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庆学 穿越古乐京音

2023-04-29 00:44:03
北京 2023年10期
关键词:工尺古乐曲牌

人物简介

北京文化守护人胡庆学,智化寺京音乐第27代传承人。1991年,他和河北省固安县屈家营村的几位同乡少年拜智化寺的艺僧们学艺,成为智化寺京音乐从明朝正统年间开始对外传播以来的第一批俗家弟子。至今,胡庆学已在智化寺传承古乐30多年。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胡庆学除了承担起智化寺京音乐的日常演出及对外交流工作,还对失传乐谱进行修复。

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

除去对外交流演出和每周一的闭馆日,每天上午10点、下午3点,胡庆学和同伴们都会准时出现在智化殿的佛像前,面向公众进行公益性演出。

49岁的胡庆学持一只管子坐于正中,坐在他两侧的,是持笙、笛子、云锣和堂鼓的演奏者,一套《金五山》在他们的演奏中倾泻而出,穿越近六百年,来到游客面前。

胡庆学说,智化寺京音乐有明确纪年的工尺谱本,有特色的乐器、曲牌和词牌,有按代传承的演奏艺僧。它在传承方面具有很高的要求,不随意增删变易,注重保护继承,与西安城隍庙鼓乐、开封大相国寺音乐、五台山青黄庙音乐及福建南音齐称为中国“五大古乐”,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音乐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

智化寺京音乐在当代被看见,离不开学院派音乐家们的再发掘。1952年冬,著名音乐家査阜西推开了智化寺的大门,得以倾听和见识持着乐器的艺僧以无与伦比的精湛技艺,演奏着已在胡同中回旋了五百多年的古乐。之后,另一位著名音乐家杨荫浏被査阜西领来。

1953年,杨荫浏与査阜西安排智化寺京音乐在“燕乐晚会”上表演,这场晚会由老舍主持,观众包括丁西林、吴晗、赵树理、梅兰芳等150多位文艺界名流。智化寺京音乐自此一举成名,成为当时的文化焦点。

如今的智化寺已经成了一座博物馆。2006年,智化寺京音乐被文化部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第27代传承人

讲起与智化寺京音乐的过往,胡庆学侃侃而谈。

和胡庆学一起的演奏者,多是胡庆学的同乡—河北省固安县屈家营村人。彼时还是十七八岁少年的胡庆学,和同伴们跟着村里的民间乐队学习冀中笙管乐。1991年,在北京市第一届文物节上,这几位少年被智化寺的老艺僧们发掘。艺僧们发现,屈家营音乐与智化寺京音乐有许多相似之处。

1991年12月4日,智化寺成立了智化寺京音乐首批见习考察班,迎来了京音乐的第27代传承人,这也是智化寺京音乐传袭五百多年来从社会上招收的第一批俗家弟子。

胡庆学拜第26代艺僧本兴、福广和慧明等人为师,正式开启智化寺京音乐学习之路。

胡庆学还记得,在智化寺学艺期间,最初的阶段非常清苦,每天清晨由本兴师父带领去日坛公园练习。“演奏时,即使双手冻僵,也要保持灵活自然。对于演奏姿势,师父也有严格要求,有‘齐眉铛子‘护心钹子的说法。齐眉铛子即铛子的横杆要与眉毛对齐;护心钹子即把钹放在心口处……”

初学者在接触京音乐时,一个很大的难点是“啊口”。由于工尺谱只记录乐曲的大概框架,其中的灵魂部分“啊口”需要采取师徒相授的方式来掌握其中的精髓。“加上这些‘啊口之后会丰富乐曲,更加韵真情满,这个‘啊口如果师父不告诉你,在纸面上没有体现,你是不知道的。”胡庆学说,初学者想要唱好“啊口”,把握好其中的韵味,往往需要在智化寺中浸淫数年。

艰难的传承

已故的第26代艺僧本兴师父曾对京音乐评价道:“难学、易忘、少人知。”胡庆学说,随着社会的变化,智化寺京音乐原来的两大功能:礼佛和丧葬现在都已丧失。现在智化寺京音乐主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展演,基本上不进行营利性演出。

“现在在智化寺演奏京音乐的老一批传承人的收入都不高,他们的家人都在河北老家,只能每周一闭馆日回去见一面。”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李宏锋介绍。

日常的传播工作也在进行着。时常有音乐学院的学生前来,向胡庆学请教古乐。苏秋如是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系的博士生,从读研开始,她便每周一次前往智化寺,跟着胡庆学,她学会了唱工尺谱和吹管子。还有来自外地的音乐老师们,他们了解了智化寺京音乐,让“活化石”变成种子,飘散到这片土地的各处去。

“研音”不止

2006年,智化寺京音乐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26代传承人张本兴成为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再次申报代表性传承人时,智化寺京音乐项目负责人王娅蕊对第27代传承人们组织了一场技术考核,经过考核,胡庆学成为智化寺京音乐的代表性传承人。

为使智化寺京音乐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胡庆学、王娅蕊等进行了细致又具有专业化的思索。

过去,艺僧的管和笛是由艺僧亲手制作的,第25代艺僧续增是用的同一根管配大小哨吹奏。现在,制作的手艺传到了胡庆学这里。为了提高音准,他为大小哨各自制作一种专用的管,两种管筒音相同,但管长和孔距不同。

胡庆学和同伴们还试图将一些失传的曲目复原。由于工尺谱不能完全表现曲目的唱作方式,在世代传承的过程中,智化寺京音乐留存曲谱记载曲牌200余首,但是目前能够演奏的曲目仅有40首左右。

复原曲目的工作不易,想要复原曲目,需要做如大海捞针般的采风工作。在采风中,还需要非同凡响的运气,才能听到一曲与智化寺京音乐曲牌相似的唱法。

“很多曲牌名称与唐、宋、金、元等时期的词牌、曲牌有明显的渊源关系。其中约10首是曾经失传的曲牌,是由我们第27代传承人这些年复原的。”胡庆学说。

夜晚来临,明月照着古寺,闭馆后的智化寺静谧无声。胡庆学独自一人在东厢房的办公室里摆弄着管子,他和他的伙伴们还要在传承京音乐的路上继续艰难地走下去。

文/李冰洁 摄影/赵亢 乔·麦克纳利(美国)

猜你喜欢
工尺古乐曲牌
试论昆腔曲牌的曲腔关系
乐府新声(2023年1期)2023-06-29 06:43:02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上海將造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工尺App” 以数字化为抓手助力工程管理增效
上海建材(2021年2期)2021-01-11 20:00:12
“《常用曲牌新谱》出版座谈会”在本社举行
中华诗词(2019年2期)2019-08-27 01:59:20
龟兹古乐
金秋(2019年24期)2019-06-15 06:50:18
非遗口述史系列之七: 觉囊梵音古乐
天府新论(2019年3期)2019-05-07 01:46:56
【曲牌园地】
影剧新作(2018年2期)2018-08-11 09:02:36
踏浪
琴童(2018年3期)2018-03-31 01:39:32
泉州北管:地域文化交融出的古乐
海峡姐妹(2017年12期)2018-01-31 02:12:32
文化艺术出版社《中国工尺谱集成》(第一辑10卷)
艺术评论(2017年11期)2017-03-29 07:5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