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破解共青团在基层“四缺”的困难,首先要解决“缺人干事”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群团干部有不同于党政干部的特点,应该采用符合群团组织特点的干部管理方式”,“要更多把一些先进模范人物、优秀志愿者等吸纳进来,使基层力量壮大起来”。遵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团着力破解“行政化”选人用人定式,大力改革基层团的骨干队伍选用机制。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基层,大批真正愿意为党做青年工作的优秀人才加入团的事业、挥洒青春力量,共青团强健基层、激活基层的基础更加扎实,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群团组织的特色和形象更加鲜明。
2015年7月6日,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随后,党中央印发《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新時代的共青团全面进入“改革时间”。在这份备受关注的改革方案中,“专职、挂职、兼职干部相结合”和工作力量“减上补下”是一项标志性举措。在团中央统筹和地方党委领导下,县级团委机关普遍建起挂职、兼职干部队伍,干部选任机制更富活力。2019年起,全国开展了两个轮次的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综合试点,覆盖全国31个省份的621个县(市、区、旗),并以此为牵引边试点、边推进,改革工作骨干选用机制在全国面上推开。
如何畅通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共青团的渠道?团中央书记处提出一个总的要求:既要“严把”,也要“放活”。更严地把住政治素质、事业心、具备青年榜样潜质等核心条件,更活地放开身份、职业、年龄、级别等外在条件,坚持五湖四海,坚持放眼体制内外,从各行各业、更多优秀的人才中真正把愿意为党做青年工作、热爱共青团事业的人选拔到团的岗位、从事团的工作。
在县级团委层面,各地在推动配齐配强专职团干部基础上,用足用好群团组织挂兼职干部政策,大力探索公开考录、定向招考、择优转任、增设事业化平台等多种进人方式。参加县域改革试点的621个县中,团县委编制内外各类工作力量由2021年6月的县均10.8人达到23.8人,增长1.2倍,其中体制外、编制外近八成;259个团县委新设青年工作机构、占试点县总数的41.6%。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县级团委平均增加2~3名工作力量。
在广大基层团组织中,社会化选人路径更加灵活多样,聘用青少年事务社工,选任青年工作干事,购买公益性岗位,开发志愿者服务项目,选拔培养青年委员,招募乡镇(街道)、村(社区)兼职团干部,选派团支部第一书记或团建指导员,培养青年社团骨干等路径在基层广泛发挥作用。县域改革试点县中,团县委直属基层团组织工作骨干数增长80.3%。新一轮村(社区)“两委”换届中,多个省份推动将村社“两委”中年轻干部兼任团组织负责人写入换届文件。江苏推动苏南、苏中、苏北分别按其镇街数的100%、60%、40%以上比例配备青少年事务社工,2022年以来新增各类工作力量5517人。浙江宁波鄞州区突破体制壁垒,银行、高校、部门、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多个领域选拔兼、挂职干部,配齐了团区委班子,为基层配备了63名“体制外”团(工)委班子成员。
挖掘内生资源也成为拓宽基层团的骨干来源的一大法宝。广大基层团组织充分依托“西部计划”、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返家乡”等项目,吸纳广大高校学生和优秀青年担当共青团基层工作的有生力量。四川、河南、吉林、甘肃等超过半数的省份统筹学校与社会团的力量,组织化选用优秀大学生党团员担任乡镇(街道)、村(社区)兼职团干部。四川组织107所大学、超过10万名大学生在寒暑假向158个县(市、区)1799个乡镇(街道)团组织报到,建立“团员报到—参与团的工作和活动—公开选聘大学生兼职团干部常态化开展工作—实践中发挥和彰显先进性”递进式培养和工作链条,基层团组织想干事又缺人的矛盾一举得到缓解。山东临沂河东区开展“青鸟计划”大学生寒暑期实践活动,择优选拔265名优秀河东籍高校学子担任“团建协理员”,参与“办活动、建组织、扩覆盖”,成了基层团干部的好帮手。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深化校地共建,选聘大学生与辖区14个园区街道建立“伙伴型”成长合作机制。贵州赫章县通过优选村支“两委”成员、下派优秀青年干部、选聘大学生志愿者、推选农村优秀青年“四条路径”拓展基层团的骨干力量选用渠道,481个村实现了村村有骨干力量、有志愿服务队、有乡村振兴好项目。
源源不断为党凝聚和培育基层青年工作人才,挖掘“好苗子”、凝聚“青力量”,是共青团政治功能的重要体现,也是共青团基层骨干队伍的源头活水。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加剧了青年大规模、跨地域、跨行业、经常性流动,越到基层越是迫切需要引得进、留得住青年。各地基层团组织通过建立引才培养机制、青年人才库、“归巢”计划、各类人才项目等方式挖潜蓄水,源源不断地为基层团组织、党组织招引、培养、选拔、输送年轻骨干力量。
在浙江义乌,“一村一青年委员”选育计划作为助力乡村治理、激活青年工作的品牌项目,受到党委领导和基层群众的广泛好评。项目公开招选35岁以下的优秀大学生、青年致富带头人、返乡在乡青年、专业技术人才、退役军人等到农村工作,经过为期半年的试岗锻炼、帮带培育和四道关口层层筛选,选拔推动优秀人选进入村“两委”担任青年委员,参与党务村务、基础团委、青年服务等工作,机制化、系统化地培养党的青年工作骨干。在山西霍州,团组织对各乡镇街道35周岁以下具有高中以上学历青年进行全面摸底,遍访乡镇青年人才,将大学生村官、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务工经商人员、致富能手、专业合作组织成员6类青年全部纳入乡镇街道“青年人才库”,作为重点培养服务对象,共吸收188名优秀人才加入团的专挂兼职队伍。山东、江西、广西等多个省份大力选树“乡村好青年”,广泛将农村优秀青年挖掘培养为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青年骨干和团的工作力量。
浙江杭州拱墅区成立“青春建功学院”。团区委与区委组织部共同面向体制内外特别是新兴领域“海选”一批年纪轻、学历高、素质好的党团员,通过共同教育培养、联合评定表彰、人事备案、向组织荐才等“硬”措施,以及重点项目破题领办、重点岗位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历练打造一支“激情、用心、实干、担当”的青年骨干队伍。目前已有250余名学员顺利毕业,打造了基层团干部蓄水池、青年人才储备库。从重庆市沙坪坝区实施“百千万”青年优才计划,选拔100名基层治理青年优才兼任各镇街、部门团(工)委兼职副书记或团建指导员,从高校团支部选派1000名基层服务青年优才组建青年工作专班与村(社区)结对开展实践活动,招募10000名基层公益青年优才建立区级志愿者后备人才库。“青年在基层也能做事,甚至更能做成大事!”被选拔为“基层治理青年优才”的沙坪坝区中梁镇团委兼职副书记赵磊说。他希望一年服务期满后能继续留在基层,在团的岗位上继续为群众多做一些事情。
在全国层面,团中央印发了《2020—2023年全国团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以深化中央团校改革为契机,2020年以来,团中央直接举办培训班次168个,牵引各级团的领导机关举办培训班2.2万期、参训团干部68.4万人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持续提质扩面,在传统的大学生骨干培养的基础上,向国有企业、农业农村、社会组织等领域的优秀青年群体延伸,2021年共有1434个县(市、区)、2398所高校、69家央企以及602个央企二级单位开设青马班,年度累计培养学员94.53万人,在优秀学员人才举荐等方面形成大批有效经验做法。
“团干部普遍年轻,能否稳住心神抓工作?”、“选进来的骨干力量,如何留得住、干得好?”2021年12月,为破解团干部激励约束不足的问题,贵州铜仁市在改革试点探索基础上,出台《铜仁市深化新时代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区县团委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履职考核评价实施办法》,对“目标怎么定、实绩怎么考、结果怎么用”作出具体规定。据铜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赵继红介绍,全市“每个团县委书记都要签目标责任书,目标没有兑现,任期内一般不得调动,避免了把团的岗位当跳板的过客心态、坐等转岗的思想和短期行为”。2022年,该市、县、乡三级共468名团干部参加年度考评,考评结果通报给各个区县党委领导,为基层团的工作注入强劲推动力。
共青团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青年群众工作,成效往往难以精准测量,以往,对基层团干部的工作评价大多相对宽泛、刚性约束不够,约束激励不够科学。2020年起,团中央建立基层团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制度,2021年度全国99.19%的县级团委、80.19%的普通高校和央企国企等重点领域基层团(工)委普遍开展了述职评议考核,2022年度全国97.96%乡镇(街道)团(工)委参与述职评议考核,91.26%县级团委将考核结果区分等次,86.35%县级团委向乡镇(街道)党(工)委反馈。各地注重考核结果运用,结合从严治团,发挥了激励约束作用。在激励方面,天津、山西、辽宁、黑龙江、江苏等地优先推荐考评优秀的团(工)委书记到党政机关、基层一线、急难险重岗位等挂职锻炼、交流轮岗,担任团内重要职务;上海将考评结果与特色工作结合,向各街镇党(工)委反馈“一街一表”和“一街一表扬信”;湖北、贵州、甘肃等地优先推荐考评优秀的团(工)委书记参加综合素质及业务能力培训;北京、上海、江西、兵团对综合评价等次优异的团组织给予一定工作扶持经费。在约束方面,山西、浙江、福建等地对连续考核排名靠后团干部予以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调整转岗等处理,将转岗输送和调整退出有机结合,形成团干部系统的良性循环;辽宁、江西、山东、湖南、广西、贵州、甘肃等地明确考核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整改清单,狠抓督导落实,其中天津采取不定期抽查或专项督查等方式,安徽采取梳理下发个性化“月度工作提醒单”以對标对表、实办实效,山东将考核结果和整改措施向团员青年通报并接受监督和问询。全国有14.07%的乡镇团(工)委书记评议结果等次为“一般”和“差”,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严格地约谈、质询、问责、调整和处理,基层团组织“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一个样”、“想到哪儿干到哪儿”的情况明显扭转。
县域改革推进中,各级团组织普遍探索建立团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探索根据不同岗位确定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建立基于工作实绩的岗位、职务职级、薪酬等激励约束机制,“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开始破冰,团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有效调动。浙江探索优秀体制外挂兼职团干部、村(社区)等基层团组织负责人“转身份”,依规依程序转为事业编专职团干部。新疆针对不对应级别的团县委挂职副书记,明确考核优秀的可提任为专职班子成员。山东、云南等5省份探索根据履职表现,差异化确定村(社区)团组织书记、青少年事务社工绩效工资,优秀多发、落后扣发。云南红河州蒙自市探索引用“OKR”考核办法,形成“设定具体、可衡量的工作目标—明确关键成效—监测执行情况—反馈考核结果—定期总结经验”的团干部考核工作闭环,1名履职优秀的体制外团的工作骨干进入体制内岗位任职,40名骨干进入团的工作体系,团干部待遇平均提高了50%。四川眉山彭山区推动年度考核优秀的团干部纳入党委青年人才库,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优秀的村(社区)团干部纳入“两委”班子后备人选,乡镇履职优秀的挂兼职团干部可定向转为临聘人员。广西贺州市构建团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体系,严管厚爱,建立经常性谈心谈话、监督管理、考核评议机制,实施乡村振兴“青春头羊”培育计划,择优使用团干部,2021年市县乡换届以来,选拔了2名优秀团县委书记任乡镇党政正职,4名团县委书记任县直单位正职,41名优秀基层团干部提拔为乡镇副职,106名优秀团支部书记选任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主任),大大激发了基层团干部积极性。
共青团在社会基层的全面活跃,助手和后备军作用的有效发挥,离不开符合群团特点、充满热情活力的团干部和工作骨干队伍。事业鼓舞人心,奋斗正当其时。新时代的共青团必将汇聚更多优秀青年骨干,为着共同的理想并肩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