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冬冬
老年高血压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而且容易伴随多种基础疾病,加上其压差、血压波动较中年患者大,易出现多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现阶段,如何帮助老年高血压患者稳定血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降低患者脏器损伤的关键。同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易出现损伤,进而引起机体血糖浓度偏高,加重疾病的发展,也不利于血管功能的修复。因此,在帮助老年患者控制血压的同时,还需注重血糖、内皮功能等改善,促使患者疾病快速转归。氨氯地平、依那普利是治疗老年高血压常见的药物,前者能抑制激肽酶,降低茶酚胺水平,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后者能保护脏器,稳定糖脂代谢,均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3]。临床针对这两种药物的治疗报道较多,但对患者血糖控制的报道极少。本研究观察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双盲法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每组40例。联合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62~79(70.89±2.74)岁;病程4~14(8.21±2.63)年。单一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61~78(70.52±2.39)岁;病程4~13(8.63±2.18)年。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心电图、血压监测、实验室指标等检查确诊为高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140/90 mmHg者;患者了解本次研究,同意参与研究;≥60岁者;近2周内未进行降压治疗者。排除标准:合并脑、肾、肝等功能不全者;有精神病史者;合并代谢性、血液性、传染性疾病者;对本次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单一组患者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5 mg口服1次,从第2 天起逐渐加大剂量,最高不超过10 mg/d。联合组患者在单一组基础上加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5 mg口服,每天1次,若患者血压控制不佳,可将剂量加至5 mg。2组治疗周期均为2个月。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治疗前后尿酸(SUA)、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栓素B2(TXB2)、前列腺素F-1α(PGF-1α)]、动态血压[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24 h收缩压变异性平均值(24 hSBPV)、24 h舒张压变异性平均值(24 hDBPV)]及不良反应(皮疹、恶心、呕吐、头晕等)发生情况。
1.5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压值改善>70%;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血压值改善范围在40%~70%;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压改善不明显,或者病情出现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1 治疗效果比较 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单一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3),见表1。
表1 单一组与联合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FPG、Hcy水平与Ccr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FPG、Hcy水平与C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FPG、Hcy水平较治疗前降低,Ccr较治疗前增大,且联合组FPG、Hcy水平低于单一组,Ccr高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单一组与联合组治疗前后FPG、Hcy水平与Ccr比较
2.3 SUA、LP-PLA2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SUA、LP-PLA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SUA、LP-PLA2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单一组与联合组治疗前后SUA、LP-PLA2水平比较
2.4 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ET-1、TXB2水平较治疗前降低,NO、PGF-1α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治疗后ET-1、TXB2水平低于单一组,NO、PGF-1α水平高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单一组与联合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
2.5 动态血压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24 hSBP、24 hDBP、24 hSBPV、24 hDB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24 hSBP、24 hDBP、24 hSBPV、24 hDBPV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5。
表5 单一组与联合组治疗前后动态血压比较
2.6 不良反应比较 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单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0% vs.15.00%,χ2=1.127,P=0.288),见表6。
表6 单一组与联合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现阶段,老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与年龄、器官衰退、血脂升高等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均有可能引起患者的主动脉壁内膜与中层增厚,促使弹力纤维退化或者断裂,使得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结缔组织增多,进一步引发动脉管腔变窄,诱发高血压[4]。在上述基础上,患者机体的葡萄糖利用率降低,加上脂肪的过度聚集,进而引起胰岛素抵抗引起高血糖,对患者预后不利[5]。同时,高血压会降低老年患者糖脂代谢功能,而过量的血糖浓度会不断刺激胰岛素β细胞分泌,激活血管中的MAPK通路,引起内皮缩血管肽大量分泌,使得血管强烈收缩,促使血压和血糖持续性增长,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6]。因此,治疗老年高血压,不但要及时控制血压,还需降低血糖值,促使病情得以有效控制。
本研究结果指出,联合组的血糖、动态血压指标均低于单一组,可见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对患者血糖血压的稳定有积极意义。依那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以直接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减少机体中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促使PGF-1α浓度提升,防止醛固醇的大量分泌,有效扩张动脉血管,并降低血管外周阻力,修复内皮功能[7]。由此,患者体内的糖脂代谢也能恢复正常,有利于血压的稳定。氨氯地平属于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防止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外钙离子进入,平缓和舒张平滑肌,降低血管运行压力,达到降压的功效。赵宝华等[8]研究指出,Hcy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其也会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糖脂代谢。SUA能够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防止平滑肌增殖,在血压、血糖稳定方面有重要意义。LP-PLA2主要由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分泌,会刺激黏附因子分泌,损伤血管内皮,降低斑块的稳定性。ET-1是调节心血管功能的一种重要因子,一旦血管、心肌出现损伤,都会引起ET-1释放,引发ET反应性亢进,加重疾病。NO具有舒张血管的功效,还能增加毛细血管的血流量,促使蛋白质合成。依那普利中含有叶酸成分,其能直接调节Hcy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发展风险,降低体内LP-PLA2、ET-1浓度,有利于血压的稳定和糖代谢的恢复。同时,该药能利用叶酸活性成分阻断胆固醇合成作用,降低患者体内的脂蛋白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现象,达到降血压、抗高血糖的目的。氨氯地平能抑制氧自由基,消除炎性反应,修复内皮细胞,阻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减轻胰岛素抵抗作用,促使患者血糖、血压快速降低[9-10]。该药还能稳定患者体内的电解质,稳固血管压力,防止血脂紊乱,促使低密度脂蛋白有效吸收、分解和代谢,对患者血压、糖脂代谢稳定有重要影响。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进一步增强扩张血管、降低血管内压、提升血流量、稳定血糖的作用,降低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的应激性,协同控制冠状动脉相关激动阈值,达到多靶点降压的效果,提升疗效[11]。本次研究中联合组治疗后Hcy、SUA、LP-PLA2、ET-1、TXB2水平低于单一组;联合组治疗后Ccr与NO、PGF-1α水平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这也进一步提示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显著。结果还指出,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单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氨氯地平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药物清除率较高,对机体影响较小,与依那普利联合使用并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稳定患者血糖血压,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促进疾病转归,且安全性高。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