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5月,乔舒亚·莱德伯格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1958年,莱德伯格因发现细菌遗传物质的基因重组和组织,与塔特姆、比德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莱德伯格在耶鲁大学与导师塔特姆共同进行细菌有性繁殖研究。他们断定,细菌能够完成一种叫做“接合”的有性繁殖,即实现细菌间DNA的单向转移。他们研究证实细菌交换遗传物质的多种方法,并由此证明了遗传因子的重组现象。1952年,莱德伯格和学生们发现了细菌的F因子和沙门氏菌中的普遍性转导;1953年证明了结构基因和起调节作用基因之间的关系;1956年发现λ噬菌体能进行局限性转导。
1962年5月,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学家贺福初生于湖南安乡。
2014 年,贺福初院士领导启动“中国人蛋白质组计划”(CNHPP)。蛋白质组研究的目的是在蛋白质水平上获得疾病发生、细胞代谢等过程的整体全面认识。如蛋白质组学发现了胆固醇代谢的重编程,并证明其中的一个分子具有靶向治疗肿瘤的增殖和转移效果,这不仅是在肝癌当中有用,在其他肿瘤中也适用。贺福初说:“‘中国人蛋白质组计划’团队将建立蛋白质组驱动的精准医学技术体系和行业标准,进一步提升对重大、疑难疾病的‘精准定位’和‘精确打击’能力。”
日前召开的2023 年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全会传出消息,《上海市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今年有望出台,条例强调加强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建设,完善健康上海行动协调推进机制,构建健康上海建设指数,强化健康城市建设目标导向,推进健康融入各项政策。据悉,上海16 个区已全部建立了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技术指导机构,400多家公立医疗机构强化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职能;上海有20项指标提前达到“健康中国2030”目标。
记者在世界青光眼周活动中获悉,上海正在探索青光眼社区慢病管理模式。
通过眼底照片快速观察视神经乳头的特征性改变,是青光眼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实现眼底相机配置全覆盖,这为青光眼社区慢病管理打下基础。同时,为破解社区医生读片诊断能力不足的难题,上海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来筛查眼底病变,居民在社区拍摄眼底照片后,仅需20秒就能获得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出具的读片报告。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35 个爱国卫生月暨第33届上海市健康教育周启动仪式上,发布了最新监测数据:2022 年上海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9.42%,创历史新高并实现15年“连涨”。
据悉,下一步上海将深化实施健康上海行动,广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加大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健康促进力度,补齐短板,开展健康知识行动、深入普及健康技能、强化自我健康管理等工作。
日前,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表示,上海已形成了控烟宣传和监督执法“六个一”模式,成人吸烟率呈持续下降趋势,目前为19.4%。控烟成效全国领先,提前达到“健康中国2030”任务目标。
“室内全面禁烟、室外不吸游烟”正成为上海市民健康新风尚,无烟环境共建共享的理念氛围日益深化,为创新城市治理提供了“上海方案”。
近日,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脊柱病研究所联合全国11家单位在《公共卫生前沿期刊》发表研究成果:在45岁以上女性和50岁以上男性的中老年人群中,骨质疏松症的标化患病率为33.49%,男性为20.73%,女性为38.05%。
专家提醒,过量补钙并不能增加骨量,血液中钙含量过高反而会导致高钙血症,还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
上海市妇幼健康工作会议传出消息,2022 年全市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分别为99.1%和93.0%。据悉,2023年上海将调整优化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对口区域划分;制定本市孕产妇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修订市级危重新生儿会诊抢救中心建设标准;强化母婴危重救治。同时,加大市级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辐射作用,整合优质资源加大多学科救治力度。
“年轻人的血管狭窄起初并不严重,心肌梗死常常是由于血管斑块的破裂导致急性血栓形成,即血管的紧急、迅速收缩,导致血管闭塞和心肌梗死发生。对于年轻人而言,抽烟、喝酒、熬夜、精神焦虑紧张等都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平时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防范,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上海医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赵培欣说,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控制血压,切勿擅自停药。
[耳鸣]“耳鸣可分为以下几类:外耳性耳鸣,如耳道耵聍栓塞、耳道异物;中耳性耳鸣,如分泌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耳硬化症;内耳性耳鸣,如梅尼埃病、噪声性耳聋;神经性耳鸣,如听神经瘤、血管压迫听神经;中枢性耳鸣,如脑供血障碍、颅脑外伤等。
——北京同仁医院耳科主任医师马晓博表示,对于一过性耳鸣,不用过于紧张,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放松心情,避免劳累。
“20%的流脑患者会留有严重的肢体和组织伤残,1/3的感染者终生伴有智力、视力、听力、运动能力、感知能力等和神经系统损害有关的后遗症。流脑感染后发病进展非常迅速,会出现发热、头痛、呕吐和皮肤出血等典型症状。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一科主任张晓莉提示,婴幼儿和有免疫缺陷的人群感染流脑的风险更大,高风险人群应及时接种流行性脑膜炎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