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

2023-05-13 21:30:51张明敏夏建妹潘洁任小妹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三叉神经球囊心率

张明敏 夏建妹 潘洁 任小妹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临床常见的头面部神经病理性疼痛[1],表现为短促、电击样、起止突然的周期性疼痛,有“扳机点”,是一种难治性颜面部疼痛,多发于>40岁中老年群体,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右侧较左侧多见[2-3]。微血管减压术(microsurgical 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4]。但MVD创伤大、风险高,且医疗费用较高。自马逸等[5]将经皮微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microballoon compression,PMC)引入我国以来,在临床迅速得到推广应用。李强等[6]证实该技术在全身麻醉下完成,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有效率高,且安全性高,但术中不能观察疼痛、麻木等即时效果。本院改良该技术[1],采用CT引导清醒镇静镇痛下行PMC治疗(伦理批准号:LS2019-134),术中可实时观察患者即刻反应,但手术应激反应、陌生环境、手术事件等易引起患者术中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以及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7],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难度,为此,作者总结71例该类患者的护理经验,为护理工作提供临床借鉴,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本院疼痛科CT引导清醒镇静、镇痛下行PMC治疗的TN患者71例,其中男21例,女50例,平均年龄(65.8±12.0)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经术前头颅CT、颅脑MRI检查排除相关脑部病变后,根据TN诊断标准[8],确诊为TN。手术方式[1]:CT引导清醒镇静、镇痛下行PMC治疗,以患者三叉神经原疼痛区出现明显麻木感为手术结束标准。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1)术前检查及评估: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胸部CT、副鼻窦CT、三叉神经MRI等各项术前检查,了解三叉神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排除肿瘤、面部感染、出凝血功能障碍等穿刺禁忌症,准确评估患者术前疼痛的部位、频率、程度及持续时间,为术后做效果对比。(2)术前健康宣教:护士应根据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适应性地选择图谱、视频等通俗易懂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疾病知识讲解和科普,让其明白该手术是在CT的精准引导下进行的,其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临床证实[6],并通过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以及临床成功案例的讲述,来缓解患者内心的忧虑和担心,从而使其处于术前最佳心理状态。(3)术前饮食和皮肤准备:告知患者术前禁食6~8 h,嘱患者术前1 d晚上和手术日早晨使用皮肤清洁剂做好皮肤清洁工作。(4)送手术前准备:测量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协助患者更换手术衣裤后静脉留置套管针备用,嘱患者排空小便后由专门工人护送至CT治疗室。(5)术前准备:提前准备好一次性脑科手术用球囊导管套件、穿刺包、监护仪器设备、刺探针,并使之处于良好备用状态,同时备好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镇静镇痛药芬太尼、血管活性药乌拉地尔、止吐药格拉司琼、抢救药阿托品、肾上腺素、麻黄碱等,备好吸氧装置、气管插管箱等抢救设备。

2.2 术中护理 (1)术中配合:待患者进入CT治疗室,与病房责任护士详细按照手术患者安全核查单的要求逐项核查,确认无误方可进行手术。首先协助患者手术体位放置,患者仰卧于CT治疗床上(头后仰),肩下垫薄枕,头下垫硅胶头圈固定,用宽胶带抬高下颌并固定在CT头架上,患侧面部放置定位栅。眼部戴铅眼罩、颈部戴铅围脖,做好角膜和甲状腺的防护。静脉推注0.5 mg芬太尼镇痛,3 mg格拉司琼,50 mL 0.9%氯化钠溶液稀释后静脉推注达到超前止吐,同时监测患者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待CT 扫描定位后确定目标位置,测量穿刺角度和深度,用记号笔在面部标记穿刺进针点。协助术者穿好无菌手术衣,打开穿刺包,倒入消毒液,协助术者抽取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经CT多次扫描确认穿刺达到靶点后,再次给予0.5 mg芬太尼静脉推注,置入球囊,再次CT扫描,观察球囊到达位置,确认正确后注入碘海醇造影剂加压,并开始记录加压时间,同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根据监测情况,及时动态调整血压和心率。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积极与患者做好沟通,根据手术进程询问患者主观感受和面部麻木范围,从注入造影剂(约0.5~0.6 mL)开始准确计时,再次CT扫描观察球囊的位置和大小是否满意,并测试患者三叉神经支配区感觉,一旦患者主诉有明显麻木感(痛觉消失,感觉减退),立即缓慢排空球囊,记录球囊压迫总时间。术后观察有无脑脊液溢出,拔出穿刺针后贴上敷贴结束手术,送回病房。(2)术中心理护理:因为此操作在清醒镇静镇痛下完成,患者全程知晓手术进程和自身情况,此外手术引起的疼痛作为一个刺激因素,患者易产生害怕情绪,导致出现一定程度的躁动,进而影响CT定位和手术操作,此时全程术中心理护理显得尤其重要。术中,可以通过轻音乐以及患者感兴趣的话题来分散患者注意力,通过握手和抚摸肩膀等非语言动作来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根据个体对疼痛的敏感程度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动态调整术中镇痛药物的用量。此外还需动态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如患者出现烦躁等症状征象时,及时告知医生,进行镇静药物剂量的调整。(3)术中高血压的预防及护理:在手术过程中,持续动态监测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并及时向术者汇报,TN老年患者居多,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类其他疾病,穿刺疼痛和球囊压迫时引起血压和心率的变化,以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多见。因此,术中需严密观察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等监测指标,维持输液管路通畅,尤为重要。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9],通常需要静脉降压药物,即刻目标是在30~60 min内使DBP降至110 mmHg,或降低10%~15%,但不超过25%。遵医嘱给予乌拉地尔针、阿托品针等药物,以控制血压、稳定心率。此外,高血压易引发脑血管意外,需严密监测患者神志及四肢活动情况。本研究所有患者中无一例出现心脑血管意外。(4)术中特殊情况护理:术中如遇聋哑患者,无法进行言语沟通,作者采用图谱等表达患者需求,用视觉脸谱法评估患者疼痛情况。

2.3 术后护理 (1)休息与活动: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后常规卧床休息3 h,生命体征平稳且无其他相关并发症,便可缓慢进食和日常活动。(2)饮食与口腔护理:三叉神经术后相应支配区域感觉迟钝、对温度感觉不敏感,宣教患者以柔软、清淡、易消化、冷热合适的食物为主,以免损伤口腔及食道黏膜,进食前后用温盐水漱口以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3)心理护理:PMC的治疗靶点为三叉神经半月节,是对半月节的神经组织进行压迫损伤以阻断其传导功能,术后遗留三叉神经支配区的麻木(感觉减退)和咀嚼肌功能障碍[10]。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缓解患者麻木感的方法,常用药物有营养神经的甲钴胺以及改善微循环的前列地尔[11]。对于接受了三叉神经第Ⅲ支术者,应及时告之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张口困难和患侧咀嚼乏力(咀嚼肌肌力下降),3个月左右会适应或有所恢复,在此过程中,可指导患者进行咀嚼肌功能训练[12]。(4)疼痛护理:患者返回病房后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并进行效果评价,根据患者术后疼痛情况酌情给予对症处理。(5)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①感染:术后发热与局部感染和手术吸收等有关。术后换药及各类护理均应进行严格无菌操作,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情况,注意观察患者瞳孔、恶心、呕吐等情况,警惕颅内感染的发生。②出血:观察穿刺局部有无瘀血、肿胀、疼痛以及有无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等情况,警惕颅内出血,穿刺处敷料有渗液、渗血、肿胀出血者给予冰袋冷敷。术后有结膜充血者,嘱多闭眼休息,严重者可进行眼科会诊,做好相应护理。术后10例发生轻度面部肿胀,经冷热敷结合治疗3 d后症状均消退。③头痛:有脑脊液漏者,嘱去枕平卧6 h,以免产生低颅压引起的头痛症状。④出院指导:出院后避免剧烈运动,提倡适当运动,保持清淡易消化饮食,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出院1周后门诊复诊或电话随访,若出现不适及时来医院门诊就诊。

3 结果

本组经术前宣教,所以患者均打消了对CT引导清醒镇静、镇痛下行PMC治疗NT的顾虑,均积极配合治疗。71例TN患者经本手术后,其中64例一次性治愈;5例无效,再行CT引导下三叉神经射频消融术后缓解;2例部分缓解,经药物治疗观察1 d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2分;术后发生面部肿胀10例、脑脊液漏21例、结膜充血30例,均无颅内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见表1。所有患者均顺利安全完成手术,无其他护理并发症情况的发生。

4 讨论

4.1 CT引导清醒镇静镇痛下行PMC治疗的优势 在CT引导清醒镇静镇痛下行PMC治疗NT具有一定优势。CT引导下操作可以借助本身软件设计穿刺路径,测量穿刺深度和角度,使穿刺操作更为精准便捷,减少穿刺调针的次数,可有效减少出血、感染、损伤周围毗邻结构的风险[1]。在CT引导下完成PMC治疗更大的优势在于使用CT软件对球囊扫描结果进行三维重建,充盈球囊的形状与周围组织的位置关系可直观地呈现在眼前。本操作在局部麻醉清醒镇静镇痛下状态下完成,可以以患者的主诉原疼痛区麻木感和疼痛消失为手术结束的标准,无需依赖X线下的所谓梨形球囊投影作为预测有效的标志,更为客观真实。

4.2 CT引导清醒镇静镇痛下行PMC治疗TN的护理要点 NT具有病程长、发作频繁和疼痛剧烈等特点,是一种慢性疼痛。三叉神经痛患者因长期疼痛不适以及对疾病本身的担心,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13]。针对性心理疏导对改善三叉神经痛患者不良情绪有较大帮助,注重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前仔细宣教和综合干预,让患者心情放松,以积极的心态接受该手术尤为重要。除术前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充分的准备外,术中患者血压、心率、氧饱和等的观察,术中及时有效的沟通和给予正性心理疏导也同样至关重要。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及时处置是保证患者手术成功关键。由表1可见,面部肿胀、脑脊液漏、结膜充血三者术后发生率分别为14.08%、29.58%、42.25%,处于较高水平。结合71例行该手术患者的护理经验,对于面部肿胀患者可针对性行局部冷热敷结合疗法,一般3 d左右可见明显改善;针对脑脊液漏的情况,护理方面应重点关注患者术中有无脑脊液漏的发生,重视患者头痛、头晕等方面的主诉,尽早识别脑脊液漏的高危人群,及时给予去枕平卧位,重点警惕患者颅内感染的发生。对于结膜充血的患者,出血后48 h内,用冰毛巾冷敷,出血48 h后,可用热毛巾热敷促进出血吸收,重点关注患者结膜充血面积和充血颜色等,严重者可进行眼科会诊。出院宣教是患者得到延续性护理的重要举措,个体化、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对促进患者安全渡过康复期具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三叉神经球囊心率
基于MRI探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形态学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心率多少才健康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10
一次性子宫颈扩张球囊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离心率
特殊类型血管神经压迫致三叉神经痛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离心率相关问题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三叉神经痛与牙痛的区别
球囊预扩张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微损伤的影响
COOK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效果观察
山东医药(2015年14期)2016-01-12 00:3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