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AM 视域的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

2023-05-11 16:28:46范一舟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跨学科小学生融合

范一舟

(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江苏 扬州 225600)

STEAM 视域下的教育模式,本质上属于一类极具综合性的教学内容,该项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教育教学中,可以很好地发挥出辅助学习价值,让小学生在学习本科目知识的同时,拓展与之相关联的更多知识点,不断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其积累学习和生活经验。

一、STEAM 教育的含义

STEAM 教育是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 (Engineering)、艺术 (Art)、数学(Mathematics)多领域融合的综合教育。该种教育模式的育人特征,主要体现在上述几个不同领域之中,对于学科内容及教育方向的细节处理方面,也分别做出了详细的标注。[1]STEAM 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所强调的是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互动以及知识的融合,帮助学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空间,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更为理想的学习氛围及环境,借助新颖的教学模式,快速帮助学生去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多种思维模式去串联知识点。[2]结合我国当前教育模式不断优化的现状及转变发展来讲,国内教育中关于STEAM 教育的研究点,多数集中在综合能力培养方面,与国内教育系统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培育及学习能力培育之间,具有更为契合的育人目标。

二、践行STEAM 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进入21 世纪以来,教育如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保持同频,是当前创新人才培养中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成了教育领域深入研讨的核心话题。而此时,如何针对传统的分科教育模式及课程组织方案做出创新性的改革,适当增设综合课程的设计比重,也随之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课题。[3]在上述背景下,STEAM 教育理念的引入,不仅让课程门类划分界限更加模糊,对于学生来讲,也明显减轻了学习负担,并在指导学生组建对话、探究与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中,给予全方位的指导,让学生在个人视线、个性目光的切入点下,找到适宜自身整体认知能力的提升方法,最终为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培育起到促进作用。

(二)可行性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于STEAM 教育理念的重要性有所认知,但让其在语文课堂上深度融合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仍旧需要面临较大的难题。语文这一学科的设置,功能承载上并非单一的交流工具,同时也是学生抽象思维培育的核心工具。[4]语文教学期间,教师需要进一步培育小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乃至口语交际等能力,还需要对学生的三观、审美、情趣等工作做好相应的培养,以此更好地锻炼小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最终为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融合下的育人水平提升发挥助益。

三、基于STEAM 视域的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

(一)教学目标融合策略

小学语文素养的培育工作,并不仅是集中在语文这一单一科目之中,而是需要在多个学科中深度融合,并以渗透式培养的过程,加快多学科融合的方式,促进教学目标能够快速实现。在STEAM 教育理念视域之下,小学跨学科语文课堂中,应该注重将跨界跨学科的特征融入更具多元化的教育特征,并站在本节语文课堂的教学重难点之上,借助网络空间等不同渠道,促进备课教学资源能够更加丰富。[5]其间,可以在课前阶段,与学生保持平等的沟通态度,自网络空间的海量信息中获取有用的学习资源,以此为小学生的课堂学习创建更理想的跨学科融合条件。分析现有的小学生学习全程及状态,教师还可以及时根据其遇到的问题或是疑难点,快速生成课堂授课的新目标。由此可见,身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STEAM 教育理念展开教学时,还应该为小学生创建足够的知识分享空间,以此激励更多小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勇于去探索新的发展领域,将其他学科中学习来的知识融合起来,为实现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助力,并在课堂之上,勇于将个人的观点表述出来,形成良好的师生交流氛围。整个语文跨学科教学目标融合的过程中,都在不断地生成问题并解决问题,促使小学生在动态课堂问题生成中,通过相互协作与创新性学习方法的形式,获得学习语文的乐趣与体验感。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授《海底世界》 这篇文章时可以了解到,该篇文章主要面向读者介绍了海底世界中的奇异景色,并较为详细地阐述海底世界所蕴藏的丰富物产,本质上属于一篇科普知识性文章。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学习时,想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以及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就可以通过充分应用STEAM 教育理念来实现,让语文学科的教育目标与跨学科教育目标之间保持统一,引导小学生结合课本内容,从“认知海底生物”等不同形式的科学频道或是其他渠道下的网络空间内获取到更多、更广泛的海洋文化知识,并在课堂之上寻求适宜的机会,与小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分享氛围。如在教学“迅”字时,为了能够让小学生理解此字的字义与内涵,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来辅助教学,并深刻理解“迅”字与其他字词连接使用后,将会拥有另外的表达意义。同时,可以通过VR 虚拟技术,在小学生面前呈现出不同海底生物的生活方式及日常活动轨迹,使得小学生能够在更加真实的情境之下,真切体验文章作者笔下描绘的场景。最后,教师可以通过画一画的方式,让小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发挥想象力,将自己比较钟爱的小动物形象绘制下来。

整体来看,在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下,小学生的语文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成效明显更理想,教学过程中呈环环相扣状态,且信息技术的巧妙应用,也为小学生营造出更好的教与学多项发散情境,让教学的互动性及综合性均随之生成多元动态,促使小学生的个体思维空间更加丰富。

(二)教学内容融合策略

STEAM 教育理念之中,蕴含着创新延伸创意育人方法,通过教育实践的方式,凭借跨领域、跨学科的形式,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间建立起关联性,让小学生在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之中,不断理解语文课程内涵,扩大学习视野,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课堂上应该融合STEAM 教育理念积极挖掘文本去学习语文知识以外的跨学科知识,让小学生立足实际,结合文本特征,在跨学科的知识之内将有价值的信息与内容筛选出来,通过信息化时空交互类教学技术的应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视听感官,有效拓宽其学习路径,尤其是在传递新知识点时,选定文本留白之处,为学生拓展学习内容,以突破文本的方式,不断提升学生自我构建知识能力。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授《赵州桥》 一文时,需要先了解该篇文章是一篇说明文,不仅为读者讲解赵州桥设计的美观性特点,同时也充分突出桥体建筑技艺的精美和独到性,为小学生全面展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让他们自内心深处生成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课堂准备阶段,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自行准备我国古代不同名桥的相关资料,资料形式不限,图片、绘画作品或是模型、视频等均可。在小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资料时可以发现,部分学生能够基于物理力学的视角,解读出来不同桥体建造的奇妙点;部分学生能够站在数学计算的思维视角,统计出不同大桥的尺寸、计算科学依据等信息。通过上述学生自行搜集资料学习关于桥的知识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小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去了解历史演变过程,随后在课堂之上为小学生播放视频动画,结合“桥”这个字呈现象形文字的演变历程,让小学生深刻认识到语言文字的深厚与神奇。如在学习下述内容时:

“桥长50 多米,桥宽9 米多,中间行车马走人。”

教师可以让小学生配备尺子在教室内测量出相应长度,以估算的方式了解到桥与教室的尺寸差距,以此让小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感知并认识到“桥有多大”这一概念。测量完毕后,教师可以使用AR 为学生播放赵州桥历史上在经历了8 次地震、8 次战争后,仍屹立不倒甚至无损的资料信息,让小学生在课堂上以穿越时空的方式,在虚实融合的背景下,认识到赵州桥的坚固、雄伟特征。课堂结束之前,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出示二维码,扫描二维码之后,就可以延伸性地阅读我国千年发展中传承至今的十大桥梁,从根源上突破文本,拓宽学习路径,提升小学生的认知能力。

(三)教学技术融合策略

在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下,教师可以充分依托该理念去完成教学情境创设工作,促使信息化教学技术能够快速渗透到语文跨学科课堂之上,让小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直观地与日常生活之间建立起关联性,让其在信息化教学技术营造的课堂情境之下,提升学习积极性,强化知识理解效果。基于STEAM 教育理念应用来讲,其能够有效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方法随之改革,并通过综合认知的形式融合到语文跨学科教育中,在此期间充分融合信息化教学技术推进教学工作,可以创建知识交叉互动的课堂氛围及模式,让小学生可以携带着美妙文本,快速沉浸到语文课本所描写的境界之中。但同时,教师也应该清晰地认识到,无论何种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其本质上仍旧是一类工具、一项手段,仅是为实现学习目标服务的。因此,在语文课堂之上,教师需要更多地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甚至可以凭借跨越年级的方式,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式复合课堂,最终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构建出更符合STEAM 教育气质的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环境。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陶罐与铁罐》 一文的教学时,该篇文章在题材上属于一则寓言故事,课文内容表达了铁罐一直自诩坚硬而蔑视陶罐,通过不断奚落、嘲笑的方式打击陶罐。但是,面对铁罐的侮辱,陶罐一直保持着不卑不亢、谦虚礼让的态度。故事的表述充分说明,无论事物表面如何完美,内里上均存在缺点的道理。而正确的做法是发扬自身长处的同时,尊重别人短处,并内视自己,做到相互谦虚礼让,成长为受人尊敬的人。课堂开始前,教师首先可以为学生布置收集铁罐、陶罐组成材料的任务,并初步了解不同罐子的制作工艺,分析其长处和短处所在。正式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动画视频,由小学生自行动手操作屏幕中的小陶瓶与小铁瓶,让其相互碰撞,并观察两个瓶子碰撞后的结果。观察发现,小陶瓶出现了碎裂的情况。此次较量中,小铁瓶取得了胜利,这也是课文中铁罐一直自持厉害的重点。面对铁罐的胜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也可以发现,使用土烧制完成的陶罐在坚硬度方面逊于铁罐。随后,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视频,观察两种不同材质的罐子在经过时间的推移之后,铁罐受到材质特点的影响,在长时间的腐蚀下慢慢消失了,而陶罐在土中无论埋藏多少年,仍旧留存至今。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小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人不应该仅是注重自己的长处,同时也应该以客观的态度正视自己的短处,才能真正成长为一名三观俱正、全面发展的社会栋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中,有效将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授课中,对于教学成效的优化具有重要促进意义。首先,教师应该从教学目标设计方面做好跨学科融合工作,在充分了解本节课目标及重难点知识的基础上,积极从网络空间等渠道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其次,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层面着手,主动突破文本信息限制,全面拓宽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路径。此外,在教学技术的跨学科融合方面,教师也不可忽视,应借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小学生创建知识交叉互动课堂,让小学生能够快速沉浸到深度学习氛围中,最终为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质量提升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跨学科小学生融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融合菜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32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知识产权(2016年4期)2016-12-01 06:57:47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