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纪鸿 周肇甲
火车是工业文明的象征,火车站是近现代工业和建筑业文明的标志。一座火车站,往往是一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它的蝶变,不仅代表着一个城市的进步和走向现代,更记载着这座城市的蜕变,凝结着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天津老龙头火车站就很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从明代开始,人们把万里长城比喻成一条蜿蜒的巨龙,而耸立在山海关南海边的明代万里长城的起点,被人们称作“老龙头”。可天津人为什么把天津火车站称作“老龙头”火车站呢?多年来一直是个谜。
1876年,李鸿章派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赴唐山开平一带勘测,发现了优质煤矿。1878年6月25日,在唐山开平镇正式成立“开平矿务局”。为了把煤炭运到天津,供应北洋海军、天津兵工厂等使用,亟待修建从唐山到北塘的铁路,但遭到清政府的反对。只好把铁路线路缩短,从唐山修到胥各庄。1881年修成通车,命名为“唐胥铁路”。1887年延修至芦台,1888年展筑至天津,全长130公里,命名为“津唐铁路”。该铁路轨距采用了1.435米的世界“标准轨距”。天津火车站初建时站线为两股(后扩建为九股),站台一处,简陋公事房屋数间。
最初的天津火车站站址建于河东区旺道庄,当时,车站按“运煤为主,兼办小型客货运输”设计建成。为满足修建津榆(天津至山海关)、津卢(天津至卢沟桥)铁路的需要,天津火车站移至季家楼、火神庙重建。清光绪十八年即1892年,新建火车站竣工。取名“老龙头”火车站。据说,“老龙头”的由来与乾隆帝莅津有关。当年乾隆乘龙舟驶于海河中,经过马家口附近时,河道忽而折东,忽而折西,乾隆随口对左右说:“此处酷似游龙。”随行的人马上奏道:“回皇上,此处乃老龙头是也。”乾隆龙颜大悦,说了一句:“好一个老龙头”,陪同的人齐刷刷下跪,高呼万岁,谢主御封老龙头!从此,这个地方就叫“老龙头”了。1900年,“庚子国变”车站被毁。1902年在原址重建了略有改善的车站,并在车站广场中央修筑“老龙头”纪念碑一座(后拆除)。为组织国际联运业务,在第一站台装设了上下行共用的进出站信号机,并于1930年10月10日在第一站台成功地开出了第一列国际列车。此后由于战火的因素,车站没有什么发展。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车站也迎来了新生。1950年,天津老龙头火车站扩建了1000多平方米的候车室。之后,虽然少不了修修补补,但是越来越难以适应天津这个北方港口大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后,天津站经历了两次大的腾飞。第一次是1987年,经天津市人民政府和铁道部决定,并报国务院批准,天津铁路枢纽改造工程被列为国家“七五”计划重点工程。1987年4月15日开工,1988年10月1日正式竣工。
天津新客站位于天津市河东、河北两区的交界处,是市中心繁华地带,西、南两面由海河环抱,是主要的城市交通枢纽。1988年建成的天津站,按10000人最高聚集人数设计。站房分为主站房、子站房和高架候车厅三部分,建设规模为41000平方米。车站与解放桥遥遥相对,东侧是邮电枢纽大楼,西侧是车站行包综合楼和商业楼“龙门大厦”。站前站后共设4个广场,即主广场、副广场、解放桥广场与子广场,总面积为81000平方米。在设计天津站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小故事,36年后忆述起来仍然让人听得津津有味。
当时参与天津站改扩建工程设计的共有三家单位:天津大学、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和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三家单位的设计方案拿出来之后,请当时任天津市市长的李瑞环同志亲自审定。李瑞环同志走进审查大厅,倒背手在三家方案前走来走去,认真进行查看,大约走了四五个来回。走到第三方案前,停下几分钟,向前走了一步指向方案说:“这个方案有点入垄。”李瑞环同志最后审定说:“你们三家以第三方案为基础,回去后一个星期再拿出新方案进行审查。”当时设计手段比较落后,也没有电脑制图等现代设备。彩色透视图都是手工画,一个星期时间根本不够。但是,谁也不敢耽误。三家设计单位日夜加班一周后拿出新方案,李瑞环同志一看还是不太满意,最后说:“这样吧,你们把搞设计方案的高级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集中到水上公园会宾楼,统一搞方案。”集中搞方案设计,提高了进度和效率,但总平面出了点小问题,就是线路走向与海河不平行,呈八字形。按铁路功能要求车站必须与铁路线路平行,市规划要求车站要与海河平行,这个重要问题谁也解决不了。问题出现后,还得请示李瑞环同志怎样办,他想了想说:“这很好办,把车站总平面做成丫字形,这样既平行线路,又平行海河了嘛!”李瑞环同志虽然不是专业搞铁路设计的,但是对建筑也是行家里手呀。此思路一般建筑师也想不出来啊!可以说,李瑞环同志才是天津站的总设计师啊!
车站设计方案确定后,由铁三院负责施工设计。天津车站设计有两个突破:一是打破了过去候车室放在车站主楼内,而这次把候车室放在铁轨股道上,也就是搞高架候车厅;二是设计了地下通道,上进下出,避免了人流出入互相干扰。采用高架进站、地下出站、两侧进出口的布局模式设计,极大地方便了旅客上下车,这在当时是全国首创!
由于工期紧迫,采用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方式。铁三院建筑设计处组织二十多名设计人员,集中在铁三院招待所,日夜奋战,加班加点。大家忘记小家,全身心投入,奉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天津车站方案、平面、立面形成的过程中,天津市规划局等有关方面的领导和技术专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可以说,天津老龙头火车站的设计建设凝聚了天津全市设计建筑精英的集体智慧!非常具有艺术美感创造力的是,天津站内穹顶的设计,原来是满天星。1988年春,李瑞环同志在赴意大利考察时,看到罗马的西斯廷教堂上有米开朗基罗创作的著名穹顶画《创世纪》之后,当即决定天津站穹顶上创作正规的写实油画。1988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美术学院秦征教授带领五位学生集体创作了大型穹顶油画“精卫填海”,与天津沧海桑田的历史传说相吻合,增添了天津站的艺术魅力。经过一年半的紧张施工,天津老龙头火车站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海河岸边,受到全市人民和海内外旅客的一致欢迎和交口称赞!
新车站建成后,站名由谁来题写呢?大家议论说,请李瑞环同志题写吧!他却说,不行!我不够格,于是由他诚请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同志题字。邓小平同志写下了“天津站”三个大字,运笔娴熟、自然流贯、秀美挺拔、俊逸润泽,结体严谨。但在制作车站名牌时,由于“津”字间的“竖”有些过长,不太好制作,只好请李瑞环同志亲自修改去掉过长的一小部分,并未改变原笔体的雄伟豪放的风格,形成了现在“天津站”的站名牌。
从1988年到2005年,天津站运营十七个年头。这十多年,天津和全国一样,改革开放推进着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前进的脚步越来越快。2006年,国务院批准的天津市总体规划将天津市确立为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以及宜居生态型新城区。作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更加彰显了天津市在全国经济具有的特殊地位。改革开放促进了北京、天津经济快速发展,京津之间人员来往越来越频繁,很多精英白领,晚上在天津居住,白天在北京上班,每天往返京津两地。新的需求让当年宏伟的天津站已不适应21世纪的“动车”速度。2008年,北京举办第29届奥林匹克夏季运动会,天津市要承办部分运动项目。新形势新要求使天津站又到了提级升档的关键时刻。此时,中央决定修建京津城际高速铁路。与此相配套,改造天津站,将天津站建设成为现代化高标准、与北方经济中心相匹配的车站计划也随之提上日程。京津城际整条铁路由铁三院负责勘察设计,新世纪的天津车站也由铁三院负责改扩建设计。经过专家深入研究,铁三院提出了新的天津站改扩建的五项方案:一是拆除原高架候车厅,取消分室候车,改建为大空间高架候车厅,就像滨海国际机场候车厅一样舒适;二是引进绿色环保设计理念,屋顶采用透明天窗,把阳光直接引入候车大厅内,设置大面积屋顶采光窗,在高架候车厅内引入自然光,在90米跨度进深尺度下,通过屋顶天窗和侧窗,白天可以满足照明要求,有日照时仅此一项每小时可以节约用电204度;三是改建站台雨棚,取消站台柱子放在股道间;四是扩建子站房,面朝河东区,成为京津城际旅客上下车主要出入口;五是打通往河东区地下通道,并同城市市政交通的地铁2号、3号和9号线“零距离”无缝连接,天津站真正成为铁路、地铁、公交三位一体的城市交通枢纽站。从天津站下车的旅客如果转乘飞机旅行,不用出站,可直接乘坐地铁2号线抵达天津滨海国际机场,非常便捷。新站房的立面设计采用新古典主义的手法,保留原有历史意义的经典片段,在尊重既有天津站房形象的基础上,注重从新材质、新工艺和新技术等多方面创新,将新旧建筑有机融合。天津站的改扩建并没有破坏原有的结构,而是在满足旅客出行需要的前提下,新站为老站带来了新的生机,新老站房相互协调统一,在功能与形式上新站房与老站房相互匹配,使老站房的面貌得以改善,外在形象和内在功能得到提升,为来自海内外的旅客提供全方位、更加周到细致的服务。第二次大规模的改扩建,从建筑形式、规模、功能设计来讲都是全国首创,也是全国第一条开展运营的高铁火车站,时速达到350公里,从天津站到北京南站只需30分钟。改造后的天津站,总建筑面积达到18.6万平方米,年输送旅客3267万人次,已成为全国北方最大的客运站之一,也是全国最早的高铁车站之一。
百年老龙头火车站,饱经风霜,像一位历史老人,沐浴着新时代的和煦阳光,愈来愈青春勃发。面向海河的站前广场,敞开了胸怀,欢迎着五湖四海的宾客。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天津站”三个大字,娴熟灵动、润泽飘逸、遒劲有力,与新世纪的老龙头火车站浑然一体,整个老龙头火车站展现出一种鲲鹏展翅、巨龙腾飞的雄姿!代表着天津人民勇于奉献、敢为天下先的“老龙头”精神!经过1987年和2005年两次大规模的改扩建,天津老龙头火车站现在已经成为全国一流特大型车站,大大促进了天津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如今,1380多万天津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周纪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廊坊师范学院文学创作与评论中心研究员,《博览群书》特约栏目主持专家。
周肇甲,原铁道第三勘测设计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天津市河北区书法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王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