离峰老人集》中,“桓”独押1次,如《示赵道人》叶“观、瞒、攒、团、蟠”[2](第32册,P536下)。作为主体押韵与删相叶1次,如《示张小仙》叶“宽般团丸桓班删”[2](第32册,P531中)。作为借韵与先仙相叶1次,如《偶书》“端桓天年莲宣先”[2](第32册,P530下)。表中寒删相互“借”“出”中,涉及桓韵的仅1例,其余的都是寒山部韵字,不难看出,寒桓部韵字已开始向寒山和桓欢分化。在《中原音韵》中,桓欢部排在寒山部和先天部之间。《离峰老人集》中“桓”有独押,又同时在寒山和先天之间偶有“借”“出”,说明寒桓部的裂变还不是很彻底。

8.先仙元相叶,唯一一处所借的寒韵字,并不是《中原音韵》中寒山部韵字,而是在《新刊韵略》中与寒韵合并的《广韵》桓韵字,

9.萧遥独押5次,豪高独押3次,萧遥和豪高不相叶。麻韵共押11次,其中“耶”在《新刊韵略》中属麻韵,《中原音韵》归入车遮部。《离峰老人集》中有一例“涯、耶、霞、芽、华”相押,可见于道显口语中并没有将家麻和车遮彻底分开。

10.侵寻、真、文、庚青分用,毫不杂厕。

11.上声纸韵、麌韵、篠韵分别归入平声支、虞、萧。去声霁寘相叶,可以归并到机微部(《中原音韵》中归入齐微部)。卦韵归入皆来部。入声月韵与之相应的阳声韵是元韵,与屑韵相应的阳声韵是仙韵,《离峰老人集》中月屑相叶,正对应了先仙元相叶的状况。在《中原音韵》中月屑都归于车遮部。

综上所述,《离峰老人集》中用韵可归纳如下:

(1)东钟(2)支思(3)机微(4)鱼模(5)皆来(6)真(7)文魂(8)寒桓[寒山┆桓欢](9)先天(10)萧遥(11)豪高(12)歌戈(13)家车(14)阳唐(15)庚青(16)尤侯(17)侵寻(18)月薛(19)药(20)陌

以上中括号中的虚线表示两者已经有明显分化倾向。

结语

《离峰老人集》的诗歌总量虽然只有324首,然而所反映的语音特点却比较明显,尤其是若干韵的“借”“出”现象突破了官定韵书的畛域,说明在实际语音中它们已经合用了。这些用韵反映了金代晚期北方语音状况,如支微分化为支思和机微是一种明显趋势,寒桓分化为寒山、桓欢也有迹可循。元韵牙喉音三等字已经并入先仙成为先天部。从金人韩道昭的《改并五音集韵》(成于1212年,一说1208年)160韵到王文郁《新刊韵略》(1229年许古序)106韵,韵部在逐渐合并,而全真道士于道显在作诗时已然突破了官韵的束缚,体现出可贵的革新精神,而这种改变无疑是建立在当时语音事实的基础之上的。这些都反映出十三世纪初期中原语音演变的轨迹。

猜你喜欢
新刊元好问七绝
如果觉得人生太难,就去读读元好问
七绝一首
元好问“诚”与“雅”的论诗主张
新刊《康太和墓志》考释——兼论敦煌文书P.3885中的唐蕃之战
2021年新刊订阅开始啦!
积素凝翠(七绝)
圣洁(七绝)
永恒(七绝)
论元好问碑铭文的创作特色
点绛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