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精读·古诗文(三)

2023-04-29 00:44:03杨廷珺
关键词:大学士夜泊皇上

杨廷珺

文本呈现

成祖永乐二十二年秋八月,皇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出户部尚书夏原吉、刑部尚书吴中、侍郎杨勉、右春坊大学士黄淮、洗马杨溥、正字金问于狱,复其官。以大学士杨荣为太常寺卿,金幼孜为户部侍郎仍兼前职,左春坊大学士杨士奇为礼部右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黄淮为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①初,上尝谕士奇曰:“自今朝廷事,仗蹇义与汝。”士奇对曰:“汉文即位,首进宋昌,史以为贬。臣两人侍陛下日久,虽圣恩不遗,不应先及臣等。”上益重之。②命减惜薪司赋枣之半。初杨士奇入谢新命毕闻惜薪司奏准岁例赋北京山东枣八十万斤为宫禁香炭之用将复入奏 时蹇义、夏原吉奏事未退,上见士奇,顾义等曰:“新华盖学士来奏事,必有理,试共听之。”士奇因言:“诏下才两日,今闻惜薪司传旨,赋枣八十万斤,得无过多?虽系岁例,然诏书所减除者,皆岁例也。”上喜曰:“吾固知学士言有理。”即命减其半,复语义等曰:“卿三人朕所倚,宜尽言,匡朕不逮。”③上命翰林院严考岁贡生。上谕杨士奇曰:“百姓不蒙福者,由守令匪人;守令匪人,由学校失教;自今宜严试之。五经四书义,不在文辞之工拙,但取其明理者。或人材难得,即数百人中得一人亦可。盖取之严,则不学者不敢萌侥幸之望。”④上嘉群臣能言,谓杨士奇曰:“朕尝处事有过,退朝思之,方自悔,而廷臣已有言者,甚惬朕意。”士奇对曰:“宋臣富弼有言,愿不以同异为喜怒,不以喜怒为用舍。”上曰:“然。群臣所言,有弗意者,朕退必自思。或朕实有失,亦未尝不悔。”士奇曰:“成汤改过不吝,所以为圣人。”上曰:“朕有不善,患未知耳。知之,不难于改。”⑤

(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有删改)

①简述当时官场背景。

②杨士奇谦虚应对皇上褒奖,皇上因而更看重杨士奇。

③杨士奇劝谏皇上维持减惜薪司赋枣之命,得到皇上赞赏。

④皇上告谕杨士奇严格贡生考试。

⑤皇上和杨士奇的对话。

“智读”文本

主要人物

明朝初年重臣、学者杨士奇。

主要事迹

(1)杨士奇因谦虚对待皇帝重任而得到皇帝的更加看重。(2)杨士奇劝谏皇帝不要朝令夕改,得到皇帝嘉奖。(3)皇上告谕杨士奇要严格贡生的考试。(4)皇上与杨士奇就群臣应该敢于直言进行对话。

人物性格

谦虚谨慎,直言敢谏,语言得体。

写作借鉴

(1)借助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文本中的很多事件都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来表现的,这些语言描写从不同角度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2)选择典型事例表现朝政。本文选择的几件事都很好地表现了杨士奇谦虚谨慎、直言敢谏、语言得体和明仁宗善于纳谏、能听善言的个性特点。

模拟演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杨士奇入谢新命毕/闻惜薪司奏准岁例/赋北京山东枣八十万斤/为宫禁香炭之用/将复入奏/

B.初/杨士奇入谢/新命毕闻惜薪司奏准/岁例赋北京山东枣八十万斤/为宫禁香炭之用/将复入奏/

C.初/杨士奇入谢新命毕/闻惜薪司奏准/岁例赋北京山东枣八十万斤/为宫禁香炭之用将/复入奏/

D.初/杨士奇入谢/新命毕闻惜薪司奏准岁例/赋北京山东枣八十万斤/为宫禁香炭之用/将复入奏/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圣恩不遗”与“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过秦论》)中的“遗”含义不同。

B.“上益重之”与“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中的“益”含义相同。

C.“朕尝处事有过”与“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中的“过”含义不同。

D.“不以喜怒为用舍”与“舍南舍北皆春水”(《客至》)中的“舍”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士奇听了明仁宗表示要重用自己的话后,立即以汉文帝当年因为首用宋昌而遭史官批评的事例加以劝阻,明仁宗因此更加看重杨士奇。

B.明仁宗刚下令惜薪司把上交作赋税的枣减一半,却又批准惜薪司让北京等地每年上交八十万斤枣作赋税,杨士奇认为这使赋税过多。

C.明仁宗认为,老百姓没有享受到幸福的原因在于没有选好官员,而要选拔好官员,就必须严格考试制度,文章写不好的人绝不能选拔为官。

D.杨士奇借富弼的话劝诫明仁宗不要以大臣的意见同自己的看法相同与否作为喜怒的标准,而明仁宗则认为自己是个知过能改的好皇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诏下才两日,今闻惜薪司传旨,赋枣八十万斤,得无过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臣所言,有弗意者,朕退必自思。或朕实有失,亦未尝不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本文记载,你认为杨士奇有哪些个性特点?试举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本呈现

夜泊宁陵

〔宋〕 韩 驹①

【注】①韩驹:是以布局严谨著称的江西诗派中的一员干将,因受知于苏辙而享誉诗坛,但终因苏氏之党连累而被一再贬谪,死于江西抚州。这首诗是作者被贬出都城赴江西任所时所作。②毶毶(sān sān):指毛发、枝条等细长披拂、纷披散乱的样子。

“智读”文本

韩驹名列江西诗派,但他很具个性,人称“非坡非谷自一家”(王十朋《梅溪先生文集》后集卷二《陈郎中赠韩子苍集》)。这首诗正是这样。它通过对沿途景物绘声绘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身遭党祸、茫然若失的心情,使得情景融为一体。

首二句总写在汴水中行舟之快速。“汴水日驰三百里”,言其水流迅疾,加上秋日西风劲吹,驾扁舟东下,鼓帆而行,那真是轻快如箭了,以自然朴素的语言写行舟的切身感受。

三、四两句由行舟的路线,进一步写这次旅行的感受。早晨从杞国出发,月出时便已泊船宁陵了。“旦辞” 与“夜泊”相呼应,正给人以一种飞速流动的感觉。宁陵的位置在杞县的东南,风稍偏北,正好顺风行船,自然是畅快轻捷,毫无阻滞。诗人的描写是十分准确的,从地理方位上不仅显示出旅行的具体路线,而且也具体地显示了这次乘舟出行的快速。第四句“月正南”三个字,不仅交代了泊船时已是入夜时分,更重要的是以凄美的夜色点染出旅行者的心情。诗的后面四句全是写月色之下诗人的所见所感,因此“月正南”三字不仅本身在创造意境上起到了作用,而且还开启并贯通了后半段的诗意。

五、六两句是具体地描绘泊船宁陵时所见的景色。“老树”而“挟霜”,“寒花”而“垂露”,都是秋夜特有之景,在月色笼罩下,更增添了一种清幽寂静之感。“窣窣”,形容入夜树枝结霜时发出的 一种极细微的声音,这声音本来是很难听见的,写“鸣窣窣”,就衬托出了周围环境的静谧。“毶毶”,形容带露的花枝细长下垂的样子。露重花低,在月下看起来别有情趣。

末二句又从大处落笔,将前面所写提高、扩大,创造出一种水天一色的艺术境界,并抒发了自己忘情于这种境界中的心情感受。月下这朦胧的、静谧的世界,混混茫茫,连自己也好像化入其中,不知身在何处了。但见水色天光,澄澈清朗,一片蔚蓝,又分明泊船于汴水之中。可见诗人并没有真正忘掉自己身在何处,他只是全身心地沉浸于这水中月下、霜繁露重的秋夜之中,感到无比的畅快和惬意。诗人带着陶醉的感情,在我们的面前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其中的景象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他好像带领我们在这古老的运河上做了一次旅行,在秋月皎洁的清辉之下,指点我们去欣赏大自然创造的奇妙景观。

模拟演练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诗题中“夜泊”一词为中心,符合古人写诗章法中“擒题”的要求,下联中的“旦辞”紧承首联又补充了首联。

B.颔联描写出“夜泊”的情况,描写了北风、明月等景物,与地名间形成跳跃,颇具动感,体现了作者遣词作诗的灵活。

C.颈联与颔联呼应紧密。“风微北”与老树“鸣窣窣”相应;“夜泊宁陵”与“寒花垂露”相应,可谓脉络勾连,布局谨严。

D.尾联回应首联并转入写情,使全诗富有余味,把作者在夜泊前后所见之景物和所具之心情都反映了出来。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文言文

1.A

2.D(D.“舍”,前句是“舍弃、废弃”之意,后句是“屋舍、房舍”之意。A.“遗”,前句是“遗漏”之意,后句是“丢失、耗费”之意。B.“益”,都是“更加”的意思。C.“过”,前句是“过错、过失”之意,后句是“过于、过分”之意。)

3.C(此项错误在于误解文意。文本是说“不在文辞之工拙,但取其明理者”,意思是:选拔官员的标准,不在于文章写得好不好,只选拔那些明白治理之道的人,并没说文章写不好的人绝不能被选为官。)

4.(1)诏书刚才颁布两天,现在就听说惜薪司传下圣旨,说每年的赋税枣是八十万斤,这恐怕太多了些吧?(2)大臣们所说的,有不合我意的,我退朝后一定会自己反省;如果是我确实错了,我没有不后悔的。

5.①谦虚谨慎。在明仁宗将朝廷事务交给他和蹇义时,他马上谦虚地推辞。②直言敢谏。在听说明仁宗批准惜薪司将山东等地的赋枣为八十万斤时,能够立即劝谏。③说话委婉,语言得体。在明仁宗将朝廷事务交给他和蹇义时,他推辞的话语很有讲究:先是引用汉文帝重用宋昌被史家认为不当的例子婉拒,然后用“圣恩不遗”一句对皇帝进行肯定,最后再明确指出“不应先及臣等”,这就使皇帝十分容易接受。

【参考译文】

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秋季八月,皇太子朱高炽(即明仁宗)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明仁宗将户部尚书夏原吉、刑部尚书吴中、侍郎杨勉、右春坊大学士黄淮、洗马杨溥、正字金问从监狱里释放出来,恢复他们的官职。任命大学士杨荣为太常寺卿,任命金幼孜担任户部侍郎并且仍然兼任以前的职务,任命左春坊大学士杨士奇担任礼部右侍郎并兼任华盖殿大学士,任命黄淮担任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以前,皇上曾告诉杨士奇说:“从现在起的朝廷事务,要依仗蹇义和你了。”杨士奇回答说:“历史上汉文帝即位时,首先提升宋昌的官职,史书认为这是应该被批评的。现在我同蹇义侍奉陛下的时间很长,虽然皇上的恩情不会遗漏我们,但是也不应该首先将恩惠施加到我们头上。”皇上因此更加看重杨士奇。朝廷下令减掉惜薪司一半上交作为赋税的枣。当初,杨士奇上朝感谢皇上对他的新任命之时,听说惜薪司上奏获准,规定北京、山东每年要上交八十万斤枣的赋税,作为宫廷内焚烧香炭之用,就曾经又上朝廷向皇上报告此事。当时蹇义、夏原吉上朝奏事还没退下,皇上看见杨士奇,回头对蹇义等人说:“新任命的华盖殿学士来上奏事情,一定是有道理之事,你们试试一起听一下吧。”杨士奇趁机说:“诏书刚才颁布两天,现在就听说惜薪司传下圣旨,说每年的赋税枣是八十万斤,这恐怕太多了些吧?虽然这只是每年规定的例规,但是,诏书上所说的减除掉的,也都是每年的规定呀。”皇上高兴地说:“我当然知道大学士您说的有道理。”皇上马上命令减掉了赋税的一半,又对蹇义等人说:“你们三个人是我所倚重的,应该畅所欲言,帮助我没有考虑到的地方。”皇上下令要求翰林院严格考查每年的贡生考试。皇帝告诉杨士奇说:“老百姓享受不到朝廷给的幸福的原因,在于所在的地方官员没选好,不称职;而地方官员没选好,不称职的原因,在于学校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从今后每年应该从严考核贡生。四书五经的精髓,不在于写文章词语的好坏,只需要录取其中那些懂得治理国家道理的人。或许人才难得,即就是几百人中只能选到一个优秀的人才也是可以的。如果能够做到严格考核,那么,那些不学无术的人就不敢萌生侥幸的想法了。”皇上嘉奖敢于说话的大臣,对杨士奇说:“我曾经在处理国事时犯过错误,退朝下来思考,正在自己后悔的时候,如果恰好有已经指出错误的朝廷大臣,就会十分让我感到快意。”杨士奇回答说:“我朝的大臣富弼曾经说过,希望陛下不要凭同自己意见相同或不同作为高兴或生气的标准,不要用自己喜欢或生气作为采纳或舍弃的标准。”皇上说:“对。大臣们所说的,有不合我意的,我退朝后一定会自己反省;如果是我确实错了,我没有不后悔的。”杨士奇说:“商汤就是因为从不吝惜改正自己的过错,所以成为圣人。”皇上说:“我如果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担心的是我自己不知道啊。如果我知道了,改正是并不困难的。”

古诗歌

1.A(“全诗以诗题中‘夜泊一词为中心”说法错误。全诗并没有以夜泊为中心,此诗前两联就不是写夜泊,而是写夜泊前行船赴任的情景。)

2.①夸张。作者运用夸张手法,描写每日船行三百里,突显出行船迅疾。②反衬。作者在颈联中运用以声衬静、以动衬静的反衬手法,描写老树于凉风中窣窣作响,花上寒露慢慢滴落,来反衬环境的萧瑟凄静,进而烘托出作者渐远京城又渐近偏僻贬所的怅惘感伤心情。③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作者在全诗中借微风、夜月、老树、寒霜、垂露、水天等景色,营造出苍茫悲凉的意境,含蓄地表现出作者茫然怅惘之情。

猜你喜欢
大学士夜泊皇上
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当代音乐(2020年11期)2020-11-24 05:15:27
找皇上
小读者(2020年15期)2020-08-31 07:33:46
皇上的烦恼
幽默大师(2020年6期)2020-06-22 08:24:30
包拯为何穿龙袍?电视剧有误
中外文摘(2019年14期)2019-11-13 06:23:34
枫桥夜泊
北方音乐(2017年21期)2018-01-25 02:22:24
夜泊(外五首)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40
明人内阁性质观点述评
整太监
爱你(2015年17期)2015-11-17 10:06:17
整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