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主动性人格、生涯适应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2023-05-12 11:39吴芳郑煜王萌
中国成人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适应力生涯人格

○吴芳 郑煜 王萌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决策是大学生从学业生涯迈向职业生涯的关键事件,初次的职业决策质量会对他们日后的职业生涯形成一定累积效应,并会对长期的职业成功产生影响。然而随着职业环境不可预测性的增强,个体的职业决策也变得日益复杂,特别是对大学毕业生们而言,不仅需要拥有职业决策技能,还需要对完成职业决策有着正确的自我认知和充足的自信心。相较于职场人员,目前学界对大学生群体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注较少,对其形成机理研究不够充分。本研究试图从主动性人格视角,探究生涯适应力在主动性人格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间的作用机制,为弥补此方面研究的不足提供参考。

以往研究显示,主动性人格会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产生正向影响。比如:Fuller[1]的研究发现,主动性人格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商佳音[2]等人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研究发现,主动性人格能正向预测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由此提出假设:

假设1:主动性人格对大学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大量研究发现,人格是生涯适应力的预测因子。Jiang 的研究发现主动性人格能够对个体的生涯适应力产生影响[3]。蔡蓉、吴洁清等人通过对大学生群体的研究也发现,主动性人格会对生涯适应力产生一定积极影响[4]。据此可推断:大学毕业生的主动性人格也会对其生涯适应力水平产生影响。此外,目前有关生涯适应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研究多以职场人员为主,通常将生涯适应力作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结果变量,认为个体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会提升未来在职场的生涯适应力水平。对大学生群体而言,随着大学职业教育的日臻完善,学生在求学期间所接受的职业探索实践活动也逐渐增多,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生涯适应力也有可能得到锻炼和提升,进而促进了毕业时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程婧楠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生涯适应力通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预测生活满意度[5],间接证明了生涯适应力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正向预测作用。综上所述提出假设2 及子假设:

假设2:大学生生涯适应力在主动性人格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关系中存在中介效应。

假设2-1:主动性人格对大学生生涯适应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假设2-2:大学生生涯适应力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鉴于职业技术院校与公办普通院校在职业教育定位上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将调研范围确定为公办普通院校,调查了陕西省509 名大四学生,其中回收有效问卷479 份,回收率为96.63%。样本的基本构成情况为:男生263 人(54.9%),女生216人(45.1%)。从学生的专业满意度来看,不满意的115 人(24%),一般满意的186 人(38.8%),比较满意的137 人(28.6%),非常满意的41 人(8.6%)。从个体参与社会实践的次数来看:无社会实践经历的91 人(19%),有1—2 次的239 人(49.9%),3次及以上的149 人(31.1%)。

(二)测量工具

1.主动性人格量表。采用商佳音、甘怡群编制的中文版《主动性人格量表》(proactive personality scale,简称PPS)。该量表在Bateman 等人的英文版《主动性人格量表》[6]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增强了对中国文化背景及组织特征的适用性。问卷为单维结构,共11 个题项,采用Likert 7 点计分,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赋值1—7 分。得分越高,表明被试主动性人格水平就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

2.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采用彭永新、龙立容编制的中文版《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scale of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for university students,简称CDMSES)[7]。该量表在Betz 和Taylor 修订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基础上,经过二次调研修订而成,对我国大学生群体具有较好的适用性。量表分为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解决问题共计五个维度39 道题目构成。采用Likert 5 点计分法,从“完全没有信心”到“完全有信心”,分别赋值1—5 分,得分越高,表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越好。本研究中,5 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从0.81 到0.85。

3.生涯适应力量表。采用Savickas 和Porfeli(2012)编制的生涯适应力量表[8],包括生涯自信、生涯好奇、生涯关注及生涯控制四个维度共计24个题目。其中,生涯关注主要测量自己对未来生涯的关注程度;生涯自信主要测量个体对自己生涯问题解决能力的自信心;生涯好奇主要测量个体愿意对自我和工作世界进行尝试和探索的程度;生涯控制测量个体对于未来生涯的自我控制程度。量表采取Likert 5 点计分,从“很不强”到“非常强”,分别赋值1—5 分。各维度题目相加取平均为生涯适应力总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涯适应力水平越高,量表总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3。

(三)数据处理与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SPSS22.0 和Amos25 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为检验数据是否存在共同方法偏差,采用Harman 单因素检验法对三个量表的题项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可提取的因子共有10 个,且第一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21.17%,小于临界值40%,说明变量间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三、研究结果

(一)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主动性人格、生涯适应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及其子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主动性人格呈显著正相关,且生涯适应力分别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主动性人格呈显著正相关。

表1 变量间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n=479)

(二)生涯适应力的中介效应检验

以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次数为控制变量,以主动性人格为自变量,生涯适应力为中介变量,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为因变量,采用Amos 25 软件,选择绝对指标、增值适配指标和简约适配指标进行模型的拟合度检验。结果显示(图1),绝对指标χ2/df<3,实测矩阵和模型矩阵差异指标RMSEA<0.05,说明模型适配良好;拟合度指数GFI>0.9(表2),说明符合模型适配合理的标准。三个增值适配指标值IFI、NFI 和CFI 均大于0.9,进一步说明模型适配较好。

表2 模型的主要拟合优度检验指标

图1

采用Bootstrap 中介变量检验,样本量选择5000,95%置信区间以进一步进行效应值分析,结果如表3 所示。主动性人格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总效应值为0.528,其中主动性人格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直接效应为0.276(B=0.912,t=6.607,P<0.001),假设1 得到验证。此外,主动性人格对生涯适应力的正向预测作用(B=0.132,t=7.302,P<0.001)、生涯适应力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正向预测作用(B=6.350,t=7.303,P<0.001)均显著,假设2—1、假设2—2 成立。由于生涯适应力在主动性人格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253,95%CI 不包含0,故生涯适应力的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占比47.92%,假设2得到验证。

表3 模型的效应分析

四、讨论

(一)主动性人格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主动性人格能够正向预测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且预测总效应量高达52.8%,说明大学生群体在做出职业决策前,所具备的主动性人格对树立个人的职业决策自信心起着重要作用。以往研究表明,主动性人格会对感知职业决策困难产生重要影响[9],而职业决策困难又是缺乏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必然结果,故这一结论可认为是对前人已验证结论的补充。该结论说明具有高主动性人格的个体较少体验到缺乏自信心、优柔寡断等职业决策心理障碍,而低主动性人格的个体往往由于职业决策自信心不足而成为职业决策困难的高危群体。这些发现对今后的职业发展理论研究和分类职业咨询辅导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生涯适应力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显著正向预测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生涯适应力能够正向预测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这与以往对职场人员的研究结论有所不同,但与程婧楠对大学生群体的研究结论[5]相一致,验证了学生求学期间职业实践经验积累会对生涯适应力产生正向预测作用,进而对其未来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产生影响的研究假设。该结论说明生涯适应力并非职场人员的“专利”。随着高校职业实践活动的增加,大学生在求学期间也具备了一定水平的生涯适应力,并且会对日后的职业决策行为产生一定影响。

(三)生涯适应力的中介效应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主动性人格的个体通过提升生涯适应力水平而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产生正向影响。根据自我效能理论的自我强化机制,个体先验经验会显著提升个体对完成某项行为的主观评估水平。高主动性人格的个体,由于具备主动向外寻找职业资源,善于捕捉职业机会等人格特征优势,在求学期间的职业实践活动中更容易获得职业探索经验。而这种多次亲历的直接经验恰恰是个体获得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重要途径,也是修正和调节已形成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基本途径。反之,低主动性人格的个体由于非主动适应环境的人格特征,对于同样经历的职业实践较少沉淀为职业经验,进而降低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该结论揭示了学生求学期间积累的职业经验对于日后职业决策的意义。

五、现实启示

第一,探索基于主动性人格的分层职业教育。在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提高学生择业时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对于促进就业、把握就业机会尤为重要[10]。本研究显示,主动性人格是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强预测因子,而通过对学生主动性人格分层有利于及早识别职业决策困难群体,从而开展因材施教的职业辅导。比如及时关注低主动性人格个体,给予该群体相匹配的职业教育资源,将有助于弥补人格劣势带来的职业决策效能感低下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毕业之际面临职业决策困难的隐患。

第二,丰富职业教育实践活动,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本研究显示,生涯适应力作为职业适应性资源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这就对学生在求学期所接受的职业实践强度提出了要求:首先,在实践内容的选择上应注重从职业认知到职业实践的全覆盖。其次,在实践形式上不断促进和创新校企联合新形式,以企业为平台逐渐提升对职业环境渗透的深度。通过给予学生丰富多元的职业探索实践内容,增加求学期间的职业体验感,从而促进他们在毕业之际能够顺利完成职业决策任务的自我认知。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对职业探索行为主动性的反思与职业实践经验沉淀,促进其上升为积极的职业经验,进而转化为对完成职业决策任务的积极评估。比如:在职业实践活动结束或活动过程中增加或穿插对职业实践活动的反思环节,引导学生思考职业实践与未来职业决策的关联,识别职业实践中的阻力因素,培养学生主动沉淀职业探索经验的思维习惯,从而为毕业时提高完成职业决策的自我认知水平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适应力生涯人格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吐槽退役生涯
综议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的积极影响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生涯教育:未来已至,未来可期
一颗负责的心——我的班主任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