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团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特别是要着力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加强新时代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团的十八大以来,全团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擴大团组织特别是基层团组织有效覆盖作为“先手棋”,大力固根基、去盲点、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构建纵横交织、覆盖广泛的组织体系,遍布基层一线、深入青年身边的团组织正在不断延伸。
让学校、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传统领域团的基层组织基本盘更巩固、团建质量不断提升,是新时代大抓基层的必然要求。
作为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的战略基础,学校团组织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团的十八大以来,以学校共青团改革为牵引,学校领域团的组织建设实现新跨越。团中央联合教育部先后印发《深化学校共青团改革的若干措施》、《关于改革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引领实效的若干措施》,制定发布《学校共青团改革评价指标体系》,对改进学校团的组织运行机制、创新组织动员方式指明路径方向、提出具体要求,以学校团的组织建设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成效逐步显现,学校共青团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引领力显著增强。
各级团组织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对照台账底本,对全国2700多所普通高校、7.7万所中学逐一进行组织梳理,着力加强改进职业学校、民办学校等团建薄弱环节,实现大中学校团组织全覆盖,紧跟教育改革、学校撤并,及时建立或调整组织设置,隶属关系更清晰、组织覆盖更精准。着眼于加强对县域内各类学校团组织的工作指导,全面推进县级教育团工委建设,覆盖率达到98.5%。
除了学校、院系、年级、班级团组织,一批适应学生团员校内外学习生活方式变化设置的功能型团组织应运而生。在“走读式”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校地共建见习基地,在学生会、学生社团、项目团队……有学生团员的地方就有团的组织和作用发挥。在设置灵活多样、贴近学习生活场景需要的团组织中,学生团员的身份意识和主动精神得到更好激发,组织更加活跃。
“快来快来,学长来了!”在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由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团学骨干、贫困励志学生等优秀团员学长组成的“学长来了”分享团团支部,定期会在学生社区举办学习经验交流,受到同学们热捧。疫情防控背景下,一个个跨院系、跨年级、跨班级组建的朋辈帮扶团支部,成为情绪疏导的温馨港湾。
除了在校园外,学校各级团组织依托共青团连通校内校外、直达城乡末梢的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优势和特色,“三下乡”、“返家乡”每年动员600余万大学生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的服务和调研,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中学团组织普遍推动学生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大舞台上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相较于学校共青团的工作对象相对集中且同质化程度较高、便于组织动员的特点,近年来机关单位团员人数下降明显,难以单独组建团组织,成为机关团建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在党和国家机构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适应机关事业单位团员青年结构和分布特点,拓宽团建视野设置团组织是实践中探索的有效做法,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实现团组织应建尽建。在中央和国家机关,通过建立“团组织+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打造“根在基层”、“回乡调研”等实践品牌,持续扩大对团员青年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陕西在省直机关推行“1+1+X”配备模式,各单位由1名年轻处级干部担任团组织负责人,在机关党委等综合部门中选拔1名优秀青年担任委员,负责具体工作,在基层单位中重点选拔若干名青年骨干担任团组织委员,有效解决在机关层面因团员人数限制无法成立团组织开展工作的情况。在浙江宁波鄞州区,区级机关部门团委只管机关团员的工作惯性发生了改变,16家由部门团组织整合业务条线资源成立的行业大团委正式成立,有效延伸了机关团的工作手臂,发挥了机关单位团组织的牵动作用。
类似的挑战也出现在国有企业:企业业务向海内外广泛拓展、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延伸、团员青年频繁流动、用工方式更加多样……如何发挥国企团建的传统优势又适应新的挑战?立足传统是创新的基础。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团委研究制定印发《中国国新推动党建带团建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专项行动,优化公司基层团组织体系,实现组织全覆盖。中航工业团委制定实施《集团公司共青团平台建设工作规范》、《集团公司共青团团务工作手册》夯实组织基层,打造“一团一品”团建优品汇项目,有效激发基层组织活力。除了按企业组织层级架构建团外,各地从实际出发探索了工程项目建团、产业链建团、生产线建团、公寓建团、网络建团、青年突击队建团、集中攻关小组建团等多种模式,有力助力了企业生产经营和团员成长发展。“以国企团建之犁,耕非公难垦之地”是中建二局西南公司的有益探索,公司团委利用公司工程项目遍布各地、上下游与众多非公企业合作的特点,把团组织管理服务链条下沉、延伸,促进带动了经营链团组织特别是非公企业团组织整体活跃。中国电建发扬“支部建在连上”光荣传统,把团支部建在各流域各河段实施“大兵团”作战,为在城市高密度建成区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优秀范例;结合子企业地域分布设立5个区域性团属青年社团,有效提升团组织效能。
民营经济贡献了我国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数量庞大的“两新”组织特别是非公企业集聚了大量青年,是基层团的工作的战略增长点。然而“团员难找、组织难建,建而不活、存续不长”等问题,长期困扰制约着这一领域团的建设。
“两新”组织为什么要建团?建团组织到底有什么用?必须找到有效切入点、结合点,在实践中作出有力回答。
2022年3月,疫情的突降将趣头条这家位于上海的互联网企业的500名员工封闭在了10层的办公楼里。“吃喝拉撒都要在这里,最担心的是失序滋生的各种问题。”企业负责人坦言。令人惊喜的是,公司2019年以来基于青年员工“流量”聚集地建立的团组织此时就地转化,一支支青年志愿服务队伍将送餐、测核酸等“关键小事”安排得井井有条,公司的凝聚力、战斗力在非常时期出乎意料地得到加强。
各地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最稳定最有效的建团路径,紧跟基层党建步伐,重点推动规模以上、具备建团条件且已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建立团组织。广东、江苏、安徽等地积极对接党委组织部门,摸清“两新”组织中已建党组织的底单,重点推动从业青年较多、社会影响力较大、行业渗透力较强的非公企业普遍建立团组织。在重庆,团组织通过标准化“四个一”(一次成立大会、一次送训上门、一次党史学习、一次建功行动)指导推进非公企业团建,开展非公领域青年职业技能展示网上直播,“晒”青年才能、“亮”企业形象,吸引50多万人观看,青年踊跃响应、深受企业欢迎。
坚持条块结合、纵向联动,借助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力量,体系化推动组织覆盖是加强“两新”组织团建的另一有效路径。团中央以“五个一”工作体系(选定一批骨干城市、建立一批行业系统团组织、新增一批基层组织、抓实一批重点行业、深化一系列建功行动)实施专项试点工程,持续推动加强行业系统团建。目前全国性行业系统团(工、指)委共15家,其中系统5家、行业10家,省市两级行业系统团组织总数超2400家,近三年新增约1300家。团安徽省委打造“单位实情+发展态势+青年集聚”行业系统团组织建设体系;团广东省委优化“两新”团组织成立流程,实行“十日办结”(工作日)机制,加快组织成立报批手续;团四川省委启动行业系统团建“百日攻坚”行动……评估预测、优化流程、集中推进,为行业系统团建注入强劲动力,推动行业系统团建加快发展。在山西,团省委与省委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委出台《关于坚持党建带团建进一步加强全省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共青团工作的通知》,先后成立省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团工委、省税务系统团工委、省律师行业团指委、省街舞协会团委等系统行业团组织276个;在内蒙古,各级团组织联合市场监管部门,逐级推动在自治区、12个盟市、103个旗县全部成立非公企业团工委;团辽宁省委通过成立美容美发行业团工委,带动基层团组织成立美容美发商会团支部,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作用,也带动形成团建联合体,有效扩大团组织工作覆盖。
面对大量以无边界工作场域、去中心化、去雇主化、兼职兼业等为特征的新业态、新就业青年群体,组织覆盖亟待跟上、建团方式必须创新。北京推动14家大型快递物流企业建团,依托大型分拣中心、快递网点站点,推动建立259个快递外卖网点流动团支部。浙江成立互联网企业团工委、吸纳大型互联网企业团委负责人担任团工委委员,在全部11个设区市和62个县(市、区)成立市级、县级快递物流行业团工委。在义乌市,600余个共青团主导的功能型青年组织服务于快递小哥的工作生活实际需求,覆盖快递行业7个龙头品牌及上下游产业链156家中小微企业和539个快递网点。经过发展培育,这些功能型组织中成立团组织44个、覆盖团员2000余名。
在总结实践探索基础上,团中央发布《创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领域团的组织建设工作导则》,指导基层丰富建团工作载体。各地广泛通过行业牵动、园区推动、总部驱动、产业联动等路径,提升组织覆盖质量。在非公企业聚集的园区,由园区团组织牵头成立的青年突击队、青年志愿者联盟、协会、服务队成为有力突破口,助力企业设计公益项目、履行社会责任,帮助企业从业青年搭建社会参与、城市融入的跨界平台,极大激发了企业自上而下和青年员工自下而上建团的内生动力。
通过持续攻坚,团十八大以来,全国“两新”领域团组织数量增加54万个,带动社会领域团组织密度达到78.5个/万名青年、较2018年增长1.4倍,学校和社会领域团组织数量比从6:4优化至5:5。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互联网企业100强建团率分别达到96.4%和85%,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团组织基本实现全覆盖。
攥指成拳,合力致远。例如将水泥、碎石、沙子调配成混凝土,近年来各地以街道乡镇团组织为枢纽,通过建立区域青年工作共建委员会、团建工作联盟,将驻区单位、行业系统团组织和青年之家、青年社团、社区青年紧密联结在一起,让原本在平行空间的辖区各类团组织产生“化学反应”,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互促的新格局。
从最初成员单位彼此间的简单联合,到资源清单化、工作制度化、活动项目化,区域化团建共建共享的“朋友圈”越做越大。大连市普兰店区铁西街道青年工作共建委员会吸纳了辖区机关、企业、学校共27家单位加入,通过项目众筹、活动轮值、品牌共推、团员共育,推动新建团组织3家、联合组建青年突击队1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2支,百余名团员青年经常性参与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等基层治理工作。
目前,全国已有近8000个乡镇街道建立了区域青年工作共建委员会,打破行业、层级、所有制界限的联建共建机制不断得到完善和拓展。
在城市,社区作为流动人口的居住载体、提供公共服务的基层单位,与居民的关系日益密切,成为区域化团建的重要延伸方向和城市基层团建攻坚领域。
2021年以来,全团在37个重点城市567个社区启动实施了社区青春行动,进一步扩展社区团的组织体系。目前行动实施社区新建团属青年社会组织211家,新建青少年活动阵地255个,吸引1099家社会组织进驻,围绕“一老一小一弱一环保”设计服务项目,开展“温暖、活力、和谐、美丽”社区建设,实现了社区共青团工作影响力和青少年获得感“双提升”。着眼解决联系离散青年难题,四川以“小格大网”理念积极探索推进小区团建,将物业公司作为组织载体,通过入住同步登记、组织同步组建、活动同步开展、建团同步扩展的“四同步”建设模式,2022年新建住宅小区团支部3690个,住宅小区团支部总数6516个,实现对小区青年更大范围的覆盖引领。
在农村,适应产业发展、青年流动分布的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社联建的建团模式,更有利于组织起来、发挥作用。
“以前是5個村团支部,团员青年分散,现在建成1个联村团支部,利用柿子产业纽带把青年牢牢地联系在一起。”陕西富平县杨家村联村团支部书记、新农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乔彬彬深有感触地说。按照地域相连、产业相近原则,科学划分联村团支部空间范围,将支部建在区域企业上,通过组织联建、产业联兴、人才联育,走出了一条联村团建引领青年集聚发展、投身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凝聚160余名返乡大学生、外出务工青年,带动周边60余户农户从事柿子加工,累计促农增收380万元,两年多来,杨家村联村团支部交出了喜人的成绩单。
组织是共青团的最大优势,基层是共青团的活力来源。“全团大抓基层”带来了组织数量大幅增加和工作覆盖大幅延展,组织设置的优化、组织运行的改进带来了多方资源的汇聚和组织效能的提升。实践充分证明,只要坚定信心、锲而不舍、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基层团组织就会更有力量,组织起来的青年就有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