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罗晓荣(1977~),女,布依族,贵州普定人,贵州省普定县第三中学,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摘要:初中历史作为中考当中重要的一个科目,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新课改、新理念、新中考的背景下,教师需要积极适应新变化,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实际学情,变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初中历史复习课,利用多元化的复习方法,根据考试形式,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促使学生把握历史知识的梳理与应用,养成良好的主观能动意识,进而使学生可以考到理想的成绩。文章就新中考形势下的初中历史复习策略展开研究,以期为广大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支持与帮助。
关键词:新中考;初中历史;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3)09-0128-04
一、 引言
学习需要长期的脑力劳动,是不断思考知识、生成知识、内化知识的过程,尤其是初中历史学科的学习,由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知识较为繁杂,若没有兴趣驱动,单单机械化背诵和学习,学生很难巩固所学知识,更加难以拓展。复习课亦是如此,初中历史教师需要积极响应新课改号召,逐册、逐章、逐节地进行全面复习,切忌以新课的形式讲解,重视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培养,焕发学生学习主体活力,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构建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 初中历史复习教学现状
在初中历史复习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在课堂当中注重形式引导,学生在复习当中兴致低下,提不起精神。这样的复习方式教师本位现象严重,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单单凭借教师一人之力,无法提高复习效率。同时,初中历史知识以讲习题、背知识、大量刷题的题海战术为主,导致学生只能参与到单一乏味的复习当中去,无法有效激发自身的主观能动意识,学习激情和耐心被取缔,逐渐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复习效率低下。对此,在新中考形势下,教师开展初中历史复习教学时,需要充分焕发学生学习主体活力,在复习过程中培育他们的学习主人翁意识,由教会知识转变为学会学习,切实做到“授人以渔”。为了提升学生的复习质量,并真正提升学生的初中历史学习能力,教师需要积极整合复习方法,利用创新型的思维导图、合作学习、激趣导学、学科融合、微课慕课等方法,实行三轮复习,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束缚,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脉络与体系,助力学生取得满意的考试成绩。
三、 初中历史复习教学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点
历史学科具有较强的规律性,时间线索与知识点之间联系密切,且脉络清晰,因此,教师需要深入把握历史知识的纵横关系,以关键时间与知识点为抓手,以点带面,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历史知识的重难点,从而减小历史总复习难度。通过复习教学,将知识贯穿于整个复习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将类比的历史知识进行整合,引导学生回忆相同的知识点,并加以分析归类到同一条知识体系当中。促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同类项的史实以及同时代的面貌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头脑中把历史知识织成网络,以全视角和大线索来整体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答题水平。
(二)引导学生理解历史重难点
在历史复习教学中,老师根据学生以往的课堂实践,分析与总结中考考点信息,如“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和“中共一大召开的意义”,学生对这两个知识先后出现了错误的时间记忆,从而造成了部分学生较易出现对中共一大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时间的错误认知。因此教师利用历史复习课堂对历史框架进行整合和梳理,将学习的内容进行具体划分,可以帮助学生充分掌握该知识点,并在遇到该知识点时可以拿到分数,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四、 初中历史复习教学的实际策略
(一)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历史复习现状可以得知,目前的初中历史复习效率较为低下。因此,想要切实实现教学目标的实效化,就需要教师转化为引領者的身份,逐步推进初中历史复习开展的时效,不仅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更要兼具巩固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从完善已有的教学模式出发,更积极地加强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复习《近代化探索》的历史知识教学活动时,教师应精细化地设计复习目标,并促使学生能够对这一部分内容有更为清晰的认知,从而了解到中国近代史上出现的重要人物与历史事件。例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使学生能够对我国近代人民付出的努力与壮举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时,还应能够针对这一内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以此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随后,教师可以构建思维导图,将模块化的知识具象化,让学生能够从思维导图当中,了解近代化探索的事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同时,教师还应在复习开展前,对网络中优秀的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将音像、视频等教学资源动态化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进行教学反思,树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正确思想观念。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并重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播放历史短片的方式,促使学生形成“今日生活来之不易”的理念,明白只有祖国才是我们国人最强大的后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有机整合历史教材
针对复习而言,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时,应以合理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教师应对复习内容进行精细划分,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重点及难点,再以新课程改革要求为教学之本,以点连成线的方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构建更为完善的知识基础。在引导学生开展七年级上册教材内容的复习时,教师可以以单元为基础,再将知识点进行讲解,并在这一过程中将民族的发展顺序作为复习的目标之一,通过时间的更替,在其中穿插相对应的知识点,能够有效提高复习效率。另外,老师还应强化单元复习内容,在复习“三国二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历史知识时,教师应注重引言功能的良好运用,帮助学生对这一时期的特点加以认识,再由此进行复习活动,分层次划分这一时期的人物特点、历史事件,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同时,教师还可以把同一时期国内外的发展状况整合到复习活动之中,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容。
(三)利用思维导图导学
教师应认真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目标,研读最新课程标准,以帮助学生更全面、正确地了解历史事件、人物、现象,总结历史线索,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思维导图作为新课教学以及复习教学行之有效的新型教育方式,教师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以图文组合的形式,引导学生梳理各个知识点和题目之间的联系,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精准把握新课改要求,利用思维导图导学,并开展一轮复习,从而引导学生构建历史知识框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开展抗日战争的复习教学活动时,由于抗日战争涉及的章节较多,学习内容也较难,许多时间线、标志性事件和人物学生容易搞混、记错。对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绘制时间轴,让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同时可以利用师生、生生互动协作的形式,对思维导图的内容进行拓展,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网络,首先可以构建14年抗战的知识思维导图,建立时间轴: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1936年西安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1938年武汉会战、1941年第三次长沙会战、1945年日本投降和中共七大召开。教师将抗日战争中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事实绘制成思维导图,让学生在梳理时间线的同时,一边巩固知识一边整理知识,让学生可以在参与填写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历史时空观念。同时,在利用思维导图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创设重点问题情境的方式,活跃学生的思维,如:中共如何做到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抗战成功最基本的因素在于哪些?抗战的成功有着怎样的重要历史价值?以此引领学生深刻地认识没有中共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进而推动学生家国情怀和民族自信心的形成。
(四)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传统的初中历史复习当中,教师本位现象严重,不够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新课改的推行,使教师充分意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为避免学生在复习开始阶段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导致复习兴趣丧失,需要教师积极整合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良性、民主的学习氛围以及双边复习活动,为复习活动的开展增添活力,有效促进良好开端的形成。例如,在进行《历史告诉我们什么》的复习当中,这一内容的主要教育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如何做人、怎样做人的道理,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内容。因此,在复习阶段,为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以构建问题导入让学生回忆自己知道的历史故事,看过的历史影视剧、电影或书籍,引导学生理解秦始皇、秦桧、唐僧玄奘、方志敏、林则徐是哪一时期的人物,他们又是怎样的人。学生会对熟知的任务展开激烈的讨论,讨论完毕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我们学习历史,便能懂得做怎样的人,便能树立远大理想,为祖国事业做贡献,对吗?”学生会积极热烈地回答:“对。”从学生熟知的人物出发,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使其能以饱满的情感参与到复习活动中来,不断提高教学实效。
(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新中考形势下,为积极响应新课改教育理念,教师在初中历史复习课中,结合学生学情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复习来确定教学方法。由于初中历史知识具有深度与广度,面对知识繁多的历史学科,学生极易产生焦虑、厌学等不良情绪,对学不进、记不住的知识,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复习效率也会受到影响,进而使得中考成绩不理想。教师在进行复习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分层次教学,有效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分级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巩固学生历史知识、提高复习教学水平,最终实现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促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可以协同发展。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与知识掌握程度,合理划分学生等级,以强化基础知识、提升能力为辅的教学手段,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展开教育,幫助其巩固重点知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查缺补漏,建立知识系统。对基础知识相对扎实的中等生,教师可以引导其梳理时间线,结合事件背景,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梳理知识脉络,有效链接知识,提升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对学习较好的优等生,教师可以利用复习教学,引导其灵活运用知识,强化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并使其对历史事件形成独到的见解。
(六)习题训练掌握方法
首先,授人以渔是复习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应积极把教学生知识转化为教学生学习,使学生能够切实掌握科学的复习方式和答题技能。因此,在进行中考复习的教学活动中,除了要帮助学生记忆与夯实知识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与技巧。在引导学生复习时,教师无法避免对学生进行习题练习,这并不是所谓的题海战术,而是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方法。通过开展习题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总结与归纳的能力,促使学生掌握答题方法,提高历史成绩。例如,在中考的历史试卷中,选择题的类型丰富,有因果型、逆向型、比较型、排序型、材料型等多种类型,也有着不同的答题技巧。在因果型的历史选择题中,有些是在问题中给出了历史事件的结果,在选项中罗列了导致结果出现的原因,通常以“是为了”“目的”“原因”等结尾,在考试中也常常将原因进行细化,分为“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反之,在选择题的题干中已经给出历史原因时,通常会以“影响”“结果”对选项进行罗列。因此,这类题型需要学生在审题时就能够正确理解题干的相关历史概念,区分好各类原因。其次,要把握好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客观地分析与整合推动历史发展的原因。最后,要精准提炼题干信息,把握选项与题干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因果。通过认真审题,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对试卷中的历史材料题,教师应传授其合理的解题技巧,通过“一读二找三答”的方式,提高答题效率:①前提是让学生学会读题,审清题干问题,合理利用时间通读两到三遍,加深对材料的理解并更好地进行掌握。②关键在于解答问题,有效提炼关键信息,根据题干问题联想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解答。③答题要规范有条序。
(七)设计合理教学情境
在實际初中历史复习课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构建主题任务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围绕中心知识点,唤醒遗忘的历史知识,同时也能够结合具有趣味性与思考性的教学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内驱力,不断丰富与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使学生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分析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复习课教学与新课教学不同,学生对知识点较为熟悉,并对许多知识已经成功掌握,需要教师更加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变革传统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课堂体验,从而提升复习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进行“商鞅变法”的复习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表演舞台,与学生一起编创该剧本,学生自发选择剧本中的人物角色,教师在一旁读旁白,渲染气氛,学生通过亲临商鞅舌战群儒的情景,强化学习体验,深入感知商鞅的果敢睿智以及秦孝公的知人善任,体会与领悟到历史变革艰难险阻的荆棘之路,让学生能够通过跨时空的情感体验,认同改革价值,强化内心只有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直面困难,方能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做出贡献,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道德情感及历史素养。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复习活动的开展当中,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致,切实帮助学生巩固自身的知识基础,掌握更为完善、科学的答题技巧,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中的重难点进行更为深层次的理解,不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为灵活地完成中考当中变幻莫测的历史题型,推动学生复习效率的提升,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
参考文献:
[1]叶雪萍.新中考形势下的初中历史复习策略[J].天津教育,2022(18):159-161.
[2]刘爽.初中历史复习策略指导[J].初中生学习指导,2021(33):62-63.
[3]王占波.初中历史复习课的有效策略探索[J].智力,2020(29):105-106.
[4]余夏.初中历史有效复习策略的研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4):65-66.
[5]燕芮盈.初中历史复习课教学策略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20.
[6]唐勇.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20(2):6-7.
[7]林敏.新中考形式下的初中历史复习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8(1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