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于舌根的甲状腺舌管囊肿1 例并临床分析*

2023-05-16 00:45:50闫师玲周恩晖戴尉君陈晓平张燚
关键词:舌根舌骨喉镜

闫师玲 周恩晖 戴尉君 陈晓平 张燚

1 病例报道

患者,男,57 岁,因“咽部异物感4 月余,加重1周”入院。患者入院前4 月余无明显诱因出现咽部异物感,吞咽时加重,无呼吸、吞咽困难。近1 周上述症状加重,伴言语含糊、吞咽梗阻感。患者1 年前因“会厌囊肿”于我科全麻下行“支撑喉镜下会厌囊肿切除术”(图1、2),术后未复诊随访,此次发病症状与1 年前相似。入院查体:神清,精神可,呼吸平稳,对答切题,心率齐,未及干湿啰音。入院体检:体温36.9℃,脉搏83 次/min,呼吸19 次/min,血压133/87mmHg(1mmHg=0.113kPa)。专科体检:右侧舌根、会厌舌面见球形肿物,声门暴露欠佳(图3);颈部对称,无活动受限,皮肤无充血、肿胀、瘘管、溃烂,无肿块;颈部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侧甲状腺未及肿块及压痛;气管居中,无软化。喉部增强CT 示:会咽偏右侧见类圆形低密度影,直径约2.8cm,CT 值约24HU,未见明显强化(图4)。临床诊断:喉肿物(会厌囊肿复发?甲状舌管囊肿?异位甲状腺?)。

图1 第1 次术前喉镜检查

图2 第1 次术后喉镜检查(术后5d)

②第2 次术前喉镜检查

图3 ①第2 次术前喉镜检查

图4 第2 次术前喉部增强CT

排除手术禁忌后于全身麻醉插管下行“颈外径路甲舌囊肿切除术”,采用Sistrunk 术式,术中见肿物经舌盲孔突入喉腔,切除部分中段舌骨体,完整切除囊肿样肿物,囊内见淡黄色胶冻样分泌物。术后病理提示:甲状舌管囊肿。术后随访3 月,电子喉镜复查见会厌舌面黏膜光滑(图5)。

讨论

甲状舌管囊肿为先天性发育异常的良性囊性疾病。甲状舌管为一狭窄的管状结构,上端位于舌盲孔,在甲状腺胚胎发育阶段,甲状腺原基通过该管状结构沿舌骨原基腹侧正中向下延伸,末梢部分发育成甲状腺叶。甲状舌管囊肿为先天性发育异常良性囊性病[1],是颈部正中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之一。

甲状舌管囊肿通常发生在以下4 个部位[2]:①舌骨与甲状腺之间(60%);②舌骨上区(25%);③胸骨上区(13%);④舌根部(2%)。临床上发生于舌根的甲状舌管囊肿很少见,本例患者初次就诊时诊断为“会厌囊肿”,术后复发,比较该患者喉镜图像与会厌囊肿喉镜图像,发现二者之间有以下区别:①会厌囊肿的中心多为偏侧性,舌甲状舌管囊肿的中心更接近中线;②从形状上看,会厌囊肿更偏向于半球体,而舌甲状舌管囊肿更偏向于超半球体;③从颜色上看,会厌囊肿的颜色为淡黄色,舌甲状舌管囊肿的颜色为灰白色;④从囊肿的饱满度看,舌甲状舌管囊肿饱满度更高,囊肿表面的小血管走形清晰可见;⑤从囊肿是否有脱垂感来看,会厌囊肿因根部的在肿物的下方,喉镜下看囊肿无脱垂感;而舌甲状舌管囊肿因其根部在舌根部,随肿物增大,肿物的重心下移,肿物有明显的脱垂感。针对以上喉镜的特点,当临床诊断考虑舌甲状舌管囊肿时,CT 或MRI 是必需的辅助检查[3,4]。舌根型甲状舌管囊肿还应与异位甲状腺进行鉴别,超声是判断舌根部肿块是否为异位甲状腺的首选方法,特别是彩色多普勒超声更具价值。临床发现会厌隙囊肿,尤其是基底与舌根相连者,术前必须进行完整的检查,以明确诊断。

目前临床上采用的Sistrunk 术式和扩大Sistrunk 术式明显降低了甲状舌管囊肿的复发[5],如临床诊断为发生在会厌隙及舌根部的甲状舌管囊肿,须行颈外径路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完整切除肿块、瘘管及部分舌骨以减少复发,治疗通常采用经典Sistrunk’s 术式,常规行肿物及舌骨部分切除。手术切除不彻底,未切除中断舌骨、舌骨上盲管及遗漏甲状舌管分支为其复发最主要原因[6]。术后定期随访复查,观察效果。

总结

该患者经历两次手术,第二次术前检查考虑诊断为发生于舌根的甲舌囊肿,此类型临床少见。第一次入院手术所采取的手术方式未能彻底切除囊肿的根蒂部,因此患者第二次入院可能为第一次术后复发。耳鼻喉科医生应对舌根型甲状舌管囊肿予以重视及鉴别,初诊时完善相关检查,以减少误诊、漏诊。

猜你喜欢
舌根舌骨喉镜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儿童甲状舌管囊肿分型及舌骨选择性保留的探讨*
舌骨形态学与显微结构的观测
一只鸟儿隔着玻璃飞过
滇池(2016年2期)2016-05-30 21:35:24
TD-C-IV型可视喉镜与Macintosh喉镜用于实习医师气管插管训练的比较
全舌全喉切除治疗晚期舌根癌3例
Tosight视频喉镜用于困难气管插管的临床观察
所谓高人
意林(2013年8期)2013-05-14 16:49:19
舌骨骨折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