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工业园区发展瓶颈问题研究

2023-04-29 00:44:03孙华荣
中国科技投资 2023年2期
关键词:黔东南州工业园区

孙华荣

摘要:2010年以来,贵州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全面铺开产业园区建设,黔东南州先后建立了9个省级开发区和5个州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初步具备了产业聚集的条件,有力推进了城镇化建设,为黔东南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为脱贫攻坚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在县域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即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本文以丹寨金钟经济开发区为例,综合分析,明确开发区的招商引资、服务企业、招工工作等问题,并对此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黔东南州;工业园区;瓶颈问题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黔东南工业园区研究背景

2010年11月,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主持召开全省推动工业发展大会,明确提出“工业强省”战略,省委十届十次全会提出“工业强省 ”“城镇化带动 ”两大重点战略 ,强调“十二五”主基调“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要求每个县市建设一个以上产业园区,作为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重要载体。黔东南州处于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分布区,低丘山林地区,相对沿海、平原园区开发地理条件不突出,交通条件滞后,物流运输成本高。10年间,黔东南州14个县建立了开发区(工业园区)至今,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初步具备了产业聚集条件,有力推进了城镇化建设,为黔东南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解决建档立贫困劳动力就业发挥了重要使用,但在经济上园区尚未占据区域经济主要地位。

(二)研究意义

贵州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地理环境可以形容为“天无三日清,地无三里平”,喀斯特岩溶地貌和气候恶劣造成农业发展滞后,大量的劳动力无法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导致城镇化水平低下。2020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聚集、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发力,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加快振兴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奋力做大做强工业。2020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推进十大工业产业发展。

二、丹寨金钟经济开发区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丹寨金钟经济开发区的历程

2007年12月,规划中的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快速铁路(以下简称“两高”)中的厦蓉高速公路动工建设,在州委八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明确将丹寨县国营金钟农场规划为全州“两高”沿线产业布局规划区、南下通道经济带和承接泛珠三角洲产业转移的前沿基地,即金钟工业聚集区,用于优先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旅游商品、医药、装备工业等产业。

2008年1月,丹寨县委、县政府成立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农业产业富民、文化旅游富民和金钟工业聚集区。2009年2月2日,县委十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强调,高起点规划建设金钟工业聚集区,主动对接东部产业转移,要充分利用金钟农场国有土地资源的优势,按照长远发展需要和现代理念,切实做好金钟工业聚集区的详细规划,超前做好工业区内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积极承接东部具有先导作用的产业。

2010年9月17日,《丹寨县金钟工业聚集区产业发展规划》完成。2010年10月26日,贵州省召开了历史上第一次工业发展大会,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10月28日省委十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指出更加注重三次产业加快提速协调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拓展经济持续发展空间。2010年12月22日,金钟工业园区路网建设正式动工修建。2011年1月1日,金钟工业园区正式挂牌成立。

(二)丹寨金钟经济开发区的现状

贵州丹寨金钟经济开发区经省人民政府于2011年7月23日以黔府函〔2011〕313号文件批复同意,设立省级经济开发区,推行省级经济开发区的政策。开发区规划面积10.85平方公里,首期开发建设面积5平方公里,起步期面积2平方公里。

丹寨金钟经济开发区先后被评为贵州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贵州省民营经济示范园区,贵州省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贵州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园区,贵州省“511”示范园区,贵州省十大样板示范产业园区。2017年8月,又获批为贵州省第一批低碳产业(工业)试点园区。

金钟开发区结合国家产业转移趋势、本地生产力配置基本要素、周边产业基础、自身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规划,确定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特色食品、生物科技三大主导产业,其他配套产业同步发展的产业格局。

金钟经济开发区按照开发区总体规划布局,园区已达到“八通一平”目标。道路完成通车里程22.446公里;铺设雨水排放管网(双边或单边)40.123公里,达到通车和有企业落地的区域实现有组织排水;污水管网铺设40.123公里,加压管网19.28公里,达到所有企业污水收集率100%;金钟片区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5000吨,污水收集及输送管道总长19.28公里,设计处理污水排放标准国家一级B标;铺设各类管径的给水管网22.446公里;架设输电线路(10KV.35KV)25.15公里,部分重点企业实施双回路;通讯管网铺设40.125公里,园区范围全覆盖;自开发区成立以来,政府投资完成场地平整2677.99亩;建成天然气供应站1个,铺设供气管网15公里,实现园区无污染企业。现有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1个,职业技术学院1个,中学1所,小学1所,幼儿园1所,医疗卫生机构2个,政府机构、企业事业单位7个,移民搬迁安置小区1个,加油站1个,购物场所6个,农商银行开发区支行1家,公共交通线路10条,已经初步完成小城镇化。

三、丹寨金钟经济开发竞争力得升

(一)开发区改革

金钟经济开发区内部管理方式采用“区县合一、属地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开发区规划范围内的一切行政事务和经济管理权,由县人民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共同管理。开发区对乡(镇、街道、场)的管理权限方式采用部分托管方式。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区内规划建设、安全生产、土地开发、环境保护,所管辖乡(镇、街道、场)的计划生育、综治维稳、民生保障、农业生产、征地拆迁等工作仍由属地乡(镇、街道、场)党委、人民政府负责。

(二)开发区创新

为进一步推进产业园区持续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同步小康、聚焦重大需求、聚焦国民经济主战场,用好科技创新发展“利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主要完成情况及成效。围绕县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强化产学研合作,整合各种资源,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与创建,科技支撑能力有新的提升。二是加大园区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加快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把科技示范园建成为高新技术研发、创新要素集聚和人才培养的高地和辐射源,国家高新企业5个。推进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引进药用培育中心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跟踪服务工作。支持和引导企业集聚资源,引进高端人才,加速成果转化,加快科技资源向生产力转变,提升县域创新能力和活力。

(三)开发区劳动力聚集

2019年,全县建成金钟、东湖、扬武3个城镇集中安置点,完成搬迁3043户13062人。2019年8月2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从龙泉镇、扬武镇析出设立金泉街道,金泉街道辖原龙泉镇农场社区、金扬社区、金泉社区、东湖社区、中华村、排正村和原扬武镇老八寨村,街道办事处驻金泉社区。金泉街道有职业学院1所,中学1所,小学1所,幼儿园1所,医疗卫生机构2个,农贸市场1个,农商银行开发区支行1个,政府机构、企业事业单位7个,已经形成小城镇规模,金泉街道隶属金钟经济开发区范围内,处于服务业中心范围,在劳动力上形成了聚集,但未形成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多数向外输出。目前,在开发区企业就业人数2821人,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保障。

四、园区主要发展的瓶颈问题分析

丹寨金钟经济开发区经过10年发展,形成一定规模。下面将根据丹寨金钟经济开发区发展状况,对企业服务、企业内部因素、企业用工、招商引资等瓶颈问题从理论上进行阐述,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企业服务瓶颈问题分析及对策

开发区职能上没有行政审批权限及行政执法权,更多的是为企业服务。企业服务还有待优化,比如,服务基础条件不完善,企业与服务部门的距离远,部门与部门也存在一定距离,企业和群众办事多头跑、来回跑,“一网、一门、一窗”式改革工作推进有待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推进缓慢,发展不均衡,硬件设备设施配置不足,满足不了政务服务和网上审批的基础要求。部分指标业务县级无权限办理,需到州级以上部门进行申办,如跨境贸易和办理破产等。

对策及建议:一是服务中心应加强与企业对接;二是优化网络服务,加强企业网上办事的培训宣传。

(二)企业内部因素瓶颈影响园区发展分析及对策

在园区起步、创建与探索阶段,多数企业在发展创业阶段抗市场风险能力低,更多考虑的是地方优惠政策和配套,在企业建设中股东之间的矛盾、产品与市场的矛盾、技术与用工之间的矛盾、产权与融资的矛盾等,都导致未投产就“夭折”,给园区带来了负面影响,产生的问题又必须在法治环境下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几乎不会产生价值,在时间上、成本上都会影响园区发展。有些企业投产后,企业核心技术不强,研发能力弱,导致产品在市场上的生存时间不长、占有率不高,转型升级又要大量资金和资源。

对策及建议:园区经过起步、创建与探索阶段,目前处于成长阶段,要解决企业内部因素问题,分析基础设施、公共设施、融资运营平台等条件是否成熟,尝试引进发达地区的团队或运营平台,学习和了解行业资源信息,建立评估风险体系,开展合作共建。

(三)企业用工瓶颈劳动力因素分析及对策

企业用工一直是园区发展的重要问题,研究农村劳动力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一般在17~40周岁的农村劳动力多数愿意外出务工,进厂进企业,主要是个人因素和想法“出去闯一闯,看一看”。40周岁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多数劳动技术含量较低,以出卖自身劳动力来实现更多的劳动力价值,但本地市场无法满足这一年龄段的劳动力需要,劳动者只有外出寻找能实现更多劳动力价值的市场。劳动者在选择企业时更多的是会考虑企业给予的待遇与生活成本和劳动时间的关系,劳动者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更多的劳动力价值。也就是说,劳动者能意识到在某一企业的工作、生活成本之间的时间关系是否会影响到他的收入。例如,在县外招工时,务工人员到园区先是问企业是否包吃住,更多的是考虑工作与生活成本。部分农村劳动力不愿在本地务工创造价值的另一个原因是劳动者已经意识到本地区社会关系会影响其创造更多的劳动力价值,加之现在的交通带来的便利,更多的是外出务工。园区企业主要是拉动地方经济,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劳动者也可以根据企业情况来选择是否为企业创造价值。

对策及建议:一是企业入驻园区后,要规划有自己企业生产区、生活区及自己的企业文化,大企业更能满足这些条件,所以要注重招大引强;二是在招工上,在解决劳动者生活成本的前提下,政府通过政策引导,更多的吸引区域外周边劳动力到本地园区务工,与本地劳动力形成劳动竞争关系,激发本地劳动者创造新的就业市场,形成经济活力,为园区或县域经济服务。习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只有为劳动者服务,解决劳动力价值实现,形成新兴的劳动力市场,才能使园区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招商引资瓶颈分析及对策

在园区起步、创建与探索阶段,主要以商招商、感情招商、委托招商等招商方式进行招商引资,在园区建立初期“摸着石头过河”,更多的是“谈判”,对客商和企业缺乏研判,缺乏对企业、团队、商品、核心技术、软件实力等竞争力的分析,招商人员没有专业化,对行业“隔行如隔山”,在入驻客商和企业上更多的注重是量,进入园区的资本质量不高,优良的资本又进不来。进入新时代,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区域经济紧跟步伐,解决外资和人的资源入驻园区是主要任务,招商引资是仍然是主要途径之一,现在发达地区主要的做法是与第三方招商引资平台合作,建立项目经理制度。

对策及建议:一是寻求第三方招商引资平台合作,进行“选商”。第三方招商引资平台有优良的项目信息和资本信息资源,第三方招商引资平台解决了项目资金找不到资源、园区找不到项目资金。二是建立项目经理制度,项目经理从项目的跟踪、接触、洽谈、接待、推进、谈判等一直服务到项目投产,是最初与客商和企业最初接触者,取得了客商和企业的信任。项目经理还要对产业发展、行业趋势、国家政策等进行专门研究和分析,明确招商方向。项目经理在引进项目中可以直接向主管招商的领导汇报。

五、结束语

本文以丹寨金钟经济开发区为例,阐述丹寨金钟经济开发区发展历程及现状,从企业服务、企业内部因素、企业用工、招商引资对园区主要发展的瓶颈问题及提出相关的对策及建议,并积极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全力优化营商环境,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活跃,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林龙.贵州城镇化进程中产业园区建设的反思——以贵州省都匀市为例[D].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15.

[2]付松.让“丹寨制造”走向世界[J].当代贵州,2015(24):22-23.

猜你喜欢
黔东南州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的阴影
民居摄影
中华民居(2022年3期)2022-08-08 03:30:44
捕鱼节上捉鱼忙
乡村地理(2022年1期)2022-06-12 12:35:25
磐安工业园区
补妆
乡村地理(2020年2期)2020-09-10 07:22:44
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体系
江西建材(2018年2期)2018-04-14 08:00:17
该不该在小镇附近建立工业园区
邮亭工业园区管委会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8
黔东南州广场体育文化探析
运动(2016年6期)2016-12-01 06:34:05
关于促进黔东南州微型企业发展的研究