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文新
“鹿角长在牛头马面上,只为让美女步履生姿”,描述了“马头鹿角形”与“牛头鹿角形”两件金步摇(如上图)。这两件金步摇,于1981年出土于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一座南北朝时期的古墓中,是南北朝时期鲜卑族贵族特有的头上装饰,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其主体由黄金制作而成,造型像盘曲的连理扶桑。马头、牛头上生鹿角,金枝上再生可以自由摆动的叶片,似汉族步摇饰件上的垂珠,叶片会随着佩戴者的步伐有节奏地轻轻摇动,仿若点点花瓣纷飞。
步摇,是汉族女子的一种首饰。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其制作多以黄金屈曲成龙凤等形,其上缀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鸟兽花枝等,晶莹辉耀,与钗钿相混杂,簪于发上,材料主要有金、银、玉、玛瑙等。魏晋南北朝时期,金步摇在北方少数民族地区较为流行,其不仅是一种时尚,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马头、牛头鹿角形金步摇一改当时中原汉族较为流行的凤鸟、花枝等造型,配以极具北方游牧民族特色的马、鹿等动物形态,并借鉴了中亚的同类冠饰,将“摇叶”用于冠饰装饰,创造性地设计出独具一格的摇叶装饰。这两件金步摇体现了我国南北朝时期金银首饰加工制作的水平,精巧别致、造型奇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鲜卑游牧生活息息相关。
民族大交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的主旋律,北方民族大规模内迁形成了不同民族杂居的局面。鲜卑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入主中原建立政权的北方游牧民族,其文化融游猎民族文化、游牧民族文化和农耕民族文化为一体,对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演进起到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