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筱俊 中建八局西北公司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党的领导是国有企业实现全面发展的根本,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战略规划和布局的辅助力,是企业改革创新发展的牵引力[1],是企业凝心聚力的“灵魂”,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根基”,更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实践证明,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制胜法宝,谁占据了企业文化的制高点,谁就能够占据竞争发展的主动权。因此,企业要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持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始终坚持党的领导,通过党建创新引领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发展汇聚动能。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有效融合对推动企业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一方面有助于企业全体员工更加重视党的理念,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的无私精神有利于培养员工的奉献精神,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2]。同时也能激励企业党员干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引领带动广大员工立足岗位、实干担当,推动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将党建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可以用党的创新理论校验企业文化建设理念和价值观,对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战略思维等进行全面考虑,确保企业文化与党的建设方向一致、目标相同。
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有助于进一步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激励考核机制,坚持“高目标牵引,以业绩论英雄,用数据说话”的高绩效文化,树立“以奋斗者为本、为担当者担当、让实干者有为有位”的人才管理理念,引导广大员工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凝聚发展合力,从而提升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两者融合还可以在提升员工思想品质和综合素养的基础上,提高国有企业的服务意识、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创新能力,这对于企业创新、改革及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3]。
国有企业文化不仅代表企业的发展内涵及实力,还代表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及竞争力,而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则能够将“党的思想、党的方针及党的领导”贯彻到文化建设中,以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发展新要求,并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效能,促进企业发展[4]。同时,将党的先进理念融入员工的工作理念中,可以引导员工大力弘扬企业文化、践行企业精神,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坚决抵制不良风气,规范工作行为,推动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俗话说,“一年企业靠运气,十年企业靠管理,百年企业靠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提高员工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对内能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和约束力,形成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规范,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中建八局西北公司党委深入落实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精神,认真落实“两个一以贯之”要求,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文化铸魂”为宗旨,实施“党建+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把企业文化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精神源泉,努力丰富建设的形式和内容,创新拓展实践的载体和途径,弘扬主旋律、奏唱“四部曲”,凝聚企业发展向心力,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公司党委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坚守初心使命,紧紧围绕“央企姓党”这一根本属性,牢记“六个力量”历史定位,把讲政治摆在首要位置,以中建信条·铁军文化为根脉,传承红色基因,不断筑牢“根”“魂”优势,争做党和人民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一是加强党性教育。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公司党委注重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锤炼,通过集体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红色寻访、联建共建等形式,强化理论学习,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和综合素养。二是创新阵地建设。深化“党徽在岗位上闪光”,大力开展“五型五类”示范党支部、“三讲三比”红色先锋党员、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创建活动,用好用活融合载体,推进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在公司总部设置企业文化展厅,在重点项目创建集荣誉展示室、读书阅览室、群团工作室、党员学习室、谈心谈话室等于一体的党建文化展厅、党性教育基地,打造特色党建文化阵地,营造良好氛围。三是继承文化传统。中建信条·铁军文化是中建八局人的性格、气质和传统,是企业的文化根脉。西北公司大力弘扬中建信条·铁军文化,在两级总部、项目办公区等悬挂企业文化图牌,通过公司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宣传企业文化,坚持全员准军事化管理,让铁军文化渗透到每一位员工的灵魂里、血液里。在传承中建文化和铁军文化的基础上,深度挖掘企业发展经验,形成独具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准则》十条,每年总结提炼年度主题词,以文化凝聚发展共识,汇聚奋斗力量。
近年来,西北公司党委在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将党的建设与中心工作有机结合,以文化熏陶催生企业战斗力、执行力,公司上下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奋力开创企业发展新局面。在党建引领下,公司经历不同文化的融合,打赢了一场场施工阻击战,承担多次政治任务。一是在重大工程建设中勇担使命、高效履约。如在建设敦煌文博会场馆的过程中,西北公司仅用8 个月时间完成了3 年的工作量,创造了“敦煌奇迹”,确保了首届敦煌文博会的胜利召开;在西安“三中心”建设中,西北公司整合各种资源,发挥团队力量,确保项目如期交付,保障了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顺利召开。二是在急难险重任务中主动请缨、担当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属地政府的重要批示精神,出色完成陕西西安、新疆乌鲁木齐、和田、内蒙古呼和浩特、甘肃兰州、河南郑州等地10 余座方舱建设,积极组建援建队伍,协调各方资源,高效完成青海玛多抗震救灾任务,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倾力奉献、实干苦干。积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持续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参与西安蓝田、咸阳淳化、安康岚皋、甘肃卓尼等地的帮扶任务,实施“党建、就业、产业、消费、教育”帮扶组合拳,打造“1253”党建促扶贫模式,助力帮扶地实现脱贫摘帽。公司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
一是品牌创建有成效。公司党委一体推进党工团工作,持续开展党建品牌和特色文化创建活动,打造了公司“丝路红帆”党建品牌、“泾渭润廉”廉洁品牌和“丝路青锋”团青品牌,指导基层打造了“砼心劦力”“心动力”“安佳”“5U 空间”“砺光”“丝路筑航”等党建和群团、项目文化品牌,形成了公司—分公司—项目部三级品牌矩阵,品牌效应不断彰显。二是实践锻炼有平台。西北公司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多维度开展推进业务培训和岗位锻炼,大力开展劳动竞赛、技能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不断提升员工岗位技能,全面推进员工价值实现。创新打造“963”育才计划培训品牌,通过实施“9”大兵种、涵盖“6”个层次、依托“3”种方式等,强化职工职业技能培训。三是青年培养有载体。西北公司青年员工占比高,公司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实施“导师带徒”活动,把企业文化作为新员工的入职第一课,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工作环境、融入企业大家庭。通过新砼人训练营、青年论坛、青年文化节等载体,为青年员工提供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为企业培养和发现了一大批青年才俊。
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公司工会紧密围绕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这一主线,通过多种载体活跃组织氛围,增强团队活力,推动公司党委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地生根。一是强化关爱帮扶力度。认真落实党内关爱帮扶机制,提高“四送”、职工生日、困难职工慰问津贴标准,增设职工结婚祝福礼金、红娘奖、职工生育慰问金,为职工办理住院医疗综合互助保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为女职工缴纳特殊疾病互助保险,传递了公司的关心与关爱。二是创新拓展活动形式。组建职工文体协会,开展职工运动会、健康跑、职工联谊、集体婚礼、职工子女夏令营、职工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不断提升职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三是深入调研了解民情。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机制,持续开展工会干部“走基层、大调研、强服务、转作风”实践活动,建立为职工办实事清单,项目化推进落实。常年开设职工意见建议线上调研,并通过各类活动、系统检查等深入基层与职工开展座谈交流,及时解决职工诉求,强化服务能力。公司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殊荣。
要推进新时代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在良性互动中实现融合发展,首先就必须坚持将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同谋划部署、同检查考核、同推进落实,在实践中探索和推进两者在理念上融合、内容上融合和方式上融合。
首先,要树立深度融合的理念,做到领导层高度重视,管理层高度认可,这是两者融合的前提。领导干部要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把落实党建责任作为高悬头顶、紧抓不放、常抓不懈的党性“天职”。同时,在部署工作中将企业文化融入其中,发挥文化凝聚人心、激励担当作为的作用,从而提升工作的执行力。其次,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坚持以党建带群团,发挥群团组织优势,开展企业文化主题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员工在生产经营中建新功,挖掘和表彰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使企业文化真正融入生产经营各环节,增强国有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最后,要加强培训学习成效,将企业文化培训纳入企业党建工作年度培训计划,组织开展专题培训、研讨交流,从思想上提升决策层、管理层的文化素养、党建思维。
首先,要健全保障制度。国有企业要在管理制度、规定办法的制定过程中注重向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倾斜,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明确制度保障,为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提供坚实基础。同时,要健全激励机制,对在推动两者融合中表现优异的集体、个人要予以表彰,树立典型,激发广大员工工作热情。其次,要增强廉洁意识。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加强作风纪律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要求,把廉洁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严在平常,严格落实廉政谈话及“一把手”监督谈话机制,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广大员工严守底线、廉洁从业,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最后,要融入中心工作。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开展示范党支部创建、党员承诺践诺活动,设置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队等载体,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走基层、大调研活动,广泛征集员工意见建议,全力为员工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不断提升员工的幸福感、获得感。
首先,要丰富活动形式。国有企业在推进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主题论坛、技能大赛、知识沙龙、演讲比赛、访谈交流等方式,促进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效融合。其次,要拓展宣传渠道。国有企业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丰富宣传方式,拓展宣传载体。线下可通过专题讲座、展板、展架、宣传栏等形式,宣传党建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意义、成效。线上可综合运用内部平台+新媒体平台,向广大员工宣传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成效,增强党员、员工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企业良好形象[5]。最后,要讲好企业故事。要注重挖掘和选树基层典型,组建宣讲团队,在各类活动、大型会议中加入宣讲环节,宣传先进典型的事迹,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同时,通过微信、微博、视频短片等方式,聚焦企业高质量发展主题,用企业文化团结凝聚人心,维护企业形象。
如果企业是帆船,那么企业文化就是帆,党建工作则是舵。企业这艘大船只有在帆和舵的共同发力下,才能实现远航、行稳致远。企业文化建设是国企改革发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力载体,也是促进企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国有企业要进一步融合党建工作和文化建设两方面的优势,不断健全具有企业特点的文化体系,实现两者相融共促,以党建创新引领企业文化建设焕发生机活力,切实把企业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