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农 撰
崔兴众等 增补
赵汗青 校订
1962 年 一岁
7 月,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西甜水井街赵家故宅。满月后赴祖籍长安沣西寄养。
1964 年 三岁
返回故宅,在邻居家寄养。
1966 年 五岁
入西安市报恩寺街幼儿园。
1967 年 六岁
开始识字描红。目睹“文化大革命”抄家焚书游斗的疯狂,赵家多次被抄。
1969 年 八岁
入西安市报恩寺街小学。
1974 年 十三岁
任小学学生美术组组长,为学校定期更换黑板报。
1975 年 十四岁
9 月,入西安市第27 中学,任班长。参加学校体育队训练,曾参加区运动会比赛并获奖。
1976 年 十五岁
开始爱好文学,课余反复阅读《中国文学史》《文学概论》《红楼梦》等书。开始关注吴昌硕、黄宾虹书画。读钱松喦《砚边点滴》、吕凤子《中国画法研究》等。
1980 年 十九岁
高中毕业未考入大学,夏季独自徒步游履华山、黄河。秋季,赴长安县纪杨乡(后改名王寺镇)狮寨小学任代课教师半年,漫游周围周秦汉唐遗迹,了解农村社会情形。
1981 年 二十岁
秋季,入陕棉十厂中学补习,一度兼任厂职工夜校语文教师。
1983 年 二十二岁
9 月,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史论系(为该系首届学生),赴北京求学。大学期间受奚静之、田自秉、尚爱松、叶喆民、陶如让、吴达志等先生教导。
初冬,赴周口店、天津考察。
1984 年 二十三岁
初夏,赴承德避暑山庄考察。
秋季,主编院学生会壁报《光华路》,参加学生会工作。
大学期间热衷戏剧活动,办话剧社团,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中央戏剧学院人士接触。
1985 年 二十四岁
春末,赴京郊房山十渡写生。
初夏,赴山东考察,曲阜拜孔,游嘉祥、济南,登泰山而小天下。
6 月,正式发表首篇文章《几点不足》,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院刊《青艺》,1985 年第3 期。
10 月初,赴大同考察,游恒山悬空寺及五台山。
1986 年 二十五岁
1 月,发表《三原色:关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的调查及断想》,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史论系编《工艺美术参考》,1986 年第1 期。
夏季,赴甘肃敦煌考察,途经嘉峪关、酒泉、张掖、武威、兰州等地。
8 月,发表《当代青年审美心理调查》,《中国美术报》,1986 年8 月25 日。
大学期间,多读历史、文学、艺术类书籍。
1987 年 二十六岁
7 月,大学毕业。毕业论文《略论盛唐工艺美术的本质与风格》,指导老师田自秉。代表全体毕业生致辞,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报》发表《长歌行:我们毕业了》。
1988 年 二十七岁
4 月,进入西安美术学院任教。
11 月,赴杭州参加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美术理论研讨会。会后在无锡、苏州、杭州、绍兴、上海、南京等地游览。
是年开始阅读陈寅恪、胡适著作。
1989 年 二十八岁
4 月,赴北京参加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新文人画展”研讨会。
10 月,发表《略论范宽》,《西北美术·美术文集》,1989 年号。
是年开始阅读蔡元培、王国维、吕思勉著作。
1990 年 二十九岁
7 月,参加西安交通大学举办的“意象与禅定”研讨会。
10 月,发表《长安文化与“长安画派”浅议》(署笔名“肖曲”)、《开宗立派的画家赵望云》,《西北美术·美术文集》,1990 年号。
是年开始热衷金庸小说。
1991 年 三十岁
4 月,赴大连参加文化部举办的“艺术概论”研讨会,途经沈阳、天津、北京、石家庄,结交画界友人。
6 月,发表《〈艺术概论〉课教学之我见》,文化部教科司主办《艺术教育》,1991 年第3 期。
8 月,参加西安中国画院主办的“意象艺术国际研讨会”。发表《历史的掘进:当代中国画家的意象意识》,孙宜生主编《1991 年意象艺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年8 月。
是年开始在《西安晚报》连续发表艺术短文和杂文。
1992 年 三十一岁
11 月,赴北京参与筹办中国美术馆“西安美术学院赴京作品展”。乘学院汽车经韩城渡黄河,穿吕梁过太原,翻太行山入京。归途经石家庄、郑州、洛阳。同月撰写《古道西风中的浩歌:记著名中国人物画家刘文西》(发表于《刘文西评论集》,1993 年)。是年继续在《西安晚报》连续发表艺术短文和杂文。
1993 年 三十二岁
4 月,发表《略论中国古代绘画》,梁鑫哲、赵农主编《书画论丛》,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 年4 月。
8 月,发表《广告策划的公共意识》,《装饰》,1993 年第3 期;《当代中国画家心态浅论》,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合编《国画家》,1993 年第4 期。
是年开始阅读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并开始在陕西省农工党宣传部主办的《艺舟导报》连续发表艺术短文。开始整理《赵舒翘传略》。
1994 年 三十三岁
夏季,赴太白山一游,闻道。
秋季,赴太兴山一游,礼佛。
是年开始重新研习中国画,继续在《艺舟导报》连续发表艺术短文。
1995 年 三十四岁
初春,任陕西省自学考试“艺术概论”试卷出题人。
秋季,任西安外国语学院汉学院外聘中国画教师。
12 月,发表《从写生到写意:略论当代中国画形态》,《西北美术》,1995 年第4 期。同月通过讲师职称。
1996 年 三十五岁
年初,开始重新研习篆刻。
4 月下旬,策划、主持“西安96 中日传统艺术交流展”。
6 月,发表《静观·默忍·明达:王西京近年中国人物画研究》《悲壮苍凉的英雄主义氛围:〈王西京画集〉读后》,园静编著《中国当代著名人物画家 王西京》,陕西旅游出版社,1996 年6 月。
7 月,受聘《装饰》杂志特约撰稿人。
1997 年 三十六岁
1 月,开始练习电脑写作。
秋季,赴礼泉讲学。访陕西近代教育家刘古愚旧居。
9 月,发表《生活与生命:赵望云绘画艺术的启示》,《西北美术》,1997 年第3 期。
10 月,发表《删繁就简 意密情浓:马云的绘画艺术》,程征主编《长安中国画坛论集(下册)》,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年10 月。论文《“艺术概论”课教学之我见》获得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颁发1997 年优秀高教科研成果“西安交大开元奖”成果奖。
12 月,撰写《宁曰曾〈水墨画马技法研究〉序言》(发表于宁曰曾著《水墨画马技法研究》,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年2 月)。
1998 年 三十七岁
是年集中阅读陈寅恪、王国维、章太炎、梁启超、钱穆、胡适诸国学大师著作。
1999 年 三十八岁
2 月,发表《尚爱松 崇尚文化》,《光明日报》,1999 年2 月8 日。
3 月,发表《走进历史:读杨先让教授的〈黄河十四走〉》,〔美国〕《美南新闻》,1999 年3 月23 日。
3 月至8 月,在陕西新闻出版局、陕西省工商局主办的《经贸报》连载艺术短文“五椅居漫话”20 篇。
5 月,论文《略论范宽》获陕西省教育委员会颁发陕西省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8 月,发表《设计与中国当代社会:中国现代设计历史进程的思考》,《装饰》,1999 年第4 期。
9 月,发表《彩墨飞舞 意象自成:读陈子林的花鸟画》,《经贸报》,1999 年9 月22 日。
10 月,发表《略论赵佶》《琢玉成器:“设计概论”课教学札记》,王宁宇执行主编《西安美术学院50周年院庆美术学论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10 月。
12 月,发表《天地定位 山泽通气:唐昭陵乾陵环境与雕刻比较》,《雕塑》,1999 年增刊。
是年参与监制汉阳陵博物馆浮雕制作陈列。
2000 年 三十九岁
1 月,发表《塞尚与林风眠》,白宝学、安琪主编《新时期陕西文艺研究》,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1 月。
6 月,赴西安美术学院深圳分院讲课。
9 月,出版专著《设计概论》,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年9 月。发表《形而下者曰器:中国古代工艺的意义》,《西北美术》,2000 年第3 期。参加西安美术学院举办的“中国西部美术教育研讨会”。
12 月,论文《琢玉成器:关于“设计概论”的教学》获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颁发优秀高教研究成果“西电立人奖”三等奖。同月通过副教授职称。
2001 年 四十岁
2 月,专著《设计概论》获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发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5 月,赴大荔师范学校讲课。
7 月,赴甘肃天水麦积山考察一周。
8 月,赴河南洛阳、郑州游览。发表《厚德载物:对艺术设计史论教学的思考》《美术研究》,2001年第3 期。
10 月,发表《从古老走向未来:对设计史论教学应用的思考》,杨晓阳主编《2000 中国西部美术教育研讨会论文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年10 月。
11 月,发表《手艺中国:读〈手艺的思想〉》,《中国图书商报》,2001 年11 月15 日。
12 月,赴茂陵考察石刻艺术。同月发表《人文素质与美术学》,《西北美术》,2001 年第4 期;《外观与内省:对陕西美术现状和资源的思考》,《西安美院报》,2001 年第8 期。
2002 年 四十一岁
1 月下旬,赴北京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委员会年会,当选为常务委员。
4 月,发表《巧手织出七彩布:陕西蒲城许家庄土布调查》,《装饰》,2002 年第4 期。
5 月,赴大荔师范学校讲课。
10 月,带本科生下乡赴韩城、合阳、大荔。进行渭南土布调研工作。发表《〈中国艺术设计史〉导论》,王宁宇执编《美术学文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年10 月。专著《设计概论》获教育部颁发2002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同月通过教授职称。
12 月,赴陕西华县采访皮影现状。
2003 年 四十二岁
1 月,出版注释《园冶图说》,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 年1 月。
春季,“非典”疫情爆发,居家读《金庸作品集》。
5 月,发表《关中民间手工艺的生态现状》,《文艺研究》,2003 年第3 期;《高洁品格 济世情怀:冯友石先生的艺术道路》,《美术观察》,2003 年第5 期。
6 月,发表《手艺的黄土地:关于手工艺田野调查的思索》,《西北美术》,2003 年第2 期。
9 月底,赴上海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委员会年会。会后赴山东济南,游趵突泉、大明湖。
10 月下旬,赴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参加“宝鸡周秦文明学术研讨会”。赴北京参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校庆及艺术史论系(原工艺美术史论系)建系20 周年活动。
是年通过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
2004 年 四十三岁
1 月,出版专著《中国艺术设计史》,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年1 月。
3 月,任陕西文物系统讲解员培训班《古代艺术鉴赏》课程指导老师,赴西安半坡博物馆讲课。
4 月,担任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副主任。出差赴南京、上海、杭州、苏州、吴江。10 月初,赴陕西户县调研农民画。
11 月,开始以副主任身份主持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工作。
12 月,经厦门,赴汕头大学参加“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两岸三地学术研讨会”。后经上海返秦。同月获陕西省工会颁发“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是年主持完成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渭南地区手工艺土布纺织的调查研究》。
2005 年 四十四岁
1 月,发表《鉴古知今:中国传统图形的现代化》,杭间、何洁、勒埭强主编《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年1 月。
3 月,与陕西电视台《中国书画名家》栏目谈撰稿事宜,后为该栏目撰写当代书画名家评论15 篇。
4 月,带本科生下乡赴关中唐十八陵考察。
5 月,出版专著《设计概论(修订版)》,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年5 月。
6 月,赴甘肃庆阳,参加第四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后返西安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首届中国美术金彩·长安论坛”、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举办钱松喦画展座谈会。是月专著《中国艺术设计史》获陕西省教育厅颁发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出版专著《中国艺术设计史(黑白版)》,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年6 月。
7 月,继续整理《赵舒翘传略》。
8 月,赴北京。
9 月下旬,参加第二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学术研讨会,后赴合肥。会后返北京,赴沈阳音乐学院。
10 月初,赴沈阳。下旬带学生赴山西运城下乡考察。
11 月初,赴中央美术学院,与全国各大院校美术史论专业负责人共商美术史学年会的筹办工作。下旬赴青岛,途经淄博、莱芜。返程路过济南灵岩寺参观。
12 月,上旬赴太原,参观山西煤炭博物馆、晋祠、天龙山石窟、文庙、山西省博物馆,又去双林寺、平遥古城等地。下旬赴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参加“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创新与发展”全国研讨会暨2005 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委员会年会。是年参与中国莱芜钢铁博物馆筹建及陈列大纲撰写工作。
2006 年 四十五岁
4 月,带本科生下乡赴河南考察。
6 月,赴济南、莱芜。
9 月,主持召开系教师节座谈会,台湾艺术大学王庆台教授访问参加。同月发表《花儿朵朵迎风开:读〈中国民间美术全集·剪纸卷〉》,《西北美术》,2006 年第3 期。
10 月中旬,赴苏州,后赴上海参观枫泾古镇、金山农民画院。下旬赴山西永乐宫,参加西安美术学院教学基地挂牌仪式。同月发表《秦晋豫问古》,周晓陆主编《艺术考古:中国艺术与考古研究所成立纪念文集》,群言出版社,2006 年10 月。
11 月,赴上海,后赴苏州太湖光福镇参观玉雕、佛雕、核雕、玉雕等工艺。
12 月,赴厦门鼓浪屿参加“设计改造中国:2006全国设计论坛暨全国艺术院校学报年会”。
2007 年 四十六岁
4 月,赴苏州大学。与苏大人事处谈话,欲作为人才引进调动工作。后赴杭州、绍兴兰亭、沈园游览。同月起担任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主任。
4 月,带法国巴黎美术学院师生到乾陵、茂陵参观。带本科生下乡,到天水麦积山、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等地考察。同月下旬赴开封参加河南大学学科建设会议,赴北京参加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第一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美术史学教育年会。
5 月,赴武汉参加湖北美术学院非遗会议。
6 月上旬,赴成都参加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举办的“中国美术成都论坛”,后赴上海参观“2007 年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
8 月,于秦岭主持“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艺术设计史论高级研修班”。
10 月,游览华山。
11 月,赴上海金山参加民博会议。
12 月,赴苏州参加苏州大学举办的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吴论坛”。同月下旬赴上海大学参加“设计与中国设计史研究年会”。
是年主要发表与出版:
1 月,《在非物质和物质之间: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7 年第1 期。
3 月,《刻意追求“独特”,可能导致南辕北辙》,《美术观察》,2007 年第3 期。
6 月,《用历史的情怀研究中国美术史》,《中国文化报· 美术周刊》,2007 年6 月24 日;《艺术设计的“本土化”与“现代化”》,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编《民族美术传统的当下意义:中国美术成都论坛文集》,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 年6 月。
7 月,编著《设计概论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7 月。
10 月,《陕西华县皮影雕刻艺术特色》,中国文物学会书画雕塑专业委员会主办《艺术》,2007 年第10 期;《以人为本的美术批评》,西安美术学院艺术研究所编《图文互动:美术批评新模式》,陕西电子音像出版社,2007 年。
11 月,《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史学意识》,杨晓阳主编《西安美术学院教师论文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年11 月;《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中民间艺术的权益与保护》,苏州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东吴文化遗产(第一辑)》,上海三联书店,2007 年11 月。《陕西的皮影艺术》,王鼎志主编《老故事:陕西皮影艺术》,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年11 月。
12 月,《天见其明,地见其光:数字时代的艺术设计史论教学的思考》,《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年增刊。
2008 年 四十七岁
1 月,赴北京广州大厦参加教育部《中华知识库》评审会议。
3 月,通过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同月赴上海华东大学参加“丝绸之路:设计与文化”会议。后赴无锡、镇江、扬州、南京。
4 月,赴重庆,参加四川美院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美术史学教育年会,正式提出“行走的美术史”教学理念。
5 月8 日,从北京赴美国纽约,参加华美协进社举办的“中国美术馆”活动。住纽约中国领事馆。
6 月中旬,赴苏州参加明式家具博物馆会议。会后到南京。
8 月,参加韩城旅游规划论证会。
9 月,赴上海参加“2008 年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同月底赴山西芮城参加“永乐宫壁画高峰论坛”。
10 月,赴北京参加首都师范大学举办的“教育部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艺术设计高级研修班”授课及座谈会。
11 月,参加《装饰》杂志50 周年庆典及“从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论坛、何海霞百年诞辰纪念西安论坛。
是年主持完成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华县皮影研究》。
是年主要发表与出版:
3 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德敬畏》,郑巨欣主编《民俗艺术研究》,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 年3 月。
4 月,《高校艺术设计教材“呼唤”理论的力量》,《教材周刊》,2008 年4 月4 日。
5 月,《满园飞花 渐呈佳境:读姜怡翔的中国画》,江苏养墨堂艺术有限公司主办《墨痕》,总第61 期。
6 月,《设计的历史与文明》(选自《设计概论新编》),中国文物学会书画雕塑专业委员会主办《艺术》,2008 年第6 期。
8 月,《艺术设计史研究的史学意识》,《装饰》,2008 年第8 期。
10 月,《丝路时代的大兴城与宇文恺:古代营造设计的一个范例》,包铭新主编《丝绸之路:设计与文化论文集》,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 年10 月。
11 月,主编《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丛书》(第一辑,全8 册,包含专著《回望手艺》《华县皮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2008 年11 月。《历史进程中的中国艺术设计》,《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 年第6 期;《守旧与维新:〈中国艺术设计史〉写作的思考》,《从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纪念〈装饰〉创刊50 周年研讨会文集》,中国装饰杂志社,2008 年11 月;《挥手点染 老梅弥香》,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编《美术博物馆(伍)》,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年11 月。
2009 年 四十八岁
1 月,参加并主持西安美术学院举办的“精工造物:第四届中国现代手工艺术学院展”学术研讨会。
5 月上旬,参加苏州大学举办的“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吴论坛”。
6 月,获陕西省教育厅颁发陕西省第五届“教学名师奖”。同月赴上海参加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举办的“解读中华元素:上海文化论坛”。
9 月上旬,赴北京参加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成就与开拓:新中国美术60 年学术研讨会”以及“艺术概论”建设及学术研讨会。
10 月,带学生赴汉茂陵、唐昭陵考察。下旬参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的第三届中国高等院校艺术史学年会。
11 月,专著《回望手艺》获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2 月,编著《中国艺术设计史》获陕西省教育厅颁发2009 年陕西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是年主要发表与出版:
1 月,《中国元素要寻找正确的表达方式》,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组委会编《三民文化与上海城市文化建设:上海文化论坛论文集》,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 年1 月。
3 月,专著《设计概论(修订版)》,人民美术出版社、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年3 月。
4 月,编著《中国艺术设计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4 月。《相看两不厌:江南园林游记》,《艺术》,2009 年第4 期。
5 月,《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生产性保护》,《文艺研究》,2009 年第5 期;《关于“设计概论”教材编写的思考》,《美术观察》,2009 年第5 期。
8 月,《论美术家》,山东艺术学院学报《齐鲁艺苑》,2009 年第4 期。
9 月,《英雄与民众:共和国时期美术作品的公共记忆》,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中国美术馆编《成就与开拓:新中国美术60 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年9 月;《经典与时尚:作为艺术设计资源的中华元素》,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组委会编《解读中华元素:上海文化论坛论文集》,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 年9 月。
2010 年 四十九岁
2 月下旬,参加西安美术学院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当代画派联谊会”。
3 月,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工艺美术研究院聘为2010 年中国工艺美术“装饰图案”高级研修班“中国装饰艺术文化心理”课程教授。
4 月,赴北京参加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的“中国地域美术史研究暨《北京美术史》学术研讨会”。
5 月,参加北京中图公司举办的“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会议”、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举办的“包豪斯与中国设计”学术研讨会。
6 月,参加陕西华县政府举办的“华县皮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
8 月,随中国新闻总署代表团赴台湾访问考察。同月受聘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9 月,被中国美术家协会聘为第三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委员;被陕西省学位委员会聘为陕西省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参加上海东华大学服装设计学院举办的“丝绸之路:图像与历史”学术研讨会、苏州市艺术学校举办的“虎丘泥人与无锡泥人研讨会”、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的第四届中国高等院校美术史年会、浙江青田县政府举办的“青田石雕工艺的保护与开发”学术研讨会。
10 月,赴重庆参加《美术观察》杂志社与重庆西南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的“中国美术观·重庆论坛”学术研讨会。
11 月,赴郑州参加郑州轻工业学院举办的“逐鹿中原·非遗论坛”。被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聘为七年制二级定向实习“医院/导师双重管理”院级指导教师。
12 月,兼任西安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
是年主要发表与出版:
1 月,注释《园冶图说(修订版)》,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年1 月。《制器尚象 备物致用:中国艺术设计史研究的思考》,《装饰》,2010 年第1 期。
2 月,《圣手神功化玄迹:〈八十七神仙卷〉赏析》,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中华书画家》,2010 年第2 期。
3 月,《赵农自述》,《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年第1 期。
5 月,《上穷碧落下黄泉:中国艺术设计史研究中的考古与神话问题》,《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0 年第3 期;《暝色入高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教学实践》,苏州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东吴文化遗产(第3 辑)》,上海三联书店,2010 年5 月。
9 月,《行走的美术史: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考察教学回顾》,倪志云主编《美术的地缘性:第二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美术史学教育年会论文集》,重庆出版社,2010 年9 月;《从太极图说起:略论中国造型艺术的文化心理》,美术观察杂志社、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编《走向文化自觉 建构中国美术观:中国美术观· 重庆论坛(2010)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年9 月。
2011 年 五十岁
1 月,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届理论委员会会议。
2 月,被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聘为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3 月,参加清华大学柒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基金项目结题会。
4 月,负责柒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基金项目《关中蒲城土布纺织研究》获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颁发结项证书。4 月24 日受邀参加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获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杰出校友称号。
5 月,被高等教育出版社聘为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科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授课专家及高等教育出版社艺术教育终身特聘专家。
6 月,参加西安世园会“世园日·纪念计成”活动。在西北大学陕西省委干部学习班讲课。
7 月,赴上海大学参加“上海设计与中国现代设计史写作学术研讨会”;赴扬州参加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评选会议。
8 月,通过三级教授职称。
9 月,在西安尔雅女子游学院讲课。
10 月中旬,赴北京参加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重返中国:21 世纪中国绘画的价值取向”学术研讨会。赴南京艺术学院参加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
11 月上旬,在苏州大学讲课,参与策划并主持苏州大学主办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吴论坛。在陕西高中美术教师培训班、晋中学院、山西师范大学讲课。赴广西参加全国美术院校图书馆长会议。主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研究》获陕西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颁发优秀结题证书。受聘湖南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晋中学院客座教授。
12 月,获西安美术学院颁发“学科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是年主持完成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陕西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课程研究》。是年主要发表与出版:
2 月,《设计:另一种推动中国进步的方式》,《设计艺术研究》,2011 年第1 期。
3 月,《关中蒲城土布纺织研究:关于渭南地区乡村手工艺生产、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文化民生问题的田野调查》,《艺术百家》,2011 年第2 期;《唐代大雁塔与西安大雁塔》,包铭新主编《丝绸之路:图像与历史》,东华大学出版社,2011 年3 月。
6 月,《品格是一种力量》,《美术观察》,2011 年第6 期。
7 月,《骏马扬鞭 茂陵秋风:西汉霍去病墓石刻赏析》,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中华书画家》,2011年第7 期。
9 月,《高原阳光:王胜利的油画艺术》,《美术观察》,2011 年第9 期。
12 月,专著《民间艺术概论》,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12月。《论民间手工技艺的创作与传承》,江南大学主办《创意与设计》,2011 年第6 期。
2012 年 五十一岁
2 月,编著《设计概论新编》获陕西省教育厅颁发2011 年陕西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4 月,赴北京参加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会议;赴南京参加全国美术学院图书馆长会议。
6 月,赴北京参加全国美术学院常务图书馆长会议。
7 月,赴广州参加美术图书交流会,后赴香港考察。
9 月,赴成都参加全国工艺美术行业会议,又赴四川乐山师范学院讲课。
11 月,赴北京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全集》督导员工作会议、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美术史学年会。
12 月初,参加台湾艺术大学举办的“2012 海峡两岸南系古建装饰艺术学术研讨会”,是为第二次赴台。参观台中第五酒厂、鹿港、龙山寺等地。赴苏州吴江参加“计成与园林”学术研讨会。同月获西安美术学院颁发“优秀导师”称号。
是年主要发表与出版:
1 月,专著《澄怀味像》,山东美术出版社,2012年1 月。
3 月,《古典与复兴:中国民间艺术的文化启蒙》,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编《美术理论与文化强国研讨会论文集》,2012 年3 月。
4 月,专著《含道映物:中国设计艺术史十讲》,山东美术出版社,2012 年4 月。
7 月,《化西为中与人文精神:西方美术史的教学与研究》,《美术观察》杂志社、山东艺术学院编《走出编译时代:外国美术研究论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年7 月。
9 月,主编《中国艺术设计简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年9 月。
11 月,《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转型和确立》,黄建平、邹其昌主编《设计学研究2012》,人民出版社,2012 年11 月;《关中地区民俗艺术之发展》,台湾艺术大学编《2012 海峡两岸南系古建装饰艺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 年11 月。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赴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持硕士研究生毕业答辩。
6 月,任《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台湾卷》编辑委员。5 至9 月,赴西藏、青海、云南培训《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写作人员。
8 月,赴深圳、苏州、北京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学术会议。
10 月,在西安美术学院主办第七届全国高等院校美术史学年会、“《溪山行旅图》与照金山”学术研讨会。被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继续教育部聘为国培计划(2013)海南省农村小学美术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授课教师。
11 月,到海南省国培计划研修班授课,后赴桂林、灵渠、永州。参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成立三十周年庆祝活动及“艺术史论新思维:全国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高端论坛”。主持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毕业论文答辩。
12 月,被中国国家画院聘为2010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国家重点)“中国画院史”课题组成员,开始撰写隋唐画院史章节。赴北京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全集》第三次学术会议。
是年主要发表:
10 月,《衣带渐宽终不悔》,《装饰》,2013 年第10 期。
12 月,《先秦器具设计文化的研究》,江南大学主办《创意与设计》,2013 年第6 期;《古道长驰向天呼:我的学术历程片段》《忆我的先生们》,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编《美术博物馆2013》,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年12 月。
2013 年 五十二岁
3 月,开始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全集·陕西卷》。
4 月,任《中国工艺美术全集》青海卷、云南卷、西藏卷督导员。被教育部聘为2013—2017 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5 月,专著《澄怀味像》获陕西省教育厅颁发陕西
2014 年 五十三岁
1 月,赴上海、沈阳、西安主讲《中国工艺美术全集》编撰工作。
2 月,赴河南王屋山考察。
4 月中旬,在西安参加并主持第四届“中国美术·长安论坛”。
5 月,赴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持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赴河南信阳师范学院讲座,参加湖北工笔画学术研讨会。赴江西庐山、南昌及湖南岳阳楼考察。
6 月11 日至12 日,赴四川音乐学院参加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指委第三次工作会议。
7 月,被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组织委员会聘为综合画种、动漫(插图、书籍装帧)展区初评评委会委员。赴北京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全集》第四次学术会议。
8 月,被台湾艺术大学聘为古迹艺术修护学系客座教授,赴台。
9 月,开始为台湾艺术大学研究生、本科生上课。课余时间走访台湾各地,访问参观“中央研究院”、台北故宫、钱穆故居、胡适故居、林语堂故居、张大千故居等。是年主要发表:
5 月,《观念 情感 方法:〈中国工艺美术全集〉编撰要则》,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主办《创意设计源》,2014 年第3 期。
6 月,《赵农的诗画作品:放歌天地笑苍茫》,《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4 年第2 期;《器道相融 天人合一:古代器物对早期人类生活的影响》,邹其昌主编《设计学研究2013》,人民出版社,2014 年6 月。
8 月,《布重绵且厚 为裘有余温:关中乡村土布纺织工艺研究》,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艺术生活》,2014 年第4 期。
9 月,《鲜花颂:西安美术学院忆旧片段》,赵万东主编《我的讲述:西美故事》,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年9 月。
10 月,《当世谬词客 前身应画师:王维的政治身份与文化认同》,中国国家画院编《中国国家美术》,2014 年第3 辑。
2015 年 五十四岁
7 月底,离开台湾艺术大学返回大陆。
8 月,赴西宁检查《中国工艺美术全集》编撰工作;赴甘肃省博物馆参观;赴青岛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全集》第五次学术会议。
9 月,任《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台湾地区卷》主编。参加清华大学历史学院美国盖茨基金会座谈会。
10 月,主持《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台湾地区卷》启动座谈会。
11 月,赴苏州开会。会后赴常州、上海、杭州、桐庐、宁波、天台、雁荡、泉州、福州、莆田、厦门、广州、韶关、梅关、赣州、井冈山、衡阳等地,后撰《云游记》记述。同月通过二级教授职称。
12 月,参加广州美术学院举办第九届全国高等院校美术史学年会。
是年主持完成陕西省科技厅科研项目《陕西关中民间工艺的生存状态和发展前景研究》。
是年主要发表与出版:
10 月,《花开花落两由之:略论美术现状的发生与演进》,《西北美术》,2015 年第4 期。
11 月,主编《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丛书》(第二辑,全10 册,包含专著《蒲城土布》),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年11 月。
12 月,《蜡炬成灰泪始干:怀念田自秉先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编《中国工艺美术史论的守望与前瞻:田自秉先生纪念文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年12 月。
2016 年 五十五岁
1 月,赴重庆开会。后游览三峡,从宜昌赴南阳,参观卧龙岗,到郑州。
5 月,带领研究生赴关中、豫北、晋南、川北考察。
8 月,赴北京国家图书馆讲座“台湾工艺与文化”。赴内蒙、上海、南宁、重庆、兰州、西安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工作会议。
10 月,带领研究生赴新疆、甘肃考察。
10 月下旬,赴杭州参加第八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大匠至心·杭州论坛”。同月底赴苏州太湖国际会议中心参加2016 苏作文创峰会。
是年主要发表与出版:
1 月,《台湾印象》,《西安美术学院院报》,2016 年第1 期。
6 月,《守旧与维新:〈中国艺术设计史〉的写作与思考》,《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6 年第2 期。
7 月,《中国美术史上的吴道子崇拜》,《艺术百家》,2016 年第4 期。
10 月,《基石:略记冯友石先生》,《西北美术》,2016 年第4 期。
12 月,编著《设计概论新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年12 月。
2017 年 五十六岁
4 月,受聘西京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特聘教授。
5 月,受聘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8 月,赴江苏宝应为非遗刺绣培训班讲座。
9 月中旬,赴西北大学参加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长安画派与丝绸之路艺术”学术研讨会。赴敦煌参观,后赴新疆乌鲁木齐,返途经哈密、嘉峪关、张掖、兰州等地。
10 月底,赴苏州参加“传承·融合·再创造:第二届传统工艺青年论坛”。
11 月初,与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生赴山西新绛考察。
是年主要发表与出版:
3 月,《韩滉画牛》,《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7 年第1 期。
6 月,《让手工艺回归生活》,重庆市硅酸盐研究所主办《中华手工》,2017 年第6 期。
7 月,主编《简明中国美术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年7 月。
9 月,《戏台皆舞台》,《中华手工》,2017 年第9期;《方济众研究》,陕西国画院院刊《陕西国画院》,2017 年第3 期。
10 月,专著《何海霞》,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年
10 月;专著《方济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年
10 月。《风吹东西花满天:对研究生教学的几点思考》,《西北美术》,2017 年第4 期。
11 月,《非遗工作的职责与责任》,陈岸瑛、赵罡主编《传承·融合·再创造:首届传统工艺青年论坛作品集》,湖北美术出版社,2017 年11 月;《焦墨张仃》,杜大恺主编《张仃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年11 月。
2018 年 五十七岁
4 月,赴上海虹桥参加工信部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后赴南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郑州轻工学院讲座。
5 月,赴广州美术学院讲课。后赴重庆涪陵参观白鹤梁。
7 月底,赴北京参加教育部高中《艺术》教材审定工作会议。
8 月,赴北京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工作会议。月底游览司马台长城。
9 月,赴济南参加首届全国美术高峰论坛。担任文化部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评审委员会委员。16 日赴杭州参加第十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10 月中旬,赴北京参加高中非统编教材初审会。后游京西妙峰山。19 日参加西安音乐学院教学评估。
11 月1 日,赴常州参加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年会及作品展览,后赴苏州参加“守艺·旅游·乡村振兴:第三届传统工艺青年论坛”。
12 月初,赴兰州参加西北师范大学举办的“西北高校美术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学术研讨会。
12 月8 日,赴重庆参加四川美术学院举办的“川美风骨: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书法教学与创作研讨会”,后赴西北民族大学非遗培训班讲课。
是年主要发表、出版与编纂:
1 月,专著《长安之秋:汉唐艺术史研究》完稿,预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3 月,《独行天地笑苍茫:李世南中国画艺术研究》,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编《美术博物馆2017》,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年3 月。
4 月,导读《吕凤子美术史论研究》,辽宁美术出版社,2018 年4 月。
6 月,主编《艺术学概论·精要版》完稿,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0 月,编著《图文新解 园冶》,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年10 月。
11 月,主编《吏畏民怀:赵舒翘事迹研究初辑》完成。
12 月,《民艺造物与艺术设计》,《中华手工》,2018 年第12 期。
2019 年 五十八岁
1 月初,赴北京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全集》会议。5日参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的“古瓷今说:叶喆民先生纪念座谈会”。18日赴教育部审评高中《艺术》教材。
2 月,赴河南禹州、云南昆明,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全集》编纂会议。
4 月,赴北京参加教育部高中《艺术》教材审定会议。20 日赴淄博、潍坊、泰山、郑州、商丘、滕州、曲阜考察。
6 月下旬,赴上海参加龙美术馆举办的“踱步:七十年的走过”展览研讨会。后从南京赴北京参加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换届大会。
8 月,赴昆明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工作会议,赴筇竹寺考察。后转武汉赴景德镇,参加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陶艺展区评选。会后赴湖南郴州,游南岭,又赴永州浯溪考察颜真卿《大唐中兴颂》,转赴衡阳、长沙。后赴郑州轻工业大学非遗培训班讲课。
9 月,赴苏州参加中国美协举办的“为新时代中国美术立言:第三届中国美术苏州圆桌会议”;赴上海金山参加“追梦:中国农民画邀请展”作品评选会议;赴杭州参加第十一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大匠至心·非遗传承发展杭州沙龙”。同月又赴常熟理工学院讲课,游苏州镇湖、吴江,及湖州、南京。
10 月,赴西北师范大学参加第十三届全国高等院校美术史学年会,会后赴扬州参加中国美协高峰论坛,后返西安参加“国家美术形塑:新中国美术70 年研讨会”。
11 月,赴武汉主持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创论坛。返途赴郑州轻工业大学非遗培训班讲课。后赴苏州参加并主持“品牌·市场·非遗扶贫:第四届传统工艺青年论坛”。随后参加桐乡印染非遗论坛,又赴湖州师范学院座谈。
12 月,赴北京审评高中《艺术》教材。14 日赴沈阳参加辽宁博物馆举办的“又见大唐:国际学术研讨会”。23 日参加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新时代之声:全国美术理论研讨会”。返秦途中考察洛阳偃师武则天《升仙太子碑》。是年主要发表与编纂:
2 月,《论艺术传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9 年第1 期;《艺术市场与艺术经营》,《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9 年第1 期。
3 月,《乘物游心妙手春:论艺术设计的诗性特征》,《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9 年第1 期。
4 月,《美术家的艺术组织与管理研究》,山东艺术学院学报《齐鲁艺苑》,2019 年第2 期。
7 月,《仰望非遗》,《民艺》,2019 年第4 期。
8 月,《老树生发繁花开:重读吕凤子〈中国画法研究〉》,《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3 期。
11 月,主编《民国工艺美术研究》完稿,预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2020 年 五十九岁
1 月5 日,赴太原晋祠博物馆考察唐太宗《晋祠铭》。年初全国新冠疫情暴发,于家中闭门防疫,研习中国画。
5 月,开始写作《王履〈华山图〉研究》。
9 月,赴教育部评审高中《艺术》教材。后赴郑州、洛阳,返程途中登华山。
10 月,赴内蒙古师范大学参加第十四届全国高等院校美术史学年会。同月底赴重庆参加全国美术高峰论坛及四川美术学院80 周年校庆。
11 月中旬,赴苏州参加“自然·人文·可持续发展:第五届传统工艺青年论坛”,会后赴吴江、太湖、南京、郑州。
12 月,开始编辑自选集《空山鸟语》。同月主编《花岸踏歌:设计史论教学回顾》出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20 年12 月。
2021 年 六十岁
4 月,为西安美术学院2021 级博士班授课。
5 月下旬,赴绍兴参加全国美术高峰论坛·徐渭诞辰500 周年纪念研讨会。
6 月,赴郑州轻工业大学非遗培训班讲课。21 日赴连云港、枣庄考察。
7 月,赴唐昭陵、唐建陵、郑国渠、蓝关古道、王维墓等处考察。
10 月,入医院疗养。
12 月,赴长安王曲城隍庙。
是年主要发表与编纂:
1 月,《民间艺术的权益和保护》,《民艺》,2021 年第1 期。同月专著《漫卷诗书:赵农谈艺术史写作与研究》完稿,预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
5 月,《独登高楼看东洋:读徐艺乙译著〈工匠之国〉》,《民艺》,2021 年第3 期。同月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全集·陕西卷·其他工艺美术篇》和《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台湾卷·概览及其他工艺美术篇》初稿完成。
11 月,《风云催放长安花:长安画派与黄土画派》,吴为山主编《新时代之声:全国美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21 年11 月。
2022 年 六十一岁
2 月,准备新一年度网课教学内容。17 日下午,因病于西安家中书房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