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晖 李光龙 王玥玥
(1.铜陵学院金融学院,安徽 铜陵 244061;2.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 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 思政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实践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出系列重要论述, 提出要加强思政课教育的同时,大力推进课程思政改革,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指明了新的道路。 金融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也是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程。 红色金融是一段充满革命情怀、奋斗精神和斗争智慧的光荣岁月。深人挖掘红色金融资源,传承红色金融精神,对开展《金融学》课程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红色金融是我国金融事业的重要组成, 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经济性。 从1928 年5 月红军造币厂在井冈山铸造了第一枚工字银元, 到红色银行遍布根据地,再到中国人民银行成立。 红色金融用一个又一个经济战场的胜利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 与之相反的是,国民党统治下,金融机构沦为官僚资本掠夺民众财富的工具,最终导致其在政治、经济、 军事领域的全面溃败。 红色金融的胜利提醒我们,要坚持金融为民,绝不能生搬硬套西方经济学思想,只强调利益最大化,使金融发展脱实向虚。 在《金融学》 教学科研中, 一定要将红色金融作为重要内容,深刻总结红色金融的经济学思想和内在逻辑,构建中国特色的金融话语体系, 防止陷入西方经济学意识形态的误区。
新时期金融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价值。 红色金融作为中国革命事业的重要组成,发生过许多动人的故事,蕴藏着巨大的精神价值,饱含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 例如,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第一任行长毛泽民同志勤俭节约, 被笑称“贫穷的富翁”。 冀南银行行长高捷成舍弃妻儿投身革命,一封“红色家书”表明心志“挽救国家危亡,志向所趋,海浪风波在所难阻”[2]。 胶东根据地运金小分队为了运送黄金支援延安,血染雁鸣渡,宁丢性命,不丢黄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金融从业者面临着新的责任和挑战。 但是这些“红色金融人”忠于党的金融事业,一心为公、清正廉明、守正创新的精神,应当作为金融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在专业教育中贯彻执行,薪火相传。
当前金融学理论多以西方经济学为基础, 在微观上追求利益最大化,对金融的阶级属性避而不谈,以虚幻的自由经济和契约理论让人们丧失货币主权和货币斗争的警惕, 使金融牢牢掌握在大资产阶级手中,成为剥削和制裁他人的工具。 中国共产党充分意识到金融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认为金融具有国家性、政治性、阶级性。 中国共产党对金融的理解不拘泥于西方理论,在残酷的斗争背景下,红色货币创造性地使用布匹、食盐、铜钱等物资作发行准备,保证货币的稳定。 苏维埃国家银行不仅担负发行货币、调控经济、金融监管等职能,同时还负责组织生产、对外贸易等经济工作。 “金融为民”是红色金融发展的初心和使命。 在农民运动时期,毛泽民在安源路矿立合作社,回收矿票,提供平价商品,发行职工股票,极大地维护了工人的利益。 新中国成立前期,中国共产党统筹全国资源在上海打了一场漂亮的 “经济战役”,反映了中国金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经济思想。 这些宝贵的经验都值得深入研究,促进中国金融理论的本土化。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不同时期, 都坚持金融服务工农大众的普惠金融思想,坚决打击高利贷,保障无产阶级金融权益。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毛泽东回到湖南发展党的组织,他组织发展农民协会,深入调查湖南农民生存状况。1926 年,湖南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有多个提案涉及金融问题, 要求政府成立农民银行,发放低息贷款,设立农民基金,禁止高利贷。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 颁布法令废除一切形式的高利贷,规定每月利率不得高于一分二厘,同时成立合作社,给予资金支持。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发展农贷,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困难。 冀南银行、北海银行、江淮银行、盐阜银行、大江银行等各个根据地的金融机构, 纷纷发放低息或无息贷款支持农业、工商业发展。
马克思认为货币是交易的媒介, 纸币只是价值符号,其本身并没有价值,货币的需求量由商品的价格总额决定。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红色货币的信用,保证红色货币的币值稳定。 中央苏区国家银行章程明确表示货币发行必须要外汇、 贵金属或证券作为发行保证, 发行一百元苏币至少有三十元银元作为发行准备,确保偿付能力。 抗战时期,由于敌人的封锁,陕甘宁根据地出现财政困难、物资紧张的局面,边币超发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毛泽东指出,边区的问题不是金融问题,不能通过发行货币解决,只有通过发展生产促进经济才能解决财政问题。 这表明毛泽东对马克思货币理论有着深刻理解。 为解决边币贬值,山东根据地创造性地实施“物资本位”的货币制度,用粮食、布匹作为发行准备,调节市场物价水平,保证币值稳定。
货币主权是革命政权的重要组成,是革命政权能够长期存在的重要保证。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走向独立领导武装革命的道路, 建立革命根据地政权,开展工农武装割据。 各地苏维埃政权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货币斗争,成立苏区银行、发行红色货币、保障货币流通、进行工商贸易。1940 年11 月,国民党停发八路军军饷,给边区财政带来了巨大困难。1942 年2 月,中共中央财政经济部指示各个根据地要尽快成立银行发行边币,采用边币“梯度贬值”策略,将法币挤出边区[3]。同时中央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发展经济保障边区物资供应,保证了边区货币的稳定,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货币斗争,是为了掌握边区货币发行权、流通权、结算权、定价权,实现边区财政、税收、经济的独立自主的斗争。其斗争经验对今天国际领域的货币斗争仍具有重要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革命从开始就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困难。 毛泽东在井冈山制定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要自力更生开展根据地建设。 比如消灭靖卫团,取消关卡,开办红色圩场,鼓励边境贸易。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周边客商云集圩场,带来了丰富的生活物资,缓解了红军的困难。 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后,苏区政府除了进行土地革命,扶持农业和工商业发展以外,还广辟财源支持革命事业。 1932 年初,苏区政府夺取了赣南地区钨矿的开采权, 成立中华钨矿公司,由毛泽民兼任总经理,负责钨砂的生产和出口。 据统计,从1932 年到1934 年10 月红军长征前,中华钨矿公司共生产钨砂7 500 余吨,折合银元约450 万[4],成为中央苏区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无数革命先烈的牺牲换来的。 在红色金融领域也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长征途中,国家银行在过草地时一袋银元散落湿地,运输员杨水庆为了取回银元陷入泥潭,最后一刻他耗尽力气将银元扔向战友,自己却葬身草地。 冀南银行第一任行长高捷成, 曾在厦门大学经济系就读,先后在上海、漳州等地的金融机构工作。 他在百川银庄做出纳时,累计接济红军2 万银元。 红军攻占漳州后,毛泽民邀请他加入国家银行,高捷成忍痛离开结婚一年的妻子和出生三个月的孩子, 毅然投身革命。 他对妻子说道:“献身党国,势须离家绝伦,汝可自作主张,勿以我念”。 1943 年5 月14 日,高捷成遭日军包围不幸牺牲,年仅34 岁。
金融本质是信用,红色金融要取信于民,获得群众的支持更需要秉持诚实守信的品质。 中央苏区货币要求足够的发行准备,货币上印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凭票即付银币壹圆”。 长征途中红军攻克遵义, 国家银行用食盐等紧缺物资做担保发行苏区货币,当地百姓可以用苏币低价购买食盐。 红军开设银元兑换点,保证苏币兑换银元。 红军离开遵义时,国家银行兑换点最后一个撤离[6]。1936 年,贺龙同志率领红二方面军途经贵州省毕节县, 当地百姓拿着苏币要求兑换成银元, 红二方面军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 花费一万多银元收兑了中央红军经过时发行的苏币。 贺龙说到:“红军部队有很多支,但共产党只有一个!”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统一回购红色银行在各个时期发行的货币, 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金融“一诺千金、不负人民”的高尚情操。
清正廉洁是共产党员必备的道德素质, 尤其是对从事金融工作的革命者。 红色金融人在革命的艰苦岁月中面对大量的金钱,能够做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坦坦荡荡、两袖清风。 毛泽民担任国家银行行长时,掌管数百万资金,每个月只领取二三毛钱津贴和伙食尾子,每天仅吃两餐干饭。国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外出发放贷款, 办理业务都是自带干粮,从不接受吃请。 1934 年,面对国民党第五次围剿的不利局面,中央苏区号召开展节约运动。 国家银行瑞金县支行营业部主任刘春发为了节省薪资和粮食,冒着大雨走了六十里山路赶回老家,向老母亲讨米办公。 可家中无米,第二天他母亲向邻居借了两斗大米送到银行。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国家银行带着一百多担金银钞票走上长征之路,长征结束到达陕北时,国家银行还剩两担黄金,十二担银元,没有丢失一枚银元[7]。
红色金融发展初期没有经济工作经验, 甚至连基本的财务知识都不懂。 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号召大家搜集各种经济类书籍、账册和表格。 他利用缴获的国民党税务四联单, 组织大家研究收付记账法的规则,很快就用于国家银行的财务管理上。 在毛泽民的带领下,国家银行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暂行章程》《国家银行往来存款暂行规则》《暂行汇兑规则》等规章制度,各项业务顺利开展。 中国人民银行第二任行长曹菊如曾担任苏维埃国家银行会计科科长,负责培训国家银行新学员。 有一次学员张达远核对一笔罚没收入,总账和明细相差一分钱,他查验多次也没有找到原因, 无奈自己垫付了一分钱把账目做平。 行长曹菊如在审核时发现明细与总账不符,他带着学员仔细查对凭证,终于找出原因,原来是抄送员将一项物品多记了一分钱。 行长曹菊如告诫国家银行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到头脑清醒、账目清楚、心地清白。
《金融学》课程思政应深刻总结红色金融思想,学会用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 阶级理论去分析金融问题,在红色金融的发展历史中寻找答案。 《金融学》课程主要包括货币制度、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理论等部分。 在货币制度章节,除了介绍货币发展、货币职能、货币特征等传统理论之外,还要介绍红色货币理论。 例如,货币斗争理论、红色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红色货币信用制度等。 金融机构章节可以重点介绍革命根据地银行建设经验、 红色金融机构信贷业务、红色金融普惠金融思想。 金融市场章节可以重点介绍中央苏区红色公债发行设计, 安源路矿红色股票服务劳工、临时借谷证等红色金融创新业务。 金融理论章节要强调毛泽东的财政与货币思想、 金融与生产、治理通货膨胀的重要论述。
做好《金融学》课程思政,要讲好红色金融故事。从建党初期到新中国胜利, 红色金融历经二十余年峥嵘岁月,散落许多零星故事,蕴藏着巨大的精神力量。 《金融学》课程思政可以将红色金融故事灵活地镶嵌在日常教学中,让思政教育更具亲和力。 例如,在讲授货币与货币制度时可以嵌入红色的第一枚“工字”银元、苏区“防伪货币”。 结合皖江地区红色金融,讲述大江银行和“大江币” 的故事,带领学生探访大江银行旧址。 在讲授信用与信用制度时,结合长征路上“红军币”,告诉学生信用经济的本质。 在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章节, 讲述红色金融家毛泽民的生平故事、“马背银行行长”高成捷的红色家书、曹菊如一分钱账目等感人故事。 《金融学》思政教学要充分利用人民论坛、学习强国等网站红色金融专题资源,开展案例教学、翻转教学、情境教学。 红色金融在全国各地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物、金融遗迹,各省市均有不少红色金融纪念馆, 这些都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观看红色金融展览,瞻仰红色金融旧址,生动活泼地开展课程思政。
红色金融发展历经建党初期、 第一次国共合作、土地革命、长征、全面抗战、解放战争等不同历史时期,发展轨迹遍布全国各地,留下了丰富的文字资料、经济论著、人物故事、建筑遗迹、红色文物。 做好《金融学》课程思政,要认真搜集红色金融素材,挖掘红色金融事业中的典型人物、重大事件以及感人故事,总结党的主要领导人以及党内专家的经济学思想,构建红色金融资源内在逻辑体系。 按照红色金融人物、红色金融机构、红色金融货币、红色金融思想、红色金融故事分门别类,以革命历史发展为线索,反映红色金融的历史全貌。 做好《金融学》课程思政,重在认真落实。教师要精心打磨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做到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浑然一体,润物无声,要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认真撰写课程思政教学教案;学校要制定课程思政考核办法,评估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共同引导学生坚持价值与知识相统一,将红色金融的经济思想与金融理论有机结合,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以及中国革命具体实践辩证分析西方经济学理论。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 《金融学》专业课教师要充分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切勿把大学教育狭隘地理解为专业教育, 认为只要把专业知识讲好就达到了人才培养的要求。 高校要提高政治站位, 认识到高校课程思政是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思想上要和党中央保持一致。 授课教师要加强红色金融专题学习,熟悉红色金融历史,对红色金融故事信手拈来。 在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引导下,学生要深刻理解红色金融理论, 融会贯通国内外经济学思想,不盲从西方经济理论,学会从中国革命的经验中找答案,不断提升自身修养。 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播者, 更要做道德的示范者、 红色金融精神的追随者,用丰富的知识和高尚的人格赢得学生的尊重。
红色金融是中国金融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蕴含着伟大的精神价值和深刻的经济思想。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在斗争中成长和壮大的, 红色金融的斗争经验和斗争智慧在今天仍然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8]。 《金融学》专业教师要用好红色金融这一宝贵财富,提高政治站位,提升自身修养,创新课程思政教学形式,让红色金融精神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