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杰 颐和园里“老木匠”

2023-04-29 00:44:03
北京 2023年10期
关键词:布展颐和园木质

人物简介

北京文化守护人王新杰,是颐和园家具文物修复团队的带头人。明清家具的修复与保护是一项艺术性与技术性兼具的复杂工艺,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颐和园家具文物保护的第三代传承人,王新杰参与养护的家具文物和古建内檐数以千计。2 0 1 6年至2 0 2 2年,他带领团队一共完成846件次家具木质文物的养护工作,为守护文化遗产做出了贡献。他传续工匠精神,培养了五名年轻的颐和园家具文物保护第四代传承人。

家具“高光”背后匠人曾举着电炉烫蜡

紫檀插牌式座屏底座、黑漆描金有束腰云龙纹大宝座、黄花梨大南官帽禅椅……在颐和园殿堂中陈设的明清宫廷家具纹饰精美、典雅大气,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尽管已历经数百年的岁月,这些家具仍然保存完好、光亮润泽。

虽然处于环境相对稳定的殿堂或者库房中,但受材质的影响,温湿度、光辐射、尘埃等都会对木质文物造成影响。尤其是在气候干燥的北方,木质家具极易开裂变形,失去原有光泽。烫蜡作为保养木质家具的重要方法,在此就显得尤为重要。

“北方烫蜡、南方抹油,就跟刷漆一样,让蜡油填充木头表面的纹理和气孔,封护木材管孔,形成一层薄膜加以保护,木质就会恢复光泽。”王新杰说得轻描淡写,但烫蜡其实十分繁琐,包括除尘、清洗、抹蜡、擦蜡、刷蜡、擀蜡、起蜡等近十道工序。

他左手拿着鬃毛刷,右手拿着形似吹风机的热风枪。在热风的吹拂下,抹在家具表面的固态蜡块很快被烫化、熔成液体。他一边娴熟地用热风枪吹蜡油,一边用刷子将蜡液刷匀。要想把活儿干得漂亮,掌握好火候是关键。根据蜡块熔化的速度,热风枪要及时移动,且和蜡块保持适当距离,避免离得太近损坏木质家具。

然而在20年前,王新杰和师傅们烫蜡时并没有热风枪可用。他们要端着七八斤重的耐火砖电炉子,在家具上方悬着移动,往往干不了一会儿胳膊就酸疼得抬不起来。王新杰说,因为屋里温度越高,蜡的流动性越好,所以大家在“热浪”里干活,没少遭罪。

在家具的雕花和镂空部位,烫蜡工艺则更为复杂。要先用野猪鬃的刷子将雕花中藏匿的灰尘和油污刷出来。此外,雕花部位深浅不一,烫蜡既要到位,也不能伤及家具表面,因此极其考验功夫。完成这些别人很难做到的高难度操作,在王新杰看来是一种乐趣,“看到家具散发着油亮的光泽,我觉得特有成就感。”

勤奋敬业延续33年和徒弟处成朋友

如今已近退休之年,王新杰依然每天6点多就早早打开工作室大门,做好准备工作后,翻一翻家具类的书籍,帮徒弟们打上一壶开水。

“来得早是养成了习惯。”王新杰回忆说,33年前他加入颐和园文物保护团队,跟随师父学习硬木家具修复与保护。由于不想给大家留下“这孩子懒、不实诚”的印象,他每天坚持“早来多干”,只想着多和师父学点本领。刚上班时没有钥匙,他经常会在门口坐着等上半个小时。这份勤奋和敬业精神延续至今。

如今,作为颐和园家具文物修复团队的带头人,王新杰认为自己是“勤能补拙”。“我不是特别聪明,只想认真干活。年轻的时候不干,老了就干不动了。”对于敬业、精益、专注的工匠精神,他有着自己质朴的理解。

当年没有电锯,锯木料要用手锯,不仅费时费力,还要定期打磨锯条,王新杰粗壮有力的双手也曾因此而布满老茧。搬运家具的力气活也要文物修复团队的成员来干。一些不能拆卸组装的家具重达几百斤,只能整个儿搬运,王新杰的腰和肩膀就这样落下了毛病。摘取殿堂内高处的匾额进行保养,则需要站在令人眩晕的单梯上,爬到六七米的高处,克服高空作业的恐惧。这些年,不论是仁寿殿内悬挂的匾额、玻璃吊灯,还是佛香阁内的巨幅佛像挂轴,都是由王新杰安全摘取和悬挂的。“现在回想起来挺苦挺累的,但当时甘之如饴。”

如今,王新杰更多思考的是如何把一身的技艺教给年轻人,让他们能保护好颐和园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珍贵文物。古时有徒弟向师父敬茶的礼仪,王新杰却没有这样的师父“架子”,他经常帮徒弟们打热水,让大家一到岗就有热水喝。在他看来,现在的年轻人有点腼腆,不像自己年轻那会儿喜欢追着师父问。“所以我经常主动启发他们,多唠叨几句,和他们像朋友一样聊天。要多给机会让孩子们去实践,从中积累经验。”

赴国外布展展示中国文物大气之美

颐和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存有大量清宫旧藏,发挥着文化传承与展示的作用。2011年,出自颐和园的100多件文物漂洋过海去到意大利,王新杰就是颐和园护送文物团队中的一员。出国负责重要文物布展,他有点兴奋,也深感责任重大。

布展的首要任务是确保文物的安全。到了现场,王新杰发现,当地博物馆提供的展示位置并不完美。“展品中有一个3米多高的红木屏风,由于展区位置比较低,如果按照以往从低到高竖直安装,就会碰到屋顶。”他想出了倾斜着安装、再将屏风立起扶正的方法。但这个方法非常费力,需要有人一直扶着屏风,还需格外留神,因为稍有不慎,配件就会从上面掉下来。最终凭借丰富的经验,王新杰将屏风正正地“塞”进了展区。

在这期间,检查展台是否稳定,在器物底边粘贴橡皮泥用来固定,确保文物和游客的安全距离,和意大利博物馆反复沟通布展细节……王新杰心细如发,为文物设置了万无一失的安全环境。在此基础上,展示文物的美感,对于布展来说也很重要。

“包括家具在内的颐和园文物能在国际上展示,被更多人看到,我非常自豪。”王新杰说,这些家具大多是明清时期打造的,从中可以窥见明清皇室的生活场景,了解中国古代杰出的木器文化。它们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工艺水准,是研究、学习明清家具的历史宝库。这些文物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比如家具上的福寿纹,展现出当时的执政者渴望健康长寿的心愿,它们是研究明清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

王新杰希望,经他之手打磨的一件件家具文物可以更多地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国文物的大气之美和深邃文化。

文/张璐 宋婧 摄影/王远征

猜你喜欢
布展颐和园木质
颐和园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 08:59:08
木质风景画
浅谈新环境对布展工作人员角色的转变
大众文艺(2018年10期)2018-01-28 08:51:43
试论博物馆布展设计与要求
颐和园导游词
木质燃料
国际木业(2016年8期)2017-01-15 13:55:23
木质燃料
国际木业(2016年3期)2016-12-01 05:04:53
木质燃料
国际木业(2016年1期)2016-12-01 05:04:11
颐和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