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策略

2023-12-11 08:03:50张凌凌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中华思政

张凌凌

(辽宁开放大学〔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他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 年版)》也指出,高职教育专科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够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课程思政理念形成以来,全国教师积极响应,课程思政工作在各级各类院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英语学科本身的人文性特征,决定了英语课程不仅能传递语言知识,还能传播文化,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2]。

笔者主要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课程思政内容引入高职英语教学的具体方案,重点探讨课程思政融入的“两结合”方法,即课程思政与教学相结合、课程思政与专业相结合。在此方法基础上,提出具体的课程思政主题。

一、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内容比较繁杂,主要包括日常会话、英语文学、旅行人文、英美文化等。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对会话、语法、词汇的讲解约占课时的70%以上,对其他内容的讲解占不到30%。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些教师重视语言本身的教学和讲解,忽略了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重要属性。一些高职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缺乏持续性,而有的教师过于注重语法、词汇讲解,语言技巧点拨上更偏向于阅读。而实际上,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更实用的语言技能是听力和会话。

一些院校英语课程选取的内容以英美文化为主,与学生的距离感较强。大部分高职学生没有出国经历,没有感受过英美文化,对其没有足够的兴趣。

一些院校“拼盘式”的课程思政过于突兀,使一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一些高职学生对于课程中“拼接”的思政内容比较反感,尤其不欢迎那些简单的说教,降低了英语课程的吸引力,加大了教学难度。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多集中于教学研究,缺乏整体课程思政意义上的思考。一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顶层设计不足,难以引领具体的教学研究方向,尚未形成系统的学科课程思政教学体系[3]。

高职英语课程不仅以传授英语学科知识为目标,还应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使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等得到均衡、全面的发展,从而培养符合未来人才需求、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4]。因此,教师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思政环节,强调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促进文化交流,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听进去、说出来”,重新定义英语的沟通工具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课程思政融入方案

(一)课程思政与教学相结合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其文化的高度认同和对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文化自信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运文脉,是一个国家顺利发展、实现富强的根本力量[5]。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多次提到文化自信,表达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辩证思想、人生哲学、理想信念、道德礼仪内容。在高职英语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学生获益最大化、立德树人最强化。

高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天然的亲近感。从近年流行的“中国风”“汉服热”“国学热”等文化现象可以看出,年轻学子乐于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喜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愿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并进一步推向世界。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英语教学吸引力。教师在课程中引入对历史典故、名胜古迹、文化渊源的介绍,可以改变英语教学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模式,弱化词汇、语法、句型等死记硬背的内容,增强英语语言的思想性、文化性、文学性和工具性。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每一节课设定一个课程思政主题。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和接受程度,准备的内容不宜过多,目的是通过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为学生提供一种文化比较的途径,让学生掌握文化交流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笔者以高职英语文史类课程为例,展示课程思政主题设计(见表1),使用的教材是《高职国际进阶英语综合教程1》。

表1 高职英语文史类课程中的思政主题设计

教师选择的课程思政内容要精简,并与课堂教学内容有相关性。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可用以导入课程,学生不太熟悉的内容可作为课程的扩展。也可通过分配任务的方式,让学生自行选择题目,进行简短的展示和汇报。所有课程思政内容均要使用英文交流和介绍,学生在翻译中文资料过程中扩展了词汇量,达到了文化交流的目的。

实施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和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课程思政与专业相结合

由于英语属于公共课程,各个专业都要开设,因此在课程思政融入主题上应考虑不同专业学生不同的兴趣点。对于学生都很熟悉的内容,可以兼顾所有专业;而在能够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章节上,尽量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内容。

还以《高职国际进阶英语综合教程1》教材为例,笔者对文史类专业和理工类专业课程思政主题做了不同的设计(见表2)。

表2 文史类和理工类专业课程思政主题设计对比

按照专业类别选择课程思政主题,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课教师需了解和掌握各专业特点,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课程思政主题。这就要求任课教师须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学习能力。

当然,以上主题设计方案仅为基本方向,教师也可按照所教专业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调整优化。例如,面对土木、水利专业的学生,可以介绍故宫、都江堰等大型工程;面对铸造、模具等专业的学生,可以介绍后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国宝文物。总之,任课教师应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内容与学生专业之间的共同点,最终达到同频共振的良好教学效果。

(三)引入课程思政需要注意的问题

1.避免盲目排外。课程思政教学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并非简单粗暴地将西方文化拒之门外,而是通过文化交流、对比、磨合、碰撞,明确双方的区别和共性,做到和而不同、兼容并包。高职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一方面向学生展示西方文化背景,另一方面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跨文化角度向学生展示不同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下人类行为的差异,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文化理解力和包容性[6]。

例如,在讲授饮食文化时,教师可以介绍中餐讲求色香味俱全,从菜肴的择取、制作到食用无不讲究,既要满足口腹之欲,又要兼顾艺术之美;而西餐则体现出一种较为理性的餐饮观念,强调方便快捷又注重营养。

2.避免单纯灌输。在开展课程思政过程中,学生不应只是听课者和接受者,更应是介绍者、演讲者、沟通者,甚至是组织者。课程思政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同时锻炼其“取其精华、舍其糟粕、知己知彼、兼容并蓄”的批判性思维,最终达到外国经验中国化、中国经验世界化的目的。引导学生对中西文化开展审美比较。

例如,介绍中国古典诗歌时,教师可以将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唐诗宋词译文引入课堂,同时介绍许先生对文化交流做出的巨大贡献;请学生介绍和讲解,教师提供必要的资料予以补充;鼓励学生自己翻译简单的诗歌,加强互动。也可以在中国诗歌的基础上加以扩展,介绍英文古典诗歌(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等)及英文中常用的押韵格律,甚至可以联系学生感兴趣的英美说唱等内容,拓宽教学内容的广度。

三、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融合和辅助

在开展课程思政时,教师应将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机融入课程,更好地满足课程思政教学需求,实现师生良性互动。在实践中,效果较好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有以下几种。

(一)利用雨课堂等教学工具软件

类似雨课堂的教学软件有很多,本文仅以雨课堂为例,其他教学工具软件的功能基本相仿。

雨课堂软件支持教师随堂发起提问,学生作答后可自动生成统计数据,并从正确率、答题率、答题用时、小题得分等多个角度自动分析学生的成绩,将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全程记录学习数据,量化学习效果,把握学习轨迹,收集反馈信息,实现对教学活动的大数据监控。此外,对课程思政更有效的是“弹幕”和“投稿”功能,教师发起提问后可以通过大屏投射学生的答案,将集体讨论搬上大屏幕,展开头脑风暴,实现不同观点碰撞和辩论,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二)引导学生制作Vlog

一些具备视频编辑能力的学生(如计算机、软件、动漫等专业),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力都比较强,教师可以结合这些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将课程思政内容制作成Vlog,既可以拓展延伸课程思政内容,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机会。

(三)整合资源

对于各类平台、教学资源和教学数据,教师可以通过数据对接、资源共享等方式进行整合[7]。课程思政内容可以用翻转课堂形式展现,这是补充教学内容的一种有效手段。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有充足且优质的线上资源,让学生可以轻松地利用线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二是要有严格的评价考核制度,督促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

四、结束语

对于在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中融入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思政内容,本文给出了较为明确的方案。当然,任何教学方案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进一步实践和总结经验,努力提高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中华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0: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