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 青,孙国瑛,周建伟,殷咏强,何 翔
1.岳阳市人民医院骨一科,湖南 岳阳 414000;2.湖南师范大学组胚教研室,湖南 长沙 410000
肘关节是连接手和躯体的重要负重和支撑关节,在人体完成上肢的精细运动、发挥手抓取以及感觉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2]。肘关节是由前、后、内、外四个柱构成一个稳定环,主要靠其骨性结构与软组织结构来维持稳定性[3]。肱骨髁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之一,多见于青壮年的严重肘部外伤,但是由于肘关节的功能活动范围较大,同时对稳定性要求较高,单纯切开复位方式可导致内固定的不牢靠以及关节周围的韧带易撕脱,降低了临床疗效[4]。目前,肱骨髁间骨折应用单臂铰链式外支架结合内固定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同时,也给护理人员带来新的挑战,应用单臂铰链式外支架结合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围术期护理与单纯切开复位手术护理是否存在不同是护理人员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就两种手术方式的围术期护理及临床疗效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样本医院收治的24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及意愿将其分为A组10例和B组14例。A组患者采用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B 组则采取单臂式铰链外支架结合内固定术,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A组男7例,女3例;年龄21~60 岁,平均年龄(48.50±12.10)岁。B 组男10 例,女4例;年龄30~62 岁,平均年龄(49.00±9.44)岁。纳入标准:(1)肘关节正、侧位影像学资料显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2)年龄≥18 岁。(3)无开放性损伤或有其他合并伤。排除标准:(1)病理性骨折。(2)存在认知、精神或沟通障碍。(3)合并其他系统疾病。两组患者的致病原因均为车祸、高处坠伤,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两组患者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常规进行术前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等,开放静脉通路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A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过程中给予仰卧位,上肢止血带250~300 mmHg(1 mmHg=0.133 kPa),肘后正中入路,分离软组织保护尺神经,暴露并清理骨折端,解剖复位后使用克氏针固定应用垂直双钢板或平行双钢板进行最终固定。B组患者采取单臂式铰链外支架结合内固定术,患者仰卧、患肢外展,肘关节内侧贴手术台,定位肘关节屈伸旋转轴,于肱骨滑车中心圆形结构中心点插入固定针,以此定位,装入外固定支架,于肱骨外侧置入外固定支架螺钉,拔出滑车中心固定针,穿针时注意保护神经血管束。
两组患者均于采取常规术前检查、皮肤护理、胃肠道准备及饮食指导等,由于两种手术方式的区别,在患者心理护理、康复训练及并发症护理方面略有差异,具体如下。
1.3.1 心理护理 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比较了解,接受较为容易;而单臂式铰链外支架结合内固定术,采用外支架治疗,支架暴露于体外,影响患者美观并容易给患者带来恐惧、抑郁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对采取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要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对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采取常规心理护理;对于单臂式铰链外支架结合内固定术患者,手术前后向患者讲解外支架的优势及护理,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并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帮助患者了解该手术的相关知识,树立疾病治疗信心及术后康复依从性[5-6]。
1.3.2 康复锻炼 术后早期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指,肩、腕关节屈曲、旋转活动,关节肌肉收缩训练,每天2~3 次,每次30 min。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肘关节因没有外支架的保护,不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单臂式铰链外支架结合内固定术患者在外支架的保护下,能进行肘关节的功能锻炼,如屈伸活动;1 个月后,调节外支架的横杆,加快肘关节活动度;4 个月后,解除铰链式外固定支架锁定装置,进行肘关节主被动屈伸训练,每组屈伸10次,每天2组,每天训练后将患侧肘关节固定为最大程度的屈伸位,密切观察患肢肿胀及神经压迫情况,如有不适,减小固定的角度。
1.3.3 并发症的护理 两组患者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药物,密切观测伤口肿胀、渗血及有无化脓感染。单臂式铰链外支架结合内固定术患者,注意观察钉孔渗血、渗液情况,每日2 次用75%酒精护理钉孔,保持钉孔处清洁干燥,因钉孔处周围痂皮起到屏障作用,在护理时不去掉周围痂皮,防止细菌和污物进入,警惕钉孔感染。
1.3.4 生活护理 单臂式铰链外支架结合内固定术患者由于外支架固定,同时为防止防止外力牵拉、钉孔松动,外露端采取纱布缠绕等保护性措施,自理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对于此类患者给予一定的生活护理协助。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为锻炼其患者功能,可以尽量锻炼其生活自理,以促进患肢恢复。
采用Myao 评分标准评估患者肩、肘关节功能。采用健康指数量表(EQ-5D)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该量表包含行动能力、自我照护能力、日常活动能力、疼痛及焦虑5个维度,各维度采用3 级评分法,1~3 分分别表示没有任何困难、稍有困难、极度困难。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
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BZ_12_2050_543_2065_576)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B 组术后3 个月、6 个月、9 个月肘关节功能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Myao肘关节评分(BZ_12_2050_543_2065_576)分
B组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健康指数量表得分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健康指数量表得分情况(BZ_12_2050_543_2065_576)分
B 组满意率高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例(%)
肘关节承担着人体多种运动方式,最大程度恢复肘关节功能是肱骨髁间骨折治疗的重点,临床中通常采用手术治疗[7-8]。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水平的发展,人们对骨折治疗和愈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9-11],尤其是对生活质量及术后功能恢复的期望值逐渐升高[12-13]。但是,很多内固定手术患者肘创伤术后容易发生关节僵硬[14],关节活动受到影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15]。同时,由于功能锻炼不当、负重过早以及宣讲不到位等原因,很多患者容易发生内固定材料的断裂或者骨折部位再次骨折等风险[16]。本次研究显示,B组患者术后者Myao肘关节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单臂式铰链外支架固定结合术患者的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显著优于内固定手术患者。分析其原因为,单臂式铰链外支架固定结合术在采取外固定保护的前提下,术后护理人员可利用肘关节周围的韧带的牵引作用[16-17],帮助患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避免或减轻关节僵硬的发生[18-19];同时,可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进一步调整支架,使骨折端更好地对位和愈合,以便关节功能恢复[20-21]。但是,单臂式铰链外支架固定术因其固定器材、钉孔感染等问题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与内固定患者不同的是,在单臂式铰链外支架固定术患者中要注重采取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树立疾病治疗信心,同时,要加强并发症的护理,保持钉孔周围皮肤干燥,防止感染[22-23]。
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B 组患者术后9 个月健康指数量表得分均优于A组,表明单臂式铰链外支架固定手术及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这可能是与B组患者在术后早期开始进行功能锻炼,能够帮助患者最大限度的恢复关节功能,满足患者关节活动需求有关。同时,本研究显示结果表明,单臂式铰链外支架固定手术及护理能够得到患者的认可,可能是因为单臂式铰链外支架固定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较好,且护理人员实施的心理、术后康复锻炼、生活指导等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预防感染等有关。
综上所述,单臂式铰链外支架结合内固定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病人优于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而对单臂式铰链外支架结合内固定术患者采取个性化心理护理、康复锻炼等措施,也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加快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患者的恢复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