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
摘 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教学环境、教学方式等教学要素发生了巨大变革,“双线混合式教学”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趋势。高职院校“双线混合式教学”影响要素包括教学时空、教师素质、教学设计、制度管理、教学评价,高职院校应从教学管理改革、教学队伍培育、课程资源构建、信息技术支撑这些方面探索“双线混合式教学”的实践路径,有效推进新时代高职院校“双线混合式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 双线混合式教学 高职院校
一、问题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要“建设教育强国”,并“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1],这为“双线混合式教学”提供了重要遵循。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永恒主题,“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教学环境、教学方式等教学要素变革产生重要影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指出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20年以来,教育部出台《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灵活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切换,实现“停课不停教”,确保正常教学进度。新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形式成为高职院校教学重点,然而当前线上线下教学长期处于分离状态,如何通过“双线混合式教学”弥补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不足,打破二者之间的屏障和界限,实现优势互补、有机协同,使两种教学方式融合共生,是当前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思考并着力解决的重要
课题。
通过梳理发现,国内学界对“混合式”教学的研究较国外稍晚,关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活动、教学资源、教学技术等方面。祝智庭等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背景、整合、分类及发展现状等方面阐述了关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概念。[2]李克东等针对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基本原理、理论基础、应用模式等展开探究。[3]2003—2005年,我国的混合式教学研究多以理论研究为主。2006—2014年则针对网络和教学资源的融合开展探究。2015年以来,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转移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效果和应用。
综上所述,学者们围绕“双线混合式教学”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有研究成果主要围绕两个逻辑展开。一是从外部逻辑出发,对推动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互融互促问题进行探讨。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职院校传统的教育形态产生冲击,线上教学的地位从“补充”转为“主力”,这种应急状态下催生的“超常”教学方式成为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方式变革的原生动力。二是遵循内部逻辑展开探讨。教育的价值和需求是推动高职院校教育发生变化的内驱力。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是培养高质量高职人才的基础,只有优化教学形式才能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
潜能。
虽然近年来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在高职院校中共存,但二者同样存在不足:其一,线下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一般为教师,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相对固定,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其二,线上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监督不完善、对信息技术依赖性强、师生情感交流缺少等问题。
双线教学是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既具有传统“面对面”授课的优点,又具备大数据、现代化、信息化的特点。通过教师多方位的引导,学生能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课堂由传统的“教师授课为中心”转向“学生自主为中心”,通过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结合深度挖掘新型的教育模式。本研究充分发挥两种教学形式优点,使线上线下教学进行融通整合,以期能够从经验层面和学理层面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双线混合式教学”形态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二、高职院校“双线混合式教学”的影响要素
线下教学的主要影响因素包含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形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等。[4]研究发现,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课上参与互动等要素显著影响教学效果,教学资源、教学环境、交流互动形式等要素都与教学效果显著相关。[5-6] “双线混合式教学”是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教学效果也同样受到这些要素的影响,因线上教学的灵活性,“双线混合式教学”存在更多的影响要素。
(一)教学时空
教学环境是影响教学质量的要素之一,“双线混合式教学”拓展了高职院校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师生将个人的所思所想和亲身体验融入教学活动中,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双线混合式教学”是将线上线下教育有机融合产生的新教学形态,它具有弹性化的特点,可根据师生需求和教学合理性确定教学时间、教学地点,将教学延长教学时间,拓展空间,解决线下教学过程存在教学时间、空间不足的问题,让教学时空张弛有度。教师可以根據教学环境、课程内容、教学资源等灵活切换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增加人文情怀,促进教学内容吸收。
(二)教师素质
教学资源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双线混合式教学”的课程资源大部分来源于实物资源和网络资源的结合,它需要大量的优质课程资源作为媒介。而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设计者的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整合重组、教学过程的优化、学生的学习引导等方面的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资源作用的认识、教学本质的理解、教学思维的转变等都成为影响“双线混合式教学”效果的关键。[7]因此“双线混合式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具有较强教学实践能力,更应具有终身学习能力,不断强化自身综合素质,从容驾驭不同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服务。
(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通过剖析教学问题、教学需求,进一步明确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步骤,通过最终的反馈来检验教学方案实施情况,教学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8]“双线混合式教学”中教学设计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关键,其设计重点聚焦于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的良性互动。
(四)制度管理
传统教学方式重点关注教学过程、资料的管理;线上教学除了关注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料的管理,也对教学反馈、资源、评价等进行过程性管理。“双线混合式教学”所涉及的教学资源多样、教学过程多变、教学人员复杂,所以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管理效率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9]目前教师资源的提供、教学方法的调整、教学信息的反馈等方面还没有完善的规定和制度。如何通过“双线混合式教学”有效规范管理师生行为合理利用教学空间,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是高职院校“双线混合式教学”面临的关键性问题。
(五)教学评价
教育评价作为判断教学效果的指挥棒,对“双线混合式教学”的方向做出规定。教学评价方式、主体、目的都影响着教学效果。[10]教学评价的目的正确与否、评价的主体是否全面、方式能否多元化、评价结果是否能够有效应用,都会对“双线混合式教学”产生影响,因此在“双线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教師要合理利用教学评价工具,有效提高教学评价的精准性、针对性。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双线混合式教学”的实践路径
“双线混合式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教学新形态,教学时空相对灵活且不固定、教学主体之间可以开展良性互动、教学资源之间互融互通,但“双线混合式教学”实践路径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从制约“双线混合式教学”的现实障碍出发,改革教学管理、优化教学空间、完善教学资源体系、提升教学主体适应力等,才能有效推进新时代高职院校的“双线混合式
教学”。
(一)推动“弹性化”“多主体”教学管理改革
“双线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要求转变传统的“刚性”教学管理方式,推动教学时空“弹性化”教学管理“多主体”改革。
首先是教学时空的“弹性化”。“双线混合式教学”对上课课时的管理规定相对灵活,同时空间由传统的物理、网络二维的空间转为物理、网络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空间,三种空间交错互融,增强了教学活动中师生的沉浸感和参与感,且通过5G技术、物联网、传感器等的交联互通,在传统教学空间融入无线传感器,且嵌入文化知识,营造育人氛围。[11]
其次是教学管理的“多主体”。一是发挥教师“智囊团”的作用。教师作为教学主体之一,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有着直接体验,听取教师建议和意见,对于精准把握“双线混合式教育”的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有重要意义。二是鼓励学生“参与”。学生作为“双线混合式教学”的参与者,对教学新形式有着最直接的体验与感受,积极接受学生们的反馈与建议,有利于促进“双线混合式教学”的发展。
(二)强化“高素质”“能力强”教学队伍培育
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师生对“双线混合式教学”的认同感,一方面通过平台和媒体等开展正面宣传,让师生认识到信息化时代教学形式改革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可以邀请典型榜样开展分享交流,不断提升师生群体的学习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建立灵活教学考评机制,促进师生主动接受、学习“双线混合式教学”模式。
强化教师“双线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能力,培养“胜任力”。教师是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之一,需从学生立场分析学生心理特征;围绕教研内容,参加跨学科、跨学校的教学研讨,提升综合素质。高职院校要通过校内外培训团队,有针对性地开展线上教学、线上平台使用、教学资源整合等培训,不断加强教师信息的敏锐度,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为师生创造“双线混合式教学”的教学和学习条件,让师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习,深入了解“双线混合式教学”,推动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深度融合。
(三)着力“一体化”“优质化”课程资源构建
首先,高职院校要构建大资源理念,通过云资源,将教学、人力、物理等线上线下资源实现一体化构建。围绕课程目标开展一体化深入开发,对线上线下资源进行统一编写、使用、规划,让线上线下资源建立联系,同时发挥校园文化、师生情感、教学环境等教学资源的隐性作用,激发教师、管理者等人力资源的能动性。
其次,高职院校要优化课程资源,依据培养目标开展课程资源的筛选和融合,筛选优质课程资源,并根据教学需求对教学资源转换重构,使优秀教学资源深度融合;打造“共享型”教学资源体系,加大优质资源的挖掘、建设、共享力度,打通高职院校线上学习接口,探索数据、资源、课程等融合共享路径,提升优质资源应用效果。
(四)加强“专业化”“数据化”信息技术支撑
首先,高职院校要打造“专业化”信息技术团队。“双线混合式教学”对信息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须打造一支业务水平高、经验丰富的信息技术服务团队。通过培训,一方面让教师能够了解“双线混合式教学”管理服务平台,为师生开展线上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提高线上教学管理的规范性。
其次,高职院校要打造“数据化”教学管理方式。“双线混合式教学”的动态性和复杂性要求构建系统化、关联式、数据化的服务和模式。一方面要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转变以管为主的思维模式,建立基于数据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及个性化服务模式[12];另一方面要构建教育云管理模式,通过云技术,将各类教学资源统一,实现教学资源和教学数据的整合
共享。
(五)聚焦“科学性”“客观性”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作为教与学之间的情感纽带﹐是强化实效、优化过程、提高效率的重要环节。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构建科学性、客观性的教学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双线混合式教学”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多维度交互式智慧课堂﹐以最新传感技术为依托,构建科学、客观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精准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线上课堂状态,第一时间生成教学评价,完成教与学的双向互动。
线上教学的稳定性、适应性和完善性是保证高职院校“双线混合式教学”客观性、科学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通过多渠道反馈多主体动态评价结果,丰富评价指标,完善反馈系统,不断强化信息平台的反馈机制,构建各具特色的线上教学交流平台。教师作为教学平台的操作者,在授课前做好调研、把握学情、精准备课,认真授课后做好总结,通过平台动态反馈教学成果﹐及时调整授课方向、授课内容等,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双线混合式教学”的科学性。
四、结语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开辟了新路径。“双线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意义重大。高职院校需做好配套保障工作,积极推进教学管理改革,加大教学队伍培育,实施课程资源构建,并做好信息技术支撑等。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的选择具有较强的内在关联,学生是教学模式改革受影响最大的群体。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双线混合式教学”的新方式、新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效果,有效推进新时代高职院校“双线混合式教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4.
[2] 祝智庭,孟琦.远程教育中的混和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2003(19):30-34,79.
[3] 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1-6.
[4] 张筱兰,郭绍青,刘军.知识存储与共享学习空间(学习空间V1.0)与学校教育变革——网络学习空间内涵与学校教育发展研究之三[J].电化教育研究,2017(6):53-58,70.
[5] 項聪,陈小平,卢开聪.高职院校在线教学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21(1-2):93-99.
[6] 文学舟,梅强,关云素.高职院校本科专业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高职院校教育管理,2019(1):104-112.
[7] 谢慧.试论成人教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对策——基于混合式教学新常态视角[J].成人教育,2021(5):76-79.
[8] 周彬.从课堂教学到网络教学的“变”与“不变” [J].人民教育,2020(6):53-55.
[9] 杨磊,朱德全.教师信息化学习力测评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9(6):20-28.
[10] 王鑫.知觉现象学视域下教学空间的反思与建构[J].教学与管理,2021(27):10-12.
[11] 董晓英.疫情防控背景下高等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应用[J].陕西教育(高教),2021(4):25-26.
[12] 曹国永.发展在线教育服务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21(Z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