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亮
(辽宁开放大学〔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1]。高职院校应彻底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将课程思政元素充分融入各专业课程,积极推动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建设的融合。如何在精准思政视域下有效发挥“金课”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是高职院校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内涵式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为适应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焊接结构生产课程以培养岗位需求能力为目标,参照焊接结构设计人员职业标准,着力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决策能力、执行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和行为操守,激励学生诚信、爱国、依法、守规,肩负职业使命、弘扬工匠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成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改革开放优秀成果、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等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大学生的担当意识、科学探索精神、爱国爱民情怀,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时,将《中国制造2025》这一自主创新理论融入课程教学,解读大国担当的责任,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焊接结构生产课程是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包含多种金属结构装备生产制造工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民生保障基础建设到国之重器、航天探索,都离不开焊接结构,很多装备的设计制造都体现了优越高效的国家制度、智慧蓬勃的文化生态、心系中华的爱国情怀、工业强国的民族追求、居安思危的家国记忆、科技创新的拼搏斗志、保护环境的清醒意识、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精诚合作的团队意识、锐意敢为的创新精神、精工细作的工匠品质。本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体现了上述思政元素。教师通过精准挖掘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分析学生成长规律,更好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2]。
1.弘扬工匠精神,恪守职业操守。本课程绪论部分介绍了焊接结构的发展及种类,从早期的焊接结构、装机容量世界第一的三峡水电站涡轮转子制造,到具有多项专利技术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建造,再到航空航天产品的高效生产,无不彰显了工业强国的民族追求、科技创新的拼搏斗志和精工细作的工匠品质。
在讲授学习情境1—任务3“工字钢的装配与焊接”时,教师在强调焊接要严格按照工艺规程执行基础上,引申到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再讲到做事要依法守规。在导入学习情境4“桁架的生产工艺”内容时,教师从播放武汉长江大桥宏伟的钢结构视频入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适时介绍大桥设计者茅以升的事迹,宣传他为中国桥梁事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为科研奉献一生的精神。这些案例,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未来承担的任务,激发其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坚定“四个自信”,凝聚奋进力量。在讲授学习情境4—任务2“上弦杆下弦杆基本原件加工”单元时,教师以港珠澳大桥的超大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以及顶尖的建造技术导入课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讲授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历程,告诉学生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建立文化自信。这一案例,让学生体会到勤于钻研、敬业奉献的精神,认识到坚持不懈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基石;培养了学生锲而不舍、勇往直前的品格,同时认识到坚持不懈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历史使命,激发了内在学习动力[3]。
3.注重生态文明,重视环境保护。在讲授学习情境3—任务3“钢瓶的装配与焊接”中的焊接结构生产安全技术时,教师要强调焊接生产中排烟除尘的重要性,从劳动防护层面上升到环境保护层面,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醒学生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介绍学习情境3—任务3“钢瓶的装配与焊接”中的疲劳失效分析知识点时,教师引用原镜泊湖水电站管线疲劳失效的案例,分析其累积的永久性损伤,阐明根本原因是由于历史条件限制导致很多先天性严重缺陷,重现了居安思危的家国记忆。同时,教师多次引入成功设计案例,与失败案例进行对比,如以我国杭州湾大桥和加拿大魁北克大桥做比较,展开充分讨论,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教师着意分析典型工程事故案例,突出工程师的责任和应有的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增强责任意识。
4.树立诚信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在每节课课后都设置了拓展模块,提供链接介绍焊接结构生产新技术,体现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借助数字智慧教学手段,设计线上作业题和练习题,随机出题,限时答题。作业题设置为开放式回答模式,考核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掌握的程度,并且融入思政内容,不只考核对与错,还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潜移默化,对学生思想政治意识产生积极影响[4]。
1.分组教学,锻炼团队合作能力。教师根据每一个学习情境的专业知识,研究和探寻适宜有效的思政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开展小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执行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精诚合作的团队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成果展示环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通过自查、互查问题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工作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素养,增强从事焊接岗位工作的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5]。
(1)案例分析教学法。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大国工匠典型事迹、国之重器和与教学相关的正面案例,通过分析案例、展开讨论,正面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通过中国能否自主研发大跨度桥梁、航空母舰建设、中国探月工程等案例,阐明创新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的大国担当和创新意识。
(3)小组讨论教学法。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充分协作中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观看企业调研和大国工匠事迹视频,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团结互助精神。
2.多元并举,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教师不断升级、优化焊接结构生产课程考核方案,将课程专业知识、技能模块考核与思政模块考核有机重组,使之高度融合。整合、优化课程考核方式,在知识模块中融入思政模块考核指标。创新多元考核形式(如案例分析、多项选择、小组竞赛等),考核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情况的同时,也引导了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职业观和价值观。
3.线上线下结合,融合先进手段。高职院校应通过课内外教学联动,优化、创新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师生充分沟通交流。教师时刻关注学生动态,开展长期有效的思政育人。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实践课堂互动教学方式,努力营造融洽热烈的课堂教学气氛。在每堂课开始阶段,教师结合知识点,讲解焊接材料与设备的前沿知识、发展现状,并结合在线课堂小测试或知识抢答,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热爱,使其从被动学习逐步转变为主动探索,从学习知识转变为勇于创新。
焊接结构生产课程除了对学生专业能力进行考核,还兼顾对个人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评价。考核内容尽量围绕中级电焊工技能考试和企业实际要求,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课程的学生评教分数一直位于学校专业课前列。在课程建设中,教师十分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从学生对课程改革的反馈意见来看,学生非常喜欢参与教学。对于教学中采用的诸多教学方法,学生普遍认为课堂不枯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将课程思政元素无痕融入。有的学生评价说,“课堂是建立在祖国大地的案例之上的”;有的学生做出如下评价:“在掌握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还能了解国家目前正在发生些什么,正在做出什么改变,不是仅仅照本宣科,而是真正地把实践带入课堂教学,让我们了解环境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
学生对焊接结构生产课程五个主要教学环节进行了评教。学生评价课程导入环节为优秀的人数最多,为48 人;有2 人评价作业测试环节为及格,全部教学环节无人评价为不及格;课程导入环节评教等级优良率为100%,作业测试环节评教等级优良率为84%。从评教结果上看,学生对课程教学环节设计比较认可。课程导入环节能有效地将学生引入线上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内容环节与思政元素相结合,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将课程思政元素无痕融入;拓展内容环节使学生在掌握操作技能的基础上,了解国家正在发生什么,正在做出的改变;考核环节将课程专业知识、技能考核与课程思政考核有机重组,进行高度融合;师生互动环节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师生虽未见面,却不陌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焊接结构生产课程注重教学效果的课外延伸,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0 年,“太阳能集热板真空镀膜生产线的开发”项目获得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通过参与创新创业训练和比赛,学生在提升技能的同时树立了精益求精理念,增强了创新意识。
焊接结构生产课程为国家开放大学共享专业统设必修课程。课程思政改革后,课程内容的新颖度、知识性、趣味性得到了全国同行的一致好评,也带动了各省级开放大学同人积极开展省开课课程思政改革,凸显了课程辐射作用。开放大学系统同行围绕焊接结构生产共享课程,努力以课程专业知识为载体,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根据课程特点和课程思政目标,焊接结构生产课程教学团队展开多次讨论,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改革开放成果、“六个下功夫”、“四个自信”等,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创新设计。结合课程教学与学习目标,寻找切合的课程思政融入方式,打造精品思政教学案例。教学团队一致认为,在开发课程思政元素时,一切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都属于思政教学内容;课程思政教学要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兴趣;课程思政教学不是孤立的,要与专业课程内容融为一体。
挖掘思政元素,使其与专业知识相互贯通。教师可以阐述国家各个历史时期造船、桥梁等方面的建设成就,说明我国装备制造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关注国内外焊接钢结构进展情况,及时了解国家的引导性政策,回顾中国桥梁、铁路、航空航天领域发展史,增进文化自信自强。在数字化背景下,坚持教育导向和需求导向相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针对性地供给课程思政特色学习资源,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注重把爱国主义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6]。
教师应通过讲授课程知识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以讨论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由学生陈述焊接结构件相关文献资料,课后分小组展开收集和整理,并解答同学、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实现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和协作。
焊接结构生产课程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由三部分构成:制作六个思政教学视频,要求学生课后观看,并做出反馈;学生课后制作的PPT 质量及课堂演讲水平;学生出勤率。期末考试采用开卷方式,重点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分析问题能力。以课程思政为载体,创新考核评价方式,全面推进课程育人、科研育人、组织育人。
在精准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应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从问题入手,全方位规划课程目标,创新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思路,统筹推进“金课”和课程体系建设,积极引领教学团队深化课程思政改革,从而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开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金课”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