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技术在防汛领域的运用分析

2023-05-09 12:23叶广健
中国科技投资 2023年15期
关键词:应急处理卫星通信防汛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防汛环节的技术手段也不断升级,卫星通信技术逐渐应用到防汛领域。相较于传统的技术手段,卫星通信的技术质量及效率很高,对于防汛的应急处理和突发性汛情具有很强的治理能力,是现阶段防汛工作的关键技术。然而,在实际作业环节,卫星通信的技术性很强,再加上防汛领域涉及面较广,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隐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防汛作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作业人员就需要结合实际对卫星通信技术进行研究,科学合理地应用到防汛领域。

关键词:卫星通信;防汛;应急处理

相较于传统的技术,卫星通信规避了地质环境的影响,可以更加快速及全面地进行信息传递。现阶段,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卫星通信已经成为重要的应用技术。而防汛是指对河流汛期的防范作业,洪汛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两岸居民的安全,并且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然而,防汛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帮助防汛人员进行状况判断,降低防汛难度,传统的通信技术往往存在时间及地域方面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的交流。这就需要防汛人员加强对通信技术的重视,将卫星通信技术引入防汛领域,保证防汛作业的顺利开展。

一、卫星通信及防汛概述

(一)卫星通信

1.概念

卫星通信是指借助卫星技术进行信息沟通的技术。该技术将人造卫星作为中转站进行电波发射,能够实现多个点位之间的实时通信。相较于传统的技术,卫星通信由于借助人造卫星进行信号转移,其信息沟通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加快信息传递的效率。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各个行业对信息交流的需求不断提升,传统的信息交流手段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卫星通信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加强对卫星通信的研究,将其科学合理地应用到各个环节。其特点是通信范围大、可靠性高、开通电路迅速、可多址接收和多址連接。卫星通信设备如图1所示。

2.特点

卫星通信特点:一是结构精密。卫星通信由空间站及地球站两部分组成,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二者协调共同发挥信息的收集及传递功能。二是技术优势较强。相较于传统的通信技术,其通信覆盖面较广,不受地理因素的影响及气候条件的限制,可以快速精准实现信息传递。地球站及地面设备体积及重量较小,而且造价较低,降低了成本支出。三是通信质量很强。在保证信息正确传递的基础上实现多种信息的同时传递,便于信息交流。

(二)防汛

汛的含义是江河、湖泊等水域的季节性或周期性的涨水现象。由于洪汛会对周边及水利设施产生很大的影响,防汛也就成为必然选择。必须加强对洪水的信息收集,并且结合数据对洪水预防。将卫星通信技术引入防汛作业中,通过先进的通信手段实现信息的转移和交流,可以降低防汛难度。

现阶段,洪汛的成因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然原因,主要包括暴雨天气、副热带高压异常导致的恶劣天气等,很容易导致洪汛的出现。另一方面是人为原因,现阶段城市发展的背景下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诸如围湖造田、水土流失以及林地破坏等状况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当地的水资源,进而导致洪汛出现。

在防汛领域方面,防汛首先具有持续性,即防汛并非一蹴而就,汛期的存在使得相关部门必须密切关注降水状况,以保证作业的需求;其次是技术性,洪水灾害一般具有规模性,针对洪水的治理十分困难,而且部分地区河流很长且流域面积很广,再加上地质构造复杂,很难防汛。防汛作业流程如图2所示。

二、卫星通信技术的优缺点

(一)优点

卫星通信技术具有很强的优势。一是卫星通信不受地形影响,不需建中继站,特别适合于点多、面广、地理位置偏僻的报汛测站;二是卫星通信功能较为齐全,水利卫星通信与北斗卫星通信相比,增加了语音通信,数据广播、高速网络应用等功能,非常适合基层防汛通信应用;三是维护成本低的特点,基层用户单位运行维护成本低。

(二)缺陷

卫星通信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通信技术的发展,但是其依旧存在一些缺陷。

首先是通信的延迟状况。现阶段,在水利工程发展过程中,使用的卫星通信设备还存在延时状况,再加上部分小站点的卫星通信信号不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卫星通信的质量。此外,地面的站点与卫星中转站的距离较远,延迟一般在一秒左右。卫星在作业环节受到星蚀及雨衰等状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站语音通信的稳定性,导致小站的电话通信存在时间差,如遇雷雨天气甚至是出现通信中断等状况。现阶段的卫星技术较为复杂,要保证其作业质量,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操作难度较大。再加上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够顺畅,卫星通信的落实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状况影响通信功能的发挥,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加强重视,结合实际需求进行解决。

三、卫星通信技术在防汛领域的运用策略

(一)卫星通信技术在防汛领域的应用现状

卫星通信技术已经逐渐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防汛作为水利行业的重要一环,成为关注要点。我国结合水利防汛的要求已经建立起卫星地面站,利用亚洲卫星二号的1/2波段进行信息传递,进而实现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及数据传输。主管部门能够及时将汛情传递到流域管理单位,并且提供大量的专业信息,帮助防汛人员进行汛情防治。目前,由于运用卫星通信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信息的交流速度,部分省市已经建立起专业的卫星网络,为现阶段的防汛作业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卫星通信防汛已经实现数据传输、图像传递以及实时通话等功能,信息收集单位及时向防汛单位传递流域的具体信息,再加上数据库的建立,各个单位及时了解汛情,结合具体数据制定解决策略。此外,借助卫星通信,还能针对汛情实时监控,并且将监控画面直接传递到指挥中心,方便防汛人员对汛情的变化状况进行研究,结合实际实时对防汛作业方案进行调整。卫星通信技术应用到防汛作业中,不仅实现了汛情防范,还在很大程度上协调水利工程的发展,实现对居民财产及人身安全的保证。

(二)应急通信系统的建立

实际的防汛作业中,部分汛期的发生一般具有突然性。这种突发性的汛情会对周边产生很大的影响,针对其治理也十分必要。传统的信息传递手段较为落后,难以在第一时间将汛情信息传递到治理单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防汛人员的反应速度,制约防汛作业的落实。在此背景下,可以将卫星通信技术应用到应急防汛中,实现对突发性汛情的防护以及治理。突发性的汛情不确定因素较多,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收集,将无线网络、数字集群以及卫星通信等技术有机结合,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便于信息交流,为防汛作业奠定基础。其中,卫星通信技术可以借助卫星实现高覆盖率、高清晰度及高容量的信息传递,便于防汛人员精准了解汛情的各项状况;数字集群技术可以利用数字信号及编码技术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防汛单位借助该技术实现移动的调度指挥;无线网络技术具有便携性及安装简单等优势,在防汛作业中一些不利于有线网络接通的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借助该技术,能够在防汛整个环节实现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进一步推进防汛功能的落实。防汛单位将这些技术集中到防汛通信车中,使车辆具有实时通信以及信息收集和传递等功能,在防汛现场构建起可以移动的防汛通信体系,便于防汛作业的落实。

(三)卫星防汛通信网络的构建

要充分发挥卫星通信网的优势,关键还在于通信网络的建立。在防汛作业中,要科学合理地实现卫星通信技术的落实,就需要加强对卫星通信技术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通信网络。

首先,结合实际对防汛通信网络的系统构建进行研究,按照快速、高效及灵敏等寻求对现有的车载站、卫星电话、便携站以及固定站等整合,实现各个系统及站点的系统结构。

其次,系统功能的研究,专业的技术人员要加强对各个系统功能的研究,通过固定站及车载站的数据集成技术将整个汛期信息收集整理,然后传输信息,实现整个系统信息的数据传递及图像传输,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信息之间的交流。而车载站及便携站负责信息的收集,利用这些站点对汛情的数据、图像以及程度等信息收集,之后传递到指挥中心,便于作业人员作业。固定站可以承担指挥中心的功能,在防汛期间承担对车载站及便携站等站点的指挥任务,借助实时卫星通话功能实时的调度,实现对汛情的控制。

最后,卫星防汛通信网络工作方式的选择,洪涝灾害具有较强的破坏性,如果洪涝灾害较为严重,常规手段难以满足数据收集的需求,就需要利用卫星防汛车载移动系统进入防汛现场,车载卫星天线能够迅速地对卫星信号进行捕捉,对卫星进行锁定,然后利用数字微波技术将现场的信息传输到车载站与便携站,再由承载站将现场信息传输给固定站指挥中心,实现信息的传递与交流,为防汛工作的落实奠定基础。

(四)遵循作业原则

卫星通信技术虽然具有很强的优势,但是在实际作业环节依旧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要充分应用卫星通信技术,关键还在于遵循规范。一方面,重视天气状况,卫星通信虽然规避了地面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其借助卫星进行信息收集与传递,很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恶劣天气会影响信号传递,导致信息失真。通过加大卫星天线的尺寸等手段加强卫星信号,以规避外界天气可能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与地面设备的配合,卫星信号的接收需要通过地面设备实现,加强卫星通信系统与地面其他通信系统的融合,形成统一整体,避免不协调导致的信息传递问题。

四、结语

在开展防汛工作时,洪水可能会对通信设施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使防汛指挥中心难以及时掌控防汛现场的状况,造成更大的损失。防汛通信必须具有充分利用卫星通信技术,保障应急事件的通信不中断。通过在防汛现场建立卫星通信网络,将现场的各种信息传输到防汛指挥中心,将指挥中心的决策传达到现场,从而增强防灾的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参考文献:

[1]何元智,尹浩,谭庆贵,等.基于微波光子的卫星通信载荷架构及关键技术[J].电子学报,2022(12):2945-2956.

[2]温佳文,申源.遥感技术在沂沭泗局防汛抗旱领域的应用[C]//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水利学会减灾专业委员会,《中国防汛抗旱》杂志社.第十二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2:262-267.

[3]李广义,朱一聪.山东黄河防汛抢险应急通信系统的构建与发展[C]//河海大学.2018(第六届)中国水利信息化技术论坛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18:17-24.

[4]陈晨,刘志云,曾佑聪,等.基于GPRS/GSM和卫星通信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解决方案[J].中国防汛抗旱,2017,27(06):47-51+59.

[5]任伟,许卓首,虞航,等.水利卫星通信應用系统在黄河水文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防汛抗旱,2016,26(04):59-61.

作者简介:叶广健(1989),男,山东省肥城市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卫星地面应用(卫星通信)。

猜你喜欢
应急处理卫星通信防汛
卫星通信、导航、遥感在自然灾害防治中的融合应用
夏季防洪防汛
防汛当前莫添乱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淮委组织开展2017年防汛抢险联合演练
卫星通信专家的选择
雨季汽车涉水安全驾驶习惯与应急问题处理
航空器的顺风耳——机载卫星通信
论中国与东盟海上油污预防及应急处理合作机制
卫星通信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