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困境审视、成因分析与纾解路径研究

2023-05-04 22:51王卓周子怡
当代体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学段课程标准课程体系

王卓 周子怡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针对于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存在的现实困境:(1)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在各个学段中断层化和同质化现象普遍存在;(2)缺乏顶层设计和贯穿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的课程标准和督导机制;(3)体育课程一体化在实施环节中受多种现实因素的阻碍。然后,以问题为导向,发现导致困境的成因有:(1)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缺乏逻辑性设计和层次性推进;(2)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缺乏递进逻辑;(3)不同学段的体育教材内容缺乏衔接且缺乏理论研究;(4)多方相关人员的认知缺乏共识、认知不一致。为此,提出突破体育课程一体化现实困境的纾解路径有:(1)明确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框架,使各个学段教学内容有效衔接;(2)补齐顶层设计和连接性政策,构建一体化的课程标准和督导机制;(3)国家权威部门和各级部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服务。

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体育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水平,体育教育的发展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当下,中国学龄儿童的超重率、肥胖率、近视率的数据年年攀升,大学生的体质达标率较中小学生更低,出现了“增龄递减”的趋势。早在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建立大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体系,在2018年,教育部开始把政策重心放在四大学科(德育、体育、美育、音乐)的一体化建设上来。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发展迎来了发展机遇,但是构建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不是易事,一体化的体育课程体系的落地需要一代学生的教育时间周期去验证,并且需要学生的终身体育体育的发展状况来验证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的效果,因此在时间周期和时间效果上都具有较大的考验。

1 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存在的现实困境审视

1.1 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在各个学段中断层化和同质化现象普遍存在

体育教学的内容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从宏观角度来看体育教学应是一个螺旋上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体育教育本身就是伴随学生成长的一门学科,在幼儿和小学阶段,以激发学生兴趣和发展身体机能为主,在初高中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一至两项运动的专项化和系统化的练习。在目前我国的各个学段体育课程的执行情况来看,我国的体育教学还没形成成熟的阶梯式的发展模式。在大中小学各不同学段中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出现:教学内容简單重复、各学段内容衔接性不强、各个学段教学各自为营的现象。比如从小学到大学,各学段都会学习足球脚内侧传接球和跑步,课程内容的设置并没有随着学生认知能力和运动能力的提高而去改变,课程内容的同质化、重复化十分普遍。简单重复的教学内容会出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厌学的情绪,从而出现了学生普遍喜欢体育但是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

1.2 缺乏顶层设计和贯穿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的课程标准和督导机制

在体育课程一体化的搭建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发力,尤其是要围绕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当下教体部门对于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的侧重点不明确,表面上看有很多相关的政策文件支持,但没有一个关于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具体性文件,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制度要求,导致体育教育在各个学段犹如铁路上的警察一样,各管一段,处于一个各自独立状态。在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的顶层制度设计上,还没有将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当成一个纲领性的共识制度去执行,也没有确立一个贯穿大中小学一体化课程建设的体育课程标准。在执行层面上,由于各学段的体育教师受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影响,对颁布的相关文件领会不到位和对新课改理念重视不足,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还是老一套模式和流程,严重阻碍了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造成这样的现象很大程度上目前也没有一个贯穿大中小学一体化课程建设督导机制。

1.3 体育课程一体化在实施环节中受多种现实因素的阻碍

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在各个学段中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在安排各自教学内容时由于各个学段要考虑各自的课程体系目标的完成情况而忽略了一体化整体性的目标。现阶段,在大多数的体育课堂内容的设置上基本上符合各个学段的生理特点和身体发展规律,在课程实施时,由于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天气因素、疫情因素、课程配比因素,因此导致不同学段不能如期完成预设的目标,从而使一线体育教师无暇顾及一体化目标的实现,使原本预设衔接的教学内容不能如期传授给学生,导致下一学段或水平的教学内容也受到影响,破坏了一体化课程的整体性和统一性。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发展水平不一,体育课程的一体化建设也存在着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就经济比较发达的浙江而言,在本世纪之初就开始推进体育强省战略,通过体育强省战略推进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建设。对于我国西部的欠发达地区,在硬件设施、师资配备、学生基础、资源调配等方面都是较为落后的,对于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实施无法做到与发达地区步调一致。此外,在一些地区有着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有的学校也会因地制宜的开展一些校本体育课程,但受学生升学的影响,在该地区开展的特色体育项目在其他地方不一定受用,具有一定的闭塞性和局限性。

2 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存在现实困境的成因分析

2.1 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缺乏逻辑性设计和层次性推进

体育课程作为贯穿大中小学所有学段的必修课程,由于课程的内容缺乏整体性和逻辑性构造,导致各学段之间的内容不能有效衔接,缺乏衔接机制的搭建。尤其是对于不同学段的同一教学内容的逻辑性设计和层次性推进不够合理,没有依照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的课程内容设计原则,这是导致在各学段教学内容出现简单重复现状的重要原因,因此也影响了不同学段之间的层次性推进。

2.2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缺乏递进逻辑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是由两个不同的专家组织进行研制、起草、修订、制定完成的。分别是高校体育教学指委会和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委会,高校体育教学指委会和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委会各司其职为各自的领域进行指导服务,两个指委会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建联,课程标准的制定缺乏阶梯式递进的关系,在执行管理层面上也缺乏有效沟通,因此在一线工作的体育教师在执行过程中就更容易出现教学内容断层、重复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对课程标准编制的整体规划和布局。

2.3 不同学段的体育教材内容缺乏衔接且缺乏理论研究

体育学科的基础性和逻辑性较为薄弱,正是因为其基础性和逻辑性薄弱的短板导致不同學段教学内容缺乏衔接。教材作为体育课堂的内容的具体体现,通过对现有各学段的体育教材的研究发现,大学体育教材理论与实践相对均衡,中小学的体育教材设计符合课程标准与教学实践的结合。现有的体育教材中理论研究占据89.4%,实践研究占据10.6%,对体育教材内容的衔接研究只有0.62%。由此可见,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十分缺乏体育教材内容衔接研究。

2.4 多方相关人员的认知缺乏共识、认知不一致

此处的多方人员指所有与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相关的人员,包括课程体系的研究者、课程体系的实施者(主管部门)、课程体系的执行者(体育教师)、课程体系的受众人群(包括学生及学生家长)、课程体系的监督者和管理层等等。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认知,研究者希望通过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来使学生可以真正的掌握1-2个可以伴随终生的运动项目,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终身体育。课程体系的实施者希望通过课程一体化来使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质量再上一层楼。课程体系的执行者希望可以通过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来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课程体系的受众人群则受到“重智轻体”传统观念影响,对一体化课程体系有所误解。学生由于基础不一,兴趣不一,对一体化课程体系有所偏见。课程体系的监督者和管理层在执行的过程中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导致动力不足,监督力度和效度不够。多方人员缺乏共识性的认知是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困境重要的原因之一。

3 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突破现实困境的纾解路径

3.1 明确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框架,使各个学段教学内容有效衔接

体育课程一体化的框架体系集中体现于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评价、体育教学建议的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包括基本运功能力和“定级不定项多个专项运动能力”;内在统一包括目标维度知、能、行、健的统一性;形式联合聚焦于组织形式、修学类型等的多元因素联合实施。在各学段的课程内容的衔接设定上,应符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确立各学段阶段性的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计划,同时使各学段的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计划可以相互衔接、相辅相成。每个学段都应该设立一个掌握不同运动项目的最低标准,在下一学段以学习新技术为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重复学生较为薄弱的技术内容,并将所教授内容积极运动到项目的实战比赛中去,贯彻以学促赛、以赛促学的方针,将学、练、赛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学习新技术的要求,又可以有效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解决教学内容同质化的现象,教体部门应到各学段学校中进行调查,从而了解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对不同学段的教材个性化开发奠定基础。在小学阶段主要以培养学生兴趣、发展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各个项目基本功的练习;在初中阶段应该以各个体育项目的基础内容进行学习;在高中阶段主要以兴趣选项课(必修+选修)为主,在高校中主要是参加体育俱乐部,选1-2项运动项目以训练和竞赛为主。

3.2 补齐顶层设计和连接性政策,构建一体化的课程标准和督导机制

对于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建设和实施可以参照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理念,高水平环环相扣的目标和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评价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于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制度设计必须要根据我国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存在的现实困境,同时也要坚定全面深化体育教育的改革,针对于现存的体育教学内容的同质化、断层化以及体育课程一体化在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出台相应的政策扶持和鼓励。贯穿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的课程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健康动态的变化而变化,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要注重各学科的一体化设计,注重各学段间的衔接,要与时俱进的更新课程内容,要科学的确立各学段教学目标,使各学段的教学计划层层递进,教学内容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在推动实施体育课程一体化过程中,必须要做好监督、检查、评估工作,建立完善的督导机制的初衷是为了贯彻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建立监督体系可以使体育课程一体化不断地向前发展,监督可包括校内监督和社会监督,校内监督结合校外监督,监督无处不在,监督的主体也包括家长、学生、校内管理层、研究员等等,只有每个人都尽到监督义务,人人秉持监督意识,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开展工作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可以通过国家的智囊机构构建出贯穿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的课程标准和督导机制,可供全国不同区域和不同学段的体育教学进行参照和实施,可以加快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构建的进程。

3.3 国家权威部门和各级部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服务

首先要明确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是要贯穿国民教育体系的整个过程,具有长期性、持续性、引领性等特点,其参与主体涉及范围较广、受众人数较多、验证效果周期较长,很多时候会受到社会各界的误解,因此采取有利措施提升社会各界的认知水平是体育课程一体化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保障。国家权威部门要制定中长期的规划并对规划作出详细解读,明确总体性和阶段性的目标。国家教体部门要加强对各级体育部门的督导,各级教体部门要加强学校对体育课程一体化落实情况的督导,形成自上而下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反馈机制。在学校的课程配比上,要重视体育学科的地位,认可体育学科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加强官媒、自媒体、微信公众号、电视台等媒介对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内涵进行宣传和解读。通过对其目标和实施计划的解读,提升社会各界对体育课程一体化的认识。对于我国不同地区体育课程一体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困境,我国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在硬件设施、师资配备、学生基础、资源调配等方面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国家应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短时间内快速的补齐西部地区在多方面发展落后的短板。构建一体化体育课程,促进学生掌握一至两项可以伴随终生的运动项目、减少体育教师教学的滞后性和随意性、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新时代人才培养赋予体育学科以体育人的伟大使命。

4 小结

大中小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育人工程的集中体现,同时对学校体育工作者以及对为体育强国和立德树人育人工程而奋斗在一线的体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综上所述,我国全面深化的体育教学改革正在逐渐深入,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的建设的正面临诸多困境,受制于多种原因,为此,更应采取积极有利的优势解决措施为其开辟前进的道路,从而加快我国体育强国的建设进程。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学段课程标准课程体系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