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利
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等。著有童话故事《稻草人》,短篇小说《春宴琐谭》,长篇小说《倪焕之》等。他长于用摇曳多变、密枝繁叶的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充实故事的发展。细密的观察,客观的写实,亦庄亦谐、庄谐结合的笔法,平实朴素、凝练精粹的文学语言,是叶圣陶的文字风格,他的创作实践体现了一个现实主义作家对文学真实性的严格要求和执着追求。
藕与莼菜
叶圣陶
同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
若在故乡,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乡人:他们各挑着一副担子,盛着鲜嫩的玉色的长节的藕。在产藕的池塘里,在城外曲曲弯弯的小河边,他们把这些藕一再洗濯,所以这样洁白。仿佛他们以为这是供人品味的珍品,是清晨的画境里的重要题材,倘若涂满污泥,就把人家欣赏的浑凝之感打破了。
在这里上海,藕这东西几乎是珍品了。大概也是从我们故乡运来的。在这里也并不是没有藕,但不是瘦得像乞丐的臂和腿,就是涩得像未熟的柿子,实在无从欣羡。因此,除了仅有的吃了一回,还是邻舍送给我们吃的。但他们也不是自己买的,是从故乡来的亲戚带来的。这藕离开它的家乡大约有好些时候了,所以不复呈玉样的颜色,却满被着许多锈斑。削去皮的时候,刀锋过处,很不爽利。切成片送进嘴里嚼着,有些儿甘味,但是没有那种鲜嫩的感觉,而且似乎含了满口的渣,第二片就不想吃了。
想起了藕就联想到莼菜。在故乡的春天,几乎天天吃莼菜。莼菜本身没有味道,味道全在于好的汤。但是嫩绿的颜色与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在每条街旁的小河里,石埠头总歇着一两条没篷的船,满舱盛着莼菜,是从太湖里捞来的。取得这样方便,当然能日餐一碗了。
而在这里上海又不然,非上馆子就难以吃到这东西。向来不恋故乡的我,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了。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起这么深浓的情绪?再一思索,实在很浅显:因为在故乡有所恋,而所恋又只在故乡有,就萦系着不能割舍了。譬如亲密的家人在哪里,知心的朋友在哪里,怎得不恋恋?怎得不怀念?但是仅仅为了爱故乡吗?不是的,不过在故乡的几个人把我们牵系着罢了。若无所牵系,更何所恋念?像我现在,偶然被藕与莼菜所牵系,所以就怀念起故乡来了。
所恋在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
(节选自《叶圣陶经典赏析》,有删改)
品析
文章由藕及乡,由乡及藕,由故乡的藕写到城里所见的藕,成功地运用联想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了浓烈的思乡之情。因为想起藕,又联想到莼菜。作者依然运用家乡与此地、往昔与今日的对比手法,进一步抒发了浓浓思绪。“若无所牵系,更何所恋念?”全文结尾写得诗意盎然,情意切切,并富于哲理,思乡之情由此得到了升华,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文章语言朴实、清新,生动描绘了作者清新如画的故乡,抒发了他悠悠的乡情。
稻草人
叶圣陶
稻草人非常尽责任。要是拿牛跟他比,牛比他懒怠多了,有时躺在地上,抬起头看天。要是拿狗跟他比,狗比他顽皮多了,有时到处乱跑,累得主人四外去找寻。他安安静静地看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赶走那些飞来的小雀,他们是来吃新结的稻穗的。他不吃饭,也不睡觉,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一个小蛾飞来,是灰褐色的小蛾。他立刻认出那小蛾是稻子的仇敌,也就是主人的仇敌。从他的职务想,从他对主人的感情想,都必须把那小蛾赶跑了才是。于是他手里的扇子摇动起来。可是扇子的风很有限,不能叫小蛾害怕。那小蛾飞了一会儿,落在一片稻叶上,简直像不觉得稻草人在那里驱逐似的。稻草人见小蛾落下了,心里非常着急。可是他的身子跟树木一样,定在泥土里,想往前移动半步也做不到。扇子尽管扇动,那小蛾却依旧稳稳地歇着。
星星结队归去,一切夜景都隐没的时候,那小蛾才飞走了。稻草人仔细看那片稻叶,果然,叶尖卷起来了,上面留着好些小蛾下的子。这使稻草人感到无限惊恐,心想祸事真个来了,越怕越躲不过。可怜的主人,她有的不过是两只模糊的眼睛;要告诉她,使她及早看见小蛾下的子,才有挽救呢。他这么想着,扇子摇得更勤了。扇子常常碰在身体上,发出啪啪的声音。他不会叫喊,这是唯一的警告主人的法子了。
老妇人到田里来了。她弯着腰,看看田里的水正合适,不必再从河里车水进来。又看看她手中的稻子,全很壮实;摸摸稻穗,沉甸甸的。再看看那稻草人,帽子依旧戴得很正;扇子依旧拿在手里,摇动着,发出啪啪的声音;并且依旧站得很好,直挺挺的,位置没有动,样子也跟以前一模一样。她看一切事情都很好,就走上田岸,预备回家去搓草绳。
稻草人看见主人就要走了,急得不得了,连忙摇动扇子,想靠着这急迫的声音把主人留住。这声音里仿佛说:“我的主人,你不要去呀!你不要以为田里的一切事情都很好,天大的祸事已经在田里留下根苗了。一旦发作起来,就要不可收拾,那时候,你就要流干了眼泪,揉碎了心;趁着现在赶早扑灭,还来得及。这儿,就在这一棵上,你看这棵稻子的叶尖呀!”他靠着扇子的声音反复地警告;可是老妇人哪里懂得,一步一步地走远了。他急得要命,还在使劲摇动扇子,直到主人的背影都望不见了,他才知道警告是无效了。
除了稻草人以外,没有一个人为稻子发愁。不到几天,在稻田里,蛾下的子变成的肉虫,到处都是了。夜深人静的时候,稻草人听见他们咬嚼稻叶的声音,也看见他们越吃越馋的嘴脸。渐渐地,一大片浓绿的稻全不见了,只剩下光秆儿。他痛心,不忍再看,想到主人的辛苦又只能换来眼泪和叹气,禁不住低头哭了。
(节选自《稻草人》,有删改)
品析
《稻草人》通过描写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绘了二十世纪20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展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叶圣陶的童话中包含了童话固有的奇幻色彩,但多数细节描写都以写实为主,故事中的幻想也是在写實基础上产生的。文章采用部分的反复变奏手法,映射出社会底层人民普遍的辛酸困苦。除了逼真的写实外,旁敲侧击式的讽刺手法也令人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