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娟
(合肥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
国外对科技金融和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已研究多年,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是由于发达国家的融资市场体系、政策扶持体系和制度环境较为完善,国外研究的理论和措施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国内学者虽然对此问题也做了较多的研究,但是很多研究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现状,并提出具有实用性、系统性、有效性的措施,希望对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提供帮助。
科技金融这一概念在我国最早是在1993 年提出来的。对于科技金融最完整的表述就是对利用金融创新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业态和金融产品的总称,包括科技保险、知识产权证券化、投贷联动等。后来,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进一步延伸,将新兴的技术手段运用到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中,比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使中小企业降低成本,从而提升金融效率。
小微企业这一概念早期由我国的经济学家郎咸平提出来的,这是对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式作坊和个体工商户的统称。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小微企业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由于其体量巨大,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有利于保障经济增长。然而绝大多数的小微企业规模都比较小,资金周转能力以及盈利能力都和大中型企业有较大的差距,而且信息也不对称。因此,小微企业的发展相对于大中企业而言是非常受限的,融资难是其首要面临的问题。
小微企业在发展初期,资金需求量大,虽然有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银行也尽最大可能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机会。比如放宽小微企业的融资审批条件,降低相关费用,而且还为小微企业拓展了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但是由于小微企业自身的特点,较高的贷款利率依旧会给小微企业带来资金压力。
对于小微企业而言,需求资金的特点就是金额小、频率高、时间急,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一般是依靠银行。而对于银行而言在融资审批时首先要保证的就是资金安全稳定以及提高收益,再加上银行融资审批流程又比较复杂,需要时间较长。因此,小微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融资成功。
现如今,我国大部分小微企业想要融资,主要是以内源融资为主,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相结合的方式完成融资。在这里小微企业进行内源融资就是利用企业自有资金、企业内部融资以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留存收益和折旧;外源融资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借助外部力量进行融资,具体包括民间借贷、风险投资、银行贷款等。对于小微企业而言,要想获得外源融资是非常不易的,需要符合很多条件。因此,这就导致小微企业要想获得资金就需要依托自身的力量,即内部融资以及自有资金获得资金。但当小微企业不断扩大规模,进入发展的成熟期时,内部融资和自有资金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生产经营,此时企业自身的风险等级也大幅降低,就可以拓展外部融资的渠道,即风险投资、银行贷款以及民间借贷等外源融资。
小微企业的外源融资由于提供方式不同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向金融机构贷款就属于间接融资。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仍不完善,因此小微企业获得间接融资的渠道并不畅通。由于小微企业除了要在规模、盈利水平以及发展潜力等方面符合融资要求,企业还要有较为完善的财务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所以说对于小微企业而言直接融资也是比较难实现的。但在不断发展、完善间接融资的同时,少数小微企业仍然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相信随着社会整体融资环境的改善和企业整体实力的不断提升,对于直接融资所占的比重也会有所提高,这也有助于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权益融资与债务融资相结合模式也是小微企业融资的方式之一。发行股票、吸收投资的融资方式就属于权益融资,而发行债券、向金融机构贷款属于债务融资。虽然目前我国小微企业权益融资还是以吸收投资为主,但是我国的金融市场在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也在逐渐发展壮大,其融资工具以及融资手段也趋于多元化,证券融资在社会融资方式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新生力量,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的作用显而易见。科技金融可以促进小微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科技创新的能力,促进产业转型,从而使小微企业形成其特有的经营模式。科技金融可以使金融机构和科技产业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使金融机构对其融资机制进行创新和提升,进一步提高对小微企业的重视程度,从而使小微企业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提升其资金周转能力。
科技金融从长远来看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能够增强金融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产业朝着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通过科技金融可以使小微企业的融资具有法律保障,进一步推动科技金融相融合。同时,增强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地推动科技金融对于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使银行、非银行的金融机构服务更加完善。
现如今,对于小微企业而言,要想使其能够站稳脚跟,发展的更加长远,就需要进行科技创新,为企业重新规划发展战略。小微企业从发展初期到成长期,由于所处的阶段不同,因此对于资金的需求也不同,很容易出现资金供给不足的情况。当小微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利用科技金融可以使其逐渐建立完善的法律保护机制,而且可以使其获得金融机构更广泛的资金支持,从而保证小微企业能够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随着科技金融进一步推进,金融机构对于小微企业的融资条件也在允许的条件下适当放宽,并提高了放贷比例,这就大大提升了小微企业融资的成功率。随着科技金融的多元化,小微企业进行融资的渠道也逐渐多元化,不但可以通过银行这些金融机构来进行融资,还可以依托民间资本进行民间借贷来获取周转资金。在科技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其产品和服务也在不断地更新中,这就增加了小微企业融资的可选择性。科技金融为小微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投资机会,这就显著提升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效率。与此同时,小微企业也在其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增加抵押物种类,除了可以用固定资产进行抵押之外,还可以利用技术知识产权进行抵押,这样就可以提高小微企业融资的效率。
在我国对于小微企业的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还不够完善,不能完全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因此,政府应该出台长期的更完善的税收优惠政策来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
5.1.1 加大税收优惠力度
小微企业在发展初期资金需要大,因此,国家的税收优惠应该着重支持其在此阶段的发展。除此之外,小微企业一旦进入生产运营,就需要纳税,主要税种有营业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虽然财政部门考虑到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已经对其所缴纳的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进行了调整,但仍有很大一部分小微企业不符合要求,没有享受到优惠政策。因此,政府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小微企业的具体发展情况,进一步调整小微企业所缴纳的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与此同时,适当将税率降低,让更多的小微企业能够享受政策红利,以此来缓解资金压力和税务负担。
5.1.2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财政部门应该根据小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除此之外,还应该针对小微企业制定专项计划。具体而言就是在小微企业初创期,由于风险投资机构或者是金融机构一般情况下不愿意对企业进行资金支持,政府应该从全局出发,对小微企业通过无偿拨款的方式进行支持。在小微企业初创期,采取无偿拨款和有偿使用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使小微企业在此阶段能够渡过难关;在小微企业进入成长期,在政府的帮助下引入社会资金对企业进行资金扶持;在小微企业进入成熟期,融资主要依靠社会资金,政府财政就可以逐渐减少或撤出。
5.1.3 将税收优惠政策上升到法律层面
政府在制定税收优惠相关政策法规时应该结合小微企业的具体情况,将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具体到点、落实到位,让更多的小微企业能够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保障小微企业的利益。我国现有的税法政策规定限制条件较多,大部分小微企业由于条件不符没有办法及时享受税收优惠,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更有针对性地对小微企业进行税收优惠,与此同时,将这些政策列入到法律条文里,使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有法可依。
5.2.1 创新贷款担保方式
商业银行的信贷机制有待改革创新,优化现有的贷款担保方式。创新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将小微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现金流和企业信用作为基础,抵押和质押物以小微企业的资产和未来融资所形成的资产和权益为担保,这样的贷款担保方式是对传统商业银行信贷担保方式的进一步完善;另一种是当商业银行确认小微企业第一还款的来源不足时,可以申请将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作为抵押质押物或者是由担保公司进行担保,这也是对第二还款来源的补充,可以使抵押和质押的担保更加灵活,使担保范围得到有效扩大,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小微企业贷款的抵押和质押难题。
5.2.2 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
商业银行要加强与保险公司、风险投资机构等金融机构的紧密合作,这样就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单一风险,使风险和收益得到有效平衡。第一,加强与风险投资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和风险投资机构进行合作,一种是以直接贷款的方式对小微企业进行投资,另一种是与创业风险投资机构进行联合投资。第二,加强与保险公司的紧密合作。为了提高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商业银行要加强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根据小微企业的现状共同设计开发更加适合小微企业融资的保险产品。
5.2.3 放宽商业银行参股企业的限制
在我国,由于商业银行参股企业的行为是严令禁止的,但是对于其参股创股是没有相关规定的。这对于小微企业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因为这样可以解决其融资困难的问题。也就是说商业银行通过给小微企业贷款收取利息,与此同时,通过与小微企业签订相关协议获取其股权或部分股权。这样一来,小微企业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商业银行通过这种债券投资和股权投资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其参与小微企业融资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使其获得更高的收益。这样不仅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投资风险,而且使小微企业也获得了融资,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为了推进小微企业的发展进程,我国应该尽快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小微企业在扩大规模和创新技术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风险投资拓展融资渠道,获得充足的资金。因此,风险投资体系的构建势在必行。
5.3.1 引导投资主体多元化
在我国,风险投资机构获取投资资金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政府资金;另外一种是以政府创业投资机构为中心,以财政资金和银行贷款为来源形成风险投资基金。这种方式形成的风险投资基金会导致社会闲置资金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与此同时,使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更加局限,进一步对政府造成负担。因此,建立多元化的风险投资体系首先要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政府的财政作用,吸引社会闲置资金如各类基金、民间资本等资本加入,这样就可以使投资的主体更加多元,各个投资主体共同承担风险,降低单一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系数。
5.3.2 建立有效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
在我国,风险资本退出的方式分为四种:上市、收购、回购、清算。风险投资的收益高低很大程度是受到风险资本的退出方式的影响。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风险投资退出的最佳方式就是上市。然后绝大多数风险资本退出都选择的是收购或回购的方式,由于风险资本的退出方式关系到风险投资的收益,因此,选择这两种退出方式就会使风险投资的收益和效率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失和降低。这也就表明,构建小微企业风险投资体系的重点就是要建立合理有效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
5.4.1 完善创业板市场
创业板市场为一部分企业提供了很好的融资平台,但是仅限于发展扩大阶段的有风险资本进入的中小企业。针对于小微企业融资的平台较少。除此之外,创业板仅仅是解决小微企业扩大规模阶段的资金需求,然而小微企业在初创期是最需要资金的,这对于处于此阶段的小微企业并没有起到融资效果。因此,健全针对小微企业上市、退市标准,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相关规章制度,尽可能扩大小微企业进入创业板市场进行融资的范围。除此之外,创业板市场也要进一步完善,这样在进行风险投资的过程会更加便利,使其更好地进入和退出,从而可以推动风险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5.4.2 规范民间融资环境
在小微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最直接、高效的融资渠道就是民间借贷。因为,民间金融的特点就是借贷准入低、资金调动快等,因此在小微企业融资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的民间金融又存在分散、无序、不规范的情况,需要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对民间金融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使民间金融的融资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和提升。第一,建立健全民间金融组织,通过民间金融组织对民间金融进行引导和规范,使民间金融朝着更加有序规范的方向发展。第二,建立小微企业和民间资本之间的紧密联系。政府和商业银行服务具有网络优势,利用这种优势,对发展前景比较好的小微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使民间资本和小微企业联系起来。通过这种关系不仅可以使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到小微企业的投资中来,而且还有效降低了投资的风险,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满足。
建立多方机构共同合作的信用担保体系。在我国传统的信用担保体系中的资本投资比较单一,为了使小微企业的信用担保机制能够稳定的运转,需要鼓励更多的信用担保机构参与到担保公司来。国家可以动员社会中的各种经济成分,比如政策性的担保机构、商业性的担保机构以及民间性的担保机构,鼓励这些担保机构积极参与,形成一套由多方担保机构共同合作的信用担保体系,并且确保体系能够顺利运行。
设立专门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基金。政府应该考虑到小微企业实际融资情况,为其设立专门的担保基金。一直以来小微企业的信用担保机构能够正常运营基本上依赖于国家的政策性补偿,获得的经营利润比较少。如果政府设立了专门的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出现损失时,利用专门的担保基金来做抵减,由此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损失。这样的做法可以保障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能够有序发展。不仅如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小微企业贷款融资困难的问题。
小微企业相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虽然规模以及实力都是相差甚远的,但是小微企业也有自己的优势,数量庞大,在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是一股新生力量。科技金融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对其融资模式以及发展道路都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科技金融可以有效地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进一步优化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除此之外,科技金融还可以使小微企业更精准地找到发展方向,使其能够朝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