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慧娟,李文林, ,杨丽丽
(1. 南京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养生康复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2. 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南京 210023);3. 南京中医药大学 图书馆 博物馆,江苏 南京 210023)
荠菜为十字花科荠属植物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L.) Medic.的全草,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或栽培,荠菜的种子(荠菜子)、花序(荠菜花)亦供药用。《中华本草》[1]中对其凉肝止血、平肝明目、清热利湿等方面的功效进行了多角度描述。作为分布广泛的野菜,荠菜不仅见于本草、方书等医家著作,在农书、养生典籍中也多有记载。现代研究[2]表明其富含黄酮类、有机酸类、生物碱类、氨基酸类及糖类等成分,具有降血压、收缩子宫、止血、抗癌、抑菌、抗炎等药理作用,证实其作为药材与功能性食品方面的多重价值。本文对荠菜资源的古今利用状况进行系统整理,以期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荠菜见于历代典籍记载的名称有“荠”“靡草”“护生草”“净肠草”“芊菜”“鸡心菜”等。此外,福建民间称“上巳菜”,广州称“菱角菜”,浙江称“清明菜”等[1]。“荠”的名称最先见于先秦典籍《诗经·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3]。古谓“甘菜”,是与“苦菜”荼草相对应,说明古人很早开始采摘与食用荠菜,并明确记载其味甘。《名医别录》将其列为上品“荠,味甘,温,无毒。主利肝气,和中。其实,主明目,目痛”[4],这是荠菜作为药用的最早记载。
关于“荠”名称寓意,《本草纲目》[5]记载“荠生济济,故谓之荠,释家取其茎作挑灯杖,可辟蚊蛾,谓之护生草,云能护众生也”。此处“荠”的含义可理解为荠菜丛生众多的形态,亦可解释为其能济护众生。《本草汇言》[6]蔡心吾则从“齐”的角度阐释了“荠”的名称含义,因其花叶对生,整齐如一,是形态上整齐之义,又能止齐一身之气,令痢疾积滞者可通,久痢多行者可止,是功能上齐全之义。“荠菜”之名则始见于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食治》[7]。
“靡草”的别称缘自对荠菜形态的描述,《礼记·月令》[8]中记载“靡草”为荠、葶苈之属, 因其枝叶细小,故谓“靡草”。“芊菜”和“鸡心菜”亦是就荠菜的形态而言,出自清代汪绂《医林纂要探源》[9],“芊菜”是言荠菜生长繁茂,“鸡心菜”是言荠菜结荚,扁而三角如扇的形态。“护生草”是就荠菜的功效而言,《本草纲目》[5]云佛家取荠菜茎作挑灯杖,可以祛蚊蛾,护众生。“净肠草”亦是就荠菜的功效而言,出自《植物名实图考》[10],因荠菜可以荡涤肠胃,治疗痢疾,故谓“净肠草”。
从荠菜的多种名称可反映其生长繁茂、功效多样的特点,也体现出人们在应用时遵循的“药食同源”思想。荠菜除了全草可入药,其叶、花序、种子、根皆可入药,据《中华本草》[1]记载,荠菜子异名“蒫”“荠实”“荠熟干实”“荠子”“蒫实”,荠菜花异名“荠花”“地米花”。
古典医籍中,“荠实”的最早记载见于魏朝《吴普本草》[11]“荠实。神农:甘,无毒。生野田,五月五日采,阴干,治腹胀”,保留了神农对荠实的药论,详细记载“荠实”的味道、毒性、产地、采摘时间、炮制方法和功效,说明荠菜子很早就入药使用。“荠”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的《名医别录》[4](以下简称《别录》),将其列为上品,云其“味甘,温,无毒”,功效为“主利肝气,和中”,并补充荠菜子的功效“其实,主明目,目痛”,奠定了对“荠”性味和功效的基本认识。《本草经集注》[12]在《别录》的基础上,补充“荠类又多,此是人可食者,生叶作菹、羹亦佳”,反映古人很早就食用荠菜,可腌制或煮羹食用,因其无毒,故可贮藏久食,体现中国先民药食同源的思想。“荠菜花”的最早记载则见于宋代《履巉岩本草》[13],并沿袭《日华子本草》中荠菜花治疗久痢的应用。
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7]在《别录》的基础上做了补充,首次提出“荠菜”之名,在此之前均称为“荠”,并补充记载荠菜味“涩”,有“杀诸毒”之效,首次记载药用部位荠菜根治疗目涩痛的功效,孙氏的《千金翼方》[14]还收载“荠子”为明目和治疗目赤痛的药品,“荠菜”为益肝胆药品,足见其对荠菜和荠菜子功效的肯定。孟诜对荠菜的认识多有创新,其《食疗本草》[15]首次明确提出荠补益五脏不足的功效,与《别录》将“荠”列为上品相呼应,并首次提出食用荠叶的不良反应,即“动气”,可理解为“耗气”,首次记载荠子入治疗目疾处方中的使用禁忌,即不可与面类同食,否则易引发背部闷痛,服用丹药的人亦不可食用,此使用禁忌为后世一再转述。五代《药性论》[16]描述荠菜子药性“味甘,平”,这也是现存古医籍中对荠菜子药性的首次完整描述,并首次提出患肺部疾病的人不可食用荠子,食之易引发寒性病症,同时将荠子“主明目”功效具体描述为“主青盲病不见物”,还补充了药用部位根、叶烧灰,治疗赤白痢的应用。至此,荠菜和荠菜子的药性与功效认识,荠菜花、根与叶的功效认识基本定型。
宋代唐慎微的《证类本草》[17]亦收载荠菜,虽然唐氏并未提出荠菜新的功效认识,但《本草经集注》《食疗本草》《药性论》《日华子本草》《食性本草》对荠菜功效的记载均有赖于唐氏此书而为今人所知,其中《食性本草》补充了荠菜子和荠菜花的功效,首次记载荠菜子“主壅,去风毒邪气,去障翳,解热毒,久食视物鲜明”的功效,并记载荠菜花可辟虫。南宋王介《履巉岩本草》[13]则首次记载荠菜花“性暖,无毒”的药性认识,且彩绘荠菜花图谱,并收载荠菜花治疗久痢的用法。元代吴瑞《日用本草》[18]首次提出荠菜“辛凉、甘平”的药性认识,功效“疏利五脏,凉肝明目”,《中华本草》[1]沿用其“性凉、凉肝”的记载,这与现代应用荠菜治疗高血压和各类出血病症相一致。至此,荠菜、荠菜子和荠菜花的药性与功效得到进一步的丰富。
明代对荠菜的药性与功效又有了新的认识。李时珍《本草纲目》[5]将荠菜的功效概括为“明目益胃”,并记载食疗方“荠菜粥明目利肝”,还于第三卷“百病主治药”中“脾胃”项下记载荠菜用于治疗劳倦内伤,“痢”项下记载荠根茎烧灰水服治疗湿热痢,“胀满”项下记载“荠菜子治腹胀。根主胀满腹大,四肢枯瘦,尿涩,以根同甜葶苈丸服”,“眼目”项下记载荠菜可治疗眼目赤肿和眼目昏盲,以及眼生翳膜“荠根,明目去翳,卧时纳入眦内,久久自落。荠实,主目痛青盲去翳,久服视物鲜明”,表明荠菜不同药用部位善治脾胃系和目系疾病。倪朱谟的《本草汇言》[6]汇集了明代后期浙江一代上百名医药家的药物论说,其中记载著名医药人士蔡心吾对荠菜的药论“甄氏方取根叶烧灰,白汤调服二三钱,治赤白久痢极效。作羹食亦利肠胃,解酒积,去滞而又能收敛浮气也。花叶对生,整齐如一,故名荠,而又止齐一身之气,故治痢去积滞不行者可通,久痢多行者可止。盖取此齐之义云”。蔡氏认为荠菜作羹有“利肠胃,解酒积”的功效,且能止齐一身之气,令痢疾不通者可通,久痢不止者可止,扩充了对于荠菜功效的认识。兰茂的《滇南本草》[19]记载荠菜味微辛、苦,性平,其用荠菜煮鸡蛋吃治疗肺热咳嗽为创新性使用,荠菜清肺热,消痰,止咳嗽,鸡蛋补脾益肾,故以此食疗方用治肺热咳嗽。如今民间仍保留着“三月三,荠菜煮鸡蛋”的习俗。高濂《遵生八笺》[20]收载了《琐碎录》记录的荠菜花用法,表明荠菜花外用可辟虫蚁蚊蛾,体现古人注重卫生保健的思想。
清代与明代相比,对于荠菜功效的新认识主要见于汪绂《医林纂要探源》[9]中“利水和脾,辟蚤虱,散郁热”,并记载上巳日戴荠菜花,用荠菜花煎水沐浴的习俗,以辟蚤虱,除不祥。还有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10]首次记载荠菜花治疗小儿乳积,荡涤肠胃的功效。《得配本草》和《本草撮要》则首次记载荠菜的归经,《得配本草》[21]云“入足厥阴经”,《本草撮要》[22]云“入手少阴、太阴、足厥阴经”,并首次提出“根益胃明目”,《本草分经》将荠菜归入足厥阴肝经,认为其能通行经络,而荠菜子则归入不循经络杂品,二者均具有“和”的功效[23]。至此荠菜的性味、归经、功效,以及荠菜花的功效得以进一步丰富完善。
纵观历代本草记载,可见对荠菜的药性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别录》[4]首载“甘,温,无毒”,唐代《备急千金要方》[7]补充味“涩”,到元代《日用本草》[18]首次提出“辛凉,甘平”的不同认识,明代《滇南本草》[19]提出“微辛、苦,性平”,现代《中华本草》[1]记载“甘,淡,性凉”,可见荠菜药性认识多元,味有甘、涩、辛、苦、淡的不同认识,性有温、凉、平的不同认识,其功效亦多样,可概括为“疏利五脏,利肝和中,益胃明目,凉肝止血,清热利湿,消痰止咳,杀诸毒”,体现荠菜功效齐全。历代对荠菜子药性的认识较统一,即沿袭了《药性论》[16]“味甘,性平”的记载,故其药效和缓,可久食视物鲜明。《履巉岩本草》[13]记载荠菜花药性“性暖,无毒”,因其用荠菜花晒干治疗久痢,久痢易伤脾阳,发展为虚寒痢,故推测其认为荠菜花性暖可温中散寒,现代《中华本草》[1]记载荠菜花药性“甘,性凉”,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湿”,其性凉与功效亦相符。
值得注意的是,荠菜不仅被本草著作收载,还作为荒年救急的蔬菜或美食在历代农书与养生作品中频繁出现。如宋代苏轼在《与徐十二尺牍》[24]中介绍荠菜粥的制作方法“其法,取荠一二升许,净择,入淘了米三合,冷水三升,生姜不去皮,捶两指大,同入釜中,浇生油一蚬壳当于羮面上,不得触,触则生油气,不可食,不得入盐醋”,并盛赞“君若知此味,则陆海八珍,皆可鄙厌也”。明代高濂养生名著《遵生八笺》也收载了东坡食荠法,还收录《易牙遗意》中制作荠菜饼的方法,原文出自韭饼方下,言荠菜同法[20]。明代朱橚《救荒本草》[29]记载“救饥:采子,用水调搅,良久成块,或作烧饼,或煮粥食,味甚粘滑。叶煠作菜食,或煮作羹,皆可”,王磐的《野菜谱》[26]记载“荠菜儿,春月采之,生熟皆可食”,徐光启于其 《农政全书》[27]中收录了《救荒本草》和《野菜谱》的记载。由此可见,荠菜药食两用角色深入人心。不同历史时期典籍中荠菜性味归经与功效应用见表 1。
表1 不同历史时期典籍中荠菜性味归经与功效应用描述
荠菜中医临床常以单方或复方进行应用。查询相关典籍,去除重复方剂,共得11首。魏朝《吴普本草》[11]首载荠实阴干治疗腹胀的单方应用。《履巉岩本草》[13]记载荠菜花“晒干”治疗久痢,《本草纲目》[5]则引《日华子本草》所载荠菜花“阴干”治疗久痢的应用,因荠菜花气微清香,古人多取其阴干作挑灯杖以辟蚊蛾,故“阴干”有利于保留其完整药性,现代《中华本草》[1]记录晒干的加工方式,推测其为自然晒干,温度亦不会过高。《药性论》[16]记载“其根、叶烧灰,能治赤白痢,极效”,元代《日用本草》[18]补充记载“其根叶烧存性,蜜汤调,治痢疾,效”。清代《得配本草》[21]记载荠菜“治痢烧炭用”,因此推测荠菜根叶是通过烧灰存性的炮制方式治疗痢疾。由此可见,荠菜最先被医家应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荠菜子可治腹胀,荠菜花可治久痢,根叶烧灰存性可治赤白痢。
宋代的两本官修方书《太平圣惠方》与《圣济总录》新收录荠菜方剂共4首,均是外用治疗眼部疾病和小儿丹毒。其中,以荠菜根汁点目中治疗暴赤眼疼痛碜涩[30],荠菜和根茎叶研末治疗眼生翳膜的外用方[31]有2首,体现《备急千金要方》荠菜根“主目涩痛”功效[7]。荠叶与赤小豆、煅炉门上灰、青羊脂、葱白相合捣如膏外治小儿天灶火丹发于两膀里尻间,流至阴头[30],干荠叶末与香薷末、赤小豆末、生蒴藿叶茎和调如糊涂丹外治小儿野灶丹从膝起[31],体现《备急千金要方》荠菜“杀诸毒”功效[7],推测荠叶亦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三因极一病证方论》[32]记载荠菜根配伍甜葶苈治疗腹部水肿的方剂,名为“葶苈大丸”,甜葶苈味甘淡而性缓,功擅利水消肿,荠菜根和脾利水,二者共奏消胀除满,利水消肿之功。此方亦被明代的《医学纲目》[33]和《赤水元珠》[34]收载,命名为“葶苈丸”和“小葶苈丸”。因此,宋代记载荠菜相关组方相对较多,共有5首方剂。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35]治疗妇人血脉不通,血不养筋,导致手指挛急麻木,则在莪术散的基础上加一把荠菜,顺着流水揉搓取汁,这是荠菜首次应用于妇科疾病,体现《别录》[4]荠菜“主利肝气”功效。可见荠菜相关组方用于治疗内外妇儿眼各科疾病,功效齐全。
明清两代关于荠菜组方,主要有荠菜粥和荠菜煮鸡蛋两种食疗方。李时珍《本草纲目》[5]记载“荠菜粥明目利肝”,体现《别录》[4]荠菜“主利肝气”功效。兰茂《滇南本草》[19]、清代鲍相璈《验方新编》[36]记载两种荠菜煮鸡蛋的方法,可治疗肺热咳嗽和吐血,体现了荠菜“明目利肝、消痰止咳、凉肝止血”功效。现代荠菜更多以民间偏方形式应用于内科疾病,如与蜜枣同煮治疗内伤吐血[37]、配伍夏枯草治疗高血压[38]、鲜全草煎成浓汤治疗乳糜尿[39],而荠菜花多用于出血性疾病,以及预防传染性疾病,如配伍侧柏叶和藕节治疗各种出血症(吐血、咯血、鼻出血、齿龈出血)[39]、与瘦猪肉或墨鱼同煮汤饮治疗月经过多[40]、荠菜花水煎代茶饮预防流脑[40],荠菜子则配伍大青根或叶治疗黄疸[37]。不同历史时期代表性方剂记载见表 2。纵观不同历史时期荠菜(根茎叶花)组方的功能主治,其与本草著作所载功效基本一致,体现了本草对临床的指导作用。
基于本草考证发现,荠菜全草皆可药用,是一味味美价廉的药食同源中药材。作为食物,荠菜叶作菹及羹味佳,荠菜子水调成块可煮粥救饥,荠菜煮粥食用明目利肝。作为药物,荠菜功效齐全,有疏利五脏,利肝和中,益胃明目,凉肝止血,清热利湿,消痰止咳,杀诸毒等功效,荠菜子主明目目痛,青盲去翳,去风毒邪气,解热毒,久食视物鲜明,荠菜花内服可治久痢,消小儿乳积,荡涤肠胃,外用可辟蚊蛾虫蚁蚤虱,荠菜根益胃,明目去翳,主目涩痛,其根叶烧灰存性可治赤白痢,故荠菜及其不同药用部位可治疗内外妇儿眼各科疾病。因此,系统梳理荠菜相关的历史源流和应用记载,有助于科学认识荠菜的传统药用地位,并通过进一步赋予其现代科学内涵,为简便验廉的中药材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
现代研究报道显示,荠菜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有机酸、氨基酸、糖类、无机物等,具有降血压、收缩子宫、止血、抗癌、抑菌、抗炎等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于预防麻疹、乳糜尿、产后流血、出血性眼病、高血压、慢性泌尿系感染、婴幼儿腹泻[2]。此外,荠菜的营养价值也很高,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碱、多种维生素和钙、镁、铁等元素及大量的粗纤维[44],民间素有“三月三,荠菜赛灵丹”的说法。
我国的荠菜自然资源丰富。作为佳蔬,其味道鲜美,食用方法多样,可做菜饭、菜粥,也可炒、煮、拌,做馅或咸菜[45],经食品精加工可制成荠菜罐头、即食荠菜泥、荠菜挂面、荠菜果冻、荠菜复合饮料等[45-48];荠菜也可作为一部分饲料来源,提高畜禽的适口性[49]。荠菜作为药用,既可作为传统中药材使用,也可制成荠菜茶、荠菜酊剂治疗疾病[49],还可提取有效成分制成滴眼液预防白内障[50]。此外,荠菜在化妆品领域也有开发价值,其有效提取物可制成脱毛剂、染发剂、抗炎抗衰老护肤品[51],也可加入香料和香精中使用[52]。据相关报道[53],荠菜所含的黄酮类成分可能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其活性成分在果实和花中的含量最高,全草次之,因此加强荠菜不同药用部位的基础研究,不断挖掘其健康价值,将助力荠菜资源的综合利用,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