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岩?刘鹏宇?赵才华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本科教育现代化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从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更新教育理念、建设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深化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化质量治理等七个方面入手,解决本科教育现代化的深层次、全局性问题,实现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习近平有关教育的重要论述 本科教育 现代化 改革 路径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系统回答了教育工作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为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本科教育现代化是“双一流”建设和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的重要论述,实现本科教育现代化,打造高等教育“质量中国”,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一、学术史回顾与问题提出
目前学术界关于本科教育现代化的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本科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如王建华认为,专业素养、批判性思维、创新与创业精神等要素构成好的本科教育;二是本科教育现代化的地位作用,如吴玉程认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应把本科教育作为育人育才的重要载体和教育教学的有力支撑;三是本科教育现代化路径的探讨,如胡建华认为,高校应更新教育理念,明确本科教育现代化基本定位、指导思想、主要内涵与实施路径。
本科教育现代化改革现有研究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关于本科教育现代化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涉及概念、内涵、意义、目标、方向等各个领域,对于实践建设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二是研究重点侧重辨析概念、明确内涵、总结特点、比较异同等。但目前对于如何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的重要论述推进本科教育现代化改革的研究还比较薄弱。
二、本科教育现代化改革的根本遵循
面对世界和国家发展大势,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世界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紧紧把握教育发展大势,系统论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方向性问题。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九个坚持”,是我们党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来之不易,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1]
立德树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核心议题。“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2]立德树人具有丰富的内涵,其核心是要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和素质。实现本科教育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一流人才。“培养一流人才是中国高等教育新时代内涵式发展的最核心的标准。”[3]
三、本科教育现代化改革路径
(一)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能否办好大学,方向问题是第一位的。办学方向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要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培养任务;把“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作为根本要求;把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根本特征。
党的领导是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断前进的最大政治优势。习近平总書记指出,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关键是确保高校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4]坚持党对高校一切工作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根本保障作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三全育人”工作格局。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各环节,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有机融合。
(二)更新教育理念,发挥引领作用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职能,本科教育是人才培养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推进本科教育现代化,高校要树立“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激励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优化专业结构,完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和持续改进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要树立大局观念,改变本科教育条块分割、单兵作战现象,优化教学、教材、管理、思想政治等培养环节;树立卓越观念,高标定位,提升专业、课程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树立高精尖观念,打造本科教育品牌,形成标志性成果;树立国际化观念,积极推进开放办学和国际化培养。要立足校情、教情、学情基础,坚持问题导向,研究解决影响本科教育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探索符合学校实际、彰显办学特色的本科教育模式。
(三)建设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提高核心竞争力
专业和课程是本科教育现代化最核心的要素。高校加强专业建设,应坚持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学校办学定位引领专业布局优化,建立健全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积极建设新专业,升级改造传统优势专业,提高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高校要坚持目标导向,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标准意识、国家意识,严格落实专业类质量标准;以专业认证为抓手,全面提升专业建设质量,积极建设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高校要坚持特色导向,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加强专业建设规划和内涵建设。
专业是课程的组织形式,专业建设要落脚到课程建设。课程是育人的主要载体,决定着知识的组织和讲授,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加强课程建设,首先要加强课程体系整体设计,优化课程结构,丰富优质课程资源。其次,以“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为标准加强课程建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对接学科前沿和产业需求,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协调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再次,围绕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推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打造师生互动的高效课堂。最后,根据课程特点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
(四)深化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一是推进实践教学改革。高校要围绕实践创新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等培养要求,科学设置实践教学学时学分比例,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整体优化和系统设计;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提升教学效果。推进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健全实验室开放共享机制;加强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高校要优化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充分挖掘各类资源,强化创新创业协同育人。三是深化校企协同育人。高校要围绕优势行业领域、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五)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发挥主体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5]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教师。首先,高校要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其次,高校要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评价制度,加大对教师岗位激励力度;营造尊师重教氛围,激发教师的教育教学热情;实现薪酬、职称等激励、评价政策向本科教育倾斜,鼓励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最后,高校要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以提升教学能力为中心,以中青年教师为重点,通过“传帮带”、访学、挂职锻炼、社会实践等方式方法,促进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职业成长密切结合,抓好教师教学能力系统化培养。
(六)优化学生管理与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应推进学分制改革,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推进学生转专业和自主选择辅修专业,鼓励学生跨学科专业学习;建立与学分制改革和弹性学习相适应的管理制度,探索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结合学校实际,结合校内校外两方面资源,打造思政、人文、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等学生素质教育公共平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健全学生思政工作体系,实现严格管理与精心爱护相结合。构建以学业指导为重点的科学化、精细化学生发展指导服务体系,助力学生学业发展。
(七)强化质量治理,提升各环节培养质量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是提高高等教育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一应强化制度意识提高制度执行力。以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实习质量标准等为依据,严格制定并执行教学制度,不断完善制度,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质量治理效能;健全学士学位管理制度,严把学位授予关。二应提高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的质量。在生源质量上,对接高考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将学校办学优势转化为招生优势;根据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照专业认证标准和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修订培养方案;加强课程建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对接学科前沿和产业需求,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三应充分发挥各个主体的质量治理功能。树立学院办大学的理念,理顺管理权责,充分发挥学校、学院、基层学术组织、教师、学生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中的主体作用。四应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健全“教学运行、质量监控、信息反馈、持续改进”四大机制,实现评价、监督、管理、服务等协调联动,建设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
四、结语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处于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阶段,这迫切要求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本科教育现代化,培养一流人才,是提高我国人力资本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应对“互联网+”“智能+”教育发展挑战的关键战略。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目标,高校应以习近平有关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树立“质量意识、标准意识、国家意识”,推进本科教育现代化,夯实“双一流”建设的坚实基础,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2] [4] [5]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3] 吴岩.一流本科 一流专业N一流人才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7(11):1-9.
基金项目:教育部2022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质量标准建构研究” (22JDSZK053),山东省2023年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项目“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M2023129),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3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23PXZ0426),山东科技大学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专项一般项目“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强化工程人才支撑研究” (ESDZX-22040),山东科技大学2022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习近平关于培养时代新人重要论述研究” (SZKT-22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