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荣
有的人,在一部小说里过完了一生;有的人,在一幅画里走尽了一生。元朝画家黄公望半生为吏,半生作画,创作了不朽名画《富春山居图》,成就了自己的人生。《富春山居图》寄寓了黄公望的成长、成熟过程,寄托着他的的生存体悟和生命情怀。画耶?人也!
赏读1
答案就在《富春山居图》里
宗家拙
少年时,黄公望在乡里虽颇有志气和才名,却一直得不到出仕的机会,直到青年之时才得到浙西廉访使徐琰的赏识,成了他手下的一名小书吏。“吏”虽然算不得正式官员,可黄公望却十分珍惜这个步入仕途的机会,便从微末杂务做起。而勤勤恳恳近十年的黄公望始终得不到升迁,已过而立之年的他终于无奈辞职而去。
又过了好些年,黄公望为自己争取到了另一个职位,那便是在时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的张闾手下做事,身份仍是小书吏。此时,黄公望已年过四十,少年时的宏图大志仍未见端倪,只能辗转于各类杂务之间。
在重做书吏的第二年,即将天命之年的他因上司张闾贪污案被牵连下狱。这足足五年的牢狱之灾,不仅中断了他的仕途,更是让他错过了元朝难得一次的开科取士。
等黄公望终于从昏暗的牢房走出来,细数浑噩走过的人生时,恍然发觉自己已经过了五十岁。从那一天起,他决定要做些自己真正喜爱的事。
于是,黄公望开始求山、访水、问道、作画,和心中那个最真的自己对话。小吏黄公望的人生宣告终结,道人一峰新生。此时的他已经褪去了对名利空泛的追逐,真正开始顺应本心了。五十余岁开始学画的黄公望,从开始求学大画家王蒙的失败,到走遍山川、游历大江的不懈专注与观察,历时二十余年开创了独树一帜的“浅绛山水”风格。
晚年时,黄公望与师弟无用搬到富春山居住访道,看到富春山的美景后,他跟无用说:“我不走了,我要留下来画画。”七十九岁的黄公望在富阳住下,每天都是一个人,孤零零地到富春江边看山看水。他的笔墨间浸满了灵动,以至作画者明明是老年人,可笔下的画却好似出自青年人的手笔。
那时,若有人路过富春江畔,必定会看见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以大地作履、清风为衣,于富春江畔赏景,每有闲趣时便欣然提笔,作作停停不问止期。这便是历时四年的《富春山居图》的问世。这四年里,黄公望一心寻找他心中最向往的江畔亮色。日出迎朝霞而往,日落踏月色而归。每有欢喜之处,更忘我沉醉。他将世俗的杂念全部剥离,只留下对画的单纯向往。
黄公望用了四年时间画出了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迷失了悠悠五十年,黄公望终于找到了人生该有的样子,而这一切都不算太晚。
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其实答案就在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里。
(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赏析
本文运用简洁的语言讲述了黄公望的生平,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认识。黄公望经历牢狱之灾后幡然醒悟,放弃俗世杂念与名利,追求自我,潜心学画,终于在晚年创作出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坚守本心,活出自我,这才是人生该有的样子。文章叙事简洁,融理于事,融叙述、描写、议论于一体,内容深刻,引人深思。
赏读2
富春山居图
游利华
富春江,一条横贯江南的河,河水灵秀。有河必有故事,汨罗江有屈原,乌江有项羽,富春江有个嚴子陵。晚年的黄公望,也云游到了富春江。黄子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木、深筱中坐。意态忽忽,人莫测其所为。
他看到了什么?一片山水,快要被他看穿,最后,濡墨提笔,于是……
先是一座顶天的浑厚大山,其上缀点矶石、草木。这敦实的山,像京剧里甫一上台的亮相,那人满面油彩背插小锦旗,头顶雉羽,快步绕场一周,转身、昂头、锣鼓“咚”地一点,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一幅画就这样打开了卷轴,一幕好戏,就这样拉开了帷幕。一块低平的滩涂,树临水而立,环拥出一个温馨的小村落。村里人家院坝间,一定爬着一个粉团小儿,他望着那墙头露出冠顶的桃树笑,呵呵呵地。而后接着的,是长长的空白,只在底部描几株小树过渡,空白实则为一片茫茫水域,让人想起时光流逝,弹指一挥间,春去夏来,小儿也长大成人,要背负行囊雄心赳赳爬与水域另一头相接的高山了。
《富春山居图》最浓墨重彩处,便是接下的这部分,位于整幅画卷的中上段,像一个人处于弱冠至不惑之间的好年华。
连绵的山,重重的山,远的、近的,高的、矮的,其上依然有人家、矶石、草木,若是有志,任何人都可以芒鞋竹杖去爬那些山,爬上一座,举目远眺,会发现眼前还有更高的山,那山上,有更好的风景。情不自禁地,人会生起雄心万丈,抬脚继续往上往前,就算荆棘划破了皮肤,筋疲力尽,也依然壮志不减。
又一记鼓点“嘭”地敲响,一个骤停,高峰紧接低谷,浓墨重彩的连绵群山尾,几棵挺拔的松,两叶扁舟,一间滨水的茅亭,重新让画卷安静淡泊下来。
许多艺术家会在自己的作品里露个身影。黄公望在他的《富春山居图》里,妆作了那个巾冠宽袍的隐士,他坐在松下的茅亭内,打望眼前河面上的游鸭,也许还有不远处那叶扁舟。亭内人看够了游鸭,抬头望望眼前年轻时自己执意热情攀爬过的巍巍高山,行路难啊行路难,也不知当初那个年轻人如何那般气盛。如今风住雨歇,揉揉落下毛病的脚踝,看看掌上交错的纹路,趴伏栏杆,唯轻吁一口气:天凉好个秋,天凉好个秋矣。
再往后,秋之后,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人生如四季,四季轮回,人也一代代轮回,那个茅亭下的看山人看水人终于也老去,于河口边,顺流汇入汪洋大海。画幅上最后一座抵天的峰,总结了他的一生,也让画卷来了个首尾呼应,只是其后浓墨拖带出的一脉远山,仍不肯止息,仍在袅袅述说着富春江的好风景,也在喁喁述说着一个人生命中的点点滴滴。
一个人,唯有修炼到一定份上,方能画就一幅展展长卷。大气的黄公望,干脆直接扯过一条江河做了画纸,于其上堆山植树,自创世界。行尽万里路,胸中丘壑自生,精通儒、释、道的画家,将他一生所悟融入画中,你若够眼力,自会看到藏于画内儒家的进取、道家的洒脱、释家的轮回。
(选自《岁月》,有删改)
赏析
本文以《富春山居图》为写作对象,按画卷自然展开的顺序,结合景物内容的四季时序,描述《富春山居图》画面内容,并由画及人,选材丰富,时空开阔,表现出作者选材的大气;立意上,作者通过描写《富春山居图》及其作者,表现出厚重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行尽万里路,胸中丘壑自生”的哲理,突出了立意的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