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逻辑遵循

2023-05-13 11:02:50蒋永强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两个务必理政斗争

蒋永强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州 510631)

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长期执政,是党从“进京赶考”到新时代的“新赶考”的不变主题,是党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课题。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为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发出了警示与号召。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2],“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探索执政规律和管党治党方略的重大成果和成熟理念”[3],为全体党员明确了奋斗方向和行动纲领,是对新时代新征程共产党人提出的政治要求。“三个务必”自成一体,相互联系,是对“两个务必”核心内涵的丰富与拓展,既有贯穿其中的理论内核的一脉相承,又有根据新的时代要求和执政要求而进行的理论拓展,体现了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其中,“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事关党的本质、性质、理想,统领着“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和“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和“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事关党的作风、原则、方法,保障着“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使得“三个务必”更加体系化、层次化、结构化。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发展,并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党对如何长期执政这一问题探索、追问和反思的结果,也是对党七十余年执政经验总结的结果,有其必然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

一、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历史逻辑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发展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历史的进步。这一过程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把握新的历史背景、历史变局、历史经验中萌发并不断推动的,具有历史必然性和客观规律性。

(一) 新的历史背景要求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发展

“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发展是党把握新的历史背景的结果。“两个务必”是毛泽东同志在深刻观察当时的历史环境和客观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当时,解放战争行将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夺取全国政权,为了防止党内出现居功自傲、止步不前等消极作风,毛泽东同志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政治号召。自此,“两个务必”便成了全体党员同志自觉践行的政治要求,“对全党力戒腐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起了重要的警示和促进作用”[4]。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但仍然没有忽略党的建设,“两个务必”在加强党员修养、推进党的建设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以及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侵袭等问题凸显,党中央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对党员同志如何践行“两个务必”作出了深邃思考与深入探索。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时刻注重提升党员同志的党性修养,注重发挥“两个务必”的警醒与警示作用,为全党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享乐主义、抵制消极思想起了重要作用。随着历史的迈进和时代的发展,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新变化。一方面,中国在新时代的十年变革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目前仍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另一方面,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着各种深层次矛盾与挑战,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有可能发生,充分彰显出建构新的理论指导党的各项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了应对新的现实环境的变化,共产党人绝不能守在革命先辈的理论成就上毫无作为、止步不前,而是要回应现实环境的变化,总结中国共产党“赶考”的经验启示,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提出的“三个务必”,就是综合考虑我国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客观形势,对中国共产党如何有效应对“新的赶考”所进行的理论创新,是历史发展的逻辑使然。

(二) 新的历史经验催生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飞跃

“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发展是党总结新的历史经验的必然结果。注重总结历史经验、形成规律性认识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也是党进行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从“两个务必”向“三个务必”的发展与飞跃,是党在系统总结历史经验和智慧的基础上实现的,具有必然的历史逻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初心作为恒心,将使命当作生命”[5],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坚守初心、践行使命,在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征程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重要成就。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进京赶考”时的清醒与自觉,在“考场”越来越大、“考试”越来越严、“考题”越来越难的“新赶考”中,将“两个务必”作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共产党人创造历史伟业的有力武器。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始终同制约中国发展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作斗争,始终同党内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始终同破坏国家统一的外部敌对分子和分裂势力作斗争,始终同各种错误社会思潮作斗争,始终同各种自然灾害、流行病毒作斗争,在解决矛盾与问题的伟大斗争中提升了敢于斗争的信心,增强了善于斗争的本领。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并且在宗旨意识、优良作风、本领要求三个方面展现了百年大党应有的精神风貌,为今后共产党人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带领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理论遵循、形成了方法指导。而中国共产党历来都是注重总结历史经验的政党,正是在把握党百年来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习近平立足“两个务必”的核心要义和本质要求,从宗旨意识、优良作风、斗争精神三个方面创新发展了“两个务必”,提出了“三个务必”的全新论述。

(三) 新的历史巨变从需要“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创新

“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发展是党应对新的历史巨变的结果。当今时代,“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2]。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6]。在这一历史巨变中,中国共产党如何把握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影响和作用,明确自身定位,建构中国共产党在国际政党中的形象;如何更好地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走好中国道路、办好中国之事,于变局中开新局,有效应对“新的赶考”;如何提升全体党员同志的党性修养,建设一个纯洁、先进的政党并使这一优秀品质持之以恒,这些都是党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对这些问题认识不清、回答不准,不仅会弱化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还会严重影响中国共产党在“新的赶考”试卷上的成绩。为此,共产党人必须高度重视党的建设,不断推进党建理论的创新发展,为加强党的建设提供理论遵循和方法指导。“两个务必”作为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遵循,对于党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百年来,“两个务必”在防止党内可能出现的居功自傲情绪、理想信念弱化、贪污腐败滋生、价值观念扭曲等问题,引导党员同志牢记宗旨意识、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起到了端正思想、规范行为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新的历史巨变的出现,“两个务必”思想必须在坚守其思想内核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新征程国内外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才能更好地起到指导和警示作用。为此,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从党的初心使命、优良作风、本领要求三个方面引领党的建设,确保党始终以宏观视野观察世界局势、以问题意识把握时代脉搏、以历史主动应对历史巨变,推动了“两个务必”向“三个务必”的发展与升华。

二、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实践逻辑

“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发展与升华,绝不是纯粹的理论探讨或抽象思辨的结果,而是中国共产党运用大历史观对党如何长期执政这一根本问题进行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的结果。具体来看,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发展形成并发展于党进行治国理政、实现理论创新、加强自身建设、践行初心使命的具体实践中。

(一)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是党在进行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实现的

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推动着“两个务必”向“三个务必”的发展。理论的发展创新总是随着实践的进步愈加科学、系统。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其实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两个务必”是毛泽东同志关于如何稳定政权、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回答,不仅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而且在百年党史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百年来,“两个务必”早已成为党治国理政的巨大精神支撑,这种精神支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都极其重要,更是党在治国理政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克敌制胜的积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都发生了新变化,党治国理政的实践要求和现实环境也呈现出新特征。为了适应这些新情况、新变化、新特征,有效应对“新的赶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两个务必”思想内核的基础上,将党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概括,从不同维度和视角创新发展了“两个务必”。具体体现为: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在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要事中,始终保持着深厚的人民情怀,将初心使命置于最高地位,将践行初心使命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全过程,治国理政新思想凸显了党的本质特征和政党先进性,呈现出与秉持资本至上理念的资产阶级政党截然不同的群众性和民族性特征。同时,党始终坚持以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以高度的政治清醒和历史主动,同各种已经发生的风险挑战作斗争,为各种尚未发生的风险挑战作预防,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事业中稳步迈进,在实践中不断催生、强化着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固有的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优良品质。可以说,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体现的初心使命、优良作风、斗争精神,既是坚持“两个务必”的重要表现,也是“两个务必”进一步创新发展的现实指向和智慧启示。习近平提出的“三个务必”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创新发展“两个务必”的结果,进一步增强了其学理性、科学性、系统性、指导性、时代性。

(二)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是党在实现理论创新的基础上形成的

党理论创新的伟大实践推动着“两个务必”向“三个务必”的发展。党的理论创新既包括在宏观层面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逻辑展开,又包括在微观层面上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中某一思想观点在新时代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而微观层面理论创新就是宏观层面理论创新的具体展开,体现出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党对“两个务必”的创新发展,其实就是党进行理论创新实践的微观表现。这一微观表现在实践中,既有守正的一面,又有创新的一面,在形式上体现为继承性与创新的有机统一,在结果上表现为“两个务必”向“三个务必”的发展与飞跃。其中,“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对“两个务必”的守正和坚持,是不变的方面。“两个务必”的思想内核在于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包含着中国共产党对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深刻思考和执政规律的深刻总结,是百年来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三个务必”的全新论述时,将“两个务必”思想总结凝练成为一条,即“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并将其作为新的政治号召展现出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继承传统、不忘本来的优良作风,也彰显了“两个务必”思想的重要价值,从思想内核方面坚持了“两个务必”。“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对“两个务必”的创新和发展,是变的方面。其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共产党人的百年奋斗的逻辑主线,体现了党的奋斗宗旨、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将其作为“三个务必”的第一条,是对党性质宗旨的深切关切和深刻强调,为“新的赶考”明确了方向,从宗旨方面创新发展了“两个务必”。“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生动表现,是党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制胜法宝,为“新的赶考”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将“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纳入“三个务必”之中,从方法论层面创新发展了“两个务必”。党在进行理论创新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推动“两个务必”发展创新时,深刻把握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使得“两个务必”向“三个务必”的发展既合规律又合目的,深刻表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发展并不是毫无根据的主观思辨,而是有理有据、合乎逻辑的理论创新。

(三)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是党在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中达成的

全面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了“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发展与飞跃。党的建设是一项未竟的事业,永远在路上。推进党的建设,核心目标在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实现这一目标所进行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推动着“两个务必”向“三个务必”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的重要号召,其实就是对党的建设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的结果。自从“两个务必”提出后,全体党员同志便有了提升自己、警醒自己的理论遵循,各级党组织也坚决按照“两个务必”的内在要求加强自身建设,既有效防止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内可能出现的骄傲自大、动力不足的问题,也有效防止了资产阶级的腐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两个务必”作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思潮多样、价值观念多元,以及市场经济下的自由观念泛起、消极腐败滋生等现象,党中央以反腐倡廉工作为重点,毫不动摇地践行“两个务必”,坚决维护党规党法、整顿党风,并及时纠正党内出现的思想保守、缺乏艰苦奋斗和创业精神的消极思想,“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7]。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员学习教育,通过开展富有成效的主题教育,不断增强党员同志党的意识、党性修养,确保了党始终站在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立场和高度开展工作。此外,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有着远大奋斗目标的政党,对自身有着清晰的认知,深知唯有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勤恳实干,才能在推进各项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同时,中国共产党“以刀刃向内的政治胆识推进自我革命”[8],旗帜鲜明地进行反腐败斗争,既确保了党的肌体健康,又推动党的建设迈上新台阶。可以说,百年来党在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注重对“两个务必”的践行与探索,尤其是在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加强党的建设的过程中,把握党的建设的核心要义,推动了“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发展。

(四)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是党在践行初心使命的历程中推动的

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伟大实践推动了“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发展。实际上,党的初心和使命不仅从宗旨意识和理想信念上规定和指导着党的各项工作,成为全体党员把方向、定目标的基本遵循,还在实践层面构成了党百年奋斗的主旨和主线,为共产党人推动各项工作和制定方针、政策明确了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9]。百年来,党始终致力于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基础上就中国共产党如何更好地践行初心使命做了深入思考,形成了许多成熟理念和宝贵经验。可以说,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发展,就是党在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征程中,在推动经济繁荣、政治民主、文化多样、社会和谐、生态文明向好向快发展过程中,在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实践中推动的。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将践行初心使命的客观实践与自身建设相统一,在践行初心使命的伟大实践中审视自身、建设自身,既继承优良传统,又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发展进步,充分发挥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对践行初心使命的能动作用,在对立统一中实现了践行初心使命的客观实践与主体建设的同步推进、共同发展。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只有毫不动摇地坚守初心、践行使命,全体党员同志才能明确奋斗的意义,坚定奋斗的方向,催生奋斗的动力。同时中国共产党也深刻认识到,只有在初心和使命的召唤下,全体党员同志才能始终以强烈的忧患意识、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规定和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真正做到不居功自傲、不贪图享乐、不为外界诱惑迷惑、不被内生腐败侵蚀;才能始终同各种艰难险阻作斗争,在不断的斗争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有效应对“新的赶考”。也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才能在践行初心使命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正是基于对初心使命的深刻认识把握,基于对践行初心使命实践逻辑的深切体悟和深入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才在党的二十大上提出了“三个务必”的全新论断,指明了党的奋斗宗旨、优良作风、本领要求,实现了“两个务必”向“三个务必”的发展与飞跃。

三、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价值逻辑

从“两个务必”发展到“三个务必”,目的不在于建构新的理论,而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其价值所在。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发展,依托历史,面向未来,是中国共产党对如何加强自身建设这一根本问题的时代思考和科学回答,对于党永葆生机活力、应对风险挑战、进行“新的赶考”、实现长期执政具有重要意义。

(一)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有助于党永葆生机活力

“三个务必”为党永葆生机活力提供了全新保障。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是党的建设理论的一次重大发展,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提供了全新的政治遵循和行动纲领。实际上,中国共产党如何加强自身建设、永葆生机活力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作为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形象至关重要,党的作风关乎一切,党的生机活力举足轻重。保持党的生机活力,一是要靠外部的制度约束,二是要靠内部的自我约束。其中,共产党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是其永葆生机活力的内因,是党不断提升先进性和纯洁性根本所在。“三个务必”作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政治遵循和行动指南,毫无疑问是全体党员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教育的核心内容。“三个务必”不仅继承了“两个务必”的思想精华,还根据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增添了新内容,从奋斗宗旨、优良作风、斗争精神三个方面为党永葆生机活力提供了全新指导与遵循。共产党人只要牢记“三个务必”、践行“三个务必”,坚持党的奋斗宗旨、优良作风、斗争本领,就一定能为党永葆生机活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党的光辉形象。

(二)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有助于党应对风险挑战

“三个务必”为党应对风险挑战提供了制胜法宝。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忧患、民族危亡之际,一开始就在与各种风险挑战、艰难险阻作斗争。“两个务必”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一直以来也是党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所在。新时代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深刻表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10]。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必将有各种风险挑战等着我们应对,其挑战之大、历程之艰也必将前所未有。在这样的时代境遇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深刻认识到只有推动“两个务必”发展创新,使党保持初心恒久不变,真正做到以百年不变的初心使命和优良品质应对百年未有之变局和挑战,才能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取得成绩。换言之,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发展,是党在新征程上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三个务必”作为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政治宣言,是对党“赶考”经验的科学总结,为提高党员党性提供了内在规定,是党战胜风险挑战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只有牢记“三个务必”,以钢铁般的坚定性矢志不渝地追求既定的目标,践行初心使命,才能时刻保持奋斗的热情和韧劲,全身心投入党和国家事业中去,在应对风险挑战中“乐为”;只有切实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不断提升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以优良的工作作风保证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真正做到不犯错误,在应对风险挑战中“能为”;只有切实做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断增强斗争的信心和本领,时刻保持不屈的斗争意志,才能在越是艰险困难的伟大斗争中越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有为”。

(三)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有助于党进行“新的赶考”

“三个务必”为党进行“新的赶考”提供了全新启示。“两个务必”向“三个务必”的发展与飞跃,是在中国共产党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进京赶考”到新时代“新的赶考”的历史脉络下展开的,体现了党的大历史观和与时俱进的先进品质,彰显了党适应新形势的历史主动精神。新中国成立前夕,为了党在执政后能够继续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带领人民建设新中国,毛泽东同志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防腐拒变能力两个方面出发,深刻提出“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百年来,“两个务必”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防护网。新时代新征程,“新的赶考”具有不同于“进京赶考”的新要求、新变化、新特征,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历史变化之大、风险挑战之艰、“新的赶考”任务之重前所未有,能否带领中国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康庄大道上凯歌行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共产党能否在新形势、新变化、新任务中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三个务必”的提出,为共产党人进行“新的赶考”提出了政治要求并提供了行动指南,是新形势新变化下共产党人对如何加强自身建设提出的纲领性宣言。全体党员只有切实做到“三个务必”,才能锚定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增强宗旨意识,矢志不渝地践行初心使命,为“新的赶考”坚定精神信念;才能继续发挥党的优良传统,为“新的赶考”奠定组织基础;才能时刻保持警惕,真正做到在困难面前不逃避、在挑战面前不退缩,为“新的赶考”增强斗争本领。

(四)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有助于党实现长期执政

“三个务必”为党长期执政提供了可靠保障。一直以来,“两个务必”都是共产党人加强自身建设的理论遵循和重要指引,在党的建设中起着引领方向、规范行动的重要作用。当今时代,共产党人要继续执政并将长期执政,就必然要推动“两个务必”创新发展。这是由于时代在发展进步,党长期执政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也呈现出新特征,因而党的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也要与时俱进。“三个务必”是从党的执政实践中总结概括的科学经验,“揭示了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内在秘诀”[11],对全体党员同志作出了具体要求,为党实现长期执政提供了可靠保障。“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12]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实现长期执政最根本的危险也来自党的内部。尤其是当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不强、贪污腐败滋生、优良传统丢失等不良风气出现时,党长期执政的宏伟目标与现实进程便会受到阻碍,甚至是遭遇破坏性的影响。“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发展,从奋斗宗旨、优良作风、斗争精神三个方面对全体党员提出了新要求,是党员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教育、自我革命的重要遵循,为共产党人明确认知“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13]这一根本问题提供了学理支撑。全体党员同志在“三个务必”的要求下自我警醒、自我教育,必将推动自身不断进步,提升党性修养,增强党的组织力量,为党长期执政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两个务必理政斗争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支部建设(2020年23期)2020-09-05 02:39:4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当代陕西(2020年13期)2020-08-24 08:22:06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 06:05:38
신시대
中国(韩文)(2018年1期)2018-01-17 06:51:07
从“两个务必”到“两个最危险”
领导文萃(2017年1期)2017-02-09 13:35:15
“四个全面”:党治国理政的哲学遵循
浅谈“两个务必”
“赶考”提出之我见
牢记“两个务必”,加强作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