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班教学对高中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2023-05-03 23:16雷五明张明慧
山西教育·管理 2023年4期
关键词:选科教学班教室

雷五明 张明慧

走班制是由西方分层教学模式演变而来的,它是选课制和分层教学的融合体,二者共同支撑着走班制的发展。2014年9月4日,国务院正式出台相关文件(国发〔2014〕35号),明确提出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测验招考制度的构成。随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逐渐暴露出弊端,走班制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进入我们的视野,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对高中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产生了影响。

一、走班教学对高中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的积极影响

1.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学生的个性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走班制的实施遵循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规律,更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应平等对待学生在具体学科学习上能力发展的不平衡性。这主要表现在,在走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兴趣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充分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人翁意识,释放学生的学习活力。

2.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人才培养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长期以来,高中采取文理分科的教学组织形式,且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控课堂,主导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未能充分发挥。而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旨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走班教学制度不仅根据学生的成绩开设不同层次的班级,还注重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克服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下几百名学生读同一本书和上同一门课的弊端。走班制的实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应掌握在自己手中,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规划自己的培养计划与课程结构,并能在学习过程中客观评价自己。

二、走班教学对高中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的消极影响

1.加大了德育难度

在走班制教学模式下,学生根据个性化课程表前往不同的教室上课,较之前流动性增强———即使语数外在固定的行政班上课,自主选科的理化生政史地多半在教学班上课,如此则导致行政班班主任对学生实施管理的时间空间不再全覆盖,而教学班一般不设班主任,任课教师又无暇顾及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等问题,这就容易出现学生德育的空白地带。主要表现在:第一,德育主体弱化。走班制实施以后,学科教师承担起一部分德育工作,而班主任角色弱化,与学生的接触主要来自课堂实践,德育工作大大减少。第二,德育方式转变。在传统的行政班教学模式下,德育的场所主要是在本班固定教室,德育主要是依托班会,通过观看视频、列举实例、师生交流与讨论等方式进行。实施走班制后,学生的德育工作更多通过任课教师组织和学生自我组织的方式完成,德育强度降低。第三,德育资源流失。同学是高中生最重要的交往群体,走班制实施之后,“同桌的你”不再有,“同班的你”也不复存在,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场所与纽带被弱化,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班级观念淡化、同学感情淡漠、难以进行深层次人际交往、缺乏集体荣誉感等问题。

2.学生流动性增强,教学纪律性减弱

走班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学生拥有充分的选科自主权,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化课程表。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班级管理带来了问题:首先,教学班的班级管理缺乏制约性。教学班主要由选修同一门课的学生组成,他们来自不同的行政班,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难以进行。其次,学生班级观念弱化。走班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上课下课穿梭在不同的教室,这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流动造成的短暂聚集缩短了学生在行政班的交流相处时间,原有的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也难以开展。长此以往,学生对于班级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会降低,班集体的凝聚力难以体现。最后,行政班和教学班管理衔接不到位。在选科走班制度下,学生不再固定于一个教学班,而任课教师不仅仅是负责一个班级的教学,这就造成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存在时间差,教学班和行政班之间存在管理空隙,对于学生的管理也处于“半真空”状态。

3.同辈群体交流受限,师生互动减少

同辈群体又可以称为同龄群体,是由年龄相同或相近、兴趣爱好相似的一群人组成的群体。对于高中階段的学生,同辈交往是其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辈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甚至能超过父母和老师对其的影响。在传统的行政班教学模式之下,学生每天接触交往更多的是同班同学,且交往空间相对固定、交往时间长。但在走班制教学模式下,学生半数时间流动于各个教学班之间,这种流动性影响同学之间的深度交流,交往频率降低,导致学习同盟难以形成、同辈交往存在壁垒等问题。此外,走班制模式下的班级管理更多依靠任课教师,不再是班主任。但任课教师忙于教授课程,只能通过课堂教学间隙与学生开展临时性对话,这既不利于民主型教师的培养,也不利于增进师生感情。

三、自主选科走班教学背景下高中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应对策略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校际合作联盟,实行教师资源共享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保障选科走班制度落到实处的基本条件。面对走班制教学模式下教师队伍的结构性失衡和潮汐现象,学校应根据学生的选科情况和学校的师资队伍构成合理配置教师。对于教师数量不足或剩余等情况,既要发挥教育部门力量,支持教师的地区或校际合作,同时也要增加教师招聘数量,保证学生和教师的比例协调,确保选课走班教学的顺利实施。

为持续性地推进走班教学的实施,优化师资配置,应建立校际合作联盟,促进教师资源共享。学校要为教师交流合作搭建平台,鼓励校内教师“走出去”参加学习培训,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开展教师间的心得分享、专业探讨、教学互助等活动,使不同水平的教师都能取得进步。对于走班教学相关领域的专家、生涯规划师、心理咨询师、教学名师等专业人才,可采用区域、校际共享的方式,并由专业水平高的讲师或者教授担任督导。

2.强化反馈机制,开展“互联网+走班教学”,解决硬件资源不足问题

学校的硬件设施是开展走班教学的基础保障。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教育资源增多,教育平台扩大,学校应筛选和整合教育网络资源,建立集管理、教学、教研、自主学习于一体的数字化校园平台,为学校的信息化和长远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教学方法受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育观的制约,同时也受教学设施设备的影响。从行政班教学到走班教学的转变不仅意味着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也意味着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的改变。随着走班教学在高中的不断推行,学生不在固定的教室学习,教室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为推动走班教学顺利开展,高中学校应在已有教室的基础上,增加教室数量,保证教室数量能够满足需求。学科教室内应尽可能更换为方便移动和组合的桌椅,以便于根据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调整桌椅组合方式和学生小组成员,也可以用于调整空间组合,实现大班、小班教学的灵活转换。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更替与发展,线上教育资源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教学力量。因此,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搭建适合走班教学的网上学习平台,不仅能弥补教室数量的不足,而且也为学生接受更全面的教学内容提供了平台,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化发展。此外,学生能够在网上借助专业的测试平台和软件对自身进行测试,更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未来职业倾向和职业规划,从而选择更符合自身情况的科目,激发学习热情,实现走班教学效果最优化。

3.建构师生能动管理共同体,发挥集体教化效应,加强智能班级建设

走班制教学呈现出“主动、灵活、对话”的特点,这对班级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首先,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管理能力的培训,引导教师主动参与到教学和班级管理之中。设立“导师”或“辅导员”,加大对学生生活和心理健康的关注。其次,设立学生会,并分设负责纪律、卫生、考勤等事务的部门,职责细化到人,这样会调动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树立主人翁意识。最后,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也是走班制顺利实施必不可少的因素,学校要加强家校合作,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交流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以便更有效地管理和教育学生。

走班教学的实施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进行相应的培养和指导。第一,进行生涯发展规划指导。选课走班教学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性格、兴趣、成绩等因素综合考虑进行选科,这就要求学生要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有清晰的认识,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对此,学校可以通过讲座、经验分享等方式为学生进行学业发展规划指导。第二,开展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深化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路径和方法的理解與应用,从而对自身的自我学习进行调整和改进。第三,根据不同群体的相同特质搭建学习共同体。在学校和教师的指导之下,鼓励学生寻找符合自身特质的群体,通过交流、实践活动等形式促使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传统行政班的管理作用。长期以来,行政班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集体意识、纪律意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提升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更有利于对班级的管理。

总之,实施走班制教学模式是高中学校落实新高考政策、实施自主选科的重要举措。走班制不是对传统行政班的简单变革和否定,它的实施更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将为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由于走班制尚在探索和试验阶段,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还需要学校与有关部门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构建既符合学生发展规律又具有自身特色的走班制教学模式,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心理教育研究所)

责任编辑田薇

猜你喜欢
选科教学班教室
长春外国语学校新高考选科走班先行先试探索成功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雅韵·智慧·健康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开展对外交流增强文化辐射
——厦门老年大学举办海外教学班
新高考综合改革下选科走班的思考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尝试课前随机提问,应对生物选科重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