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心理,促发展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2023-05-11 03:50王平日
辽宁高职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心理

王平日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大学生已经形成自我意识,他们通常不会主动公开自己的隐私,许多学生会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就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教师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培育优秀人才的意义,要让学生更加相信自己,同时还需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并把它作为重要的课程来进行讲解,继而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强化他们的挫折抵抗能力,最终保障心理发展得更加健康。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思考

(一)有益于完善高校教育体系

随着现代教育思想的深入人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从而更好地发挥了其独特效用,促使高校更加完善和优化自身的教育体系,从而持续提升教育水平,为实现高校人才培育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有益于贯彻落实国家政策

在当下环境中,许多学生的心理负担会比较重,而这种状况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政策,以期能够更好地帮助和引领学生缓解自身心理压力。故此,教师推行各种措施,主动开展和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持续完善相关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这也是贯彻和落实国家政策的一种举措。

(三)有益于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高校是学生进入社会的桥梁。通过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和责任感。通过提供有益的心理指导,引领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树立正确的观念并掌握人际交往技巧,从而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这一过程也能够确保学生身心的健康[1]。

(四)有益于优化学生管理模式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涉及认知发展、情绪管理、积极适应等诸多方面,可以说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高校能够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并且也能够使学生管理手段进一步优化,从而实现管理目的。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思考

尽管当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很高的关注,并且也在优化方式方法,但由于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干扰,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具体而言,常见的问题有如下两方面:

一方面,缺乏合理安排。有些高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合理安排,常常在短时间内举行大量心理健康实践活动,学生被强制要求参加,这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实践教育活动的成效。各类活动的频繁开展也使得学生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参与其中,这种情况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此外,还有很多心理健康实践活动的内容高度重复,致使资源被浪费,严重影响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效。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自然难以展现出应有的效用[2]。

另一方面,与需求不相符。首先,部分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与一般性文体娱乐活动混为一谈,忽略了互相之间的差异,从而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品质。其次,由于过分强调理论内容的宣传普及,而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实践辅导的开展,导致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期望值急剧下降,能动性也随之减弱。最后,尽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覆盖面广泛,但其精准度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比如个别教师会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没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实际需求,这也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成效的进一步提升。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由于并未真正进入过社会,心理发展尚未达到成熟水平,他们可能会有自负、自卑的情绪,这种情绪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高校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调整他们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内心的困惑,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业和生活上的挑战,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具体到实践中,可针对各年级学生开展心理素质调研活动,并依据调研结果,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由此掌握其思想认知水平,并在此前提下,对心理教育内容加以优化补充,分阶段、有指向性地开展心理疏导与教育。例如:针对大一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当着重融入基础知识,引领学生重视自身心理状态的变化,激发他们追求更高理想的热情,强化他们的能动性,让他们保持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针对大二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期间,应当进一步向他们介绍心理学的知识,帮助他们掌握心理保健的理论,并且通过理想信念的教育,来提升其个人综合能力;针对大三学生,通过开展职业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正确理解工作中的“竞争”,继而形成正确心态,更好地融入社会,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能力。

(二)积极提升学生的愉悦体验感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通过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愉悦体验感,可以协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消除心理问题的负面影响。所以在教育工作中,高校教师应当展开更深入和全面的分析,既要培育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技能,也要让他们更好地享受生活,从而增强自己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调节心理情绪和压力,教师还应采取一些积极的干预方法,这样可以减少负面心态的影响,强化情感上的愉悦感[3]。因此,高校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围绕学生的基本需求,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例如歌唱、舞蹈、话剧等,以便同学们能够充分展示自身的才华和技能。还可以开展各种户外活动,如郊游、露营、登山等,以提升学生的体验感和探索精神。此外,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比如提供精准的心理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缓解压力、焦虑与抑郁等。在未来,还需要开设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促使学生深入了解自身的情绪,掌握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并能够运用这些技巧来处理各种心理问题。这样的过程,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提升学生的愉悦体验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三)全程化指导与个性化咨询相结合

教师要通过综合运用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致力于带领学生制定出更加完整的职业计划,并且给予他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支持,从而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实现自身的梦想。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仍未能建立起完善的全程化与个性化的心理指导服务体系[4]。具体而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大学一年级新生入校开始,同时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与任务,全程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心理指导的针对性。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优化自身心理状态。同时,通过开展心理测试,教师就可以更精准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爱好、技能和特性,并制定出适合他们的心理成长的规划,为他们在未来的职场上取得成功打下基础,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未来,并做出充分的准备。例如,许多学生在选择工作时都会感觉困难重重,而这个过程可能会给学生带来许多心理上的挑战,包括情绪上的波动、焦虑、抑郁等,甚至可能致使一些学生患上严重的就业焦虑症[5]。在此阶段,教师要提供及时、有效的全程心理健康指导与个别心理咨询,以此来保障学生能够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更好地完成择业。

(四)利用和谐环境来深化师生交流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高校教师应当努力营造一个融洽的环境,以充满爱心和尊重的方式来建立师生关系。为了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想法,并主动与他们交流。此外,教师要营造一个安全、开放、包容的气氛,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心理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继而给出更多的帮助和建议。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高校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他们的需求,并以一种充满爱心、支持和关怀的态度来激励学生,深化师生交流,帮助学生们建立自信心,保障心理健康[6]。例如,许多同学存在厌学心理,在实际的学生心理教育工作中,高校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个心理问题。

首先,通过与学生深入沟通,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和厌学原因,并给予他们相应的指导和帮助[7]。其次,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并引导他们对学习产生热情和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线上平台,发放心理辅导资料,疏导负面情绪,传播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学习主动性。这样,在和谐的环境中通过深化师生交流,可以减轻学生对课业的恐惧和排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五)使学生能够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高校教师要想达到理想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理论内容,更要从其内心深处引导他们形成积极主动、勇于拼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心理状态。只有学生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才能够让他们不断对自己进行督促。所以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建立良好的理想信念,让他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冷静,并且有信心去追求自己的目标[8]。在此背景下,教师需要将学生目前的心理状态作为基础,应用合理的方式对他们实行教育与引导,使得学生能够对自己前进的目标有清晰精准的认知,找到自身与理想存在的差距,并以此为信念不断地摸索与奋斗。例如,教师应当在不同的专业、学院(系部) 和年级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和模范,以便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且持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朝着自己的理想不断前进。另外,教师要全面考虑学生所学专业,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心理健康指导,为他们制定未来的前进目标并指出发展方向[9]。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一部分影视作品对学生进行启迪与引导,利用其中的主线剧情以及人物品质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使其能够形成优良的责任意识与理想信念,对其强大心理品质进行培养与塑造。

(六)强化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当前,有很多学生缺乏良好的自我监控能力,他们在面对各种诱惑时,往往无法有效地调整自己的心理。因此,在今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育,以确保他们能够具备良好心理,应对各种挑战[10]。例如,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期间,要重点引领学生关注自身的行为、情绪和心态变化,以便洞察自身的性格特征,并有效地调整自身的心态与行为,促进自身发展。此外,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更加注重指导学生的成长,从更加全面的硬性指标出发,帮助他们制定有效的自我监控目标和行动计划,以便他们能够真正地掌控好自己的心理。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人价值观、生活态度等方面心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减少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11]。教师需要通过教育学生关注周围的环境变化、人际交往情况等方面,让其更加敏感地发现自己行为可能存在的偏差,并及时调整心理状态,做出正确的行为。

总体而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文化知识,而且还能够促进他们的个性成长,并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应真正意识到其重要作用,继而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向学生传播正面的心理健康内容,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品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高校教师还需要持续探索和研究,这样才能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成效。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