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影
摘要:从古至今,口语交际一直是人们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使用的基本手段。而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提升口语交际能力也显得更为重要。于是,“核心素养”一举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语文教学上更是提出了将“语言”转变为“语用”的概念,并特意单独设置“口语交际”板块。可是,在日常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并不明白怎么来上口语交际课。所以,文章将围绕具体课例来谈谈何为口语交际课、口语交际课应培养哪些能力以及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交际能力。
关键词:口语交际;交际素养;发展思维;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3)09-0014-04
早在人类文明开始以来,“交际”便成了人類生存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实践活动。而口语交际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长河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游说列国,“百家争鸣”;张仪说楚,六国合纵。三国时期,诸葛亮赴江东劝说孙权联合抗曹,开创“三足鼎立”局面。到了民国时期,黄兴、秋瑾、胡适等伟人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唤醒愚昧民众。新中国成立,周总理在外交的舞台上纵横捭阖,幽默中透露着智慧与沉稳,尽显大国风范。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能说会听”的能力在进行社会交流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在近几年“核心素养”热点的加持下,教育界将语文教学重心从“语言”转变为“语用”,这一观点也融入了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特别是将“口语交际”板块单独设置。如此安排,可以将高度关注培育学生口语能力的实际全面展现出来。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高度关注口语交际教学。首先,从思想层面来看,没有正确认识这一课型,把这一教学当成是口语表达,导致在教学时出现形式化的情况。其次,从行动层面来看,对口语交际课堂实施存在偏差——“重智力轻情感,忽视学生兴趣”“重内容轻交际,忽视交际能力”“重讲解轻实践,忽视方法多样”“重阅读轻交际,忽视日积月累”。如何以目标为导向,找准口语交际课程的定位,改正平常教学中的偏差,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呢?接下来,文章以部编版课本中《爱护眼睛,保护视力》这节口语交际课来进行论述与讲解。
一、 明确交际目标,精准课型定位
在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当前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口语交际能力。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培育学生的倾听以及口语表述能力,这样学生才能正常、有效地与他人交际,不断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看出,对口语交际教学来说,首先就是培育口头语言能力,教学的重点在于创设多种真实的交际情境,从“听”“说”“应对”三个层面来训练学生的各种交际能力,从而达成交际训练目标。其次是重视交际中的非言语因素,即在既定的交际情境里,在交际时,培育学生的三大意识,例如目的、角色以及场合意识等,使他们成为有礼貌的交际者。拿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文《爱护眼睛,保护视力》来说,包含了两条线。一条线是明线——话题内容,内容有三:掌握学生的视力现状;查找视力影响因素;提出保护视力的主要措施。而另一条线则是暗线——交际训练目标,目标也有三:控制音量;不重复;会补充。其实,这两条线便是本课核心任务,而核心任务一旦确定,口语交际课的定位也就找准了。
二、 厘清交际能力,交织“明暗”双线
国内学者王荣生明确提出,在分析口语交际时,最重要的就是自取向宣传向口语交际开发转化,一是听,二是做,向口语交际课程发展方向迈进。这也是上面定位中提到的口语交际课堂上隐藏着的“暗线”,即每堂口语交际课都应培养以下口语交际能力——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应对能力。先看对学生倾听能力的要求,在《爱护眼睛,保护视力》一课中,结合小贴士,很快便可理清本堂课的倾听能力要求,即“不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如果想法接近,可以先表示认同”;再看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要求,也已在小贴士中提到“注意说话的音量”和“会补充”;最后看对学生应对能力的要求,要在“听”与“说”的交际过程中,适时、礼貌地回应对方。为了能实现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实践活动,结合本课明线,又可以将“听”“说”“应对”这三种能力分步培养。
“听”的训练分为三个层次:基本听力——听得清楚——能够理解。对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以认同为主,为了得到认同能力,那么学生在倾听方面必须要满足两个层次,一方面要可以将他人的话记下来,另一方面,凭借思考,有自身的想法,这样才不会重复。在《爱护眼睛,保护视力》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就是先从师生对话“班级视力情况”开始,达成“听”的前两个层次,再在小组讨论“影响视力原因”和同桌交流“保护视力建议”两个活动中达成“听”的第三个层次。
“说”的训练也分为三个层次:大胆表达——完整正确地表达——表达清晰。此处,最重要的就是补充,学生在表达能力方面必须满足前两个层次,针对别人的想法,可以将自身见解全面表述出来,无论认可或不认可,均可以将自身想法表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说”的能力在三个话题内容的交流中也逐级达成,在最后“小小宣讲员”的环节达到高潮,在这个环节对能力较高的同学要求他们去实现“说得好”的更高级。
“应对”的训练还是分为三个层次:及时应对——灵活应对——有效应对。聚焦关键词“思维”,这就需要学生的应对能力至少达到前两个层次,即不论在别人提问、反驳或是探讨时,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再把语言组织起来,有效实现应对。但是,在这一能力的训练中,还需要注意“音量意识”的培养。“音量意识”其实早在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用多大的声音》这节口语交际课中就有提出“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在个体面对其他同学表达想法时,能够大声讲出来”“在学习小组中共同研究问题时,声音要放低”。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就是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使学生具有音量意识,因此在小组讨论开始前,以“视频”的形式,形象直观地把这一训练要求根植于学生心中。
不难看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关注到了口语交际课的内在要求,交织“明暗”双线,使二者相辅相成,把“交际”放在中心位置。
三、 优化交际过程,推进“育人”发展
在找准课堂定位,明晰内在要求之后,怎样才能有效推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呢?
(一)“人人参与”,激发交际兴趣
任何交际行为一定是在一定情境中展开的,教师要尽可能营造丰富多彩的交际情景,这样学生方可在这一环境中感受、发展自身的交际能力。
1. 以生活为依据,创造真实情境
结合构建主义理论,学生为了构建自身知识体系,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实践过程中全面感知、感受。所以,在《爱护眼睛,保护视力》一课中笔者创设了多种真实情境,例如:上课伊始,笔者播放了自己因为视力不好,导致大课间和学生玩耍时候老是因为眼镜滑落而被迫暂停活动的尴尬局面。以“教师自我调侃”的方式创设了轻松愉快的交际氛围,使学生能抛开顾虑,乐于思维,敢于表达,产生倾诉的需求。再如,在“提出保护视力建议”这一环节,在同桌讨论结束之后,笔者先示范提保护建议,结合生活实例加上保护方法的形式来“说”,启发学生也按这样的形式来给现场的同学提提建议,此时,被提建议的同学也要站起来和他面对面。在这一你说我听的真实情境中,再次激发了学生想说的意愿。
2. 以形式为载体,丰富话题情境
除了创造真实情境,形式多样而有趣的情景,也能带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为了了解班级视力情况,以板贴游戏进行现场调查——视力正常的选择“绿色”卡片、已经近视的选择“红色”卡片、不太清楚自己是否近视的选择“黄色”卡片,选好后交给组长,组长给贴到黑板的相应位置,在快乐中班级视力情况不知不觉就展现在黑板上了,再引导学生根据“小贴士”中的要求看着黑板来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就水到渠成了。同时,为了进一步达成本课“控制音量、不重复、会补充”的核心任务,笔者又提前录制好小组合作视频,给学生一个如何在四人小组中根据核心任务去交流的示范。最后,笔者又创设了“小小宣讲员”的情境,让学生组织好自己零碎的语言,把“视力不好原因、如何保护眼睛”等方面内容整合到一起说,实现“说得通”到“说得好”的质的飞越,并引导学生思考到低段去宣讲和到高段去宣讲有什么不同,这是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又一次挑战。
(二)“瞻前顾后”,夯实交际素养
“瞻前顾后”,即对小学时期的口语交际内容全面掌控,如此一来,方可对各个过程的目标全面了解,明确层级关系。在统编版课本中,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话题有40多个,一个学期口语交际共有4个,在新课标中,建立了科学的体系,而且其难度是循序渐进的。而纵观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话题,可分为功能类、对话类、独白类三大类,《爱护眼睛,保护视力》属于对话类话题,梳理对话类话题的口语交际内容,序列见表1。
可以看出,这篇课文的交际培养目的是以一定基础为依托的,同时对后续学习创设有利条件。“别人讲过的不要重复说”,这是小学三年级“在听的同时思考他人想法的科学性”为依托,对其进一步强化练习,同时对六年级学习“全面理解他人想法”以及“聽出他人说话中存在的问题”等内容打下坚实基础;“倘若想法无太大差异,就代表认同,之后补充”这是小学三年级“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的进阶训练,同样也为后面的“讨论后进行小结,既总结大家的共同意见,也说明不同意见”“抓住漏洞进行反驳”等表达训练打下基础。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孩子把应对策略放在信息源上,只有听懂了别人说的话,才有可能发表自己看法的时候不重复别人说的话。另外,还引导学生对二年级的学习内容进行回想“一位学生结束,其他人再开始”,使学生有序发言得以实现;同时对一年级的学习内容进行回想“有时说话要大声,有时说话要小声”,使学生能够具备音量意识。相同地,口语交际课堂还要指向学生“交际素养”的培育,但是这一过程是持续的,小学三年级最关键的就是培育学生“不要打断他人讲话,对他人的观点给予尊重”,小学四年级时,要对学生构建音量意识给予正确指导,在小学五年级时要使学生了解“在发言过程中一定要关注时间”“重视大家一致想法”,小学六年级指向“态度平和”“用语文明”等。不难看出,口语交际教学还隐含着“育人功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文明良好的交际礼仪。
(三)“百花齐放”,创造良好的交际氛围
仅仅在一堂课上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应该突破课程之间和时空之间的局限,在学生身边氤氲出浓浓的交际氛围。
1. 整合课程资源
在一堂课结束后,并不意味着口语交际的终止,比如这堂课中学到的“注意音量,不重复,会补充”的核心能力,应该在其他课程中也要贯穿起来,这就需要和各科老师之间做好沟通。
2. 利用家庭资源
在学校学习时间排除在外,怎样在家中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这是十分重要的。在家庭生活中,开展一系列口语交际活动,例如聊聊校园趣事,一起观看传统文学的节目(如诗词大会、我是演说家等)。在《爱护眼睛,保护视力》一课中,就可以在家里和大人一起测视力、玩保护眼睛的小游戏、说说在家里该怎么保护眼睛并制订保护眼睛小方案等。这些实践都有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家校一起有耐心地陪孩子成长。
3. 利用社会资源
学习资源无处不在,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社会资源,也是提升其口语交际能力的一大措施。在这一课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手抄报,带着宣讲手册并结合最后宣讲员的训练,到社区、福利院、医院的眼科等地方进行宣讲,从多种途径来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 结语
因此,不论是何种口语交际课,都要紧扣本课教学目标,不仅要对学生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应对能力进行系统化训练,还要让学生在交际中受到“做文明人”的熏陶,这样才能发展学生思维,优化学生语言,提升学生口语交际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