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杨
(河南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院(河南省疫苗批签中心),河南 郑州 450018)
安瓿小容量注射剂是临床常用药物剂型,特别是抢救及重症治疗时,其作用不可替代[1]。但由于其直接通过血管给药,风险性远高于口服制剂。近年,注射剂可见异物引发的医疗纠纷屡见不鲜[2],可见异物检查不合格也是药品检查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之一[3],其对人体的危害极大[4]。碳化问题是安瓿小容量注射剂可见异物的主要来源之一[5]。本文结合企业实际生产中的一些发现与实践,就其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灌装小容量注射剂时,药液沾到瓶口,被封口火焰极速烘烤,碳化形成深色或浅色的焦头,此即碳化问题[6]。 一旦在瓶口形成碳化,如后期未能及时有效检出剔除,那么在放置运输过程中,瓶口的焦头经药液不断浸泡后,极易脱落至药液内形成明显可见异物,见图1。
图1 碳化后的针剂
碳化有深色和浅色之分。浓度大的有机物药液,形成的碳化颜色较深;浓度较小的药液产生的碳化颜色较浅,有的还呈灰白色。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并不是所有注射剂都有碳化的现象,根据品种和辅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碳化的程度也不同,有些品种基本不存在碳化问题,有些品种则易碳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黏度[7]。如: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等黏度不大的样品即不存在碳化问题;而如维生素C注射液、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等黏度相对较大的药液则易出现碳化问题。另外,除品种因素外,产品浓度也是决定碳化与否的重要因素。浓度高的注射剂,含有机物相对较多,因此较浓度低的同品种注射剂,碳化的几率更大。如20ml:10g葡萄糖注射液较20ml:5g葡萄糖注射液的碳化检出率更高。
灌注药液时,是由针头进入开口的安瓿瓶进行灌注的,如图2所示。因此,针头位置如果调整不当、动作不协调或安瓿口径大小不一,就会造成运行中针头碰撞安瓿内壁,从而将药液沾染到瓶口内部,遇封口火焰即碳化。
图2 灌注现场
当药液灌注速度调节不当,如过快,即会引起药液飞溅到安瓿内壁或瓶口形成液滴;或药液温度过高,灌入瓶内时,产生蒸汽,遇温度较低的瓶口冷凝后,产生液滴。这些液滴经过封口火焰的烘烤后,将会形成碳化。
灌注速度过快,还会造成灌注完毕后针孔药液回吸不完全,针尖上留有残余的药液,针头提升归位时药液极易粘到瓶壁或瓶口,经高温封口而出现碳化。
安瓿瓶封口时,如火焰调节不良,如火焰不集中而呈散射状,则易导致烧烤范围扩大化,接近瓶颈下部,烧焦部分药液,产生淡色碳化。
小容量注射剂灌装进安瓿瓶后,在流水线上移行,全靠移动齿板带动。如果移动齿板磨合不佳,则在运瓶过程中将会产生震动,振幅过大会造成安瓿内的药液飞溅到刚熔封的安瓿口处,急剧受热形成碳化。
根据上述原因分析,安瓿瓶的尺寸也是影响碳化的因素之一。因此控制安瓿瓶的规格是降低碳化发生概率的重要措施[8]。尽管国家对安瓿瓶的尺寸有限度要求,但制药企业也要根据自己的生产线特点,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对安瓿供应商提出更严格的要求,表1即为本文作者所在企业对安瓿尺寸的实际控制要求。从源头进行严格把关,加强供应商管理并定期进行安瓿质量审计,根据进厂检验情况及车间使用的质量情况,及时通知供应商进行改进,制定出一套适合于生产要求的安瓿高标准体系,确保供应商持续稳定地供应质量可靠的产品。丝外径和泡外径均按实际要求控制,便于生产使用,减少损耗。同时在安瓿的设计上,瓶口由直筒型改变为喇叭口型,方便灌装时针头准确插入安瓿瓶,减少针头撞击瓶口造成液滴残留的风险。如果安瓿质量差,瓶口粗细不匀,安瓿内壁易碰到针头,不但易造成碳化,也会造成药液中出现玻屑,应选用粗细均匀的合适安瓿,剔除细瓶等不合格品。
表1 碳化的关键指标(外径):安瓿丝外径和泡外径
药液温度过高,与外部环境存在较大温差,灌封入安瓿后,易蒸发冷凝附着至瓶口,封口时与火焰接触形成碳化。因此,为避免冷凝液滴的出现,应尽可能降低产品灌装药液温度至与周围环境温度一致,降低药液蒸汽冷凝的可能性,如在生产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时,将灌装前药液的温度由40 ℃降至30 ℃后,冷凝液滴的出现几率明显下降,显著降低了碳化发生的可能性。
缓冲罐底部与分液器平行,确保药液全部流入分液器。缓冲罐药液液位过高,灌注系统压力大,药液流速快,药液进入安瓿的冲击力增大,容易造成药液飞溅至瓶口形成碳化。调整缓冲罐液位高度,如灌封过程控制缓冲罐药液量由40~100 kg调整为20~60 kg。
在实际生产中,如图3所示,运输药液的管道并不是内径相同的,一般来讲,越靠近灌封针头处的软管,其内径越细。因为目前的设备都具有回吸的功能,目的就是防止灌注完后的液滴残留滴落在瓶口,发生碳化。而如果靠近针头处的内径越粗、越长,则药液量将会越大,药液输出控制能力也会越弱,针头就会容易残留药液,灌装过程中极可能挂壁安瓿瓶形成碳化。因此,在安装设备调试时和后期的维护中,减少管路的长度、缩小靠近灌封针头处软管内径,将会明显增强药液输出的控制能力,减少针头带药液,从而有效防止碳化的发生。
图3 输液管道
在实际生产中,灌注针头的选用也有优劣之分。目前市售的针头有2孔和3孔之分。2孔针头相对于3孔针头,药液的出孔速度较快,对安瓿瓶底部的冲击力更强,易引起药液飞溅至瓶口,引起碳化,因此,目前生产中大都选用3孔针头。
其次,针头的规格与安瓿瓶的尺寸也要尽量做到匹配,下表2为根据生产中的经验总结出的匹配表。
表2 针头与安瓿的匹配表
此外,针头本身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1)调整针头的三孔角度,使喷射的药液柱与针头中心成30°~40°夹角。如果角度过大,将会使药液喷出时直冲瓶壁而四处飞溅;角度过小时,又会直冲底部,同样造成药液飞溅。(2)针头边缘不平整,出药口有毛刺造成针头带药,打磨针头边缘毛刺至光滑,减少针头药液残留、减少喷溅。(3)校对针头,使针头下行或提起时,整个过程始终处于安瓿中心,即针头与瓶底中心呈一条直线,针头进入安瓿深度也不能过浅或过深,使药液在安瓿曲颈下沿着瓶身喷液,防止药液直冲瓶底或飞溅到瓶口,以减少注入瓶中的反冲力,见图4。
图4 针头进入安瓿瓶的示意图及现场图
碳化发生的原因中,熔封火焰也是因素之一。如图5所示,火焰是垂直于瓶身进行熔封的,火焰如位置偏低,则会烧焦药液,造成碳化;火焰如大且散,仍会烧到下部药液,造成碳化。因此火焰调节十分重要。在实际生产中,火焰一般调至蓝色,形状调整为小而集中,目的就是提高火焰温度,同时减少受热面积。
图5 熔封现场图
某些品种,如维生素C注射液,在灌注后,还需充入氮气进行保护。充入氮气时,气流不能过快,既要使安瓿空间内残余空气排尽,又不能使药液飞溅至瓶口,一般要求充气使药液面呈生产上所述的“浅小窝窝”状为宜。
首先,移动齿板、压瓶齿板必须精确固定到位,一切以不让安瓿瓶产生晃动为标准。应增强人员对设备运行及维护保养的熟练程度,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
其次,灌封设备各项参数匹配度也一定要调试到位。除了上述提到的灌装速度和针头位置外,还要注意以下两个参数:回吸量(灌注完毕后,针头回吸药液的量)和回吸速度(灌注完毕后,针头回吸药液的快慢)。
最后,目前运行的生产设备,一般都带有外观检测机,能有效剔除碳化的安瓿瓶。但投入生产前必须进行设备验证,通过人机对比,确认设备性能优于人工且漏检率在规定范围内。即便投入使用后,也要每日生产前使用标示品进行性能确认,生产过程中采用人工随机抽检,以保证生产合格。
通过对小容量注射剂的碳化问题的分析可知,造成小容量注射剂碳化的原因很多。根据实际生产经验判断碳化问题的原因,通过对本文中提及的几个方面进行控制,能有效减少碳化问题的发生。但由于生产中,品种不同,过程也不同,不能一一列举,还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地制宜,才能杜绝碳化现象的发生,切实做到保障人民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