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美在落叶的脉络之中,在道路两旁的景致,在重叠的山峦之间,如果开车掠过仅能匆匆一瞥,太过于辜负,远足的话对于体力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所以此时要选择骑车。骑行结合了自驾和徒步两者的优势,更能感受自然之美。
秋天尤是一个适合骑车的季节。天气不冷不热,山里变红的枫叶一路相伴,骑手饱享视觉盛宴。在骑行的过程中,凉爽的秋风迎面袭来,如画的风景一个接一个地映入眼帘,这种人与自然合二为一的感觉被放大到极致。
在北京郊野骑行的众多线路中,“百里山水画廊”是一条颇受欢迎的路线。“画廊”并不单调,它是一条连结了十二个景点的环线。风光旖旎的白河和奔涌不息的黑河交汇于此,孕育出了壮观的硅化木群、咆哮的乌龙峡谷和葱郁的大滩原始次生林等难得一见的景色。全长112华里,故而得名“百里山水画廊”。穿行其间,风景像一幅山水画卷一样向骑手徐徐展开。
百里画廊骑行线路的选择千差万别,一次经典的百里画廊骑行体验可以是这样:清晨从干沟出发—这里是官方确定的画廊起点,有百里山水画廊的标牌。在这里的旅游资讯服务处还可以获得画廊线路上分布的景点等信息。之后经停秀水湾、长寿岭、上奶山,总共绕行大约32千米,最终到达终点滴水湖景区。
在漫长的骑行过程中,经常使人眼前一亮的除了自然景点外更有人文景观。环线之上时不时便会出现一个民俗村,有的是线路简介上标注的景点,比如长寿岭、秀水湾等民俗村,依山傍水,清秀安逸。村内几乎家家户户都是民宿,门脸各具特色,骑行途中,可以在这里歇脚过夜,顺便在百年古树的生长之地吸天地之灵气;也有意外之喜,在骑行过程中,一转弯,山沟里也许就会出现一个不知名的村落,仿若世外桃源。远远望去,在群山的围绕之中有几座灰扑扑的瓦房冒着炊烟,显现出人间的痕迹,很难想象这里的村民过着怎样归真返朴的生活。
尽管骑行路线上遍布了不少景点,但景点始终只是景色的一部分,最好的景色都在路上,在百里画廊骑行的一路,看到最多的便是北京郊野的奇山俊石。中国南方的山秀美,北方的山硬朗。在骑行途中会路过一座很有特点的山:半山腰往上是顺着山势生长的树木,山的下半部分没有植被覆盖,是裸露的石头,将山体本身崎岖的面貌光秃秃地展现出来。
秋天的时候,满山苍翠渐渐变红变黄,深山之中不再单调,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大石块上的爬山虎,此时也变红了,给棱角分明的山体增添了一丝柔和的色彩。
在这崇山峻岭之间骑行,有时是一种自我感动。在广袤天地之间,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也感受到天地与自我的关系。太阳光束穿过云层投射在山體和树林上,映衬出彩叶的红色和金色光辉,连绵的山峦也在明暗变换间出现在眼前。还有被风席卷起来的落叶,在阳光下微微闪烁着金光,给人带来一份小欢喜。尽管旅程大部分时间都是沉默的,有时在路上甚至是孤身一人,耳畔只有骑行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声、自己的呼吸声和吹过耳畔的风声,但却能感受到天地间一种难以名状却又清晰异常的自然力量,风就是它的语言。
事实上,骑行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哲学名词的完全体现—良质(Quality),这个词来源于罗伯特·波西格的书《禅与摩托车的维护艺术》。良质无需定义,它存在于过程之中:骑行出发前的自行车检修、骑行过程中抬头看到的彩林晴空、骑行时驭风的酣畅、爬坡的奋力、与骑友的守望相助……当人投入全身心力到这些至真至美的事物中,并沉浸于一种“心流”状态时,就是“良质”的体现。整个骑行过程就成了一场寻求自我超脱和探求生命意义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