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创新研究

2023-05-13 08:59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汤怀林张泽华
农银学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理财产品权益投资者

■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汤怀林 张泽华

一、银行理财业务的本质与现状

(一)银行理财业务本质

1.受人之托,代人理财。银行理财业务实质上是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以下简称“理财子公司”)与投资者之间建立的委托代理关系,投资者作为委托人将财产委托给理财子公司,理财子公司接受投资者委托,并按照与投资者事先约定的投资策略、风险承担和收益分配方式,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作为受托人,理财子公司要为委托人利益履行诚实信用、勤勉尽责义务,并收取相应的管理费用,其中可包括与委托人在合同中事先约定收取的业绩报酬,而委托人自担投资风险并获得收益。

2.以理财产品为载体,匹配投融资需求。银行理财业务的开展是以理财产品为载体。理财产品是理财子公司按照约定条件和实际投资收益情况向投资者支付收益、不保证本金支付和收益水平的非保本理财产品。理财公司通过发行理财产品,汇聚投资者投资资金,并按照理财产品说明书的约定进行资产投资,从而实现资金在资金盈余方和资金需求方之间的流转,以达到满足投资者财富增值需求和实体经济主体发展资金需求的目的。

3.卖者尽责,买者自担。理财子公司发行和销售理财产品应严格遵守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坚持“了解产品”和“了解客户”的经营理念,及时、准确、全面披露理财产品信息,包括理财产品类型、投资组合、估值方法、托管安排、风险和收费等,充分揭示理财产品的投资风险,确保投资者认识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并将理财产品销售给具有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承受能力的合格投资者。投资者购入理财产品后,自行承担因理财产品投资资产的市场价格变动而可能带来的投资资金损失风险,并获取相应的投资收益。

(二)银行理财现状

1.银行理财产品数量持续减少,理财市场规模不断增加。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施行之后,因统计口径变化(仅统计非保本产品)以及单只产品规模扩容,银行理财产品数量持续减少,但存续规模却不断走高,2021年底存续规模已接近之前最高水平。2022年,因债市波动导致理财产品份额赎回较多,理财市场存续规模有所下滑。截至2022年底,理财市场存续产品3.47 万只,较2018年底的4.80 万只减少27.71%;存续规模27.65 万亿元,较2018年底的22.04 万亿元增长25.45%。

2.银行理财市场全面进入净值化时代,市场化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产品净值化管理是打破刚兑、买者自担风险的关键体现,其本质是理财收益计算方法由摊余成本法向市值法的转变,让理财产品净值直接反映基础资产市场价格的动态变化风险。随着2021年资管新规过渡期的结束,2022年开始理财市场全面进入净值化时代。截至2022年底,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6.4 万亿元,占比95.47%,较2019年底的43.29%增加52.18 个百分点。而伴随着净值化转型,投资者“用脚投票”的行为特征持续推动着银行理财市场化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各理财公司纷纷通过增强自身专业投资能力和服务水平,与不同类型的资产管理机构展开市场化竞争。

3.理财子公司成为理财市场中坚力量,主导理财市场发展。2018年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发布施行以来,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市场占比不断提升,当前已成为主导银行理财市场发展的中坚力量。截至2022年底,共有30 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开业运营(其中国内商业银行全资子公司26 家,中外合资子公司4 家),存续产品达1.39 万只,占市场存续数量的40.06%(2020年和2021年分别为9.30%和28.88%);存续规模22.24 万亿元,占市场存续规模的80.43%(2020年和2021年分别为25.79%和59.28%)。

4.理财投资者人数大幅增加,且以稳健型的个人投资者为主。截至2022年底,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为9671.27 万个,较2020年底的4162.48 万个增幅达132.24%。其中,个人理财投资者数量为9575.32 万人,占比99.01%;机构投资者数量为95.95 万个,占比不到1%。从投资者风险偏好分布来看,个人投资者中以二级(稳健型)为主,2022年底数量占比35.44%,较2021年底的34.89%小幅提升。

二、银行理财产品特征

(一)理财产品发行特征

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载体,理财子公司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募集理财资金,通过投资运作管理对理财资金进行投资和风险控制。其中,理财产品发行主要涉及产品设计和产品销售两个环节,投资运作管理主要涉及投资范围、投资限制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

1.理财产品设计的核心是确定产品类型、募集方式和运作方式。在理财产品设计环节,需要确定的产品要素主要包括:产品类型、募集方式、运作方式、产品规模、产品期限、产品费用、产品风险等级以及销售对象等。其中,产品类型包括固定收益类、权益类、混合类、衍生品类,募集方式分为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公开发行和向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运作方式分为开放式运作和封闭式运作。与此同时,产品费用也是影响产品发行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销售服务费、管理费和托管费。在产品设计完成后,理财产品还需要进行风险评级,并按风险等级确定销售对象。

2.理财产品销售要严格遵循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将合适的产品销售给合适的投资者。理财产品发行前须经商业银行内部多部门审核批准,并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登记。在获取登记编码后,理财产品方可进入销售环节,销售渠道则分为直销和代销两种。对于理财子公司而言,代销可分为母行代销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代销。在理财产品销售过程中,销售机构要坚持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在了解产品和了解客户的基础上,将合适的产品销售给合适的投资者。为了控制单个投资者的风险暴露程度,保护投资者利益,理财产品可以限制单个投资者的累计认购金额和持仓比例。

3.理财产品投资单品比例受限,且注重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财产品成立后,产品类型不得擅自改变,并确保在理财产品到期日前投资比例按约定合理浮动。公募理财产品不得投资于未上市企业股权,且投资单只股票或单只公募基金的额度也有明确限制,例如每只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只证券或单只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值不得超过该理财产品净资产的10%。理财产品注重流动性风险管理,且成为投资运作管理人的考评标准之一。其中,开放式理财产品所投资资产的流动性应当与投资者赎回需求相匹配,确保持有足够具有良好流动性的资产,以备支付理财产品投资者的赎回款项。

(二)理财产品市场特征

1.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占比持续提升,体现了银行理财追求稳健的特征。截至2022年底,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6.13 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94.50%,较2019年底的78.06%提升16.44 个百分点。混合类产品占比持续下行,截至2022年底,存续规模为1.41 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5.10%,较2019年底的21.59%减少16.49 个百分点。权益类产品存续规模较小,占比较为平稳,2019 至2022年占比在0.30%上下。

2.公募理财产品是银行理财的绝对主力,开放式理财产品占比稳中有升。2019年以来,公募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在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中的占比保持在95%以上,在理财产品中占据绝对主体地位。截至2022年底,公募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6.38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95.41%。运作模式方面,开放式理财产品占比逐年提升。截至2022年底,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2.87 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82.71%,较2019年底的72.36%提升10.35 个百分点。

3.封闭式理财产品期限逐步拉长,为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2022年,新发封闭式理财产品期限较长,加权平均期限在339 至581 天之间。其中,1年以上的封闭式产品存续余额占比持续上升。截至2022年底,1年以上的封闭式产品存续规模占全部封闭式产品的72.60%,较2019年底的20%提升52.60 个百分点,2020年底和2021年底分别为36.96%和62.96%。

4.从产品的风险评级来看,中低风险及以下的理财产品占比近九成。截至2022年底,中低风险及以下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4.54 万亿元,占比88.73%,较2020年底的81.24% 提升7.49 个百分点;中高风险及以上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仅1000 亿元,占比0.38%。

5.理财产品主要配置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持续降低。2018年以来,债券类资产投资占比不断增加,2018年底为53.35%,2021年底增至68.39%;权益类资产投资占比持续降低,2018年底为9.92%,2021年底降至3.30%。截至2022年底,理财产品投向债券类和权益类资产余额分别为19.08 万亿元和0.94 万亿元,分别占总投资资产的63.68%和3.14%。

6.理财子公司投资结构呈现多样化,混合类产品配置权益类资产比例偏高。2022年6月份数据显示,在理财子公司的资产配置中,现金管理类产品资产配置具有较高流动性特征,配置现金及银行存款、同业存单资产合计占比57.32%;固定收益率(非现金管理类)产品资产配置更加多元,配置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公募基金、权益类资产占比分别为6.14%、4.18%、1.73%;混合类产品配置公募基金、权益类资产占比相对偏高,分别为20.61%、16.47%。

三、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思路与建议

(一)理财产品创新思路

让广大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群体享受理财带来的财产性收入,是普惠型财富管理的基本要义,但由于投资理念偏保守以及风险承受能力较低,普惠型理财产品特别注重投资收益的稳健性。然而,在新发展形式下,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具有较高风险容忍度的中长期稳定资金的支持。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机构之一,理财子公司可通过理财产品创新,设计发行更多偏权益投资的理财产品,汇集合适的资金更好助力企业发展。从商业银行自身来说,在当前“减费让利”的行业环境下,也需要通过适当的产品创新,提升自身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更好拓展和服务有特定需求的理财客户。在现行监管规则下,基于理财产品发行特征和市场特征,可以尝试探索的创新思路如下。

1.理财产品主题规模创新。理财子公司可以根据企业客户融资需求以及理财客户的投资需求,在综合考虑自身经营成本及监管要求的基础上,定制化设计发行规模较小的封闭式混合型理财产品。对于产品募集方式,可以考虑私募为主、公募为辅的募集方式,通过公募的方式让原本被排除在外的部分有投资意愿和风险识别能力的投资者拥有投资较高收益水平理财产品的渠道。产品期限方面,主要考虑以1年期及以上的封闭式或定开式产品,在适当满足投资者对流动性要求的前提下,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

2.理财产品销售方式创新。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是理财产品销售必须遵守的准则,在满足将合适的产品销售给合适的投资者的前提下,可从销售渠道、销售模式、销售费率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创新。销售渠道方面,除母行代销外,积极探索理财子公司直销模式,在重点区域构建销售网络体系,高效触达客户和发掘客户潜在理财需求,同时加强与中小型城商行的合作,拓展理财产品代销渠道。销售模式方面,可加强认购风险管理,通过限定单个投资者认购产品的金额控制产品风险对单个投资者的影响,并尝试通过股债组合销售,或者主动权益与被动指数型产品组合销售等方式,达到分散风险、降低投资波动性的效果。销售费率方面,按照申购赎回时间长度实现差异化的费率安排,给予长期投资客户更多费率优惠,降低投资者持有成本。

3.理财产品投资方式创新。当前银行理财产品以固收类为主,理财资金主要投向债券类资产,权益类产品占比以及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低。出于降低企业融资杠杆率和满足风险偏好较高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可探索通过发行权益类被动型指数理财产品或基金中的基金(FOF)、管理人的管理人基金(MOM)型理财产品,提升银行理财权益类投资比重。对于权益类指数的选择,一方面可直接以当前市场中的权益指数作为投资跟踪标的,另一方面也可与指数公司合作开发定制型特色指数,例如兴银理财与中证指数公司合作开发了“中证兴银理财均衡300 指数”。FOF/MOM 投资方面,通过遴选优秀的机构和投资经理,探索构建投资标的备选库和投研决策系统,积极开展权益类投资。此外,对于权益类理财产品,可设置及时清算机制,在市场急剧变化或50%以上份额持有者要求终止产品时,可随时终止产品并进行清算。

4.探索发行分级理财产品。根据现行监管规则,银行理财子公司可向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封闭式的分级理财产品。因此,理财子公司可探索设计发行分级理财产品,通过合理的投资风险收益分担,在确保信息充分披露和风险充分揭示的前提下,一方面将分级产品优先级份额销售给风险偏好较低的理财客户,另一方面将分级产品劣后级份额销售给有杠杆融资需求且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高净值客户群体,探索杠杆投资者通过股权投资参与创新企业发展新路径。

(二)理财子公司增强创新能力的建议

探索创新理财产品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满足投融资双方的需求,作为理财产品的设计发行和运作管理机构,理财子公司应当基于自身资源禀赋,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逐步构建起融资端和投资端需求的调查、量化、匹配机制以及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体系。为更好地进行理财产品创新,理财子公司应加强以下两个方面能力的建设:

1.深入了解优质客户的投资需求,并提升定制开发特色产品的能力。一是做好客户群体的细分工作。根据资产规模、教育背景、投资经验等重要信息对客户进行初步划分,并根据风险测评报告对客户作进一步筛选,重点关注其中具有风险识别能力和承受能力且风险偏好中高等的优质客户。二是深入了解优质客户的投资需求。通过电话、面聊等方式了解优质客户的资产配置需求,引导其挖掘适合自身的资产配置方案,以适当形式量化投资需求。三是定制化设计相应的理财产品。根据优质客户的需求反馈,设计初步的理财产品方案,并举行产品说明会与客户深度交流,根据客户意见进一步优化产品方案,以此为客户提供特色化产品定制服务。

2.持续跟踪投资资产动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客户资产保值增值的能力。一是搭建多层次投研生态体系。根据理财产品投资需要,逐步搭建覆盖宏观经济、权益行业、量化策略、衍生品交易等多层次的投资研究体系,持续跟踪产品投资标的的市场动态,发掘投资机会并提示投资风险。二是加强人才梯队建设。采用“内部培养+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为理财产品创新发展储备充足的人才资源,并通过建立有效的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逐渐培育一支专业能力强、结构优质的人才队伍,提升理财业务专业化运作能力。三是提升金融科技的赋能水平。通过金融科技手段,实现对资产的动态跟踪、进行战略资产配置与战术资产配置以及实现风险的量化和及时控制,从而更好地实现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

猜你喜欢
理财产品权益投资者
意外伤害与权益保护
投资者
聊聊“普通投资者”与“专业投资者”
漫话权益
新兴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广场舞“健身权益”与“休息权益”保障研究
你的权益被什么保证?
投资者关注对IPO首日收益率影响几何?
非保本理财产品
保本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