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金融科技在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防范

2023-04-29 23:18:43李秀云
中国科技投资 2023年11期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金融科技风险

李秀云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融资困难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供应链金融作为当下金融市场发展中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方式,在国内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业务模式、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创新会为金融市场的发展带来明显影响。对此,与供应链金融相关的主体,也开始纷纷借助金融科技平台的建设推动供应链金融业务运营的转型升级,金融科技在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中金融科技的作用,在简单分析供应链金融内涵的前提下,结合目前供应链金融中较常见的风险类型及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供应链金融平台推广、物联网建设及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相关解决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金融科技;供应链金融;风险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高度关注的核心问题,部分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因其信用等级相对较低,且价值较高的资产抵押担保费数量相对较少,导致无法得到银行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同时,因为核心企业的票据无法分离流通,使得供应链内部的信用传导机制发展不够顺畅,对国内普惠金融的发展也带来了明显影响。供应链金融为国内中小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发展资金,是实现资金融通的有效方式,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持续发展,绝大部分企业加入供应链金融业务体系,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一、供应链金融概述

供应链金融,来源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开展,是商业银行为核心企业及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的,包括资金借贷、支付结算、财务管理等在内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体系。供应链金融的存在可为客户提供贷款方面的便利,并为预付款及库存融资提供服务。和传统机构使用的融资工作模式相比,供应链金融需要精准定位供应链中大型的核心企业,并为核心产业链的节点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同时,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信用销售行为,也得以介入银行信用体系,对强化企业的商业信用、促使上下游中小企业和核心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有明显的作用,可进一步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

金融科技是使用各种类型的科技方法,对传统金融行业提供产品服务的创新技术手段,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与传统的金融业务场景有机融合,在提高服务效率的同时削减运营成本。

目前,我国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对象群体是中小企业,但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过程中,绝大部分企业的财务报表可信度不高。对于新企业或发展时间较短的企业而言,由于其资产规模发展有限,没有充足的资金担保或质押,银行无法判断授信企业的业务规模和投资回报率。金融科技作为一种传统的信息过滤信号中介,可有效解决业务授信过程中信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真实地反映出中小企业在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及技术能力,可在强化中小企业信用价值的同时,保障信贷双方的合法利益。

二、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风险及成因

(一)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风险

供应链金融通过“四流”合一,将企业的不可控风险逐渐转变为供应链上的可控风险,但风险事件仍是客观存在的。供应链金融的存在会对链上的交易行为进行企业层面的整合,增加信息的收集难度。

第一,信息安全风险。金融科技的引入改变了传统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方式,企业借助大数据技术对经营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考察,打破中小企业在贷款过程中抵押资产不足的瓶颈。在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下,信息数据早已成为企业业务经营和发展过程中的无形资产。金融科技在推动供应链金融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各种数字化的业务流程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有关用户和企业财务的大量数据。技术和数字解决方案的推广、应用,从某种程度上可扩张网络黑客攻击的范围和入口,一旦出现黑客攻击、人为操作失误等问题,将明显增加企业运营过程中各项财务和用户隐私信息的泄露风险。

第二,技术失控风险。金融科技在与供应链金融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技术的安全性是必须要考虑的关键。金融科技是一种数据化方式,这种方式也会在无形中技术方法本身的缺陷、操作不当引发的技术失灵等风险。区块链技术作为公司首选的技术方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无法对交易较频繁的项目进行处理,在应用过程中出现技术失灵。作为互联网运行中的关键设备,传感器只要出现问题,数据的真实性就无法得到保障,直接影响企业决策的科学性。目前,人工智能得到有效运行,关键的基础条件便是算法,但算法的执行也与信息的可靠性紧密相关。人工智能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仍不太完善,即便金融科技能在供应链金融的运行和风险预防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但这种作用被长期发挥的可能性较小。

第三,合规性风险。国内现有的法律框架无法对快速发展的全新金融业态和金融交易进行监管,无形中加大了合规性风险的发生概率。比如,在智能合约中加入区块链技术,现行的法律条文没有直接对AI协议进行科学的法律判断,对后续的执行产生了影响。

(二)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风险成因

导致供应链金融出现第三方平台风险、操作风险、链条行业风险等现象的具体原因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第一,不可抗力。由于政策调整不可预知性的特点,无法预知不可抗力的自带属性,商业银行及客户群体无法提前做出相应的预案,使风险的解决更加偏向于事后解决。在我国金融市场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有关供应链金融方面的政策处于持续变化状态,单从经济层面来看,政策内容的变化无法预计,再加之供应链集中牵扯到的环节和主体数量较多,彼此之间的关联较为密切,政策的变化无法实现供应链上全部企业的改动,会带来一些问题。

第二,中小企业在管理、技术力量和资产规模方面的固有缺陷。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管理工作方面的漏洞会影响其信用发展,最终带来信用风险。科技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力度不足,同样也是中小企业出现信用风险的主要原因,信用虽不存在实体,却具备十分重要的价值。中小企业具有自身资产规模狭小的特征,部分中小企业对于信用管理工作重视不足,使企业陷入信用恶性发展循环。

第三,预测失误及全新替代品的出现。在我国供应链金融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预测工作无法对最终的结果进行准确的判断,直接导致风险产生。当下,市场多元化发展现象十分普遍,如果产品的投入没有为市场发展带来变化,就会出现全新的替代商品发挥原有商品的作用,这会对原有产品带来巨大的冲击,从而催生各种风险。

第四,供应链的影响。供应链实际上是企业之间的结盟关系,但这种关系却缺乏固定的保障。由于缺乏协议或合同方面的约束,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受多种不可抗力的影响,会带来信息传递的误差,从而形成信息传递风险。

三、金融科技在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防范策略

(一)供应链金融平台的建设、健全

金融科技在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过程中,需要相关主体积极构建供应链金融平台。目前,商业银行都在积极引入金融科技,部分金融机构已经实现了金融机构和银行各业务线条的深层融合,使银行业务中的科技含量正在不断提高。供应链金融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金融业务体系,有着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及空间,这也是各家商业银行努力发展供应链金融的重要原因。银行必须通过建立完善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为今后的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商业银行则要结合业务的具体特征和发展状况,建设符合银行自我风险管理需求的供应链风险管理平台。

平台中的各项数据需要保障银行整个业务系统完全接入,做到数字共享。同时,商业银行要尽最大可能接纳多元化的数据,进一步强化与电商平台之间的合作深度,通过平台信息应用量和交互量的扩展,为今后的决策提供大规模的数据支持。总而言之,供应链金融平台的建立要求相关主体将供应的金融业务的各个流程在平台上全面体现,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实施全过程的供应链金融管理工作,保障参与供应链的各项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信息都能在平台上检测、上传及共享。

(二)引入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保障数据安全

区块链技术作为我国数字战略发展过程中的核心技术,也可以在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中发挥更多的作用。因此,区块链中的共识机制要参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相关主体共同配合,具体包括银行、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等。银行通过制定严格的惩罚措施,从源头上预防造假行为的发生,最常见的惩罚方法就是,在发现企业出现造假行为后,立即将其剔除合作伙伴范围,这也能够从某种程度上为各企业主体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同时,协议在线签署及系统单证的自动形成,为数据来源的真实性提供保障。在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的过程中,商业银行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引入,落实风险监测和预警工作。商业银行要以区块链中形成的交易数据为出发点,建设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数据库和风险监控平台。其中,供应金融数据库应将企业征信系统列入其中,实时记录企业的失信行为,以此提高银行在供应链金融运行中的风险控制水平。

人工智能在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学习在先、实践在后的特性,可以进行非标准数据的系统化处理及分析,并使用人工智能知识图谱,形成完善的供应链金融反欺诈引擎,智能化识别各种无效、模糊以及欺诈数据。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和其他的金融科技手段融合,在实现技术集成化发展的前提下,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特点识别模型,有效识别各种风险。在我国供应链金融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货物抵押模式是最常见的。在风险管理时,需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动态化监管,从感知层面实时监控货物的状态,在审核层面可以从订单、票据、仓单等方面进行层次化审核,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文字识别、语言处理,保障事务的合法和真实性,同时维护各项交易数据的安全性。

物联网作为一种以传感设备为基础的、促进互联网和物品间相互连接的现代信息技术成果,与供应链金融的深层融合发展,不仅能为金融业务的开发提供支持,也能持续拓宽供应链金融的业务领域,并在实施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的同时,维护相关的数据安全。企业可以优先建立供应链的互联网平台,并落实订单、采购、物流等全流程闭环式管理。此外,供应链金融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供应链资金和动产的流转状况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监控,在及时发现各项资金转移行为的基础上,记录不同阶段的数据信息,进行风险管控。此外,供应链金融还可以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遵循动态可视化和低成本原则,确定供应链金融四流合一的模式,建立完善的金融交易环境。

(三)建立以金融科技为基础的风险评估体系

金融科技在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中发挥作用,要求相关主体建设以金融科技为基础的风险评估监管平台。对此,商业银行也要随自身业务体系的不断发展,在持续加强各环节管理工作力度的同时,不断完善风险评估模型。针对这项内容,商业银行应以量化信息为基础,探讨、制定金融科技的使用及经营战略,凭借金融技术的应用,在存货质量等方面进行金融项目的全新开发,并通过风险预测评估结果,及时采取对策。商业银行要以大数据技术为出发点,建立多元化的风险控制体系,在供应链金融平台上建立完全统一的透明数据生态,为今后的数据分析收集及风险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商业银行也应立足于风险全方位防范的战略视角,严格遵循风险挖掘、风险计划、监控、处理等环节,落实风险管理工作,并将供应链财务融入供应链运作的各个方面。

(四)供应链复合型金融工作队伍的建设

供应链金融作为传统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全新分支,复杂程度明显超过了传统的金融业务。工作人员要在具备传统金融业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全方位了解供应链金融环境、行业特征、产品的性能,并具备风险防范工作必备的分析能力和交易管控能力。在金融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管理同样需要发挥金融科技的价值。为此,企业可以通过薪资条件、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改善,从社会外界吸纳复合型供应链金融人才,并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逐步提高原有供应链金融工作团队的素质。同时,企业借助校企合作、定期集体培训等方式,邀请行业专家传授有关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建立一支具备较好专业素质及业务能力的复合型供应链人才队伍。

四、结束语

总体而言,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彼此作用的关系。在我国积极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商业银行需要对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保持严谨态度,在供应链行业制度的引领下,凭借金融科技的全方位深入应用,建立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在内的全新管理工作模式,以便在提高供应链金融效率的同时,降低各种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推动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旭微,王佳琪.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分析和防范对策——以顺丰控股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2,44(02):142-144.

[2]刘星.金融科技在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防范[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2(01):28-30.

[3]乔新杰.供应链金融的法律风险防范研究[J].现代商业,2021(28):117-119.

[4]李政.基于“工银e信”流程探究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范[J].中国商论,2021(17):87-89.

[5]赵周华,李福军,范晨楷.供应链金融风险识别及防范分析——以R小贷公司为样本[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1(10):109-112+117.

猜你喜欢
供应链金融金融科技风险
百度金融成立国内首家“金融科技”学院
培训(2017年1期)2017-02-17 16:43:01
面向供应链金融支付清算系统建设的探讨
经济师(2016年10期)2016-12-03 11:03:07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
商(2016年32期)2016-11-24 16:31:23
线上供应链金融应用研究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33:32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金投手抢滩湖南银联移动端,打造“供应链金融”生态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宁夏平罗县城乡居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西部金融(2015年9期)2015-10-26 18:00:12
浅谈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的关系
商场现代化(2015年9期)2015-05-29 15: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