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宗岳
摘 要:“1+X”证书制度是我国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一项具体举措。“双元制”教育模式起源于德国,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和借鉴。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学院对两种人才培养模式都进行了具体实践。为探索两种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上的异同,文章以汽车技能人才的培养为例,对两种教育模式进行了内涵的分析类比,发现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此更好地促进“1+X”证书制度赋能职业教育发展。
关键词:双元制;“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
A Study on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Automotive Skills Talents
under the “1+X” Certificate System
——Comparison with the Connotation of the “Dual System” Cultivation Mode
Deng Zongyue
(Sino-German Institute,Shen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henyang 110045)
Abstract: The “1+X” certificate system is a specific measure implemented in China based on the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mplementation Plan”.The “dual system” education model originated in Germany and was introduced and adapted by China in the 1980s.The Sino-German Institute of Shen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as conducted specific practices for both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s.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educational models in talent cultivation,the article takes the cultivation of automotive skills talents as an example,and conduct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wo educational models,discovering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so as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empowered by the “1+X” certificate system.
Key words:Dual system;“1+X” certificate system;Talent cultivation
“双元制”教育被认为是德国经济腾飞的加速器,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培养了大批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支撑起德国制造的高质量和高品质。“双元制”教育在德国于上世纪30年代就已接近成熟,中国早在80年代就开始引进和借鉴“双元制”教育,其可以说是久负盛名。[1]而“1+X”证书制度是我国落实2019年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具体举措,是一个新生的事物。该项制度建立的背景是我国社会经济进入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模式深度调整的新阶段,各行业对技能技术人才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2]因此,必须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破解传统职业教育模式存在的教学与实际相脱离的难题,通过将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进行对接,满足工业4.0时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学院与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双元制”新型职业教育项目。该项目的人才培养按照“双元制”教育的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学生,大二开始学生以学徒的身份在企业的培训中心和学校进行交替学习,从大三开始进入企业的实际岗位进行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切实提高职业院校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在职业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改革。[3]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汽车领域“1+X”证书制度改革首批试点院校。如何在现有模式基础上推进“1+X”证书制度改革并结合两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提高汽车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就需要对两种模式下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深入研究。
一、“1+X”证书制度与“双元制”教育在汽车技能人才培养上的相同点
(一)提高汽车技能人才岗位实践能力的目标一致
两种培养模式都能够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主要通过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来培养复合型、同时具备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职业院校传统的汽车相关专业教学模式是先理论后实践,而且普遍重理论轻实践,实践项目也经常是一成不变的。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在学习理论时缺乏兴趣,在进行实践课程和实训项目时缺乏先进性,跟不上社会及企业技术快速更新换代的步伐。[4]
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为区域内的产业提供能满足岗位需求的技能人才。因此,只重视理论教学而忽略技能学习的教育方式,不能满足现代智能制造时代下汽车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尽管两种教育模式提出的背景和时间都不一样,但两者都是为了提高技能人才的实践能力,适应岗位的能力。“双元制”教育重视企业的作用,在学校进行学习理论后要立即到企业接受实践的锻炼,然后再回到学校学习。通过这样校企交替学习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1+X”证书制度是将职业技能标准融入课程中,教学标准要和职业技能标准相对接,也就是在这种模式下课堂所教即为岗位所需,这无疑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提升汽车专业技能人才的质量。[5]
(二)都能够缩短学生进入岗位的时间,加快学生毕业后适应岗位的速度
采取“双元制”教育的学生,第一年在学校进行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第二年开始在学校和企业间的交替学习,学校和企业通力合作,学校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企业注重岗位所需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和在真实企业环境下的培养,学生快速熟悉企业文化、岗位性质以及工作内容。进入第三年之后,学生就可以直接进入岗位进行跟岗实习,锻炼岗位所需的实际能力。通过这样的培养,在学生毕业之初,与企业签订正式合同之时,学生就已经具备正式员工的能力,可直接进入岗位。
“1+X”证书制度教育模式,虽未强调学生在企业实际岗位上的实践。但是同样能够加速学生适应岗位的速度。因为“1+X”证书制度强调的是所教即为岗位所需,教学的内容就是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1+X”证书不是由院校颁发,而是引入了第三方即培训评价组织来进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设计和颁发。[6]评价组织的重要作用就是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社会岗位的需求来开发设计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评价组织起到了联系院校和企业的桥梁作用,院校多年来习惯了按照教科书进行理论教学,实践项目也经常是一成不变的,存在着学生所学和岗位所需脱节的问题。培训评价组织联合行业和企业,根据国家职业标准来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并形成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制度。“1+X”证书制度不是简单的考证,核心是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强调教学与实际需求相对接,不再按照教材照本宣科,而是要按照职业技能进行教学。[7]
(三)都强调校企合作,重视发挥企业的力量
“双元制”教育包含两“元”,其中一元是职业院校,另外一元就是企业,其把企业视为不可或缺的一元,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学生作为学徒的身份要在企业度过一大半的时间,企业也是学生重要的学习场所,在这里不光能学习岗位需要的实践能力,还能够逐渐培养岗位职业精神。在“双元制”教育培养模式下职业院校主要向学生传授普通文化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剩下大部分时间学生作为学徒在企业根据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和生产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学生使用的是企业正在使用的设备,接触的是企业生产最新的设备,并且以真实的生产性劳动接受培训。同时职业院校在教学内容、教学师资、教学时间安排上也要充分和企业沟通,来共同组织好“双元制”教育的学员在院校和企业的轮流学习。[8]
汽车领域“1+X”证书制度在顶层设计时就非常重视企业的作用,在评价组织的专家队伍中明确提出要有来自行业以及企业的专家,而且评价组织需要凝聚行业的龙头企业,根据行业以及企业的需求来开发职业技能标准。除此之外,在开展“1+X”证书具体的培训以及考核的时候,培训站点以及考核站点设置时候都要求有一定数量的企业师资。[9]
(四)都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两种培养方式都认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应该是学生,在教学中都倡导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无论是任务驱动还是项目导向,都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授方式,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因为知识不是简单地由老师到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在自己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主动构建。另外两种教育方式都非常强调情景创设和协作学习。“双元制”教育倡导的项目教学法打乱了传统理论知识的章节顺序,同时打破了传统职业教育“先理论后实践”的模式,通过设立符合真实工作任务的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主动学习知识。这些经过精心设计的项目就是最好的学习情境,在完成项目时所分成的不同小组就强调了小组成员协作学习的必要性。
与此相同的是,“1+X”证书制度同样颠覆了传统的汽车专业课程体系。[10]]传统的汽车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职业素质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其中职业技能理论课程分布在第二到第四学期,课程主要包括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测与维修、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维修、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测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等。而在考取汽车运用与维修证书中的汽车动力与驱动系统综合分析技术模块证书时需要用到以上课程中的内容,因此必须突破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进行课程体系的重构,实现专业课程的交叉融合。在教学形式上也采用分组轮换的形式开展实训,充分利用实训设备。同时,通过设定小组长或助教的形式,以学生互助讲解的形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 “1+X”证书制度与“双元制”教育在汽车技能人才培养上的不同点
(一)学生职业能力的适用范围不同
“双元制”教育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学生岗位实践能力的形成也主要依靠企业的培训中心和真实岗位,因此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非常适合与学校开展定向合作的企业的需求。而“1+X”证书制度下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人才培养,不强调某一品牌汽车的定向合作与培养,技能人才的培养主要依据培训评价组织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的实训项目,职业评价组织需要综合考虑汽车领域内的不同岗位需求以及各主机厂、售后企业的要求,因此“1+X”证书制度下的人才培养更加具有全面性和通用性。而且汽车领域的“1+X”证书制度采用了初级、中级、高级三种不同等级的证书,来适应职业教育里不同层次学校及学生的需求。[11]
(二)职业能力形成的场所或着力点不同
虽然“双元制”教育模式下的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和“1+X”证书制度下的汽车技能人才培养都强调企业的重要性。但是两种教育模式下的职业能力形成的场所或着力点是不同的,“双元制”教育模式着重依靠企业提高岗位实践能力,“双元制”教育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交替进行学习,学校和企业是不可分割的两个元。“双元制”教育模式下的人才职业能力形成主要在企业养成,在院校的时间要少于在企业的时间,同时在学校期间主要学习相关基础课程及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的形成主要在企业。
“1+X”证书制度下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着力点在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下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人才培养同样重视企业的作用,在师资方面强调必须有企业师资的参与。但是“1+X”证书制度下的汽车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形成主要在学校完成。首先,通过书证融通的方式,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进行对接来保证日常教学所教即是考证时所考也即是将来从事职业时所需。其次,院校要保证充足的师资力量,职业院校的教师要满足“双师”的要求,同时还应配备企业师资。再次,实训条件也要满足实训项目开展的要求,不仅要有足够的场地,还应能够满足相应证书模块考试训练的需求。因此“1+X”证书制度下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依据职业标准开发的实训项目在院校得到切实的开展,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和实训标准良好地对接。
(三)对教师的要求不同
“双元制”教育模式下教师需要开发项目化课程,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式,“1+X”证书制度下的教学过程也倡导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式。但是,“双元制”教育模式下教学内容更强调学习领域,专业教师仍然可以选择自己专长的领域进行教学。而汽车领域的“1+X”证书借鉴国际习惯使用的五大系统、十大模块框架,这完全打乱了传统的教学体系。以证书中的汽车动力与驱动系统综合分析技术模块为例,其需要结合传统教学的中的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测与维修、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维修、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测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的知识。这样一来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如果按照考证模块来进行教学的话,需要教师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重构,不断拓展专业知识领域。
另外,“双元制”教育模式下,学生主要在院校接受公共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的学习,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可以在企业完成。“1+X”证书制度更强调书证融通,教学的过程也是实践技能提升的过程。这就对院校教师的实训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与企业联系更加紧密,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指导学生完成实训项目。
(四)“1+X”证书制度赋予了职业教育更高的职能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第七条指出:“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对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传统的职业教育更注重教书育人的功能,也就是主要完成学历教育的任务。在职教改革的大潮中更加明确了职业教育培训的职责,也从法律层面上明确培训是职业院校和职业院校教师的法定职责,这样也就对职业院校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通过培训评价组织衔接起院校和企业,培训评价组织开发好职业标准、规范好实训标准,使得企业需求融合到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和实训项目。职业院校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也应逐步推广采用企业培训模式的教学方法,树立教学与培训并举的观念。[12]教师还应参加评价组织的培训考核认证成为培训师,通过这种方式院校方可开展高质量的培训,既能为学生提供教学还能能够为社会学员提供培训,完成好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法定职责。
三、总结
通过对两种教育模式进行分析并比较两者的异同,可以发现两种教育模式都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借助企业的力量。最终的目标也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快学生毕业后适应岗位的速度,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但是也应该看到,“双元制”教育模式对合作企业的要求更高,需要区域内有规模足够的龙头企业来行长期稳定的合作。合作企业与职业院校互动良好,共同配合完成双元学习的顺利转换。而“1+X”证书制度对院校的要求更高,其中包括对院校教师的要求和院校实训条件的要求。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汽车四大部分划分教学内容的局限,仅仅精通其中某一部分内容而其他部分不擅长的现状是无法顺利开展“1+X”证书制度教育模式下的教学的。此外,还须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具有课证融通的能力,能够将证书考核要求中的技能点融合到教学中课程的知识点中。“1+X”证书制度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实训课程的时间,院校实训设备及耗材要能够保证日常教学还要保证顺利开展考核。在两种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下,能更深刻地掌握“1+X”证书制度的深刻内涵。在培养汽车高技能人才的实践中也可以结合两种教育模式的优点来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满足汽车维修岗位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李金华.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比较及启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71-79.
[2]德国职业教育给我们的启示[J].现代职业教育,2020(16):76-77.
[3]盛建军,周晓刚.高等职业教育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实践与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2014(2):18-19.
[4]彭钊.德国职业教育的探析和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9(13):186-187.
[5]欧阳再东.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证融合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39):122-123.
[6]张万军.“1+X”证书制度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运用与探索 [J].内燃机与配件,2020(17):232-233.
[7]陈小娟.“1+X”证书制度下的职业教育变革与应对策略[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0(4):27-31.
[8]王宏业.“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改革与实践探索[J].大众标准化,2020 (15):69-70.
[9]赵晓丹.“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改革与实践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5):266-267.
[10]吴智峰.“1+X”证书制度对职教集团社会服务价值推动探究——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0(3):61-65.
[11]李艳红.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的学习启示[J].现代职业教育,2018(20):160.
[12]鲍正浩.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方式给国内汽车维修专业带来的启示与思考[J].汽车维修技师,2019(1):120-121.
(责任编辑 陈润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